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延安时期题词楹联精选
2023-02-19田雨生
田雨生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亦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他在为中华民族寻求解放,使国家人民繁荣富强的一生中,留下许多珍贵的题词、题字,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艺术诸多方面极为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撰题楹联别具特色,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每副楹联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亲切感人,发人深思。毛泽东延安时期的题词或题挽,是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有一大部分为楹联,每副都具有强大的力量,给人以思想的熏陶、真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赞丁玲
1936 年11 月,丁玲辗转到达党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今志丹县),是到达中央苏区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热情欢迎。11 月15日,保安召开关于成立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的座谈会,34 名发起人中,有丁玲、徐梦秋、徐特立、成仿吾、李伯钊等。22 日,举行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所有党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推选丁玲为主任。会上,毛泽东建议把“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改为“中国文艺协会”,得到全体会员的一致同意。一天,毛泽东问丁玲:“还想做什么?”丁玲说:“我想当红军,上前线去,看看打仗。”毛泽东思索一下便说:“还来得及,还赶得上最后一个仗。明天有队伍上前线去,你就跟着杨尚昆主任他们走吧!”就这样,丁玲跟着工农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去陇东前线。
这年年底,丁玲收到一件她意想不到的礼物,就是毛泽东写给她的《临江仙》词,是用部队电报拍发给前线转丁玲。词曰: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毛泽东为“红大”提前毕业学员赠词
洞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
——毛泽东赞扬“红大”学员
1936 年6 月1 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简称“红大”。
由于战事的原因,“红大”第一期部分学员提前毕业。1936 年7 月,毛泽东为“红大”提前毕业学员赠词:“我送你们一根打狗棒,就是四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936 年冬,“红大”随中央机关转移到保安。一天,毛泽东看望红大学员,风趣地说:“古人云: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你们可成了神仙了。好好‘修炼’吧,天下无事,你们就在这里参‘禅’悟‘道’;天下大乱,你们就出洞下山,救苦救难。”
1937 年春,“红大”随中央机关又搬迁到延安。1 月19 日,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度量大如海
意志坚如钢
——毛泽东赞朱德
1937 年3 月2 日,毛泽东与朱德等出席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开学典礼。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并为第二队学员题词:“要学习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是毛泽东对朱总司令发自内心的评价。
失败者成功之母
困难者胜利之基
——毛泽东自箴
1937 年10 月25 日,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当贝特兰问“如何克服投降主义”时,毛泽东说:“言论上指出投降主义的危险,行动上组织人民群众制止投降运动。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这种悲观主义认为中国打了败仗之后再也无力抗日。不知失败正是成功之母,从失败经验中取得了教训,即是将来胜利的基础。悲观主义只看见抗战中的失败,不看见抗战中的成绩,尤其不看见失败中已经包含了胜利的因素。我们应当向人民指出战争的胜利前途,使他们明白失败和困难的暂时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胜利必属于我们。”
国共合作的基础如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战线是和平战线的死对头。
——毛泽东挽孙中山逝世13 周年暨抗日战争阵亡将士
1938 年3 月12 日,毛泽东出席由八路军政治部发起召开的延安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 周年暨追悼抗日战争阵亡将士大会”,并发表讲演。为布置会场,开会前一天晚上,郭化若被通知去书写对联。郭化若来到一个大厅,当时看许多中央领导都为大会写了挽联,觉得有些写得不大妥当,又不敢改,便派人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都一一作了修改。大约凌晨一两点钟,由毛泽东办公室送来新的对联,并有毛泽东为大会撰写的三副挽联,均由郭化若“照写”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化若记忆力减退,其他两副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毛泽东挽王铭章
1938 年4 月上旬,在台儿庄战役中,国民党军师长王铭章率部坚守滕县,城破与日军激战时中弹壮烈牺牲。5 月,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公祭,毛泽东等人联名送去这副挽联。挽联高度赞扬王铭章奋勇抗日为国捐躯的英雄精神,意在寄厚望于国民党的爱国将士,期望他们能坚持抗战,保卫国家和民族。
不但要有革命热忱
而且要有实际精神
——毛泽东为抗大的题词
1938 年6 月,毛泽东为抗大的题词。此题词后来印在陕北公学院毕业证上。
抗战到底
浩气长存
——毛泽东挽抗日阵亡将士
1938 年7 月7 日,为纪念抗日战争一周年,延安各界举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并献上这副挽词。挽词短短八字,却浩气贯日,掷地有声,既豪气干云地歌颂了抗日阵亡将士,又激情满怀地鼓舞着正在抗日的军民。
停止敌人的进攻
准备我们的反攻
——毛泽东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词
1939 年1 月2 日,毛泽东应邀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发刊词,并为该杂志题写了这副题词。《八路军军政杂志》由八路军总政治部主办,于1939 年1 月15日创刊,为半月刊,1942 年3 月停刊。
请看今日之域中
竟是谁家之天下
——为抗大五期学员陈彪雄的题词
陈彪雄,1915 年4 月出生在福建省鼓浪屿的一个华侨家庭,1930 年1 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延安抗大学习,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39 年2、3 月间,从家信中得知祖父陈馨山去世,陈彪雄便以陈超雄的名字先后给毛主席写过两封信:其一,表示自己特别希望得到毛主席的亲笔诗词;其二,汇报了家庭及个人的经历和状况。
不久,毛主席居然寄来亲笔信和诗词一共五件,信中这样写道:
“陈彪雄同志:敬题数字,聊慰孝思。毛泽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陈馨山先生千古!毛泽东。”
熟读古文的毛泽东借用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极为霸气的话在另一页纸上写着这副题词,可谓言简意赅,有其深刻用意。
坚定的政治方向
艰苦的工作作风
——为抗大五期学员吕炎题词
1938 年16 岁的吕炎辗转来到延安,是抗大第五期一位普通学员。1939 年4 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到抗大为学员讲课。课间休息时,吕炎拿着笔记本恭恭敬敬地请毛泽东为自己签字留念。毛泽东不假思索欣然提笔写下这14 个字。
抗日的现实主义
革命的浪漫主义
——为“鲁艺”建校一周年题词
1939 年5 月10 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大礼堂举行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到会并讲话,为鲁迅艺术学院题写了这副对联。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毛泽东为“新市场”题写的碑帖
1939 年7 月7 日,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为配合宣传中共中央的主张,毛泽东应邀为边区政府在南市建立的新市场题写了这副对联。
1939 年冬,边区政府一位负责经济工作的同志去请毛泽东给延安南市新建的“新市场”门楼题词。毛泽东很忙,便推荐郭化若,他说:“郭化若同志的字写得很不错,还是由他写吧。”在毛泽东的授意下,郭化若照写了这副碑帖,署名仍是“毛泽东题”。门楼上方的“延安新市场”五个大字由舒同书写。
先生为有道后身,衡门潜隐,克享遐龄,明德通玄趋往古
哲嗣乃文坛宗匠,戎幕奋飞,共驱日寇,丰功勒石励来兹
——毛泽东挽郭朝沛
郭朝沛,字膏如,著名社会活动家郭沫若之父,1939 年7 月3 日,在四川乐山老家去世,享年86 岁。毛泽东同王明、秦邦宪、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八人以世侄的名义联名致送一副对联共挽。借悼父亲而盛赞其子,准确地概括了郭沫若这位人民“大家”的光辉业绩。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毛泽东挽杨十三
杨十三本名裕民,因排行十三,故名。河北省迁安县人。抗战爆发后,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组织民众,建立抗日武装,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某部政治主任,率部转战冀东,1939 年7 月21 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八路军总部召开追悼会,朱德主持,毛泽东送了这副挽联。
日寇凭凌,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对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顽固分子,罪不容诛,挟成见,作内奸,专以残害爱国英雄为能事
共产党员,应该警惕,既坚决,又灵活,乃是对付民族败类之方针
——毛泽东二挽平江惨案烈士
1939 年6 月12 日,国民党第27 集团军派兵包围新四军设在湖南省平江的通讯处,新四军上校参议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人惨遭杀害。8 月1 日,党中央在延安为死难烈士举行追悼会,强烈谴责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破坏抗战的罪行。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说,并为大会题写两副挽联。同时,毛泽东还代中央撰写挽联:“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
民族英雄
虽死犹生
——毛泽东挽谢子长
谢子长,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西北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毛泽东先后四次为谢子长烈士题写挽词、碑帖。1939 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谢子长的遗骸移葬于他的家乡枣树坪并修建谢子长烈士墓。6 月23 日,毛泽东为谢子长烈士墓碑题字:“谢子长同志之墓,民族英雄。”7 月9 日,再次题写挽词:“谢子长同志,虽死犹生。”10 月9 日,毛泽东又亲笔撰写了277 字的纪念碑文。1946 年2 月28 日,毛泽东第四次为谢子长陵园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万里跋涉,树立国际和平,堪称共产主义楷模
一腔热血,壮我抗日阵垒,应作医界北斗泰山
——毛泽东挽白求恩
1939 年10 月28 日,白求恩在河北涞源县摩天岭战斗前线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不慎被手术刀割破,后因感染中毒,于1939 年11 月12 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村逝世,终年49 岁。
毛泽东得知白求恩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12 月1 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白求恩大会,毛泽东为大会送去挽词:“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同时,还为白求恩题写了这副挽联。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毛泽东挽蔡元培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省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1940 年3月5 日在香港病逝。毛泽东特撰此挽联,称颂其学术地位与崇高精神。
先烈精神永垂不朽
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毛泽东为八路军三八五旅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
1940 年4 月,为纪念在合水、庆阳等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和作战牺牲的八路军烈士,驻守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庆阳县的八路军留守兵团三八五旅决定在庆阳县县城北关兴建三八五旅烈士纪念碑。1940 年8月,应三八五旅之请求,毛泽东为纪念碑题写此碑文。
存亡攸关,抗战赖持久,而今正是新阶段
死生同慨,团结须进步,岂能再抄旧文章
——毛泽东挽徐谦
徐谦,安徽省歙县人,清末进士,国民党元老,先后两次参加国共合作,为抗日奔走呼号,1940 年9 月26 日在香港病逝。弥留之际他曾说:“国难非团结一致不能成就,政治非根本澄清,国家永无清明一日。”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毛泽东结合当时形势题写了这副挽联。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疟,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
——毛泽东挽张冲
1941 年8 月11 日,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兼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顾问事务处处长的张冲在重庆病逝。8 月13日,毛泽东等致电张冲家属进行吊唁:“惊闻淮南先生逝世,至深哀悼,特电致唁。”并题写挽联。
工人先进,战士楷模
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毛泽东二挽张浩
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中国工人运动领袖。1942 年3 月6 日,时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的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病逝,终年45 岁。3 月8日,毛泽东作挽联两副:“工人先进,战士楷模。”“忠心为国,虽死犹荣。”还亲笔题写碑帖:“张浩同志之墓”六个大字。3月9日,毛泽东参加张浩葬礼,为其执绋、抬棺。
深入群众
不尚空谈
——为《解放日报》题词
为总结中国共产党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教育全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毛泽东给博古和《解放日报》报社的同志题写“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此题词发表在1942 年3 月8 日的《解放日报》“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刊”上。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毛泽东挽戴安澜
戴安澜(1904-1942),字衍功,号海鸥,安徽无为人,黄埔军校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39年任国民党军200师师长。1942 年5 月26 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1943 年3 月底,毛泽东专门从延安拍去电报,在“海鸥将军千古”六字的后面,题写了此挽词。
老妇人,新妇道
儿英烈,女英雄
——毛泽东挽葛太夫人
葛太夫人,即葛健豪,湖南湘乡人,蔡和森、蔡畅的母亲。1943 年3 月16 日,葛健豪老人在湖南双峰石板冲病逝,享年78 岁。在延安得知蔡母逝世的消息后,毛泽东对这位伟大母亲深表哀悼,提笔撰写了这副挽联。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
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挽钟太夫人
1944 年2 月15 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四川仪陇病逝,终年86 岁。4 月10 日,毛泽东出席延安各界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的追悼大会,敬撰挽联并题写挽词:“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毛泽东挽刘志丹
刘志丹,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 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秋参加北伐。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回陕北创建了陕甘根据地。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任红军北路军总指挥,红28 军军长。1936 年3 月率部渡黄河东征,4 月13 日在战斗中不幸牺牲。1943 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志丹县城北修建了志丹陵园并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5 月2 日,毛泽东再次题写了这副八字挽联。
二十年艰苦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忽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万千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华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毛泽东挽彭雪枫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为彭雪枫题写的挽联
彭雪枫又名雨峰,河南镇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1941 年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1944 年9 月11 日,在河南夏邑县八里庄对日伪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7 岁。1945 年2 月7 日,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中央礼堂为彭雪枫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挽词,并撰写了这两副挽联。
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你们的事业永与人民同垂不朽
为胜利而来,为胜利而去,我们的任务是向胜利勇往直前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题写的挽联
1945 年6 月17 日,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各界人士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毛泽东为大会题写挽联。毛泽东主祭,并献挽词:“死难烈士万岁。”公祭时,毛泽东讲话,其中有这样两句话,一句是:“今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延安人民的代表联合在这里开一个追悼大会,追悼几十年来中国革命队伍在各个战线上所牺牲的人。”另一句是:“我们今天的公祭可以一直上溯到一八四一年平英团那些英雄们,也祭奠他们。”这就是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宣读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雏形。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毛泽东赠陈嘉庚
陈嘉庚,福建省厦门人。爱国华侨领袖,抗战爆发,他奔走在南洋抗日救亡的前列,领导了“南洋筹赈祖国难民总会”。1941 年访问延安,毛泽东多次与他交谈。抗战胜利后,1945 年11 月18 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陈嘉庚安全返回新加坡大会,毛泽东特赠送祝贺条幅,对其高度评价与赞誉。
有田有地皆吾主
无法无天是尔民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之首联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土不黄金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之颔联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之颈联
1945 年8 月28 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毛泽东于10 月11日飞回延安,时至1946 年之阶段期间,写了这首《七律·忆重庆谈判》:“有田有地比吾主,无法无天是尔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挽“四·八”烈士
1946 年4 月8 日的空难,将圣地延安军民笼罩在万分悲痛之中。4 月15 日下午2 时,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举行干部大会,悼念“四·八”遇难烈士。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题写此挽联。毛泽东为“四·八”遇难烈士题写的挽词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继两公精神,再接再厉争民主
汇万分悲愤,一心一德反独裁
——毛泽东挽李公朴、闻一多
1946 年7 月11 日,先后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常委的李公朴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枪击后牺牲。7 月15 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愤而发表《最后一次演讲》,散会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壮烈牺牲。五天之内,爱国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先后遇害,毛泽东写下这副挽联。毛泽东与朱德联署敬献的挽词为:“为保卫政协争取民主而牺牲的斗士,精神不死!”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毛泽东挽刘胡兰
刘胡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6 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妇救会秘书,区妇救会干事。1947 年1 月12日因叛徒出卖被阎锡山的军队逮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3 月25 日,毛泽东听任弼时汇报刘胡兰的事迹后,题写了这副挽联,高度评价了刘胡兰。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毛泽东挽续范亭
续范亭,山西崞县(今原平市)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将领,1947 年9 月12 日,在山西省临县病逝。9 月18 日,在临县都督村举行葬礼,毛泽东十分悲痛,由陕北佳县朱官寨村专门发去唁电,并请在临县甘泉村的谢觉哉代写挽联。举行葬礼时,谢觉哉以毛泽东的名义送了花圈和这副挽联。
老成谋国与本党合作无间
民主参政襄边区建设有成
抱正义感反独裁反内战反卖国大声疾呼为救国
以责任心倡精兵倡简政倡生产睿思远虑建边区
——毛泽东二挽李鼎铭
李鼎铭,字丰功,陕西米脂人。延安时期著名的民主人士,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精兵简政”的倡导者,于1947 年12 月10 日在绥德义合逝世。12 月11 日,陕甘宁边区主席林伯渠专程来到杨家沟,给毛泽东汇报李鼎铭病逝的情况。毛泽东指示,政府为其开追悼会,请安文钦以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身份致悼词。1948 年2 月25 日,举行了追悼大会,宣读了毛泽东撰写的挽词:“李鼎铭先生与其他许多和李先生一样的开明绅士,在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困难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者进攻中国时期,在美帝国主义者援助蒋介石匪帮举行反革命内战时期,抱着正义感,毅然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人民民主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蒋介石独裁,赞助人民革命战争,同情消灭封建制度,实现土地改革的真正爱国的民主的开明绅士,无论过去与现在,都是中国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一分子。对于李鼎铭先生的逝世,表示我们的悼念之意。”
为缅怀李鼎铭,毛泽东还题写了这两副挽联。
毛泽东的题词或挽词,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相连,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发展轨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撰题楹联,凝结着他的精神、情感、理想和愿望。通过简约洗练、意蕴深远的楹联,表达了他宽广的胸襟、恢宏的气度、卓越的智慧、革命的情怀,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永远属于人民。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毛泽东恰是以雷霆万钧的革命豪情,荡涤了几千年的污泥浊水,开创了一个清新祥和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