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艺作品讲好江苏故事
2023-02-20黄俊
黄 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目标,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广大江苏文艺工作者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新征程新使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用文艺的独特方式挖掘江苏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拓展江苏文化内涵,讲好江苏文化故事,展示江苏文化新名片。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 用好特色文化资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江苏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在新时代的江苏大地上蓬勃展开,交相辉映。江苏文艺繁荣发展从来不缺好的素材,拥有抒写时代进步史诗的深厚底蕴和丰厚土壤,江苏文艺工作者有理由、有底气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将文艺创作的视角回归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红色文化基因、聚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来,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丰富江苏地域文化的内涵,增强江苏人民集体文化认同感,推动新时代江苏文化新发展。
江苏有着悠远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盛赞江苏“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自古文化底蕴深厚”。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长江与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在江苏境内穿省交汇。江苏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农耕文明的重要承载地,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精彩纷呈,江南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海洋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片土地上激荡回响。江苏始终是中国文化重要的守护传承之地,丰厚的历史文化为江苏文艺注入了独特的基因,赓续不绝的江苏文脉,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镌刻着深刻的民族记忆和历史变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精神滋养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江苏有着鲜明的革命文化底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苏走过了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积聚了丰富的红色资源。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英雄生活战斗在江苏,许多重大的党史事件在这里发生。在江苏这片热土上,遍布着数量众多、独具特色、极为珍贵的红色资源(据统计,全省革命遗址有1710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任务活动纪念地、重要领导人故居和烈士墓近1200处),拥有强大的红色基因。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斗争中,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将鲜血洒在江苏大地上,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熔铸而成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江苏符号”,是激励人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之源。革命文化镌刻着党的初心使命,凝聚着历久弥坚的革命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红色资源高度关注,要求江苏传承好红色基因,继承和弘扬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历史经验。在新征程上,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不竭力量。
江苏有着引领风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创造的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和开放性、包容性有机统一的文化,集中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勇立时代潮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动实践: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春到上塘”引领江苏农村改革率先突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特色鲜明的“苏南模式”;开拓“昆山之路”,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国际合作典范,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四千四万”精神、张家港精神等激励江苏人创优争先,等等。这些都为改革开放精神的铸就注入了江苏力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合作共赢的包容精神等,共同构成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江苏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伟大征程中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为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呼唤着更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讲好江苏故事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方法路径。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中华五千年的文艺发展史中,创新一直是最强音。每一位文艺名家的彪炳史册,每一个经典作品的流芳百世,都是推陈出新、创新创造,努力不懈、勇攀高峰的结果。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时代提出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把创新作为文艺的生命,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生产创作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精益求精;一方面处理好“守”和“创”之间的辩证关系,既不故步自封、陈陈相因,又不割断血脉、凭空虚造,而是要用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不断突破自我,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用文艺作品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倾情讲好江苏故事。
以全方位全景式记录展现新时代江苏史诗气象。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深扎现场,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推出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城市地标、乡村新貌、革命遗存、红色名片、重点企业、重大工程、大国重器、高新科技、江河湖海、自然生态……一幅幅精美的文艺作品,形象生动地记录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成果,真实直观地反映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江苏大地的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人文特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绿色发展之美得以充分彰显。
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讴歌江苏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因此,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是文艺作品的动人之处。百年来薪火相传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文艺工作者只有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才能创作出跳动着时代脉搏、焕发着生命光彩的优秀文艺作品。延安时期,从江苏大地走出去的红色摄影家吴印咸、程默,用相机拍下了许多重大事件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工作生活镜头,并记录了许多生动的军民影像,留下众多经典之作,这些珍贵照片抒写了江山记忆、人民情怀。新时代新征程,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发扬前辈艺术家的光荣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大江南北、运河两岸,深入城市乡村、田间地头,始终用文艺形式描绘美好生活,对江苏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为创造美好生活拼搏奋斗的劳动者、为人民利益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胡福明、秦振华、王继才、赵亚夫、崔根良、钱七虎、王泽山……从普通劳动者到大国工匠,从科技工作者到企业家,从改革先锋到时代楷模……江苏儿女向上向善的美好形象、奋斗实践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为代表时代精神的感人艺术形象,有力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
以新技术新表达创新发展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用好江苏文化资源,讲好江苏文化故事,就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艺术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技术革命更是让艺术实现了日常化和大众化,为大众参与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始终有赖于江苏这片大地上的优秀传统文化。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始终聚焦江苏大地,始终关注富有江苏传统文化气息的园林、建筑、戏曲,以及涵养着江苏人民的长江、大运河、水乡、滩涂等等,注重传承江苏历史文脉和蕴含其中的精神特质,反映生活变迁、社会发展、时代巨变,更加自觉地融会各艺术门类优长,努力将艺术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一个个充满创意、饱含诗意的文艺作品,充分展示了江苏元素、江苏特色——凭海跨江、拥湖枕河,古镇老街、桨声灯影,戏曲声声、丝竹悠悠等等,艺术家们通过对艺术表达的匠心把握,以独特视角,描绘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古风与时尚、壮丽与秀美、宁静与繁华和谐统一的新时代江苏的生动画卷,充分体现了江苏文化内涵的深厚根基和文艺创作的个性风格、气派风范。
在扩大传播交流中展现江苏形象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中焕发生机,在创新性发展中走向世界。源远流长的江苏文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增强地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把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作为主要目标,立足江苏,面向世界,在江苏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萃取和提炼题材,用心用情用功,以文艺作品展现江苏大地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以及江苏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
以创新网络媒体传播江苏声音。网络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容易引起反响且互动性好,文艺作品数字化、展览展演网络化逐渐成为潮流,要进一步综合利用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借助日趋成熟的AR、VR和5G技术,实施线下线上同步发力。各类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以传统模式对外开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文艺作品数字化,大力建设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云展览”,创新线上线下立体传播方式。引导鼓励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用好自媒体,实现不同时空的观众也可真正地“身临其境”,提升受众的沉浸式体验,真实而直观地感受美丽江苏的无穷魅力,通过网络传播生动鲜活地讲好“江苏精彩”,传播江苏好声音。
以深挖文化资源讲好江苏故事。江苏省委十四届三次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打造更多守护传承中华文脉的江苏标志性成果,增强中华文明和江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站在新的起点,江苏需要进一步营造文化强省整体氛围、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讲好江苏故事。江苏作为文化大省,“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自古文化底蕴深厚,现有1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16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江南文化、江海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和楚汉文化内涵,广泛汲取蕴含其中的文化营养,让悠久灿烂的江苏文化成为文艺工作者的信心源泉。要致力于打造江苏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江苏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如起源于江苏昆山的“昆曲”,作为江苏文化的一张名片,近年来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巡演,有效扩大了江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以推进文旅融合展现江苏面貌。文化和旅游本来就不分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可以提升旅游的内涵,而旅游是文化交流互鉴的渠道,是传播文明的桥梁。江苏的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于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创作推出经典作品,让艺术“活化”,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让文艺作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实现以艺术这种共通的语言,用表现当代江苏古韵新风的优秀文艺作品,讲好江苏故事,展现“文化江苏”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