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语言构成及其语用规则*
2023-02-16陈艳华张文静刘孟莹
陈艳华 张文静 刘孟莹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
语言,是区别人类与自然界其他万物中出来的标志之一,是对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物表象进行的标记或命名,以符号形式进入语言,以此表达人类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一切万物之存在及其意义进行独特理解与领悟[1]。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语言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①;而词汇是词语的总和;语法是词形变化法和用词造句法规则的总和。设计语言既包含科学语言,又包含艺术语言的成分,其中,科学语言是一种“解说”性语言,严格地遵守语言惯例和语法规则,要求消除歧义来准确地表达对象,重理性词义而忽视语音语调;艺术语言则反之,是一种重表情的情感语言,表达个体的情绪、想象、直觉、心理意象等,具情感性、韵律性、表现性等感性特征,在词义上具不透明性、歧义性和模糊性等特点,重语音语调[2]。
景观首先是人类的栖息地,是人类在大地上活动的烙印,同时也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结果,最后成为人们生活、居住的环境[3]。景观还是人们视觉审美的对象,是对自然地貌、人文地理的描绘。景观也是一种语言,是自然世界被人类表象化的一种传播符号,包含图案形状、材料、结构、形态及功能等形式,表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具备语言的特征[4]。景观设计是将具象的景观元素或抽象的点、线、面、体、色彩、肌理等设计语言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既要体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又要体现物质与精神的综合,因此,景观设计语言同样包含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成分,既有数学或符号逻辑学标志的系统理性与直指性,也具有艺术语言的情感性、模糊性,平行于绘画、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语言的另一种语言体系[5]。由于语言的科学特性,景观设计语言也需遵循词法和句法规则,即词的构成方式及形态变化和词构成短语、词和短语组成语句的规则,此外,还需遵循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等。
在国外,景观设计语言的研究多基于美学,注重设计词汇和语法[6],分析语法规则、补充语言修辞等[7],使得景观设计语言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语言学概念[8],以符号学为基础[9],侧重语言构成[10]与表达[11]的研究。然而,语言中仍潜藏着人类许多尚待认识的文明底蕴和尚待破译的文明密码,需要对自然界的表象进行本质分析,探寻其规律及法则和起因[5],因此,用语言提炼出景观中经典性的表述方式,并将其转化成景观设计的设计语言,使其运用在日常的景观设计中,为改善人居环境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景观设计语言的构成
(一)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全部词语的总汇。一种语言虽有成千上万词语,但却只有一个词汇[12]。词汇和短语是构建自然语言所需的材料,是语言学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设计语言的材料有点、线、面、形、色彩、肌理等设计词汇等形态图形语言。构成景观的词汇材料就是景观要素,景观要素可分成物质要素和构成要素两大类,如地形、铺装、植物、水体、公共设施小品等物质要素的总汇,即为景观设计语言中的物质性词汇材料;如线条、形态、色彩、肌理、光影、质地、气味、声音等构成要素的总汇即为抽象性词汇材料。这些词汇材料会随景观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中国传统园林里的亭、台、楼、阁、假山、泉池等,即为东方园林景观中的景观设计语言的物质性名词词汇;强调均衡布局,侧重自然化、曲线化、象征化等抽象性形容词词汇;而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台地、喷泉、花坛、盆树、盆花、装饰瓶等,为西方景观设计语言的物质性名词词汇,强调对称布局,倾向几何化、规则化等抽象性形容词词汇[13]。景观词语除可分成物质性词语和抽象性词语外,景观设计语言词语也有实词和虚词之分,如行道树等即为景观中的实词,具有实际意义;而虚词,如雕塑等,仅具装饰、强化空间作用。
(二)语句
一种语言有成千上万的词语,这些词和词组按照一定的造句规则组织起来构成语言中的使用单位,也是语言中用于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最小单位,即语句。景观语句,即为景观空间,是各景观词汇按照一定的造句规则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由于景观词汇本身丰富多样,各种词汇按照不同语法再进行组合构成的景观语句也纷繁多样,同时还有多种句型的不同,因而形成各种形态、功能各异的景观语句,即景观空间,如雕塑小品、十字路口、各种特色出入口等单一功能性的景观空间,是为简单句;城市公园、休闲广场、滨水绿地等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景观空间是为并列句;而纪念广场、文化长廊、红色基地等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景观空间,则为复合句。如立交桥之类的功能性空间则为景观语言中的陈述句;而步行街之类的休闲性空间则为景观语句中的感叹句,等等。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功能,将各景观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不同的景观语句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叙述人们的现实生活,即平时所谓的语句的表述性。因此,由词到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复杂过程,是物质和文化的结合,是功能和形式的统一。作为景观语言的基本构成单元,景观语句是多样的、灵活的,具有适应性。
(三)篇章
各种灵活、适应性的景观语句按照景观语言的语法规则构成一篇景观篇章,即景观的总体布局。如果说空间语句多样、灵活,那么在不同语法组合下的景观篇章则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书写”景观设计语言篇章,不仅仅要分析词、句本身的含义,还有考虑上下文的联系以及篇章的结构和布局即景观元素、空间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场所感的营造等,如中国传统园林,其空间营造、序列安排可谓是一步一景,将篇章的布局法则展现得淋漓尽致。总体来说,景观设计,设计的不仅是单一的“景”,还是整体的“观”,整个过程是具有一定组织规则的,具有审美性和传达性。
二、景观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
在语言学中,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说话和写文章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规矩[14]。语法的单位主要有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四种,其中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短语是造句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语法的功能是使语言条理化,具有可理解的性质[14]。语法是从多个具体的句子中抽象出来的、经过时间检验的、被普遍认可的一般规则,具有抽象性、稳定性和民族性的特点[12]。相较于人类的交际语言,景观设计语言的语法规则虽在形式和内容上有较大不同,但仍遵循语法的一般规律,其语法主要由词法、句法两个部分构成。
(一)词法规则
景观设计词汇的构成规则有景观细部设计的规则性手法等。根据词法运用的一般规律,景观设计语言的词法规则主要有词语典型化、词汇引用、词组的整合及词义的表达等四个方面的规则。
词语的典型化规则:在构形上对景观设计元素进行提炼和变异,使其成为重复使用的典型化词汇的方式和准则即为词语典型化规则。景观设计时,在运用景观的基本要素和组织空间布局的过程中,反复推敲其构形,并加以提炼与变异,使得那些富有造型特征、审美价值高的元素反复出现,这些反复多次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景观元素如行道树、景观小品等,就成为描述景观设计语言的典型化词汇。而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在构形上的变异及提炼方式和准则即成为词语典型化规则。总的来说,词语的典型化规则,有助于景观设计特征的凸显,设计意图的表达,并使人印象深刻。
词汇的引用规则: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其作用不仅增强说话或写作者的说服力和启发性,还能使语言精练,论据确凿。景观词汇是景观设计语言的基本组成要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景观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选择或引用时,不仅要看景观要素本身,还要考虑它的来源,最初含义,表达的意思以及其作用等。随着时代的演变和发展,景观要素的“形”和“义”也在演进,具体引用时,还要考虑它所要融入的新语境,使各要素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常引用的词汇主要有:当地民居建筑、农业或自然景观等地域性词汇;场地自身的词汇、传统园林景观词汇等景观艺术的词汇。
词组的整合规则:在景观中,词与词之间通过构图建立起内在的联系,并在整合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新词义和新词形的词组[14]。整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建立各元素之间合理的内部联系,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需要多加考虑和推敲。词义间整合要符合逻辑,不能影响基本功能的表达;词形的整合强调视觉上的愉悦;词组间的整合则注重协调,所形成的新词组与整体语境间应具有相似性、连续性、综合性。具体的词组整合中还要考虑种类、形态、颜色等各景观元素。
(二)句法规则
句法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达单元[12]。相当数量、规模的词语根据语法规律组成了语句,而多个语句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形成景观作品的片段和篇章。语法规范是在景观词语组成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大致有功能规范、构成规律、结构规范、构图规则、兼容规律、时态规范等五个方面。
功能规范:功能规范是指景观设计要素的形式及其组合关系所遵循的功能性原则。任何景观的建立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景观要素形式本身要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各景观要素、景观空间的组合要符合功能主义的原则。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景观设计语言中的句法功能才完整。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今天,更加强调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如生态园林、植物园等的设计。
结构规范:结构规范其实质就是一种秩序,在语言学中即为具体语言里析出成分的组合形式。因设计语言为一种图式语言,因而在景观设计语言中,其结构规范即为景观空间布局的组织秩序。这种秩序既可以表现为显性的,如轴线、空间序列等,又可以表现为隐性的,如主次、疏密、起伏、明暗等。随着不断的发展,景观空间的秩序越来越复杂,组织结构越来越庞大。更多的景观秩序是含蓄的表达,如古典园林的景观空间的布局大都是内在的、隐性的秩序。其中景观结构主要包括景点和景区布局、游览路线和观赏视线三方面结构。具体的设计构思中还要考虑安全和经济,在此基础上再强调景观所传达出来的深层含义。
构图规则:在满足功能规则和结构规范的基础上,为追求视觉上更好的效果,就必然要考虑构图。景观构图是指景观要素或景点、景区的组织形式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而这种构图关系则要依赖景观要素及其组合关系的尺度、比例、色彩、肌理等形式美构成要素即词汇的协调统一;而句子和句子、句子和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则由韵律与节奏、稳定与均衡、对比与微差等方式的协调统一来实现。有些景观,虽然看上去丰富协调,但若要分析其构图,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因此,在景观设计时不仅讲究功能也要讲究构图,才能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兼容规则:由于景观设计是在现有的场地上进行,需要对所要设计的场地进行踏勘与调研,因此,原有场地内会存在一些历史片段或生长多年的植被等,这些原有场地内存在的原有物在景观设计语言中称为“旧语句”。而这些旧语句如何与新塑造或设计的景观语句保持句法上的兼容?这时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称为兼容规则。其兼容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旧语句”融入新语境,即在保留原有景观的基础上,通过展示、转换等将新的材料和旧的形式融合;另一种是新元素反应“旧语句”即采用新的技术对材料进行造型、质感等处理从而达到“旧语句”的效果。
时态规则:在景观设计中,是对不同时间条件下的历史片段和文化景观等的再现。其中,“再现”的不是一个特定时间条件下形式,而是结合新语境、多种景观中的形式的综合表达。景观设计中的时态更多体现在更新、改造和设计介入中所呈现出来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6]。由于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所以景观语言所传达出来的句法时态形式也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发展变化的。
三、结论
景观,是一种语言,具有语言的词汇、语法规则和语境,即词汇依据一定的词法规则组成语句、语句,再依据句法规则构成篇章,形成富有景观设计者思想感情的景观空间及景观环境。因此,景观设计的过程就是一种运用景观设计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有序性的、分阶段的系统建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级:第一层级,语言结构系统,这是最基础的底层系统,分析景观词汇、语句、篇章这些基本构成要素;第二层级,语法规则系统,在语言结构系统的基础上,了解各结构要素构成的语法规则也就是语言体系的一般规律、建构法则;第三层级,语境表达系统,也是最高层次的追求,景观设计语言所传达的除了物质环境本身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含义,即复杂的社会环境。
注释:
①引自斯大林:《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