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刻苦永远是学习的“王道”
2023-02-20杜殿台
文/杜殿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过程固然不乏乐趣,但终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学得深入、学得扎实、学出成效,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勤奋探索,刻苦钻研。
学习需要强化,强化离不开勤奋刻苦
从心理学上讲,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强化知识对大脑的刺激,再加以理解、记忆和巩固。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任何知识、技能,都应遵循熟能生巧的规律。“重复是记忆之母”,再陌生、复杂、难理解和记忆的学习内容,只要肯下功夫、用心用脑、不厌其烦地多重复学习几次、十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最终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自然就能牢记在心,难以忘记。
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俞敏洪谈道:“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一心一意做完一件事情,并且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就变得极其重要。”他本人用一年时间背诵了一本英文词典,最后成了英语单词专家。
对于写作,作家们也总结出了“熟能生巧”的经验之谈。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唯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请你尽量多写,请你写、写、写——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书通过对大量顶尖科学家、运动员、音乐家、棋手的调查,揭示了这样一个理论: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10 000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就和埃里克森一起建立了“十年法则”。他们指出: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力。这与我们常说的“十年磨一剑”是一个道理。10 000小时也好,10年也罢,都充分说明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证,要建立在强化训练、勤奋付出、日积月累的基础之上。
在学习中,尤其是考试时,我们常常讲究“题感”,其实就是多做题积累出来的感觉。做了足够多的题目后,再见到题目,便会凭直觉迅速知道题目的考点、出题人设下的“陷阱”、解题技巧等。这种“题感”就是反复实践、千锤百炼、熟能生巧的结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熟能生巧都是勤奋刻苦的结果,任何成果都不可能不劳而获。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如果没有废寝忘食、痴迷忘我的付出,没有一次又一次失败后的坚持,仅凭天才的头脑,他也不一定能钻研出一项项举世闻名的发明。
要实现勤奋刻苦,就必须自律克制
人往往都有惰性,贪图轻松,不愿吃苦。要想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就必须自律克制,确保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中。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诗人苏东坡也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清华大学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的“最牛学习计划表”曾引起轰动。在计划表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周一至周日各个时间段的学习、生活安排:复习物理、完成作业、预习代数等等。网友询问:“计划表到底发挥作用没有?”妹妹马冬昕说:“计划表只是工具而已,关键是要有一颗想要安排好时间的心。计划表能帮助我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实施计划才是关键。”
马冬晗、马冬昕姐妹俩从小学一年级就坚持写日记,即便在春节前往奶奶家的火车上也没落下过;初三的时候,两人坚持每天背一篇美文,就算第二天要参加竞赛,也仍然会坚持。在清华园,姐妹俩虽然都在班委会、学生会、团委等组织承担了一定的工作,但这并没有影响她们的学习。她们坚持每天早晨6点30分起床去自习,晚上自习到10点30分教室关门。姐妹俩取得的优异成绩,显然与她们的自觉和毅力密不可分。她们的父母说:“这两个孩子所具有的品格和毅力让她们有能力做到这些。她们从小就很有毅力,只要定下了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姐姐马冬晗也说:“我不一定比别人聪明,但我比较会控制自己。人要培养意志力,学会管得住自己。”
缺乏自制力的人,常常会表现得自我放纵、随波逐流、听之任之、不加克制。有的同学懒散拖拉、贪玩、沉迷上网、玩游戏上瘾,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就是因为自制力薄弱,管不住自己。
我们要想提升自制力,勤奋刻苦地投入学习,就需要培养抵制诱惑、排除干扰的决心和能力。要让自己控得住惰性、抵得住诱惑、扛得住苦累、耐得住寂寞,以苦为乐、变苦为乐,发现、品尝学习的乐趣,进而乐此不疲,把学习转变为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