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情结的现实抒写及现代性反思
——论莫言小说《晚熟的人》

2023-02-16

大众文艺 2023年22期
关键词:晚熟莫言乡土

李 蓓

(安徽工程大学研究生部,安徽芜湖 241000)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1]对于作家而言,乡土上的人和事为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正如福克纳所说的:“我的像邮票那样大小的故乡本土是值得好好描写的,而且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与事。”[2]莫言是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的小说大部分是以山东高密东北乡这片乡土上的风土人情为叙写对象,文笔中饱含着作家深深的乡土情结。但相对于以往的作品来说,莫言在《晚熟的人》这部小说里对乡土情结的表达更加立足于现实了,在叙述风格、描写对象以及叙述角度上都有所变化,这也正是顺应了文坛非虚构文学创作的趋势。非虚构写作“更多地从个人性出发,它更注重微观视角和底层叙事。它以个人视角去看取生活和世界,在叙事上不渴望宏大,不追求主旋律,却关注人性,重视日常生活的书写,并在这种书写中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温度。”[3]这种追求也非常符合莫言的心境,尤其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后,如何继续履行作家的时代使命,关注现实生活,在现实的抒写中融入自己的乡土情结并力求用文学推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是作家不懈的追求。

一、小说《晚熟的人》现实性抒写的具体表现

1.创作风格从魔幻趋向现实

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莫言的写作深受其影响。“对于《百年孤独》在写作上带来的帮助,莫言表示,在只读到第一页时就兴奋到在房间里打转,并且最初是震惊于叙述时空的独特和极度的手法,但思索之后发现更为深层的影响是视野上的扩展、是思想上的洗涤、是精神上的引导。”[4]所以莫言之前的很多作品都充满了魔幻主义色彩,具有传奇性,作者善于创造荒诞的场景,用夸张的描写,常常让读者在似笑非笑的虚妄中感受人物的命运波折和精神追求。《酒国》里的官员“吃婴儿”事件;《红树林》的红树林对闯入者发起攻击;《生死疲劳》中西门闹投胎转世,为驴,为马,为牛,为狗的命运抒写。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的颁奖词: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5]但是在《晚熟的人》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没有天马行空般地传奇叙述,而是回归于现实,所有的故事都来自对现实的耐心刻画。整部小说并没有让人特别惊叹称奇的故事情结,但却始终如缓缓流动的溪水,在平淡直白的叙述中感受到作者的乡土情结。

2.叙述对象及其活动的现实性

乡土是很多作家写作的对象和元素。因为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乡土中的人、物等元素对人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包括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面对故乡,人的感情是浓烈的,但同时又是复杂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记忆中的故乡难免会存在与社会发展脱节的地方,这就形成了不完美的伤感意味,因此,很多作家笔下的故乡也是意识里理想化的圣地,是作家按照自己的完美设想而被包装后的故乡。在莫言之前的作品里,乡土中很多的人和物已经不是原生态的了,而是作者天马行空大胆想象后的产物。例如《生死疲劳》中的驴、牛、猪和狗已经不仅仅是现实生活中普通的动物了,而是经西门闹投胎转世后的产物,因此这些动物身上必然有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还有《丰乳肥臀》中的鸟仙也是经过大胆想象后创造出来的。但在《晚熟的人》中,作者却拂去了那些魔幻的色彩,更多地回归现实,以冷静的视角和严肃审视的态度,还原了故乡原生态的意味。作家笔下的人物有自己的亲戚朋友,有儿时的同伴,有跟自己一样身份的文人……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通大众。而社会的变迁往往就是从千千万万个平凡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在作家笔下,故乡的人物是生动的,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毫无疑问也是深刻的,但是作家却更愿意让故乡脱下朦胧和模糊的外衣,原生态地展示出全貌,将恩怨情仇毫无保留的呈现。整部小说集,每个故事篇幅虽然不长,但是作家却跳出了虚幻,成了一个实实在在讲述现实故事的人。

莫言以往的作品,除了人物身份的大胆设定,人物的活动也是充满奇趣的。《生死疲劳》里,猪十六大战刁小三的激烈场景,《蛙》里青蛙们将“我姑姑”围起来等。这些人或动物充满奇趣荒诞的活动更增显小说的魔幻意味。而小说《晚熟的人》则力求回归现实,小说中的人物活动大部分是平平淡淡的日常行为,没有大胆的想象,没有夸张的描述,在简单直白的人物对话和描述中,作家仿佛就是在平淡地叙述乡土上发生的家长里短,质朴中更显作家的情感。

3.叙述角度的变化

马克·柯里评价叙事视角的作用曾经说过:“视角不单单是为了表现不同寻常的世界体验而存在……更能通过对叙事视角的坚持和新颖应用,实现叙事文体的变化与创新。”[6]可见叙述视角对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主题的表达有着重要作用。“而莫言在叙事角度的选择上是非常有创新意识的,多人称的复合型叙事角度,人与人之间、人与动植物之间叙事视角的转换等多种叙事视角在同一文本中的并置或是变换,使得文本拥有一种虚实结合、人物性格饱满、故事情节跌宕的神秘之美。”[7]在小说集《晚熟的人》中,作者的叙述有了明显的变化,作者没有选择第三人称的视角,而是直接以第一人称“我”进行故事的讲述,甚至直接把莫言本人写进了小说了。小说里的莫言虽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中的作家莫言,但也有其身影存在。这种叙事视角的变化,使作者对高密东北乡人物故事的叙述脱离原先虚幻神秘的意味,更增添了一份现实的厚重感,也使小说在脱离小说文本虚构性本身之外更增添几分信服感,这就仿佛是一位亲身经历者在娓娓道来所发生的一切。莫言这部短篇小说集,其叙述过程好比是一趟熟悉的返乡之旅,作品里的各色人物,一个个仿佛是真实生活在莫言故乡里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真实的被作者融进笔端。尽管经历了时光的洗礼,历经事事磨炼,人物在成长、在变化、在消逝,但他们都曾是作者记忆中那些深深的回忆。莫言曾经说过,因为自己在《晚熟的人》这部作品里使用了第一人称写作,所以会给人感觉所写的都是真人实事,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还是虚构的,整部作品也是做了大量的艺术加工的。由此可见小说本身还是小说,但由于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就达到了真人实事的艺术效果。

二、小说《晚熟的人》的价值诠释与现代性反思

小说《晚熟的人》是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八年后的首部小说作品,他所面对的东北高密乡早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那片故土,而是在社会变迁和时代洪流中艰难丛生而又不得不逆流而上的新故土。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紧扣时代的步伐,逆风翻盘,大器晚成;有人投机取巧,夜郎自大,在欲望和利益中迷失了自我;有人沉溺过去,故步自封,被时代的浪潮掀翻。世间万物,变幻无常,百态人生,尽在其中。作者舍弃了浮夸,摒弃了魔幻,将故土的现实百态集中笔尖倾尽展出,恰恰反映出一个作家对时代的审视和反思,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1.“晚熟”的价值诠释

《晚熟的人》收录了作者从2011年到2020年写作的共计12篇小说,作家正是以其中的一篇小说的题目命名整部小说,可见“晚熟”一词贯穿了整部小说,是作家想要表达的核心情感。晚熟有大器晚成的意味,但两者并不能等同,因为有些所谓的晚熟只是自我意识里认为的晚熟,其实并不等同于真正的晚熟,其中不乏作家的讥讽意味,整部小说里有不少伪“晚熟”的人物。蒋二利用“我”获奖的机会,抓住一切商机,发财致富,谋取私利。他自认为是晚熟的品种,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晚熟,他只是一个善于钻营取巧的人而已,因此当他向“我”哭诉两台推土机正在摧毁擂台和滚地龙拳展览馆时,当“我”进一步得知这是非法用地时,我撂下“继续晚熟吧”的话,便不再理睬。《红唇绿嘴》中的覃桂英跨越到了网络时代,她也和许多其他的普通大众一样,成了网络大海里的游鱼,甚至充分利用网络赚取利益。以至于后来她经常“利用网络宣传她的能力和功劳,并扬言要为乡里的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出谋划策”[8],并打起了“我”的主意:以两万每条的价格售卖两条谣言给我,并保证会发在自己创办的两个公众号上。小说的结尾引人深思,“我”原本也想售卖两条关于覃桂英私生活的两条谣言给她进行回击,但最终删除了,只是简单地回复了“谢谢,我不买”[9]几个字。这种看似聪明有头脑,能抓住一切机会“发财致富”的人,实际上也并不是真正的晚熟之人。当下,时代发展的红利正被很多人不正当的利用,他们打着晚熟的幌子,实际上是钻营取巧的伪装罢了。作家对此进行披露,正是呼吁大众能以一种更加理性和成熟的精神品质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审视周围人事的关系。也只有人性的成熟才能推动时代更健康的发展,这对当前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另一方面,诺奖的魔咒是存在的,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多是穷其一生探索和创作的结果,当真正获奖的时候,年纪往往已经比较大了,创作的巅峰时期已经过去,想要有所突破是非常困难的。面对质疑,莫言需要用作品征服广大的读者。所以,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八年之后带来的作品,也是作家心路历程的反映。作家希望自己是一个真正晚熟的人,能保持持续不断的创造力,在文学天地里继续耕耘创作,用累累硕果装扮自己热爱的那片文学的园地。

2.净化文坛,打造思想的桃花源地

乡村是作家精神的故乡,是作家的命运共同体,由此衍生出的精神品质和思想认知会伴随其一生。生长在东北高密乡的莫言,汲取故土带给自己的养分,栉风沐雨,节节生长,成长为一位有力量的作家。而作为一名作家,文坛可以说是莫言的另一片乡土,是精神的园地。但时代的变迁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让故土中最真实和纯粹的东西开始摇摇欲坠,使生养自己的故乡烙下某些衰落的印记,也使得文坛这片精神的乡土受到了影响。诗人金希普,自认为是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诗人,实际上只是个欺世盗名的伪文人。《表弟宁赛叶》中的表弟,自认为满腹才华,实际上却是眼高手低毫无真才实学,当受到现实的打击之后便开始怨天尤人,甚至诋毁和漫骂“我”。《贼指花》是一篇关于偷窃的故事,谁也没想到真正的偷窃者却是游船笔会的组织者、《松花江》月刊的诗歌编辑武英杰。文中描述道:“虽然老了胖了,但他的脸依然正气凛然,他的诗充满柔情,他的讲话慷慨激昂,从任何角度看,他都像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小模样。”[10]这些多么具有讽刺意味,但也确实是文学越发被人功利性利用的表现。对此,作家无疑是痛心疾首的。从对故乡上的那些人和事的描写到对文坛上种种不良现象的披露,作家的笔触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时代变迁中不堪的一幕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正是希望能借此引起人们的重视,自觉净化自己的心灵,打造一片净土,创造一个纯粹、健康、美好的思想的桃花源地。这样的创作隐含着作家在怀旧情思中对时代的思考,体现了作家的时代责任感。可以说,一个在文坛摸爬打滚多年的作家,在这里必然是发出了内心真诚的呼唤的。

3.敬畏生命,彰显生命的力量

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小说中有很有多地方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寄语了作家的对当代社会人的价值的反思。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物质方面的发展进步,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对人性欲望的考验。小说揭示了人性的自私,并以让人唏嘘的结局引发世人的思考。莫言自己也曾说过“人类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丑陋的事物存在。”《红唇绿嘴》中,老师李玉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意间让覃桂英的六脚趾暴露在同学们的面前,老师也深感愧疚和自责,并出钱出力,帮她做了脚趾矫正手术,然而,覃桂英却始终记恨老师,在当上红卫兵的头头后,用一把锈钝的破剪刀减掉李老师的辫子,拧成一条鞭子使劲抽打李老师,最终致使老师不堪屈辱,跳井自杀。而覃桂英最终也为自己的不仁不义买单,因为这一污点,葬送了自己事业的“大好前程”。

同时,生命也是充满韧性的。在纷繁变化的世事中,更需要发现生命之美的慧眼,在物欲横流中,更要极力讴歌充满力量的生命之美。《火把与口哨》讲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主人公与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经历颇有几分相似。但不同的是,祥林嫂在失去孩子后,在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下,最终惊恐愧疚堕落,悲惨死去,而三婶顾双红在自己的儿子被狼叼走后,却勇闯狼窝为子报仇,奏响了一首生命的悲壮之歌。莫言塑造的三婶这个人物,处处体现着人性之美。三婶虽然腿有小残疾,但是不影响行走而且貌压全城,却没有嫌弃家住偏僻的乡下,职业危险劳累的挖煤者三叔。三婶与三叔伉俪情深,作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刻画,把三婶在得知三叔遇矿难后的那种锥心之痛情真意切地表现出来,读来让人动容;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她对儿女的爱无不显示出伟大的母性光辉,失去女儿后,她为自己因急于寻找儿子而错怪女儿导致其自杀而愧疚自责不已,失去儿子后,她女性柔弱的身躯里绽放出满满的能量,对战狼群,替子报仇,最后带着深深的痛苦和绝望离世。

三、结语

《晚熟的人》是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公开出版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作家依然立足于山东高密东北乡,从以往宏大传奇的叙事转向了返乡的纪实之旅。在乡土的现实抒写中,触发了乡土现代更迭的焦虑和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反映了作家深深的时代责任感。小说淡然而内敛,文如其人,正如作家本人力求打破诺奖的魔咒,始终保持晚熟的姿态,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一路生花,笔耕不辍。

猜你喜欢

晚熟莫言乡土
过去的年
晚熟的记忆
爱如莫言
晚熟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芬芳乡土行
晚熟宽柄芥(酸菜)新品种渝芥1号的选育
莫言:虚伪的文学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