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朱毛 下有方邵
——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方志敏、邵式平
2023-02-17陈家鹦
■陈家鹦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苏区曾被毛泽东称作“方志敏式”的根据地,并有“模范省”的光荣称号。苏区军民备受鼓舞,个个斗志昂扬,人人牛气自豪,于是一则“上有朱毛、下有方邵”谣谚就在苏区广泛流传开了。这句历史谣谚,充分反映了当年赣东北苏区军民对自己的领袖高度信赖和由衷钦佩与热爱。
方、邵均为农家子弟,从同窗挚友成长历练为革命家
方志敏、邵式平两位都是江西省弋阳县人。方志敏于1899年出生在一户农民家庭,家在漆工镇。在乡村念了几年私塾,1916年进入县城高等小学。1919年秋,他高小毕业后考取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设于南昌)。1921年6月,因带头揭露校方反动腐败劣迹遭“除名”处分。同年9月,赴九江进入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南伟烈学校。1922年春,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理论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产生浓厚兴趣。方志敏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思想飞跃”,认为社会主义能救中国。1922年6月底,他决定弃学,“漂流上海滩”,投身社会活动。这年8月初,他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月底便奉命回江西播撒革命火种,从此走上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邵式平,1900年1月出生在弋阳县邵家畈一户世代务农家庭。童年也在乡村启蒙,老师给他名取“式平”,其意是希望他抱有“拭尽人间不平”之志,为民做一番事业。1916年考入弋阳县高等小学,与方志敏“同窗三年,结为挚友”。1919年夏,邵式平考入南昌一中。他与同在省城读书的方志敏等一起加入了由袁玉冰、黄道等在南昌发起成立的进步组织“江西改造社”。1923年秋,邵式平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1925年,他由陈毅和黄道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邵式平常常与黄道结伴去北京大学红楼听李大钊、赵世炎、瞿秋白等共产党人的演讲,眼界大开。
邵式平刚投身党的怀抱,就在党的主要创建人李大钊等直接领导和熏陶下开展学生运动,经受了非凡的斗争历练。他的名字很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活跃的学生运动领袖,邵式平的名字上了黑名单,被反动当局诬为“暴徒”而遭到通缉。中共北方区委为了保存实力,紧急安排一批革命斗争骨干逃离北京。于是,邵式平便以“北京沪案后援会湘、鄂、赣特派员”的公开身份,回江西与方志敏并肩战斗,推动国民革命,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方志敏策划“两条半枪闹革命”。邵式平“大闹天师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开展起来。在中共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方、邵二人根据党的决议,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在江西的社会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
1926年春,方志敏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身份推动国民运动之时,邵式平于5月中旬奉党的指示南下南昌,投入到国民革命的洪流中。
邵式平积极配合江西农运领袖方志敏的工作。在这年夏秋两季,他与方志敏的堂弟方志纯等奔波于弋阳与南昌之间,一边忙于建立基层中共党组织,一边开展拥护北伐军进入江西的各种活动。
邵式平与方志纯回到家乡,与弋阳县漆工镇临时支部取得了联系。接着漆工临时支部发展了雷夏、舒翼、杨立程、范荷香等进步青年和斗争骨干加入党组织,中共弋阳特别支部即在县城正式宣告成立,邵式平担任了第一任特支书记。方志纯曾回忆此事说,邵式平“影响日大,威望日高。在他的组织下,他与我及雷夏、黄镇中、舒翼、胡德兰等党员同志一起开会,建立了弋阳党支部,邵式平同志为弋阳县第一任书记”。
9月,邵式平出任国民党江西省监察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与方志纯再度转回家乡弋阳发动农民运动。
11月中下旬,江西省农民协会成立,方志敏任秘书长。邵式平协助方志敏领导全省的农民运动,并以省特派员身份深入赣东赣北考察并指导农民运动的开展。在北伐军迅速进入江西的大好形势推动下,邵式平配合尚在南昌的方志敏,支持黄镇中、方远杰等领头组织农民赤卫队举行了漆工镇暴动,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统治的漆工镇警察所,在赣东北地区造成了轰动影响。“两条半枪闹革命”,方志敏是倡导策划者,而具体付诸实施者却是邵式平及黄镇中、方远杰等人。邵式平以中共弋阳特别支部的名义,派出共产党员雷夏去接管漆工镇警察所,担任巡官职务,将获得的“两条半枪”交给了他,并提出接管后警察所必须接受漆工镇党支部的直接领导,必须把武装交给地方农民自卫军,必须与农会一起做农民运动等若干要求。
1926年秋季,邵式平在弋阳建立了国民党弋阳县党部。邵式平兼县党部书记。他以书记和“特派员”的双重身份,主持组建了国民党弋阳县政务委员会,暂兼任主任。他所掌控的县执行委员会委员多为共产党员,工会主任方志纯,农会主席方远辉,妇女解放协会主任范荷香。这些社会团体都掌握在共产党员手中,为工农群众利益“独权大揽”。弋阳县国民革命运动为革命势力所掌握。他行事大刀阔斧,县政务委员会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工农群众的布告、法令、条例,委派了一批共产党员到各区任职,将地方国民革命搞得风生水起。
方志纯回忆说:“邵式平以国民党支部书记的名义领导了县政务委员会……后来省里派了个姓范的县长来弋阳。”这位应邵式平要求派来的县长名叫范宗韩。据文献资料记载:1927年1月,北伐军某部严师长偕项书记官,路经弋阳巡视,与邵式平等会晤。“至弋阳,宿县党部,执委邵式平、黄镇中、舒翼、方志纯、彭皋等均来晤谈,谓县长湘乡范宗韩,政绩尚佳……党务:十三年开始秘密进行,现有党员五百余人,农民居多数,农工商学妇女等协会均成立。”
黄镇中、舒翼、方志纯、彭皋等执委均为弋阳早期的共产党员。当时弋阳的国民革命形势大好,百业兴旺,工农群众组织纷纷建立,工农成了革命运动主力军。
1927年春,邵式平出任改组后的国共合作的江西省党部监察委员,又被任命为赣东北特派员,巡回指导工作,积极推动江西工农运动和反对国民党右派破坏革命的斗争。他先后撤换了进贤、东乡两县县长。4月6日,他在横峰县撤销了反动县长和公安局局长,分别委派共产党员邹秀峰和吴先民出任县长和公安局局长。后又选派共产党员石凌鹤、徐跃从南昌到乐平,改组乐平县国民党县党部。成立工人部,石凌鹤任部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邵式平在贵溪县直接指挥了“大闹天师府”。长期盘踞在贵溪县龙虎山上清宫,号称第63代“天师”的张恩溥,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大地主,素有“神权皇帝”的威名。他的存在,是全省开展农民运动的最大障碍。1927年1月,在国民党江西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没收张天师财产委员会”,邵式平挂帅为主任,要啃这块硬骨头。
2月正值春节前夕,邵式平和方志纯来到贵溪,与中共贵溪党支部江宗海接头。邵式平直接指挥,北伐军一个团配合攻打上清宫,收缴了“天师府”的武装,捣毁了“镇妖堂”,没收一枚祖传玉玺和一把镇妖剑。这次行动活捉了“神权皇帝”张恩溥,没收了巨额财产。
邵式平“大闹天师府”,震慑了赣东北乃至全省的反动势力。此后,“贵溪、东乡、鄱阳、上饶、浮梁、铅山以及闽北浦城等县都成立了农会,会员猛烈增加,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据统计,弋阳县全县会员增加到2万余人,经省农协批准,在弋阳县城成立了县农民协会,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各地农民运动的领导。”“随着‘大闹天师府’的广泛传播,邵式平的名字在江西特别是在赣东北传开了,并成为威慑敌人力量的象征。”
方志敏运筹帷幄,邵式平挂帅出征。赣东北出现“两个军事家”
大革命失败后,邵式平化名余艳王,坚持在赣东北景德镇、贵溪等地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斗争。1927年8月,因遭国民党当局通缉,邵式平已难以藏身。这时,他与同样刚从外地潜回家乡的方志敏取得联系,迅速回到弋阳。邵式平赞同并支持方志敏“重起炉灶再干”。1927年10月底到次年1月,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共同领导了赣东北地区农民的弋(阳)横(峰)暴动,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开始了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历程。
在赣东北土地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邵式平将主要精力倾注于革命武装建设和军事斗争方面,先后担任信江(赣东北)特区军委主席、信江军政学校校长兼政委、赣东北省军委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老红军黄元庆说:“在军事上,运筹帷幄者,多是方志敏;挂帅出征者,多是邵式平。”
早在1928年6月下旬,根据地初创,革命形势危急时刻,方志敏主持召开方胜峰会议之后,邵式平直接指挥装备极差的一个连的红军,与强敌在金鸡山交战,大获全胜。方志纯回忆:“三天三战,三战三捷,表现了邵式平同志杰出的军事才能。”接着方志纯还讲述了战斗结束,战士们押送俘虏去见余艳王(邵式平化名),而俘虏误以为“阎王”而被吓得魂飞魄散……“从此,邵式平同志‘阎王’的外号也就传开了,赣东北地区的敌人一听说邵式平带部队来了,就胆战心惊,害怕见‘阎王’。”
邵式平 (左一)等人与毛泽东的合影
这一仗,粉碎了敌人第一次局部“围剿”,挽救了根据地的危急局面。此后至1930年1月,身为信江军委主席的邵式平,与方志敏一起连续取得五次反“围剿”的局部胜利。1929年5月至7月,他率部击破敌人煞费苦心组织的“砍树运动”;8月关王殿战斗,率部全歼国民党军戴岳部一个连,这是赣东北红军创立初期的第一次大胜仗,也是第一次缴获机枪;1930年7月初,方志敏与邵式平巧设计谋,率红军独立团奇袭景德镇大获全胜。邵式平曾在景德镇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有良好社会基础。景德镇总商会会长陈庚昌(字仲西)及时差人,从楼上窗口放下长幅欢迎标语:“欢迎红军”“欢迎方志敏邵式平”。方、邵两人在千年瓷都名声大振。
1930年7月红10军成立,9月邵式平任红10军政委兼前委书记。接着邵式平协助方志敏对红军部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及军规军纪整训。赣东北红军采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行动准则。红军部队废除了薪饷制,改为发零用钱,做到官兵平等。同时废除了以往“缴一支枪奖五十块大洋的旧例规,加强了官兵政治思想教育。
邵式平与方志敏一起,坚决抵制当时中央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盲目向外出击等“左”倾错误。他在执行“第二次赣北出击”过程中“相机行事”,避开敌人锋芒,灵活机动袭击敌人。10月初,邵式平率红10军一部途经乐平县涌山桥,第三次进占景德镇。此后这里成了红军的后方周边兴起了苏维埃运动。
随着赣东北的武装革命斗争规模越来越大,邵式平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指挥红军连续取得对国民党军作战的胜利,屡建奇功。他还配合方志敏总结了“出敌不意,攻敌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一系列战略战术。
1994年,中央军委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方志敏名列其中。鲜为人知的是,邵式平也是当年毛泽东赞许的“军事家”!那是1933年春夏之交,身处中央根据地的毛泽东在得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开展得有声有色,了解“邵阎王”等的详情后,当着方志纯的面热情夸赞邵式平“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成了军事家”!
“在军事上,运筹帷幄者,多是方志敏;挂帅出征者,多是邵式平。这是当年赣东北根据地军民的共识每逢大战在即,“谁敢横刀立马”苏区军民往往会作出“非方即邵”之判定。其意是,赣东北军事行动每每险中求胜,如若不是方志敏上马挥鞭,就是邵式平率部出征。随之“上有朱毛、下有方邵”的谣谚不胫而走。
敌报刊频现贬称辱骂,印证“方邵”之威名
上海的《申报》是国民党统治区的著名大报,当时颇有影响力。该报早在1928年2月11日就以《赣东弋横两县之共祸》为题,将邵式平与方志敏名列一起称“共产匪方志敏、邵式平”:“查方志敏为前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南昌市党部农民部长,为江西共党首领之一,同邵式平(前省党部赣东特派员)方志纯等……在弋阳横峰交界之处组织伪政府……弋阳九区共产匪方志敏邵式平……”
3月2日,一则《赣东共匪仍甚猖獗》“剿共”通讯,直接称“赣东共匪首领为方志敏、邵式平在弋横交界之处、设立伪赤军总司令部”。1929年10月30日,一则“弋阳共匪猖獗”的文字称“著名共匪方志敏、邵式平等为祸弋横……派军堵剿”。
至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以及方志敏等在赣东北领导土地革命斗争给国民党政权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早在1928年4月15日《申报》第3张10版《赣省悬赏缉拿共魁》中,就已充分反映出来。其副标题是“毛泽东…方志敏…每名三千元”。该报援引“四月十日南昌快信”称“毛泽东之于赣西赣北”,“及方志敏之于赣东”,组织工农革命军,成立苏维埃政府,祸害“大好江西”……国民党省政府决定派出“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饬令驻军协力清剿”,“并悬赏通缉毛方二匪”,“如有拿获该匪首毛泽东方志敏两名者,每名准赏洋三千元,即由该县在库款项下如数支给具领……”当时在国民党控制的所有报刊中,这大概是首次出现将毛泽东、方志敏并列“悬赏通缉”的。
当赣东北根据地发展至“信江苏维埃”时期,随着武装斗争的规模扩大,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1930年7月11日,一则“匪情报告”中写道:“报告朱毛彭黄方邵等匪,窜扰边境各县之惨青情形……”这里首次将“朱毛”与赣东北的“方邵”并列。这正是赣东北苏区民间流传“上有朱毛、下有方邵”的印证。
在反映国共双方武装争斗的博弈中,敌方舆论将“方邵”并列的情况频频出现。1930年11月15日刊登题为《赣省共匪分头溃退》的报道,其下的副题即为“方邵等股窜皖边朱毛彭黄窜赣东皖省将加入会剿赣军向抚州击……”。
此外,敌人还将赣东北根据地直接称为“方邵根据地”。1931年7月23日,《申报》以《阮师攻破方匪老巢 赣东赤匪又失根据地》为题报道:(南昌通讯)“赣东方志敏股匪巢昨十六晚,经被阮师攻破。……查葛源有伪赣东北特委会干部学校及师范讲习所,横峰县县苏、赤色兵团诸机关,确为方邵根据地,现正派部队于四周远出搜剿……”
1932年11月6日, 《申报》在以《朱毛匪残部窜入闽北后与赣东北方邵匪股勾通》为题的“南昌通讯”中说,中央红军势力“与赣浙闽皖边之方志敏、邵式平会合集中力量扩大赤匪区域,巩固赣浙闽边战线”“该两股业已勾通一气,朱毛并送无线电机一架与方邵,作为军事联络之利器……”“朱毛”送无线电机一架予“方邵”的消息,再次印证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与中央根据地之间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与支持的良好关系。
1932年,赣东北根据地发展成闽浙(皖)赣省,成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6个战略地区之一。方志敏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成员。邵式平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随着方、邵二人在全国革命斗争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他们在国民党南昌行营的“身价”也节节攀升。
1933年8月30日,刊登29日中央社电《南昌行营悬赏擒斩匪首 生擒或献首级均有重赏》,公布了国民党南昌行营“擒斩匪首及伪高级将领姓名与赏格”,其中“赣南匪首朱德、毛泽东,生擒者赏十万元,献首级者各赏八万,伪一军团长林彪、伪五军团长董振堂,生擒各赏八万……赣东匪首方志敏、邵式平及伪第七军团长萧劲光,生擒各赏八万,献首级各赏六万”。
在这里,方志敏、邵式平“赏格”同等,与朱德、毛泽东最高“赏格”也相差无几。显而易见,方、邵二人在国民党的“剿共”史中也是两位非凡人物。
凡此种种表明,“上有朱毛、下有方邵”,早已在历史卷册中定格,在人民心中生根,以至于世世代代仍口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