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二次创业』新航程做好『六张答卷』创一流
——访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学亮

2023-02-19吴同起

城市公共交通 2023年1期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运集团)是集城市交通运输服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交通产业资本投资于一体的城市交通综合运营服务集团,职工总数3万人,拥有各类车辆1.5万辆,年客运总量7.74亿人次。在中国道路运输协会2021年末发布的《地面公交服务评价研究报告》中,城运集团所属公交板块位居C类城市首位;2022年4月,获评全国道路运输特级企业资质,全国仅有六家运输企业获此殊荣。城运集团面对庞大的人员规模、复杂的产业形态、点多线长面广的企业特点,正确处理好“稳定、改革、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市场化、专业化、生态化、数字化、资本化”中心任务,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培育壮大新产能,焕发了新青春,融入了新格局,开启了“创建国内一流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企业”的新航程。近日,本刊(以下记作“城市公共交通”)专访了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学亮。

城市公共交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城运集团组建的基本情况和企业改革、“二次创业”的基本做法。

刘学亮:2020年正值“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青岛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从全市国企改革大局出发,做出整合原公交集团和交运集团两家市属企业,组建城运集团,打造“大交通”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对当时总资产接近150亿元、职工总数3.2万余人的两个超大规模国有企业的整合,城运集团党委切实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树牢“稳定压倒一切”的理念,坚持“三个融合”,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政治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国企改革硬仗当中,开启了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基建、智能化城市交通运营服务企业”的“二次创业”新航程。

一是坚持思想融合。城运集团党委以党建引领,成立10个工作专班,先后召开20多场会议,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单位走访调研、座谈交流,与3000多名干部职工谈心谈话,教育引导全体职工牢记使命担当,明白了一体化改革是发展必然、大势所趋,使职工产生了强烈的事业认同感和家庭归属感,形成了服务改革、支持改革、融入改革的良好氛围。城运集团于2020年11月1日顺利挂牌成立,标志着青岛城市交通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篇章,实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平稳过渡”目标。

二是坚持文化融合。涵养“一个城运”的家文化,秉承“真心实意、真招实举”理念,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会主席接待日”活动,党委班子成员和各级干部走出去、沉下去,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个,鼓舞全体城运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懂得“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三是坚持干部融合。动态管理干部,调整交流干部 147人,精简科级以上干部117人,对业绩不达标的干部进行调离,集团中层干部年龄由52岁优化至49岁,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

2020年11月1日,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

城市公共交通:城运集团的改革主要方向是产业优化,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学亮:作为带动青岛交通发展强力“双翼”的原公交集团和交运集团,虽然在全国范围形成了多个知名品牌,为青岛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服务,但同时也存在线路重叠、场站重复建设、资源配置分散、业务交叉竞争等问题。尤其受轨道交通不断扩容以及网约车、私家车冲击和持续的疫情影响,客运量不断下降,长途客运业务日益萎缩,旅游业务发展缓慢。

调整重组后,城运集团紧扣“做强主业带动新产业,做大新产业反哺主业”的发展思路,按照“由协同化到一体化”的路径,积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平台的思维和创新思维成事,紧紧抓住资源优化配置这个牛鼻子。集团对各类产业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整合,成立了现代物流、传媒科技、汽车服务、文化旅游、能源科技、医养健康6个新兴业务板块,解决了重组前定位重合、无序竞争、重复投资、资源分散等难点痛点,推动各业态主体向“专精特强”发展,构建起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提前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板块重组任务,使市场化新业务与传统主业共生共促、共享共赢,打造出了调整重组的城运样本。

城市公共交通:城运集团通过改革构建了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刘学亮:城运集团坚持问题导向,运用市场化理念找准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围绕1个公共出行主业,精准绘制各板块上下游关键环节的“业务图谱”,对原有产业板块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了6条相关产业链,形成了1个服务市民生活的城运产业生态,构建起了“1+6+1”城运产业生态体系,从单兵作战到产业集群全面开花。

优化线网布局实现“公交+地铁”无缝衔接

“交钥匙”工程实施“取、修、送”一站式管家服务

开通早、规模大、管理领先的交运温馨校车

一是聚焦“1”个公共出行主业。

按照“减重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的思路,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89条,消除37个线网盲区,解决172个新建小区出行难题。与地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加强地上、地下线路一体化规划建设,衔接地铁的常规公交线达到200条,实现了每一个地铁站点至少有一条以上公交线路对接,构建起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实施公共交通主业整合,提高线网优化效率,减少低效运营成本支出。

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市5489个建制村中,除两个不具备通车条件的独立海岛村外,其余全部通车,使公交发展体系与加快城镇化进程更加匹配。

在成本管控方面,严格控制职工规模数量。改革以来,集团职工总数减少2500人,节约人工成本1.89亿元。建立人力资源内循环机制,引导富余人员主动转到公交车驾驶员、校车照管员等岗位,并与青岛地铁、辖区街道办合作,提供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等服务。

定制出行对接交通枢纽,满足多样需求。胶东国际机场启用后,城运集团从公共交通、机场快线、道路客运三个方面做好交通保障工作并与机场集团合作,优化开通4条机场快线,开通1条常规客运班线和3条定制客运班线。

在专业校车领域争做领跑者。集团所属温馨校车公司是校车运营企业,运营管理领先,起草发布了全国首个《校车运营服务管理》标准,并成功实现管理输出。

在服务质量领域,强素质提品质,全力打造“美好出行”。深入开展“服务赋能美好出行”活动,打造有温度的车厢,让乘客感受到“口罩下的微笑”。组建集团客户服务中心,启用96650热线。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集团责任投诉总量同比下降40%,乘客满意率由91%提升至96%,多次登上了央视和“学习强国”平台。

二是构建“6”条相关产业链。

打破“吃内部饭”“等靠要”的传统思维,坚持做没有围墙的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做大汽车后市场产业链。旗下24家修理厂全部向社会开放,提供“取、修、送”一站式管家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的汽车后市场营销服务体系。

做深新能源产业链。组建能源科技集团,成立青岛充换电产业发展协会,涵盖充电桩建设运营、充电桩检修保养、充电驿站服务等业务。针对群众对充电的旺盛需求和企业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问题,将对社会开放65座充电场站,便捷的充电网络让社会共享企业改革成果。

做新现代物流产业链。组建现代物流集团,涵盖综合物流、临港物流、危化品运输、智慧仓储、供应链金融、城市(城乡)公共配送、农贸市场经营(含产地直供)等业态。联合中国邮政以及民营快递企业,建设农村物流网络,开展“快递下乡”,服务乡村振兴。

做强广告传媒产业链。组建传媒科技公司,涵盖广告运营、专业设计、新媒体营销、电商直播等业态,实现了公交车、场站广告资源的集约化经营,效益大幅提高,成为集团见效最快最明显的产业链。

做优文化旅游产业链。组建文旅集团,涵盖旅行社、集散中心、商旅巴士、会务会展、网约车、房车租赁等业务。作为青岛市首批研学旅行服务机构,拥有各类旅游车2000余辆,为重大会议、重大赛事活动提供交通保障服务。创新推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巴士、红色校车,串联岛城红色旅游资源。

做实颐养健康产业链。成立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公司,涵盖医养健康、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等业务,依托城运老年病医院、车辆以及劳模优势,打造“居家、康养中心、专业医疗机构”体系。

三是数字赋能“1”个城运产业生态圈。

集团“交邮快”助力快递下乡,打通农村物流

集团打造的青岛首家智慧农贸市场——鞍山二路市场

文旅产业创新打造“红色巴士”,串联青岛红色旅游景点

与华为公司合作建成混合云中心。今年7月份,集团智慧交通数字赋能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将集团“公共出行”主业与6大产业链进行聚合,助力各产业场景延伸和服务协同;与华为公司共建全国城市交通行业唯一一个智慧交通创新实验室,参编了交通部交科院《城市公交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将城运数字化转型实践写入指南。

城市公共交通:城运集团的改革时逢新冠疫情,请您介绍一下集团是如何协调安全发展和疫情防控的。

刘学亮:城运集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件大事,切实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集团开展无责任事故公交线路创建活动,推行“暖行安全叮嘱系统”,集团2.1万名驾驶员驾驶1.5万辆各类营运车辆,年行驶总里程超过4亿公里,其中长途客车驾驶员孙其明获评“全国道路运输安全行车三百万公里优秀驾驶员”,公交驾驶员王勇获评“全国道路运输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优秀驾驶员”,成为青岛市公交行业安全行驶第一人。

全面落实好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将疫情防控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实现了疫情“车厢零传播,职工零感染”。勇于承担机场防疫转运工作,24小时待命,出车10045车次,守好入青关口。莱西与即墨疫情发生后,连夜筹调人员车辆紧急驰援,累计投入车辆600余辆和工作人员500余名,圆满完成了支援保障任务。荣获“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此外,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按照上级指示对符合要求的租户共计减免租金3200余万元。

集团与华为公司达成智慧交通ICT产业战略合作

集团智慧交通数字赋能中心建设基本完成投入试运营

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城市公共交通:最后请您讲一讲城运集团的发展规划和怎样交出新时代的一流答卷。

刘学亮:城运集团将以“作风能力提升年”为抓手,扛牢“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锚定“全面发力、全面推进、全面突破、全面见效”的工作主基调,倾力答好“六张答卷”,在省内当排头,在全国当标杆,力争在两年内成为全国同行业一流企业。

一是在作风能力提升上“走在前”,答好“强根铸魂”答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两级党代会精神,通过“作风能力提升年”的大调研、大讨论等形式载体,引导教育干部职工牢记使命担当,厚植融合发展理念,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坚定不移打造国内一流交通运输企业的目标任务上来。加大横向纵向干部交流比例与范围,强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强干部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选拔任用、奖励表彰相挂钩,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善谋事、能成事、敢担事的一流干部队伍。

二是在承接大交通战略上“走在前”,答好“美好出行”答卷。匹配城市发展,再新开、优化80条公交线路,做到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在2021年已减少100辆公交车的基础上再减少100辆,节约成本1亿元以上;配合中山路改造,开通铛铛车专线,复兴老街历史文化;持续打造有温度的车厢,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乘客“百分之百满意”。

三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走在前”,答好“城市更新”答卷。紧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步伐,建设青啤麦芽厂场站;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参与同安路场站等TOD项目,带动区域高品质更新;对接莱西汽车站综合开发,实现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启动欢乐滨海城公交综合体项目,项目目前已进入公示环节,计划2022年底开工建设;对具有立体改造潜力的公交场站,积极与交通运输局等单位部门对接沟通,争取专项债支持,加快场站建设更新速度。

四是在推进动能转换上“走在前”,答好“产业转型”答卷。在集团颐养健康中心(市北院)开业的基础上,颐养健康中心(李沧院)装修改造基本完成,计划2023年初投入运营。复制市北区铁山路社区养老模式,着力布局青岛全域,为“老有所养”贡献城运力量。

五是在助力“双碳”目标上“走在前”,答好“绿色发展”答卷。在现有120座充电站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战略,完成泰安、漠河等地充电站的建设交付;加快新能源公交车更新速度,力争“十四五”末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90%以上,巩固“公交都市”创建成果。

加快充电站建设布局,助力“双碳”目标

六是在融入智慧城市上“走在前”,答好“数字交通”答卷。加快“数智城运”建设,借鉴淘宝模式,搭建起青岛城运全业态“生活一张网”平台,将集团各产业融入市民生活与城市建设,实现“一网连接千家万户,一网赋能美好生活”;建成智慧交通平台,实现调度智能化,增强公共交通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协同性,按照“保高峰,降平峰”的思路,在不降低服务品质、服务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减少公交车300辆以上,降低无效低效里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集团将肩负起打造全市“大交通”使命,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