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软木画的清韵
2023-02-17娥娥
娥娥
软木画以贵重的进口栓皮栎树的栓木层为原料,运用中国传统雕刻技法和中国画构图,以刀为笔,在薄如纸片的树皮上纯手工刻画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出生于1989年的林清韵是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最年轻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结缘软木画
林清韵自幼热爱绘画,国画、篆刻、油画等都有涉猎。2013年的一个周末,林清韵跟随父母去福州新华创意园参观软木画展览,展会上非遗技艺软木画精湛的雕工画作让其一见倾心。“当时,我就打算把它作为我的终生事业了。”林清韵微笑着说。
林清韵放弃了在北京的就业机会,辗转找到软木画的发源地——福州西园村。几经周折,终于在2014年拜入木画大师吴芝生门下。每天5点多起床,一坐进学习室,林清韵就操起精巧锋利的小刻刀切树枝、雕树叶、刻叶纹……日复一日的枯燥重复练习,她却感到其乐无穷。“虽然艰苦,但我心里真的感到很开心很充实。”林清韵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的学艺生涯让林清韵掌握了软木画的各项技能。“我们的创作工具基本都是靠纯手工打磨,稍微改变一下刀刃的形状,就会变得更有弧度,一点点的差别就能让作品更鲜活。”她说,刚开始练习切片时,用力角度稍偏一丝就会伤到指头,流血时有发生。“林清韵不但会做亭、树、布景,还会设计,能独自完成一幅完整作品,希望她能将软木画这一传统技艺传播得更远。”吴芝生夸赞说。
尽管收入微薄,林清韵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下来,在那间摆放着素色软木料的工作室里一坐八年整。
融入现代元素
软木画以运用中国传统雕刻技法,在薄如A4纸的树皮上纯手工刻画山水、树木、花鸟、人物、亭台、楼阁等,作品最薄处仅0.05毫米,且厚度均匀,这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精细的手工技艺,许多老师傅做了一辈子,都只精于雕刻传统亭台楼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软木画有过鼎盛时期,是福建省创汇最高的产品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进出口影响,加上缺乏创新、收入微薄、缺少年轻人传承等因素,软木画仅剩一些老师傅在坚守情怀。
2020年,林清韵成立“清韵工作室”。如何让软木画融入现代元素,重新焕发生机?大学艺术设计的学习背景让林清韵认识到,要想让软木画真正地“活”起来、传下去,应该与时俱进,走到年轻人面前,走进日常生活中。
一个深夜,一盏卧室灯光让她灵感乍现,“温暖的灯光是可以深入人心的,那就创作一件能走到我心里的作品吧。”翌日,记忆带着她将老家江边的风景绘成设计图稿,用电锯切割掉栎树栓皮的黑色纹理,再把软木块切成各种厚度不一的薄片,换上小刻刀分切,运用不同规格与功能的尖刀,对屋顶、树枝、树叶、竹杆、竹叶……逐一绘图、雕刻、黏合、组装,耗时90余天,林清韵的第一件在传统艺術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的软木画灯具作品成功问世。
“老一辈的软木画大多靠堆砌而成,技艺固然精巧,但元素过于密集,所以我想把中国画中的留白运用其中。”林清韵微笑着说。看到素色系的软木画作品时,一般看客都以为是传统山水画,其实在意境上融入了现代、简约的元素。
林清韵创作的软木画台灯系列之一《林浦江边小景》,在“我把福州寄给你”2020文创设计大赛中摘得了桂冠。这更加坚定了她把现代元素创新融入传统艺术的信心与决心。“只有被市场接受的作品才会有出路,我不想让软木画仅仅‘被保护’,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软木画,爱上软木画。”
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音乐盒、手拎包、旅行茶盘等日常用品相继和软木画融合亮相,软木画的呈现方式融入了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表达。
传承软木画技艺
如今专职从事软木画创作的手艺人不足三十人,大多是耄耋老人,这项技艺需要年轻人的传承。林清韵无论多忙都会挤出时间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进行软木画普及推广与现场教学;她还经常出席各类非遗活动,参与高校学子的毕业设计等。“传统文化的传播一定要采取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只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软木画的魅力,未来他们才更愿意去传承它。”
2021年,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开设了软木画专业,分设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二十多人。林清韵被选派为软木画专业唯一的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在课堂上,她颇具创意地把软木画卡通作品与山海经、九色鹿等传统题材相结合,激发了不少学生对软木画的兴趣。
“一开始我认为软木画单是好玩,上了几节课后发现它有些枯燥,软木画的传承人可能也这么想过,但他们没想过放弃,而是刻着、雕着,让软木画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记住,让这门手艺不会失传。”福州四中桔园洲中学的邱鹏菲写出了软木画目前的困境,也写出了林清韵为破解这一困局所作的努力。
随着《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开始施行,软木画技艺保护传承有了立法,这让林清韵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对软木画技艺保护进行立法,就是把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到法制层面,让软木画受到更全面的扶持与保护,让软木画受到更多关注。”林清韵说。接下来,她会一如既往地传承软木画技艺,让更多人感受到软木画的独特之美,坚定不移地积极传承软木画技艺,并融入新元素开拓新产品。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周晓序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