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提法”释放“新信号”

2023-02-18王玉凤彭乐怡

南都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会议精准

王玉凤 彭乐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那么,此次会议释放出哪些信号?多位首席、专家分别从明年经济工作方向、宏观政策、GDP预测、股市表现等方面展开解读。

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明确了“稳”和“进”“立”和“破”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与方向。这表明“全力拼经济”已经成为高度共识。

2024年的政策取向将更加积极,GDP目标定在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宽财政的思路较为明确。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值得关注。

今年会议消息是4742个字,去年的会议消息是4716个字,前年是4754字,篇幅相当。会议纪要内容一般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一年度经济工作的总结,第二部分是政策,第三部分是任务,第四部分是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议基调。

2022年的提法是: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3年的提法是: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显然,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在确立总基调之后,会议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导向。

今次会议将“逆周期”置于“跨周期”之前,政策“工具箱”有望提升力度、密度,稳信心稳预期。与主要着眼于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逆周期调节”相比,“跨周期调节”显然有更为长远且综合的考量,它需要兼顾多个经济周期,主要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系统性风险等长期问题,因此也必然涉及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关联配合。

所以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严峻。“以进促稳”传递出加力、提质、增效的鲜明导向。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宏观政策要共同发力,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这要求在确保经济实现“稳增长”的同时,不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不稳定情况的发生。当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符时,有助于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促进就业、投资和消费。

会议也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反映了政策要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要相互协调,避免相互冲突或削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要共同发力,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会议也要求,“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当前国内有些行业所面临的部分风险,可能对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构成威胁,因此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点地方的债务风险。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预计下一步央行将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因此,2024年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第一,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第二,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第三,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同時,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更好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综合用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让各类政策更加协调,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就业、稳外贸等支持力度。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有效地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预计下一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的支持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通胀预期引导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整体与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一致。

“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现,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以助力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稳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货币供应量方面,本次会议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相比,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侧重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胀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精准有效”的提法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但“精准”之前有过类似表述,如2020年货币政策要求“灵活精准、合理适度”、2022年货币政策要求“精准有力”,而“有效”则是近期提出,体现出后续将更为关注政策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

在“精准”的方向下,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平衡好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结构优化问题,包括PSL在内的结构性工具有望发挥更大作用,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领域的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新模式构建,并积极配合房地产风险化解、地方政府化债,坚持“有立有破”。

为使政策效果更为“有效”,下一步也将强化货币政策和财政、产业、区域、科技政策等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盘活被低效、无效占用的金融资源,实现信贷结构“有增有减”、融资结构“有升有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年GDP增速目标或为“5.0%左右”

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并不处于繁荣期,明年GDP增速目标或为“5.0%左右”。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此背景下,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对资本市场而言至关重要。

回顾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速目标区间总体是向下调整的,下调幅度为0.50个百分点。具体到某个年份,或持平于前值,或下调0.50个百分点。如果这一规律继续成立,则在2023年GDP增速目标为“5.0%左右”的背景下,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大概率不高于2023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亦即大概率不高于“5.0%左右”。

另一方面,在2023年出口增速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低基数的利多。此外,2024年美联储大概率在8月之前降息,这将对2024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起到推动作用,叠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预计2024年我国GDP增速不会低于2023年,也就是说,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没必要低于2023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亦即大概率不低于“5.0%左右”。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预计2024年我国GDP增速预期目标大概率持平于2023年,也就是说,2024年我国GDP增速预期目标大概率设定为“5.0%左右”。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先立后破有利于稳经济促发展,股市有大幅回升的机会

明年要堅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在先立后破方面,比如说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对于传统的房地产依然是要稳住,对于煤炭、化工等传统的行业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保障我们企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稳定。

另外,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要扩大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持续有效地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的风险等。

中央政治局会议为2024年的经济工作建设定了基调。接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给出重要部署,从而给大家吃定心丸,让投资者对于2024年的经济面更有信心。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经济面稳定之后,资本市场也将会逐步走出历史低位区域的位置,走出价值回归之路。

2024年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具有大幅回升的机会,特别是伴随着人民币出现升值,美联储加息即将宣告终结,明年下半年之后可能进入到降息周期,这些都有利于资本市场回升。

专家观点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是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之一。防范化解风险,实现政府投资的“进”,房地产行业的“稳”,也是“巩固经济向好势头”的重要支撑。

第一,化债不改政府投资的“进”。“一揽子化债”方案推进的同时,对12个重点省份举债的监管更加严格。会议提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强调经济大省作更大贡献,有助于打消对“化债”制约政府投资的担忧。

第二,“三大工程”有助房地产行业的“稳”。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态度更加务实。展望2024年,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内生动能依然不足,销售仍有下行压力,“保交楼”竣工的拉动进入尾声,民营房企资金难题待解,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偏长,“三大工程”需发挥更大作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防范化解风险聚焦地产与地方债务。地产方面,2023年11月以来,房企融资支持的政策密集落地,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可期待增量的融资支持政策推动化解地产信用风险。中长期而言,三大工程的政策支持可起到促修复、振信心、强预期的作用,促进行业基本面的修复与风险出清。

地方债务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不仅重申了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重要性,也强调了不同地区更应“各司其职”:经济大省而言重心更应放在稳定全国经济之上;对于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的地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则是重中之重。“展望2024年,一揽子化债也将继续推进,金融机构的后续参与更值得期待。”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表示,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新增“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加强调“稳增长”以及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政策的统筹考量与协同发力,即“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通过宏观政策调节来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来逐步推进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与“先立后破”对应的是“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现在确定先立后破,是非常好的一个提法,因为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的代价比较大,过程比较阵痛。“先立后破,一是總量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要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如果发展停滞了,不仅老的问题解决不了,新的问题还会暴露出来,所以要‘全力拼经济;二是结构上,传统行业不能一破了之,新旧动能转换有个过程,循序渐进,同时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行业。”

国联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赵雪芹认为,“先立后破”的提法和“稳中求进”这种总基调并列表述,其重要性和涉及层面都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此前的“先立后破”可能主要是对某些具体行业、领域如推进“双碳”工作中的要求。

赵雪芹说,现在将“先立后破”上升到了对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涉及新旧动能转换及其他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各领域工作中的要求,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涉及到了地方税源创造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这个“先立后破”的关系,财税改革涉及税源“堵后门”就要先“开前门”,因此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打开思路,打破旧模式的前提是先立好可靠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会议精准
《八七会议》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会议通知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会议通知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