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初探
2023-02-18汪丽
汪 丽
(海军指挥学院 政治工作系,江苏 南京 210016)
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在强军兴军事业加速推进、院校建设转型重塑的关键时期,加强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提升军队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基本特点
(一)姓军为战的军事职业性
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主要担负着为部队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优秀军事人才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坚持姓军为战,把“为战抓教”“为战育人”树立为根本价值和行为导向,把是否符合作战之需、部队之盼、建设之用作为开展院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为部队建设发展以及备战打仗、提升战斗力服务。这种姓军为战的军事职业性,要求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必须站在服务强军打赢的战略高度,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始终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把团队建设目标、成员个人发展目标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使命任务高度统一起来。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瞄准学员能力生成,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践,坚持让课堂连接战场、让教学对接实战,切实发挥其对部队做好备战打仗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教学创新的鲜明指向性
教学创新团队是创新团队的一种类型,是指向教学、围绕教学、服务教学而建立起来的创新团队。同时,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富创新品质、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这就决定了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具有鲜明的创新指向性,要把创新理念贯穿团队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力争取得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成果。这就要求团队要敢于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立足长远、解放思想、紧贴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长期影响和制约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的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学制度、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力争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创新和突破,从而不断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效运作的多维耦合性
耦合性,也叫耦合度,原本是一种软件度量,是指一程序中模块及模块之间信息或参数依赖的程度。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耦合性用来形容团队,实际上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紧密程度。所谓多维耦合性,是指在一个设置科学的团队中,团队成员在年龄层次结构、专业能力水平以及性格气质等多个方面存在适度差异,互为补充。这样能够协作搭配,优化组合,集中优势,形成最佳的能力结构。特别是对于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而言,这样具有互补性的团队,有助于个体成员在与其他成员开展学术探讨、教学经验沟通、教学方法交流等活动中,收获有益的知识经验。同时,在交互作用下还会碰撞出思想火花,迸发更多的新观念、新方法,从而有利于探索出更多的教学新模式。
(四)典型示范的带动引领性
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作为凝聚拥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优秀人才的集合体,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础设施保障以及教学实践平台提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保障优势,因此理应在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等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丰硕成果,成为院校教学工作的旗帜与风向标。一方面,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果,要成为其他教员或团队学习借鉴的样本,以便激励更多的教学成果相继涌现;另一方面,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在学习、交流和合作中,逐渐形成的彼此团结协作、相互承担责任、携手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以及在研究探讨过程中形成的开放、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也应当成为其他教员或团队努力达成的目标。特别是在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中脱颖而出的一些中青年教员,更要成为其他教员争相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切实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二、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一)勇担人才培养重任的使命担当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为部队培养更多优秀军事人才,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根本目的以及要实现的共同目标,特别是教学创新团队还具有示范引领性的作用,在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勇担人才培养重任的使命担当能力是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排在第一位的核心能力。它要求团队成员要以“为强军事业育打赢人才”的满腔热情,以一往无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时刻注重锤炼担当实干的真本领。在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征程上拿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为此,必须着眼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围绕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合作探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改革创新问题,共同面对教学新需求,解决教学新问题。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核心能力,团队就没有了共同目标和凝聚力,同时也会缺乏干事业、干工作的精气神和动力,也就没有了任何生命力和活力。
(二)勇追培养质效的过硬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在“教学”二字上,也就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军事人才培养实效。这就要求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必须要有勇追培养实效的过硬教学科研能力。这也是作为教员的团队成员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学科研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1]。教学科研能力既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基本教学能力,也包括通过对最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探索总结,在推动教育教学理论创新的同时不断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当然,对于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而言,每位成员在具备这些能力的同时,还要根据个人学历、经历、特点、喜好等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例如,有些教员对军事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深入浅出、清晰透彻地把基本理论讲清楚;有些教员来自部队一线,具有丰富的部队工作经验,在想定作业、模拟演练等实践性教学中能够独当一面;有些教员是地方师范大学科班出身,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扎实,在推动教学改革上有所建树等。但不管团队成员的优势、长处是什么,所有人都必须要把追求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共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各自发挥优势,以形成团队合力,最终通过教学创新在人才培养质效上取得突破。
(三)勇攀能力素质高峰的主动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主动学习能力则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而言,主动学习能力是其具有持续性、创新性并能够有所突破而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要将这种主动学习能力与革命军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状态相结合,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努力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特别是团队学习具有共同性与交互性,每个成员从其他成员那里接受增强回馈,使自身的知识系统得到更新并呈现出流动性,进而能够相互强化各个成员的学习效果[2]。具体来看,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的主动学习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四层含义:一是团队成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始终把不断学习作为座右铭,通过学习跟上部队对军事人才的发展需要以及教育教学创新的时代步伐。二是要全员学习。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团队所有成员都重视学习、热爱学习并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三是要重视学习过程。特别是在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向他人学习,并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四是要注重团队学习。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其绩效远远大于个人的绩效之和,只有发扬团队精神,通过团队的力量使个人力量无限叠加延展,才能实现个人在团队学习中的不断成长。
(四)勇啃教学重难点问题的合作攻关能力
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作为由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历结构以及不同专业能力的教员组成的集合,具有群体性特征,群体成员之间又具有一定的互补和合作互动的关系。每名成员都可以围绕当前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和问题,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协同互补、通力合作、集智攻关,逐步实现院校教学改革的既定目标。因此,合作攻关能力是教学创新团队的核心能力之一,没有这样的能力就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军队本身就是一个讲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因此对于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而言,这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要团结合作,同时更强调整个团队要有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啃硬骨头的魄力与精神。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联合攻关,解决一个个因积重难返而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攻破一个个长期束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真正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服务。
(五)勇开教学改革先河的开拓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团队重在创新,其价值指向也在于创新。因此,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必须具备开拓创新这一核心能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力争有所突破。近年来,着眼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要求,军队院校更加强调“为战抓教”“为战育人”,并全方位强力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以期为练兵备战培养更多打赢人才。在这一背景下,更需要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具备勇开教学改革先河的开拓创新能力,深入研究实战化教学的特点、规律、方法,探讨实战化课堂教学与实作的教学方法,及时吸收、纳入部队最新的训练成果,积极拓展对智能化战争、认知域作战等新兴领域的研究,加大军事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力度,以便为实战化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形成有示范效应的教学成果。
三、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内容
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需从团队目标、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资源保障以及人文环境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不断提升团队工作效率,切实提高院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明确共同的团队建设目标
拥有共同目标是团队最显著的特征。也就是说,团队的组建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能把成员凝聚在一起的共同目标,这个共同目标可以奠定团队建设的基调,展示团队的努力方向以及激发所属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断推动其自身的发展成长[3]。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在组建伊始也必须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团队中的每名教员都必须对实现此目标持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同时,能够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根据实际需要设立自己具体的小目标,并以实际行动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以小目标带动共同大目标,力争实现团队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因此,拥有共同的、一致的团队目标,使所属教员愿意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不断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是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最基本内容。当然,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由于组建方式的不同,在具体目标设置上可能有所差别。但毋庸置疑,其最根本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院校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合理的团队组织架构
结构决定功能,团队的工作效能高低与其组织架构是否合理密切相关。正如恩格斯所说:“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产生‘新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单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4]这种差别,实际上是指一个优秀团队的整体功能要大于个体功能之和。而要实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要构建好团队的结构。因此,合理的团队组织架构是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基本内容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创新团队一般由团队带头人和若干团队成员共同构成。一般情况下,团队带头人往往是在理论研究水平、实践经验积累、教学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较为突出的教授或副教授,特别是在立德树人、为战抓教等方面,能独当一面,表现突出。这样既能使所属团队成员心服口服,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将团队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同时在外界又有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能够为团队争取更多更优质的资源和条件,并将外部负面阻碍因素降到最少。除此之外,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其他成员的构成要尽量合理规范,在年龄层次、专业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梯度差别。特别是对于创新团队而言,在成员组成上要以中青年骨干教员为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团队成员的性别、性格、优长等因素,力争做到知识与能力的优势互补、合理搭配,进而发挥教学创新团队的最佳功效。
(三)制定规范的团队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团队中建立一整套明确、清晰、成熟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对于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的日常运转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这些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团队应设立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保持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正常运行所要遵循的原则、规定,以及具有可行性的活动方案、工作流程等;二是团队应根据团队中每位教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情况进行职能分工,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并要求其认真履行职责,与团队其他成员保持密切友好合作,充分发挥自身在团队中的作用;三是团队应设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成员沟通交流制度,保证团队成员之间能进行及时充分的良好沟通,做到互通有无、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特别是要注重加强老中青教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始终保持团队团结稳定;四是团队应设立针对团队成员的奖惩细则和评价考核管理制度,有效避免部分团队成员存在“搭便车”心理以及不作为等不良因素,有效激励所属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提供必备的团队资源保障
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要正常运行并作出成绩必须要有必备的资源保障。必备的资源保障主要包括:团队运行需要的资金、基础设施投入、教学资源、实践平台保障等。资源保障在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及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会导致团队在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完成教学任务时缺乏应有的硬件支持,造成团队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工作效率低下。这不仅影响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同时还会使其吸引力和影响力下降,影响教员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在资源保障上对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有所倾斜也非常重要,如优先推选其参与教学能力比武、精品课程建设、优质教材评选以及实战化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优先为其联系对口的实践(实作)教学基地以及可共同开展联教联训联演的协作部队,为其建设发展提供教学研究和实践检验平台。
(五)营造和谐的团队人文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5]。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也同样如此,需要营造和谐的团队人文环境。特别是对于军队院校教员这样的知识型群体而言,和谐的人文环境往往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更有吸引力,能促使军队院校教学创新团队中的教员组成一个稳定和谐、团结向上的集体,其蕴含的共享合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团队文化更能激发教员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第一,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让所有团队成员拥有平等的机会,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和对待,同时还能感受到真诚的人文关怀,从而激发干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要营造宽松良好的工作氛围,团队成员间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并相互信任,特别是每名成员的辛勤付出都能得到尊重和应有的回报,从而激发团队成员的发展潜力,在为团队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成长发展;第三,要打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激励团队中处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角色的教员都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拓创新、不断进步,在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团队在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作出更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