制造业当家: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强长板”
2023-02-20李亮明
文 李亮明
广东过去以制造业起家,也必将依靠制造业当家赢得未来,要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在今年的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制造业当家”是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关心的热点。“如何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产业的‘脊梁’”是代表们热议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展现了广东过去五年制造业的发展成就,而且描绘了广东未来五年‘制造业当家’全新的发展理念、格局、方向、蓝图及其实现的对策、路径、方向,并对今年有关工作作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新的一年广东做优做强制造业的‘冲锋号’,真可谓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报告中的落子布局,不仅是施工图、目标单、任务表,更是动员令、决心书、责任状,让人眼睛一亮、信心倍增。这些硬招、实招、真招、大招,不仅彰显着省委、省政府的集体智慧与战略思维,也浸透着省委、省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更镌刻着广东聚力聚焦‘制造业当家’,推动实现‘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干劲、勇气与示范担当。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与落实,都给广东人民送来摸得着的好处、带来热腾腾的希望!”面对新闻媒体采访,不少代表给出如是评价,激动、振奋之情溢于言表。
因势而谋 突出“制造业当家”正当时
历史总是在标志性的节点上镌刻永恒,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汲取无穷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对于广东而言,刚过去的2022年,既是不平凡之年,又是机遇之年。说其不平凡的原因在于:就在这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广东坚持“全国一盘棋”,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时、非常之事,困难前所未有,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说其机遇的原因是:就在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要求广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做出示范。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广东迅速行动起来,并响亮提出: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全力向着总书记指引的目标奋勇前行,把总书记的厚望重托转化为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在实现新的使命任务上更加担当作为,全力书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画卷的广东新篇章!
回望极不平凡的来路,眺望先行示范的前路,今日之广东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为逐梦新征程凝聚更强大的力量。总书记赋予广东的新的使命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使命并重,既是愿景要求,也是时代考卷。答好考卷,是新时代广东干部群众的职责和使命,抓住了、用好了,才能不负时代的馈赠、历史的青睐。随着全国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渐成为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广东制造如何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未来五年,广东如何再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又铸造一个“大传奇”?这是广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一道迫在眉睫的“必答题”。
制造业,是广东的家底、家当。先进制造业历来是广东最大的发展优势之一,即“长板”。“强长板”就是要强化优势,把长板做优做强。未来,制造业在广东经济结构中将承担更大的作用。“制造业当家”是广东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制造业当家”,凸显了制造业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制造业当家”,就是要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
广东制造业基础雄厚、优越,有扩大内需的全国性政策支撑,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供应链产业链网络遍布全球,制造业家底较为厚实。当前发展势头强劲、韧性较高、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制造业规模不断增加、制造业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发展层次日益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强化,逐步由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迈进。
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强大力量和强劲势头。目前,广东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中的40个。列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目录的595种工业产品中,广东生产涉及的产品有503种,产品覆盖率达到84.5%。这些都是广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突出“制造业当家”具有的优势和基础。
广东具备将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底做大做强的“底气”。其一,经济实力实现大跨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万亿元,五年跨过3个万亿元级台阶、年均增长5%,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600万户、五年净增608万户,其中企业超过700万户、占全国1/7,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17家、五年增加6家。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2∶41.1∶54.7,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到55%、29.5%,金融业增加值达1.15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65.9%。营商环境、数字政府、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0亿元……这样骄人的“成绩单”,无疑给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信心、活力。在经济面临疫情和供应链断裂风险等冲击下,制造业投资逆势而上并保持高位增长,显示出广东制造业做优做强的良好势头。
其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五年来,广东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五年增加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五年翻了一番多。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4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6%,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 ……这意味着,制造业是广东当之无愧的“当家”主角。由此,广东坚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的目标更加高远而笃定。
其三,广东还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及时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25条”“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5条”等系列助企惠企政策,深入开展重点企业服务活动,推动政策应享尽享、资金直达快享,全年退税减税缓税降费高达4656亿元、力度历年最大,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7家,推动1万家企业“小升规”、超过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工业投资增长12%……这表明,广东工业经济顶住了冲击,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发展实力。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资料图片)
无疑,广东制造业的实力“很硬核”。但与此同时,广东制造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冲击: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中高端供给不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面临制造业高端回流、中低端外流的双重挤压;存在多个被“卡脖子”的产业薄弱环节。在三年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日益加大,面对国内外竞争加剧以及美国脱钩打压,更需要重视制造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成功把握国际制造业调整机遇,承接产能转移,是过去广东制造业崛起的重要原因。放眼未来,广东必须坚持在全世界寻找上升的机遇,发挥自身作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并且把目光投向创新链、产业链上游,坚决要成为一些新产业、新赛道在全世界的主要策源地。
围绕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如何把目标变为现实?2022年12月8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会议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并从“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2023年1月3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广东在新征程上突出制造业当家,不仅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始终走在前列的需要,也是服从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发挥支撑带动作用的需要,同时还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窗口示范作用的需要。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住重要关键环节,奋发有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指引着行动的方向。不足一个月里连续召开两次重磅会议,主题一以贯之,持之以恒落实,蓝图一干到底,广东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显示出广东全力向着总书记指引的目标奋勇前行,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向实现制造业当家聚焦用力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种种事实表明:广东在新征程上扛起制造业当家的大旗,不仅是对自身优势的坚守,也是胸怀大局的抉择;广东“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势在必行、恰逢其时!
战略布局 以新发展理念擘画蓝图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制造业当家,今后五年广东准备怎么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作了具体部署安排。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战略,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同时,报告明确了今后五年广东突出制造业当家的目标任务,包括有: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进步,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
为实现以上目标任务,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广东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的奋斗“路线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制造业当家,抓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担当好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抓住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国资国企、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数字政府、信用广东等领域先行先试,打造广东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品牌,擦亮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向全世界展示一个不僵化、不停滞、不懈怠的活力广东;担当好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重要任务,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塑造广东贸易的战略态势和战略优势,把广东打造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区域。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美好蓝图不会自动照亮现实,而是要靠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围绕“制造业当家”,广东如何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鼓足干劲迈好第一步、开局起势夺取“开门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方位、集群、企业、创新、区域、供应链、政府、人才、未来等角度进行了“排兵布阵”。
报告首先设下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的预期目标,并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全力谋划推动经济增长。这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特别是海内外投资者信心,有利于稳定全省经济预期并锚定目标,扎实、系统推进有关工作。
广东希望通过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为制造强省建设提供强劲的政策驱动力。为此,报告提出,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并明晰制造业当家的主体思路、主攻目标、主要任务、主导园区、主打产业。同时,明确了从产业集群、产业链到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一系列任务路线。
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方面,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开展“亩均”等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深海空天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健全支持制造业当家的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强化城产、产城融合,建设一批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以上种种,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为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和方案的“盘子”,确保“事事有相应项目支撑”,报告提出,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支持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改,新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这些强链补链目标,符合广东的定位。既是出于自身发展优势选择的产业领域,更是契合当今产业发展大方向、布局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报告提出,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
制造业当家同样需要大项目、大产业。报告提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招商。
在建设科技创新强省方面,报告提出,要提升创新竞争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提升创新引领力,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长期稳定投入机制,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提升创新硬实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打造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提升创新驱动力,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成果产业化机制,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提升创新支撑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提升创新源动力,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报告提出,培育引进一批贸易总部型企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现代商贸流通领军企业,新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建设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飞机、汽车、农副产品、中高端消费品六大进口基地,组建全牌照大宗商品进出口公司。高水平办好广交会、高交会等重大展会,巩固拓展美欧、日韩、东南亚等多元化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在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方面,报告提出,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计划安排224.69亿元支持制造业当家。其中,安排15.79亿元,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支持企业上规模;安排32亿元,推动工业企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提效能;安排22.52亿元,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动能。
数字有爱,承诺铿锵。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实现制造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广东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制造业当家,值得广东期待,值得中国期待!
代表支招 让制造业当家名副其实
广东从“三来一补”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制造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与实现“制造业当家”的要求相比,广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区域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都制约着广东制造业更进一步。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广东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制造业当家当得名副其实、底气十足?分组审议会上,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的省政府报告让我们民营企业家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省人大代表、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涌说,他在调研时发现,部分大型产业集聚区存在缺乏资金和平台支持等问题,为此今年他带来了《关于加大对大型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和扶持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让他欣喜的是,报告在多处给出了“解题思路”,尤其是提出以“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原则推动跨区域产业布局,并强调加大合作平台建设,“这些政策就像及时雨一样,对部分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城市给予了更多关心和支持”。
“科技创新能力,仍制约着广东制造业更进一步。”在制造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省人大代表、浩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伟楷注意到,广东制造业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上,还没有实现自主可控。部分元器件、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以及控制系统等还需要进口。为此,他建议,相关部门继续支持企业创新,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技改等工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来推进制造业发展。
“想要用好广东厚实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家底’,实现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第一驱动力。”省人大代表、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裁李程如是说。他指出,先进制造产业的研发与生产等过程中,存在许多诸如工业仿真软件、信息基础平台等重要共性关键技术,建议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广东产业特点,选取一批发展急需、核心利益所在的共性关键技术,由政府牵头协调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进而实现关键共性资源和成果的最优化利用。
“有科技创新的赋能,才能把制造业这份厚实的家当做大做强。”省人大代表、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称,应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市场需求深入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她建议广东成立专一领域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强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
省人大代表、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邓颖昊表示,广东已汇聚一批颇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但同时,也面临“5G+8K”应用场景研究严重缺乏,核心器件、关键设备生产研发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都是下一步强链稳链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为此,他建议,“链主”企业应该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联合研发、产业投资等途径,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
在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看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五缺”问题,即间接融资“缺信用”、直接融资“缺市场”、融资担保“缺背书”、金融服务“缺配套”、金融科技“缺数据”。这“五缺”导致贷方不能有效判别中小微企业的风险状况和实际融资需求。而有效应用大数据是破解“五缺”难题的关键。为此,他建议,设立信用风险管理数据库,创新中小微企业融资监管模式,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赋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与信用风险管理数据库及融资服务平台提供商等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融合税务、工商等非信贷信息以及银行交易结算信息,综合评价中小微企业信用水平,不断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坚持制造业当家,要抓好大项目。大项目从何而来,如何培育大项目?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泽滨建议各地政府整合当地资源优势,把制造业同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合起来,形成集聚态势,取长补短,发挥整个产业链的最大优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会更有底气。例如日化行业是广东制造业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条在省内有完整布局,如果打通上中下游之间的“通路”,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带动全产业链共同发展,从“制造”到“智造”,可以为广东制造业强省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南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丹非常关注制造业的分工与布局。“广东制造业投资强度仍需加强。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了制造业投资扩产的积极性。”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生产要素成本制约着现阶段广东制造业发展速度。为此,他建议,应建立制造业空间保障体系,通过园区优化带动、城市更新、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等办法,充分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围绕不同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打造产业用房供给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省人大代表、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曹秀华扎根科研一线二十载,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高端阻容元件“卡脖子”难题,10余种关键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她坦言,我国虽然拥有规模较大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但多数企业原创能力薄弱,导致高端产品尤其是其关键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为此,她建议,政府部门牵头整合省内乃至国内产业链资源,出台系列政策扶持片式元件行业做优做强,打造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以保障电子信息产业的安全发展。
……
大潮已起势,滔滔不可挡。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如今,广东已吹响“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奋进的号角。随着一个个新决策落地生根、一个个新布局变成现实,广东成为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不再遥远!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