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构建

2023-02-17乔兴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乔兴兰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广州 510320)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课程思政理念迅速深入人心,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高校各类课程建设的努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就是通过课程建设,使各学科门类的所有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修读的人文通识类课程,理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在完成课程培养目标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要求

“大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2];是一体化领导、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理念和体制机制,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和有效协同的机制,打好组合拳,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使其与思政课程相互融通,相互促进,共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要求。

(二)大学英语课程特点的要求

大学英语作为通识必修类课程,基础性强、应用性广,后续影响较大。据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几乎覆盖了所有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一般为期1~2年,学分为4~16分,具有时间跨度长、辐射范围广、课时量大、学分高等特点,因此,其课程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师生接触时间长且互动频繁,课程目标和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理念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具有天然优势。

(三)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元、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它以英语语言为媒介,实现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体验多元文化、开展有效交际、提升思辨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完善等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4]。可见,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能力培养,而且包括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异曲同工。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未来发展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大学时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习知识、修身立德、成长成才的重要发展阶段。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针对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思想规律,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责任感,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又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首要问题。

(一)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这一要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则体现为以下方面。(1)教学理念因事而化。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语言学习技能训练、跨文化能力培养和人文素养提升,而且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个体发展和成长需求,因材施策,铸魂育人。(2)教学内容因时而进。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其主题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特色和需求,让学生在鲜活的语料中认识世界、探索未知、追寻真理、陶冶情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教学方法因势而新。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也应主动求变,创新方法,革新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传统教学优势与网络教育优势全方位、多层次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合力。

基于此,文章提出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即以课程思政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现实课堂和网络平台为支撑的一体化模式。该模式涵盖以下几方面要求。(1)完善课程思政方法体系:找准定位,遵循规律;集体备课,集中研讨;设计规划,完善架构,形成体系。(2)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凝聚力量,深度开发教材,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3)设立课程思政质量标准:建设示范课,培养优秀教师典型,形成优秀案例,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4)打造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6]。

(二)一体化模式的主要内容

按照“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要求,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专业课教师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7]。文章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变革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改革的大趋势下,课程建设的发展与网络的关联日益紧密。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优势,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如依托网络和在线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输入输出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教学过程。首先,建立融入思政元素的在线学习资料库,学生以教学班为单位组建云班级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实现世界观的塑造和思想文化熏陶,教师进行线上线下的指导。其次,通过微课建设,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组建骨干备课团队,制作融合思政内容的原创微课和音频、视频等,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题问题,通过线上讨论、线下交流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反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

2.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学资源中融入思政元素,体现其育人功能。首先,设计规划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整体架构,系统深入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制定实施细则,推出包含思政内容的模块,如增加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设置关于理想信念、人格品质教育的专题,探讨中西方文化比较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等,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个阶段融入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形成梯度,构成体系。其次,整合教学素材,优化资源,形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特色资源库。深度研究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广泛研究时政新闻、学科专业知识等课外资源,挖掘其中与教材主题相关的思政元素,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情感需求,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使之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最后,开发编写融入思政内容的教材、教案、讲义。教师集体备课,积极开展研讨,按照不同的思政内容模块划分备课组,分工合作,各取所长,搜索、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课件,录制教学音频、视频、微课等,于相互协调中形成合力,完成优质课程思政教学材料收集与汇编。

3.健全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其质量监督与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两个方面。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是决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关键。考查教师授课效果,可以通过听课进行评价,如邀请督导专家、思政课教师等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针对性评价。而育人效果如何,则须考查学生的思政素养是否提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决定着学习效果。虽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自多方面,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效果可以通过平时针对性的练习、测试及期末考试体现,通过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点、结合点的语言知识的考查,在测试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同时,检测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如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情怀,以及对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教师可以建立相关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健全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能及时提供教学反馈,发挥相关考核和考试的反哺效应,有助于教学反思和总结,促进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实效。

4.培养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其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决定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因此,应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8]。首先,高校要让教师认识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育人意识,使课程思政成为一种教学自觉。其次,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素养,积极主动了解、评估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通过课程思政满足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提高教学与育人效果。最后,要提升教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灵活融入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环节,如盐入水,有味无痕。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可通过学院组织相关培训,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级各类线上线下的课程思政研修班和教学研讨会等。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的应用

大学英语作为语言类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历来以语言基本技能、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培养为目标。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虽历经多轮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但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却鲜少变化,着重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弱化甚至忽略思想政治教育。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9]。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具体措施如图1所示。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类在线教学应用平台和网站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提供了路径,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开展,推动课程思政智慧化发展,起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图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应用

1.转变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新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不断挖掘与思政相关的教学素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现路径,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2.融合教学内容。为了将思政元素完美地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勤下功夫,使其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在教学案例中挖掘思政素材。无论读写译课还是视听说课,每单元均根据主题设计与思政相关的话题进行拓展讨论。其次,在课外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和相关影视作品,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汉对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中国梦”“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外宣片,以及探索频道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China:Time of Xi)、BBC纪录片《中国故事》(The Story of China)、国家地理纪录片《鸟瞰中国》(China from Above)等,在教学中遇到相关内容时则进行适当延伸学习。另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推荐相关学习网站,作为学生获取自主阅读学习材料的渠道。

3.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一方面,以任务教学法为驱动,基于教材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灵活应用案例法、项目法、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就某一主题组织学生用英语展开互动研讨,选取中外媒体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媒体报道的视角,讨论其语言使用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态度的差异,激发学生思考,认识新闻的意识形态特征,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和在线交流群(QQ和班级微信群)建立移动学习共同体,随时进行在线交流、答疑解惑、分享学习资料等,在此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如教师可转发国务院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视频推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多听窗外事,多读天下书,洞明世间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语言学习与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方便快捷高效,育人效果更显著。

4.强化综合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平时的检查、考核及期末考试中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如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的选题,考试时的阅读理解、翻译和作文的考题等,使用反映地方和民族文化、党史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基本理念的素材,关注时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及国内外重大新闻等。通过设计相应课堂教学环节、课后自主学习任务及在考试考核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目标不断得到强化,使语言知识目标落实为语言应用能力,进而使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升华为思政素养的提升,而思政素养的提升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由此实现具有“全球眼、中国心”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成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信息化改革则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了可行路径和拓展空间。通过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一体化模式,对课程思政方法体系、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质量标准和教师队伍打造等方面提出要求,有助于变革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资源、健全评价体系和培养教师队伍,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通过“无缝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在完成课程培养目标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