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视角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023-02-18马圣阳
马圣阳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质量發展阶段,为全面推进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体制深化改革,对于预算绩效评价方式的创建,应贴合实际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事后单一评价朝着全过程的评价,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在整个预算绩效评价中,创建指标体系是关键和核心,也是创新绩效管理模式的重点目标及方向。文章基于全程视角,分析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过程视角;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早在1950年,我国预算制度就已经确立,经过理念发展和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性成就,但仍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2011年,财政部举行了第一次全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会议,明确表明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对此需要将该项制度贯穿到整个预算管理过程。因此,如何利用项目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最大化地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前重点研究课题。
一、传统模式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性问题
绩效突出问题主要在于对绩效目标设置采取粗放方式,部分效益指标缺乏完善性,尤其是指标数量、质量及时效等要素,需要财政和预算部门予以高度重视,持续实施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绩效指标比较笼统和模糊,无法进行量化和考核
结合指标离散度理论,经分析各行业及领域的评价报告可知,虽然都设置相应的绩效目标,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指标设定往往具有笼统和模糊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定性过多、定量太少,无法实施针对性的考核,匮乏相应的质量衡量标准。《北京市201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报告》文件,反映了绩效指标创建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该报告中采用的绩效目标管理制度为粗放式管理,在项目栏中没有填写对应的指标,也存在错填、漏填的问题,针对效益指标做综合因素分析(数量、质量、成本及时效等),有关部门提出结合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和改进的建议,否则造成无法衡量和评价绩效目标的价值体系。此外,针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中期和年度绩效指标差异化不显著,缺乏科学性和时效性,再加上数量指标未能准确定位,造成质量标准下降。一般来说,绩效指标具有清晰度、细化度、量化度等基本要素,若是绩效指标长时间单一、笼统、缺乏全面性,尤其是铲除质量和效益指标具有定性化特点,在实际衡量上,无法为预期目标提供有效依据,可考量性低下。
(二)项目调研论证匮乏,无法确保项目产出数量、质量和时效
经过对7~9个项目“项目产出”进行调查,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尤其是项目绩效成果,指标规划精准性不强,其数量和质量与计划存在出入,造成该项目分析不充分,整个过程指导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质量和效益指标分值低下。根据评价报告,项目未能准确定位服务群体,没有从实际情况分析,过于强调经济效用,忽视成本费用管理,对服务群体服务方式灵活性不强。此外,对于项目绩效考核,基本上是采取管理层人员考察方式,使得可衡量性不足,甚至未发挥出督促服务群体的品牌效应,组织覆盖面不广,在具体应用上缺乏新颖意识。
(三)服务对象满意度欠佳,对项目执行的认知度不强
经过对比和分析,在服务对象满意度上,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均未超过70分。比如,某科级服务项目在服务平台建设上,经过对受助的企业进行调查,服务对象满意度仅为58.2分,远远低于绩效评价结果总分值。再如某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依照相关政策及规定,项目单位与社会团体采取合作互助方式,组织对355个断面进行监测,项目预算为1275万元,委托业务费用为1260万元,服务对象满意度经计算分值仅为67分,而绩效评价结果整体为88.5分,项目主管部门(90分)、政府部门(65分),社会公众满意度(30分),从中不难看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相对较低。
(四)指标权重设置未突出衡量核心产出指标的作用,项目整体评价区分度低
绩效指标体系中项目绩效是基础,项目决策是关键,项目管理是手段,三者权重占比分别是55%、15%、30%,指标及权重设置虽然具有项目绩效评价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但是关于关键性目标达成情况,却突出分散考核聚焦度问题。也就是说,总评分比较高的项目绩效得分,项目绩效评分比较低的项目,在项目产出数量和时效上,项目绩效、项目决策、项目管理中前两项指标权重,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评分。
二、全过程视角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关于全过程视角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本文以某部队种类的维修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总结三个阶段分析。
(一)项目预算编制阶段的评价指标设计
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其决策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首先,明确评价动因,确保在源头上的合理化引导和控制;针对装备维修项目预算编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创建围绕维修项目的年度经费收支计划和标准,为后期装备维修过程提供经费保障和参考依据;绩效指标应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期间把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当成驱动因素,达到对预算配置优化效果,做好装备维修项目经费配置的审查、预算及管理,争取在前期做到严格把关,推进编制预算整个过程的有序进行;经过在预算编制阶段创建目标评价,分析相应的指标因素,能够督促业务部门不断改进,认真分析绩效因素,确保预算编制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其次,确定项目预算编制阶段的评价指标内容,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维修项目在准备环节,也就是说,不仅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而且还未明确维修成果,对此绩效评价十分关键,应确保审查预算编制合乎规定、贴合实际,重点考察后期结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中,创建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时,一级指标需要遵循合规性和合理性原则,二级指标是对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分解和细化;合规性原则是指项目预算编制具备理论依据和费用支撑,符合装备维修项目的计划、目标及任务,满足对装备维修的周期性规律,不断总结和分析,切实提升编制依据充分性,满足装备维修管理的经验和规律;装备维修管理项目的通过,需要具备申报要素的完整性,包括项目名称、立项依据、经费需求、效益分析等;合规性在合理性基础上生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编报要素完善、依据充分仅是前提条件,后期编制数据准确性、可行性才是关键环节,该原则以上强调和突出预算编制有目标,经过分解和细化绩效指标,为后期维修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二是重点考察绩效指标明晰性,考虑到官兵是这些装备的直接使用者,需创建官兵满意度这一指标,增进项目预算编制结果的合理性,将官兵的意见和建议作为重点考察内容,不断改进和调整预算编制工作,将编制的装备维修项目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如图1所示,为装备维修项目预算编制阶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二)项目预算执行阶段的評价指标设计
针对项目预算执行阶段,该环节十分关键,是指维修过程中产生经济获得的具体开支。首先,应明确评价动因,形成有利的过程监督与调控;在这个中间过程,为确保良好的维修效益,应将预算执行水平作为目标驱动因素,全程跟进维修成果(维修进度、维修费用、维修问题等),根据获取的动态化的预算执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地纠正偏差的决策及建议,切实提升维修效果的有效性;期间过程评价应全面贯彻和落实到位,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规范预算行为,最大化地保障维修项目中资金费用的安全性。第二,选择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合理应用“3E”标准和挣值法;“3E”标准是指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经济性是指节省成本费用,缩减经济投入和成本支出,铲除经济浪费、能源消耗不良现象;效率性侧重产出和投入的内在联系,两者的对比关系争取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投入即为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等;有效性则是指项目预期目标达成情况,重点关注编制决策和执行进度的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产出效果,综合衡量产出数量和质量;挣值法又叫挣值管理法,是控制项目进度和成本的项目管理工具,经科学运作指标,考量项目的实际进展和绩效,其中测度指标有基本指标和评价指标,基本指标包括计划价值、挣值、实际成本,评价指标含有进度偏差、成本偏差;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项目预算执行,不仅管控经费投入的财经纪律,而且监管和控制整个维修进程,对于生成的维修数据,及时进行全面的评析,确保相应的评价内容与“3E”标准相吻合;挣值法评定还体现出效率性,可结合具体情况将挣值法融入“3E”标准中,将这两种理论发挥共性作用,以此设计装备维修项目预算执行阶段,丰富和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第三,明确项目预算执行阶段的评价指标,创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二级指标含有超范围开支情况、经费套用情况、进度偏差、成本偏差、维修成果达标率、官兵满意度。
(三)项目预算总结阶段的评价指标设计
虽然装备维修项目任务结束后,但预算绩效管理并不能草草完工,需要进行后期的总结与分析。装备维修工作已经完成,使得评价视角更具多样性,将维修效果、经费支出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这是总结阶段绩效评价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深远的评价影响。第一,明确评价动因,形成系统而权威的综合结论,针对预算编制,创建目标评价,兼具规范和约束作用,是属于预判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绩效评价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需要不断提升评价结果的精准性,发挥出其信息优势及价值;如果在项目预算的总结与分析上,维修成果与预期计划两者之间出入比较大,需要指出预算编制工作问题及不足,如经费配置结构适配性差、绩效目标设定太高或太低等;在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为确保项目预算总结阶段合理进行,管理层人员可运用结果评价来预测维修项目可能达成的成果,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还要审视预算执行行为,尤其是数据结果偏差出现的因素关联性;结果评价应从单一化评价朝着综合化评价演变,将维修成果、管理要素融入评价过程中,确保在整个总结阶段努力查找漏洞、问题及不足,进而形成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提升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在全过程采取多途径、多视角、多渠道,实现绩效管理宏观效益目的。第二,选择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平衡计分卡),传统业财会计模式重点考察财务指标,忽视企业的整体发展及长期利益,对此应禁忌过于强调财务报表数据,尤其是管理层人员应具有长远战略规划观念;平衡计分卡(BSC)作为一个综合框架,具有四个维度,分别是维修成果(任务完成率、完成及时率、维修成果达标率、官兵满意度)、维修经费使用(成本节超率、超范围开支率、经费套用率、器材、设备配套率、岗位合格率)、内部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完善度、内部机制控制成熟度)和学习与成长(预算编制因素导致的调整率、预算执行因素导致的调整率、政治素养的合格率),各维度之间是相互构成因果联系,以企业愿景与战略看作是驱动发展的力量;企业创建财务指标,获取理想的经济利润,突出和强调服务群体和市场份额,也就是说,为赢得服务群体的青睐、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应持续改进和完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切实提升内部管理效率,构建一支先进的预算管理团队,使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该环节重点不在于总结过去,而是深层次挖掘长期效益的管理因素,平衡计分卡本质上是一条因果关系链,既要分析短期成果,又要剖析影响因素,突出和强调平衡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具有多样性、综合性评价的基本特征;平衡计分卡对于项目预算总结阶段,可持续使用该工具,有着较强的适用性,为指标体系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第三,确定项目预算总结阶段的评价指标内容,装备维修项目的创建,属于持续恢复、保持和更新装备性能的工作,达到对装备性能的改善和优化效果,项目计算直接影响到军事效益,等同于财务要素在BSC中的重要作用,而维修成果是装备维修的终极目标。为达到理想可观的维修成果,需要预算经费强有力支持,期间离不开各财务要素的约束和控制,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经费使用计划,贴合于计划维修内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经济效益是关键和核心,重点管理成本控制问题,明确相应的财务要素;为规范经费预算,需要从内部业务流程入手,创建高效对接的业务程序,管控和约束一切预算行为,推进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如期进行;整个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划分具体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
三、全过程视角下强化绩效理念、硬化绩效约束的措施及建议
(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
根据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对绩效指标的设定,在数量、质量、时效等维度,财务部门应事先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主体责任,规范化、标准化绩效目标,创建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与此同时,指导预算部门及单位进行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形成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绩效指标框架,确保绩效指标体系具有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特点,期间采取科学的论证方式,侧重核心指标及质量标准,促进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细化量化和可比可测,确保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强化对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审核
在预算审核环节上,绩效目标是先决条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察理论和现实的匹配性,确保将绩效指标的细化、量化和可衡量基本特征。设计绩效目标,应禁忌笼统性、模糊性,既要确保指标设计的量化,又要提升成本控制力度,否则直接影响到预期效果的预算项目。同时,对于项目库应合理规划,避免项目库与绩效指标的冲突,必要时需要暂缓安排预算,从整体布局出发,统筹归回绩效指标,尤其是产出绩效和满意度这两个指标,应明确相对应的质量标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优化和改进核心绩效指标的权重
为持续优化和改进核心绩效指标,需要树立以结果为导向理念,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时,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及客户满意度都是重点纳入因素,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指标权重,强调和突出绩效重点及难点,创建出高效对接的指标权重配置,促进绩效的实用效果。为全面考察绩效评价结果影响,把核心产出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尤其是未达成的项目,包括收储上市、项目投产、竣工交付等,禁忌直接将绩效评价结果评定为优、良、差等行为,而是当作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
(四)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
为确保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应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可采取以下四点做法。首先,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及规定,明确项目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自评报告,罗列重点绩效评价内容,全程采取依法公开的做法。其次,创建线上线下绩效管理平台,使部门、企业、员工及社会等广泛参与其中,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与宣传重点工作,健全和丰富项目绩效内容。再次,制定专家咨询制度,积极引入社会团体,使预算绩效管理更具全面性,采取有效的监管与考核,切实改进绩效评价不足及问题,增强其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后,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监督系统,发挥在绩效评价领域的技术效用,创建数据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在预算执行阶段中,着重分析绩效目标与现实情况的匹配性,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打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施全过程参与的绩效监督工作机制。
(五)强化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问题整改落实
针对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为提升综合应用效果,应在全过程中不断总结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首先,有关部门及企业财务部门应不断督促整改绩效评价,罗列出报告中存在的不足,明确预算绩效责任落实到个人,结合实际情况,创建一套科学的整改落实的跟踪机制,切实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同时,重点关注绩效评价反映的绩效问题,尤其是预算支出项目,根据持续的调整和改进,促进绩效评价结果,经过健全制度、改进计划、创建绩效管理挂钩机制,切实保障财政资金聚力增效。
(六)构建一支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的预算管理团队
根据项目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业务部门应创建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针对出现的突发状况,创建紧急预警机制,提升管理流程完善度,健全内控机制内容,增强监管预算及项目实际开展中的预算行为达成情况。与此同时,企业应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质的预算管理团队,切实提升工作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由于业务水平直接关乎预算管理绩效,除了为工作人员展开系统地业务培训外,还要强化实践环节,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研究对象是某部队装备维修项目,考虑到装备维修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创建政治素养合格率指标。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既能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率,又能有利于控制经营风险。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难以符合企业战略目标、未科学制定预算编制、缺乏预算意识、监管力度不严、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强、管理制度落后等问题。在创建企业全面预算决策上,应坚持战略为导向,增强员工预算管理意识,制定全面的预算管理标准,将非财务指标预算纳入其中。针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包括创建成本预算管理一体化、创建反馈和考核机制等。
四、结语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重视编制、执行和总结阶段,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值得注意的是,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兼具独立性和内在联系,对此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广泛关注预算管理,持续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采取有效的整改落实措施,这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婉丽.浅谈如何完善房产交易部门项目预算绩效评价[J].纳稅,2021,15(32):141-143.
[2]陈小燕.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有效运行的探析[J].中国市场,2021,26(33):143-145.
[3]秦彩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15(17):97-99.
[4]张贵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成效与问题浅探——以朔州市朔城区财政局2020年预算绩效评价项目为例[J].山西财税,2021,11(08):28-32.
[5]陈红云,李艳.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21,31(16):100-102.
[6]刘霞.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基于战略、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视角[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6(15):46-47.
[7]董丽萍.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7(15):29-30.
[8]周玉.财政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34(08):94-95.
[9]代林珈.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20(07):108-109.
[10]张亚亮,张莉.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推动绩效管理更有效[J].审计观察,2021,14(04):30-35.
[11]曹东,胡雅南,朱文佳,张舰,陈绍晶.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21,39(02):68-70.
[12]张淑真.基于绩效评价的财政项目预算管理模式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5):109-110.
[13]孙媛.浅析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20,22(24):126-127.
[14]杜峰,梁舰.PPP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探析[J].中国财政,2020,19(21):60-62.
[15]王轶立.浅谈项目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实施[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0,22(05):3-5.
(作者单位: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