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撤地设市二十周年作品专栏
2023-02-18杜向阳加撒古浪陈钰琴何顺学
◆杜向阳 加撒古浪 陈钰琴 何顺学
巨浪(长诗)——从长水路启程二十年侧记
◆杜向阳
1
那些生机勃勃的种群
蚂蚁,羊群,青山,流云
都沐浴在潮湿的空气里。
在高山上,我寻找杜鹃,兰花
看密林中小松鼠们嬉逐
看倦意重重的鸟儿们
在暮色中扇动它们的翅膀。
在高山上,我俯瞰村野田园
屋顶像开放的蘑菇,
拥挤在一块斜坡上,
不远处蜿蜒的金沙江激昂歌唱。
深蓝的天际,炫目的阳光
飘缈的星月,清晨的露水
每一秒大自然的神奇
都在引导着我的心灵。
我的身体啊,我的心啊
我的睡梦都变得健壮!
当我看见一个美好的季节
把我养育,使我健康。
2
我曾经在这条大路上居住过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我见证和记录过它的样子。
我在一行梧桐树上
获悉夏日的诗章。我在雪山之下
秉烛夜读,我还记得二十年前
来往客商在这里驻足的样子。
他们梦想的诗章里
仍然留驻着岁月艰辛的风貌
像这些芳草,像这些大树
在阳光里挣扎盛放,在泥土中
扎根,生命的律动
如同一位爆裂的鼓手。
我在这里也读过伤心的诗句
有人在巨浪里遗失自己,
他们种植、耕耘,灿烂的笑容
也曾被时间淹没 在这里遗失。
我在这里也完成了青春的等待
那些短暂的工作,
和那些久远的事业,
使我懂得成长的不易,
因为我们承担着昨日的世界。
有人在这里拼搏奋斗
只为当初见过的
向阳花一般的笑容。
谁在它的变迁中获得了财富
正因为在它的变迁中拥有过孤独。
我在这里写过灿烂的歌谣
它们犹如建设故乡的人们,
在时代的召唤中来到这个故乡
敲打着这歌唱的第一个音符。
3
昨夜,我的伙伴寄来雪山下
遥远故乡的照片。
梧桐树上仿佛还粘着旧时的时间
生命的绽放犹如金黄色的叶子
闪烁着欢乐的韵律。
挥落在大地的火烧云
举起城市绝美的黄昏。
小城的灯火在大路上如夜星
如在诗行之间点缀的词句。
如人生旅途中
刚刚停驻的雨滴,
不息地画写着温暖的字句。
我出发启航的站点
高原天空之城里的诗篇。
你我之间,永远不可回避的
一个城市的见证之路。
一段振兴事业的见证。
或许当我来到而无人说
也可能当我离开
也无人说。人们只说现在
使我们在路上分别,使家
在时间现场建立。
而我们还继续着找寻它
正如我们参与建设一个国家。
4
那晚我睡不着,
倾听着雪山对我说了什么。
风雪过去了,人们在笑谈着。
雪山在上面,
人们心间还有一座草原。
我就把耳朵贴在地上
我听到咚咚咚咚咚的鼓点,
做梦的人敲过类似的鼓点,
众人眼睛里闪起光芒。
黑暗中光在漫舞,
人们重新来到聚拢,
像我,仿佛在远处的时间里,
从遥远的旧地
向巨浪翻滚的年代走来。
当生活这面墙,
使我们抵达过那一面。
在一个时代启程的
那个站点,那个时分。
我听到我们走来
我们离开。我们又回来。
当我看见美丽的向日葵
用它金色的笑脸向我召唤,
我放下哀愁
也放下浪子的脚步
到它的面前。
当我看见青黛的山川
和夕阳下的晚霞交错在一起,
我走出农舍来到这黄昏中宁静的田园。
当我看见从远方而来的汽车闯入我的乡间,
我不再以好奇的猜想去追问打探。
我走在夏天油油的雨里油油的青草地,
我沿着清澈的小溪,
天籁、鸟群、彩云
我们共同分享着一片高山。
5
空气中带着雪风的音乐,
带着一种幽冷的负重。
他们重生于新的年代。
我也在四十岁回到这座
时代造就的梦幻城堡。
梧桐树张开它的夏天,
自由的味道像草坪刚刚修剪后的淡淡清香
像灰岩上使羊群尝到的盐分的味道。
谁在为现在的生活犯愁,
谁光耀了门楣,
谁奉献了青春在这旧日的大道上
谁握着方向盘,飞驰过在大路上
谁在它还是尘土飞扬时降生。
谁的岁月里没有苦难。
在杂芜的荒野中升起来的康庄大道。
我们的家园建立,简洁,庄严。
梧桐树张开手臂,它的胸膛宽阔
拥抱着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
6
我们的颜色是蓝色的,
拉市海镶嵌在身体。
我们的愁绪是蓝色的,
天际的遥远使我们猜想。
我们的心灵是白色的,
像玉龙雪山是一个圣地。
我们至今存活的生命,
它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
无论是谁,他的生活是那么多彩。
我们胸口总在活跃的理想,
它的颜色是炫耀的
无论是谁,都着迷于它的颜色。
我们身上散发出一种珍贵的气质,
它的颜色是芳香的,
无论是谁,都在追求着爱、美丽和宁静。
我们创造着诗歌,我们的思维是无限的。
我们把科学分门归类,我们的智慧是精明的。
我们彼此相识,相互珍重,我们的欲望中
有一种迷离的颜色,它是专一的,
是自己的,也是奉献的。
7
我的书架上还藏着七月的气息
和关于这个时代的诗的流火。
它们早已结成了稻穗。
在故乡的大地上喂养了一代人。
他们朗诵文学
渴望进入文学史。
就像渴望在故乡拥有一栋房子。
我们在时代中行走,
犹如在掀起波浪的江河上行走。
我们在变宽变长的大路上行走,
十年,二十年,半生,一生
我们翻开书页
我们读着来来往往。
我们俯拾起落叶。见证时代的变迁。
现在,大陆之上已由高铁连接。
世居乡间种田的父辈
坐火车南下,或者往世界的东边。
使世界的种植者,也跃过金沙江。
在江河之上的其他城市走过,
在广阔的天地中走过。
他们爬上木梯,一级一级向上攀越
也学会握稳震动的割草机。
而无数旅行凑成的时间里面
又有铺满锈红的火灰被铲走的痕迹。
留下有这种颜色的苹果。
果核。诗的智慧。
大路终于铺上铁轨,
终于在沥青的改造中变得平坦。
我们时常回到雪山下的
这个故乡。很快,
那里又有白雾缭绕,
火红的光或有或无。
8
高原河谷上的梯田依次铺开,
薄薄的暮色里
荫绿的田野正荡漾着它幽沉的香气。
这时,最畅快的还数那些
居住在田野中的昆虫精灵,
它们成群地千军万马地在四野的香气中聚集。
这时,我也在这里恣意的欢乐,幻想
蒲草摇曳,包谷林沙沙作响
昆虫们在舞会,四野的风轻轻地在咆哮
不一会儿夜幕渐浓,
无数的星星也来参加舞会
这时,我想起了远方可爱的你。
我最近一次离开我的家乡的时候
是在我三十岁的时候。
一座闪着光芒的雪山小城
它像它的灰岩,挺拔屹立
它像玉龙之雪,洁白耀眼。
它像它峰壁之上的老鹰,
像灰岩上那一棵青松。
是一种永恒的指引。
9
鹰盘旋,也是我回来的九月,
回乡者依然可以根据屋顶的颜色辨认。
有些水泥块有蓝色的顶。
有些是钢棚,是橘色。有些白色。
阳光照耀雪山,降临河面
几里外,层层叠着
早期收割好的谷地。
我们自那些劳动中取拾起记忆。
我们在那些通向天空深处的列车里归来
我们不在乎九月,是否带齐全部来临。
这是一整个白天,时代的快车
引领我们向前。
在时间打磨过的铁轨上再一次走过,
在时间的水浪中再次穿越。
巨浪翻涌的江上,
飘坠着金色的霞光
我们失踪的精神向导
重新有了一抹光亮,
带我们抚摸新的世纪。
丽江是条倔强的河(组诗)
◆加撒古浪
丽江是条倔强的河
把丽江的河都写进诗里
写进诗里的,还有
丽江吹过的风,下过的雨
等这些都写完了
再把这二十年来
生活在这土地上的人们
都写进诗里
我相信,只要我们
都怀揣河流的倔强
终有一天
会看见远方的大海
白水河
如李白笔下的黄河
从天上跌跃而下
有云的白,雪山的白
有大地的白,牧民的白
在雪山东麓的云彬坪
牧民挤出的牛奶
就是白水河
我不知道,岁月洗涤了什么
山腰神海,雪山之腰
蓝月之谷,龙口之瀑
都让人梦魂牵萦
如果可以,让我成为你的白
在人间,手捧清流
像你一样,干净地活着
黑水河
雪山有万年古雪之白
大地有万年古石之黑
这千万年的白之雪,石之黑
孕育了黑水河
看到黑水河
就看到了白水河
这黑白水河
不就是万物的颜色么
古城河
在古城,人流是河
石板被磨得发亮
发亮的
还有古人走过的脚印
源于雪山的水
也是河
流久了,像老酒般醇香
走在这里,我们都为自己
搭建了小桥流水
坐在大石桥上,手可摘星
那么多的星星在手里
我们就像萤火虫
手提灯笼
照见了辽远的路
宁蒗河
这就是我的宁蒗河
一生只做了三件事
每天都从群山中款款而来
把山下的人养大
再缓慢地抱着自己
孤独地去远方
一生默默无闻
这么多年来
我也学着它
只做了三件事
习惯汗水里的盐
泪水中的苦
把生我的人送走
把我生的人养大
五郎河
在五郎坪,阿古必不知道
五郎河的去向
更不知道,五郎河的姓,五郎河的名
也必不知道,五郎河的支流、里长、流量
他只知道,这十多年来,有了五郎河
庄稼越长越茂盛,生活越过越好
土地和雪山都穿上了阳光
玉水河
总是把你看成拉姆的贞洁
哪怕你流过的时间够长
你都有玉的白亮,纯洁
我都有石的沉默和坚韧
在你身后,我就是
立在你身后的一块石头
胸藏万年的等待,一生吞咽风雪
为什么在大雪覆盖的玉水河畔
一个人等一个人,要那么久
束河
束河的声响,是历史中马蹄的声响
束河的宁静,也是你的宁静
写束河,就是写你
写你的唐吉诃德,写你给自己
搭建的那座精巧的坟墓
在春天吐出凌乱的痛
我看到你那蓝色的脚趾头
又醒目地穿行在如网的尘世
那潺潺的水流
像极了你行走的模样
一声不响,却又心怀悲悯
故乡的河
祈祷故乡的河
把拉布的灵魂送回雪山之后的祖地
祈祷故乡的河
把阿萝的土地种上十万亩的阳光
祈祷故乡的河
让生活擦亮鸟鸣,让村庄五谷丰登
处处奏响新时代的凯歌
鲤鱼河
马海的笔是旧的,怀念是旧的
笔下的鲤鱼河也是旧的
半城时光,半城旧
这里,旧的东西太多了
幽林之声,杨柳岸,晓风残月
走在这里
每个人都成了古人
河水谣
你还记得吗?几十年前
我的祖父跟着红军跨江而来
你还记得吗?几十年后
我的祖父又跟着英魂跨江而去
一路风尘,沿江听啸
我该叫你什么?
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那些有名的,无名的河
时常在大雪覆盖的人间
时常向我走来
你看到了吗?康家河、松坪河
清水河、羊血河、板山河
它们又在学着人们搬运群山
在万丈光芒间的彝山
骨胳间又响起轰隆隆的巨响
远方有梦想(组诗)
◆陈钰琴
像风一样自由
春天的风
自由踏足山巅、云空、江河乃至母亲大地
所到之处,花的娇媚媲美心的海域
如果非要留下痕迹
去惦记风的优柔
如果汗滴裹挟着香氛
那是自由的雨露与季节合谋。
夜里的晨露打湿了夜莺的双翅,
微闭的双目被世俗的逆流开示,
这一切,如同风渴望自由。
斗胆的望向别出,
星光背后你的目光如炬指引夜路。
距离——记玉龙县石头乡马龙塘村水泥公路开通
每一天,
期盼走在光滑的水泥路面,
与城镇的距离缩短。
每一天
期盼走在乡村脱贫的道路上
与人民富足的距离缩短,
只为拉长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
向绿水青山呼唤,
向秋天的田野赞叹。
向善
山风、林泉、鸟鸣为此而欢歌,
向善
人间的一切距离为此而缩短。
远方有梦想
马龙塘傈僳山寨夜静出奇,
除了泉水叮咚声合着狗吠,
其余声响被茂密的森林隐匿。
太上老君赶着溪流踏村过户,
匆匆奔赴冲江河、金沙江、东海。
清晨的暴雨冲刷泥泞山路,
八十多双眼睛齐望着远方,
热盼有一天走在水泥路上,
可以赶走大山深处的寂寞,
可以接回城镇繁华的红妆。
仿佛驱车就能直奔幸福,
可逃离祖辈深耕的土地。
足迹远方
一切梦想似乎信步入怀。
路与志向
直白坦率的路直入林深处,
散发着水泥的幽光,
马龙塘的欢笑声无比脆亮。
任由梦想踏步而来,
任由光阴挥袖而去,
守住青山绿水种植希望。
与蜿蜒溪流并行的路指向何方?
那一湾乡愁从不迷茫。
天地之河
青山赋予我一滴泪水
为了奔赴大海,汇聚成河
流经老君山腹地兰花村
大地赋予你一个胸怀
珍藏碱泉,疗愈人类
深山里我们不期而遇
陪伴我们的蝴蝶早已出林
只有群星守住夜空
赋予村庄静谧光景
桑腊河沉默地流向远方
碱泉水欢快地一路随访
亲吻踏足的每一片土地
乡野的风清冽却甘甜
弥漫在青山绿水间
与天地之河聊着永恒的话题
六月的池塘
山野之外,云淡风轻
天空之下,芙蕖娉婷
她在风中摇曳顾盼生姿
她等白鹭低飞站上芦苇高枝
田野外清香阵阵弥漫
你低头找寻朵朵繁盛
片片馨香点缀枝头沉思
滴滴清泪凝结苦夏长存
阳光清醒,玉露在荷盘上舞动轻盈
如果不慎跌落,喜拾田趣
如果不慎晒伤,共赴柔情
我们原本都是大地的女儿
终其一生,回归自性
七月的热情
太阳炙烤着七月的天空,
天空俯瞰着风吹的麦浪,
麦浪随暴雨来袭将脸轻扬,
爽快迎接农夫收拾道场。
秧苗在泥塘洼地笑弯腰,
犁牛早被铁牛换班值守,
新时代的农机解救出耕牛,
不再吐出红舌头,
麦粒却顷刻回收。
人们点燃图腾的火把庆祝,
释放丰收的喜悦,
告别穷困,祝福新生。
告慰生存,致敬生命。
七月的热情,
在田野,晴天,雨后……
在每一次拼搏中前进,
崇尚火图腾的兄弟姐妹,
站在雨中祈愿为爱重生。
起舞的灵魂
1
一丝银光,明亮的指向
山峦的怀抱,一条大江
泛着麒麟的碎片,月光下
同故乡的辕门一样寂静
夜色呼唤,
星空在苍穹下蔓延——
独自踏上寻找灵魂之路,
即便寻遍千山万水,
寻遍星海璀璨
我也要将你遇见。
2
我站在菜园里你一个转身,
一身白衣的你
碎步之外一地落红,
你的眉眼盛满月光碎银。
“你是怎样来的?”
夜色撩人,手语很轻。
怕触动山河,怕惊醒家园。
“我走过玉龙雪地,
跨过金沙江,
在古城歇脚数晚,
一路繁花相送,
半壶老酒清醒,
抖去烟尘弹指一挥竟半生……”
你轻描淡写诉说过往身世。
和平的声音如月光般明亮
舞动的喜悦将黑暗界限划清
我沉迷当下,你如此谦卑
3
“来吧,让我们起舞为今晚的遇见”
你拉着我的手应和着天地旋转……
婆娑山林的风随之启程,
浩瀚月光随江水浪涛漫步千丈,
将远山蒙上一层彩色的光晕,秘密
穿透苍穹下的星光与宁静的山河
奏响节拍,
将我贫瘠的情欲释放干净。
合一的我们
成为一只无法停歇的陀螺,
你用发光的眼神指引我黑暗中寻找光明。
4
神秘悠远的夜晚连同舞动的高贵
将星光在尘世的皱褶中唤醒,
将梦想的终点划上休止符。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疏影,
将花朵与果实化为劳作点心,
酬劳夜晚与白昼起舞的灵魂。
生命一个转身
在日月星光与大江山河中逐一退隐
距离
◆何顺学
时间往前推73 年的1950 年10 月18 日,在丽江专区召开民族大会,妻子的爷爷,受族人的委托,需要到丽江专区登记华坪县的水田族。当年爷爷接到通知的时间比较晚,一接到通知,爷爷马上从华坪县荣将镇和爱村的易家坪出发,沿着新庄河一路往西,经过弄弄菁、大宝山、边凹,再到通达,翻过营盘山,来到仁里。这时一天就过去了,爷爷只好在仁里找了户人家住下,第二天天亮后,爷爷吃过早饭继续往西赶路,趟过马过河,来到六德,再往西来到南华,进入永胜县城,天就完全黑了,在永胜县城找一家客栈住下。第三天从永胜出发,经过红石崖,穿过三川坝,来到睦科塞,一路往西,沿着五郎河逆流而上,总算来到了金沙江边大安的梓里,一天也就过去了。在梓里桥头的客栈住下,第四天从梓里桥上过金沙江,总算是到了丽江地界。沿着金沙江西岸继续往西,翻过金安坡时,已是中午,站在金安坡顶,爷爷看到了熠熠生辉的玉龙雪山,看到了雪山下鳞次栉比的房舍,还有用土基垒成的纳西民居。
按通知要求,爷爷终于在第四天黄昏找到了他要开会的地方。可当他敲开看门人的房门时,看门人告诉他,会议已经在两天前就结束了。听说会议已经结束,爷爷茫然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当爷爷又花了四天时间回到和爱时,满怀期待的族人问起他民族登记的事,他说没有登记着,只能还是把他们的民族叫做水田人,后来水田人被归为彝族的支系,一直沿用至今。后来爷爷去世了,族人提起他,还是觉得遗憾,这既是爷爷的遗憾,也是华坪水田人的遗憾。
1987 年秋天,我拿了到丽江地区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荣将派出所做警察的哥哥把我托付给荣将汽车站站长,请她找车把我送到丽江去。
当我背着简单的行李来到荣将车站时,找到站长。站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身材微胖,一身工作装,显得很精悍,她把我安排在车站旁的一个小旅店里,叫我等有从攀枝花到丽江的货车时,顺带把我捎去。
我在旅店里等了一天,第二天下午,站长说找到车了,我赶紧背起背包和她一起来到一辆又高又长的货车跟前。她跟司机交待说一定要把这孩子送到丽江师范,农村娃娃没有出过远门,一切就拜托黄师傅了。
黄师傅打开车门,伸手一边接过我的行李一边说,站长交待的事一定给你办好!带个小伙子而已,举手之劳!
我坐上货车往永胜方向驶去,这是一辆方头大货车,驾驶楼里有上下两张床,黄师傅告诉我说这是从波兰进口的耶尔奇卡车,是目前丽江汽车运输总站里最先进的车。
我们的耶尔奇从荣将出发,开了近两个小时,到了仁里的龙滩,龙滩是华(坪)丽(江)公路上一个很重要的服务点,这里周边开了很多旅馆,饭店。我们在这里吃了晚饭,继续向丽江进发。
一路上黄师傅都在断断续续地和我讲耶尔奇,当他看到我手里拿着的那本竖排的《聊斋志异》时,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知音,和我谈起了“三言二拍”……耶尔奇的马达声音很响,随着车子的轰鸣声,我俩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却在摇摇晃晃中渐渐进入了梦乡。
当黄师傅把我拍醒时,卡车已经在一个停车场里停了下来。我揉揉眼睛打开车门,来到停车场边,听见了停车场下边有奔涌的水流击打岸边岩石发出的轰鸣声,却什么也看不见。
黄师傅说,今天从荣将出发开到现在,已经开了一百五十多公里了,到丽江的总里程是二百二十公里。现在是晚上十一点半,不能再开了,今晚就在这里休息。
我问他这是在哪里,他说是在金沙江边,下面轰鸣的水声就是金沙江水的声音。我们在停车场边的溪流里洗了脚,爬上了驾驶室,他让我睡上床,他睡下床。躺在床上,黄师傅拿出一本《二刻拍案惊奇》,打开内照灯,看了起来。
上床的灯没有打开,听着金沙江水拍岸的声音,我慢慢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黄师傅叫醒我,我就着溪水洗了脸,人立刻精神起来,来到停车场边,我看到了奔腾咆哮的黄色江水一路向东奔去。我们收拾停当上车,耶尔奇发动起来,开始爬金安坡,爬完金安坡,就看到一个高原坝子,坝子里很独特的小院子随意修建,没有院门,在土基木屋架结构的房子边有高高的粮架和一个个圆锥形的松毛堆。
早上十点左右,我们的耶尔奇在丽江城内的三家村附近停了下来。当年整个丽江大研镇只有一条新大街一个古城,我下车后黄师傅告诉了我去师范学校的路后,就驾车往迪庆方向驶去了。
我走在冷清的新大街上,师范学校接新生的卡车就停在对面。接新生的师兄师姐们一眼就认出了我,一个师兄接过我的背包丢到卡车上,另一个师兄把我推上汽车,汽车上有两个师姐伸手把我拉了上来。
1995 年7 月,丽江三义机场通航。从此,丽江到世界各地的空中通道开通,丽江到昆明不过五十多分钟,即便是从祖国西南边的丽江飞到最东边的上海,也只需要4 个小时左右。
1996 年2 月3 日,丽江发生了7.0 级大地震,许多纳西族传统的土基木屋架建筑都在这次大地震中被毁于一旦。由于在半年前开通了三义机场,丽江的这场天灾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并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现场指导抢险救灾。机场的开通和这次大地震,将丽江这个边陲小镇的名字镌刻在了世界人民的心里。
在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丽江浴火重生,开启了它灾后重建的艰苦历程。历时7 年,丽江焕发出了蓬勃生机,一个崭新的丽江出现在世人面前。
得益于国家、省、地领导的远见卓识,为保留丽江古城原来的面貌,丽江古城的灾后重建一直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大地震后的废墟上,丽江古城的重建全部按照古城原有的风貌,在清流潺潺的玉河两岸建起了雕梁画栋的店铺,街道地面铺上了五花石板,小河两边的民居小院都建成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纳西特色民居。
除了修复古城的民居院落街道外,省、地、县、镇各级政府通力合作,按典籍记载重新修建了“木府”,恢复了“木府”的原貌。除修复了大研古镇外,还修复了白沙古镇,束河古镇。
1997 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丽江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3 年4 月,丽江撤地设市,撤销丽江地区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设地级市丽江,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县,永胜县,华坪县。
2003 年6 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推荐,建议将流经丽江市的金沙江,流经迪庆州的澜沧江,流经怒江州的怒江这“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6 年,纳西族东巴古籍作为第一批珍贵档案文献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纳西族这个古老的民族,用他们独特的东巴古籍文献,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档案文献遗产这个皇冠上镶上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至此,丽江成了一个拥有三项世界遗产的地级市。
20 年,弹指一挥间;20 年,沧海变桑田。
丽江撤地设市的这20 年,是丽江凤凰涅槃的20 年。
已故纳西族作家戈阿干先生曾经说过,丽江能拥有现在这三项世界遗产,除了得益于历代丽江土司对自然神的敬畏与对大自然的保护外,还得益于丽江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因为这里山高坡陡,在公路修通之前,还处于“鸡犬之声相闻,相逢须走半日”的原始状态。
自1723 年丽江“改土归流”以来,丽江在朝廷流官的引导下,吸收汉文化,同时也传承和完善了本民族的东巴文化,才形成了如今这自成体系的独特的纳西东巴文化。
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近现代的战争和政治运动对这个封闭的丽江影响和破坏没有外面的地方大,特别是“文革”期间“破四旧”的影响,与其他地区相比,也小得多。
戈阿干先生总结说,丽江能保留下这方民族文化的净土,利益于它独特的人文环境与地理环境。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丽江的历史和当今的成就是对的。
2019 年1 月,丽昆高铁开通。这条高铁线开通后,丽江到大理只需要50 分钟,到昆明也只需要3 小时。
2022 年12 月30 日,华丽高速公路和爱收费站、大宝收费站于10:00 起通车收费。至此,这条牵挂着华、永、丽三县人民几十年期盼的华丽高速公路除永胜程海边的东马场还有一个隧道没有打通外,其他路段都已全线开通。
华丽高速公路起于华坪县荣将镇,止于玉龙县拉市镇,全长150 多公里。华丽高速公路在拉市镇联接大丽高速,在荣将镇联接蓉丽高速。这样一来,丽江这个边陲古城就完全融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以前从华坪到丽江步行需要一个星期的路程,现在驾车从丽江出发,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
如今的丽江,拥有三项世界遗产,这三项世界遗产是丽江独特的地理环境留给我们的自然财富,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积累和传承给我们的文化财富。
航空线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开通,给丽江的的发展插上了翅膀,长出了双腿,丽江与共和国其他地区一道,融入到了与时代同步发展创新的快车道中。
一直以来,丽江的地理位置一直就在那里,不会改变,可它与时俱进的发展却与省,中央和世界越来越近,撤地设市20 周年之际,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颁布之时,丽江的世界,正成为世界的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