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2023-02-18李祥

养殖与饲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体病红细胞母猪

李祥

辽宁省凌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凌源 122500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猪附红细胞体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养殖业的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附红细胞体病多为隐性感染,常与猪弓形虫病、猪蓝耳病、猪圆环Ⅱ型病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加之饲养密度增加,导致附红细胞体病在猪群内可以快速传播,增加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困难。

1 病原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称为附红细胞体,附红细胞体形态多样,大小差异较大,一般0.3~0.8 μm,最大可达1.5 μm,有环形、球形、盘形、哑铃形、球拍形及逗号形等,附红细胞体由于其既有原虫特点,又有立克次体的特征,属于柔膜体科的支原体属。

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寄生在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数量不等,少则3~5 个,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有单个存在也有成团存在,呈链状或鳞片状。附红细胞体也可游离于血浆中,单个附红体运动活跃,呈翻滚或扭转运动。寄生在骨髓中的附红细胞体运动不如在血液中活跃,仅有小幅度的摆动和扭动,一旦附在红细胞表面运动即停止。

附红细胞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特别是在干燥和化学消毒药中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几分钟即可将其杀死,但在酸性溶液中活性反而会增强。60 ℃几分钟即可使附红细胞体失去致病性,在100 ℃下1 min 即可将其全部杀死。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 ℃的血液中可存活1 个月,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在低温冷冻情况下附红体可存活数年。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条件十分苛刻,很难培养成功[1]。

2 流行病学

家猪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对猪附红细胞体均易感,特别是仔猪和母猪更易感。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该病主要传染源。病愈后的猪不断排出病原,成为重要传染源。猪附红细胞体病传播途径较广,包括接触传播、血源传播、垂直传播及昆虫媒介传播等。接触传播包括猪与猪之间、人与猪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而发生传播;血源传播,被附红细胞体污染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等均可传播该病;垂直传播,感染了附红体的母体在生育过程中或通过胎盘可将病原体直接传播给胎儿,公猪感染可以通过精液传播该病;昆虫媒介传播,如吸血昆虫伊蚊、库蚊、猪虱、鳞虱、蚤、吸血蝇、蠓等动物可通过叮咬而发生传播。

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夏、秋或多雨温暖季节多发,呈散发或地方流行。在气候恶劣、饲养条件较差、管理不善、营养缺乏、转群、去势、咬架、换料等强烈应激情况下可诱发或加重传播。

3 临床症状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占比较高,部分感染猪在受应激刺激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明显症状,潜伏期也不尽相同,一般2~45 d。由于品种差异以及个体体况不同,猪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同。

1)吮乳仔猪感染。一般在5 日龄内发病,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黄色黏稠,腥臭味较重。

2)仔猪感染。可引起由凝集素介导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造成红细胞膜抗原结构发生变化,被宿主免疫系统错误识别,动物机体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攻击和清除被感染而导致发生变形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而溶血。由于红细胞破裂,导致数量减少,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被感染动物表现贫血。除了表现贫血外,还有耳、尾、肢体末端等部位出现明显发绀症状,这是因为贫血刺激造血器官迅速增加其造血功能,致使网织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多染细胞增多,自身抗体(凝集素)使外周毛细血管形成微凝血和血栓,从而表现发绀现象。另外,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部分仔猪即使治愈,依然会变成僵猪,失去饲养价值。

3)育肥猪感染。急性型主要表现持续高热,体温高达42 ℃,厌食,产后泌乳量少,缺乏母性。亚急性型病猪体温最高达42 ℃,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不食,离群卧地;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皮肤发绀,部分可见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部分亚急性病猪流涎,呼吸急促,咳嗽,眼结膜炎,病程1周,未死转为慢性型,慢性型患猪体温在39.5 ℃左右,主要表现生长缓慢,可视黏膜苍白、黄疸。

4)母猪感染。影响生产性能,部分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妊娠母猪出现早产或流产,从而严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4 剖检变化

死亡猪剖检变化主要是黄染,常发生在黏膜、浆膜、皮下脂肪等部位,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腹腔及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出血,呈大理石样变,肝脏肿大坏死、胆汁浓稠,脾脏肿大,呈深黄褐色,边缘及尖端有大小不等的暗紫色出血性梗死,肾脏肿大,皮质上有点状出血,肺脏肿大,心包积液,胃肠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等。

5 诊断

目前,常采用压片法、直接涂片法、电镜观察、动物试验、血清学试验、PCR 技术等方法作为实验室诊断手段。

无菌采取濒死或病死动物的血液、淋巴结、肝、脾、肺、肾以及胆汁等做如下检测。

1)压片法检查:用针刺破耳静脉,采耳静脉血(或静脉采血加抗凝剂),滴1 滴血液于载玻片上,再滴加1 滴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置油镜下观察。由于被感染红细胞大多数已失去球形立体形态,边缘不整,若在镜下观察到呈齿轮状、星芒状、刺球状等不规则多边形,即可确诊有附红细胞体感染[2]。

2)直接涂片检查法:目前,诊断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手段为直接涂片检查法。直接涂片检查法需要末梢血涂片,用瑞氏染色法染色,然后利用计数器计数100 个红细胞,若所观察的100 个红细胞有低于30%感染附红细胞体,则为轻度感染;若所观察的100 个红细胞有30%~60%被感染,则为中度感染;若大于60%红细胞被感染,则为重度感染[2]。

3)电镜观察:电镜观察主要用于研究,如其形态、结构、繁殖与红细胞的关系等,同时可用扫描及透射电镜确诊附红细胞体病。

4)动物试验:动物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作用,但是耗时较长,应用较少。对于疑似患病人或者动物,可以采集其血液,然后接种于健康小鼠、兔、鸡等试验动物或接种鸡胚,定期观察试验动物或者鸡胚表现,并定期采样检查附红细胞体。

5)血清学试验:目前,已有进口的羊附红细胞体病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既可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3]。对附红细胞体血清学诊断目前应用不多。

6)PCR 技术:猪感染后24 h 就可出现PCR 阳性,故在附红细胞体早期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PCR技术快速、简便、特异强,敏感性高于病原分离技术。如采用套式PCR 检测,可显著提高其检查率[2-3]。

6 鉴别诊断

附红细胞体病多发隐性感染、发病率低,而且无论哪种方法对健康动物的阳性检出率都很高,因此,即使上述各种诊断方法检测为附红细胞体阳性,也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特别应将该病与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相区别,因为在发生这些传染病的情况下,往往都能检出附红细胞体,但它不一定是致病的主要病原。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其特征是母猪厌食、发热、妊娠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和大量死亡,母猪、仔猪均无贫血、黄疸现象,而猪附红细胞体病虽然导致母猪繁殖力下降,但无呼吸道症状。

猪伪狂犬病可以引起新生仔猪神经症状,也可出现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妊娠母猪感染后可以引发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呼吸系统症状;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和呼吸系统症状,均无贫血和黄染,而猪附红细胞体病无神经症状。

猪瘟可以引起病猪全身败血症,猪附红细胞体病无败血症,但是会有贫血和黄疸病症,另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远远高于猪附红细胞体病。

7 防治

7.1 治疗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治疗,红霉素片,内服10~20 mg/kg,注射给药5~10 mg/kg,用药1 周,效果较好。另外,可以选用支原净及氟喹诺酮类,但效果不如大环内酯类药物。国内兽医临床在诊治该病时存在严重误区:附红细胞体病病原起初被误以为是血液原虫,而且基层兽医很难对其进行确诊,因此长期以来当遇到病情类似的复杂病例常沿袭治疗原虫病的观念,主要应用三氮脒(商品名贝尼尔、血虫净)、复方长效土霉素(商品名特效米先)、咪唑苯脲、氯苯胍等药物。

7.2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扑灭蚊、虫,杜绝鼠类,减少应激。不同种类动物切忌混养,最好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养猪场需要严格执行各项生物安全制度,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刺激。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进行科学的预防性用药。

猜你喜欢

体病红细胞母猪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一例母猪子宫脱出的整复治疗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一例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