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遇良人,携手画一生
2023-02-16素素
素素
他们时常争吵,但都是为了笔下的作品能更加准确的表达;他们又十分安静,往往在画室里潜心创作几日不出。他们说:“一屋、两人、三餐、绘画,此生足矣。”
最爱“较真”,艺术路上的好搭档
走进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开发区的一座独家小院,铺天盖地的红色凌霄花爬满了整个院墙,与满眼苍翠的绿相互映衬,显得既热烈又宁静。推开房门,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放置在客厅中间的大画架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何保全和于泉滢的家。
每天上午,是何保全夫妻俩雷打不动的创作时间。但不一会儿,激烈的讨论便开始了。于泉滢说:“我越看越觉得这件衣服有点儿成熟,这个年龄的小孩应该不会穿这么大的袖子吧?”“宋代衣裳都是大袖。”何保全申辩。“但我印象中,小孩的袖子要小得多。”最终,两人一致认定于泉滢的说法更有道理,袖子随即被改成合适的尺寸。
携手作画38年,“较真”早已成为夫妻间的默契。但这一课,于泉滢还是从丈夫身上学到的。于泉滢开始学习连环画创作时,何保全已是颇有名气的连环画画家。“画连环画要仔细观察生活,用心积累素材,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画连环画除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还需要在下笔前先看文字稿,吃透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生活背景等,才能更贴切传神地塑造形象。
2016年,何保全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电话,邀请他们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部分课文绘图。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画前准备必不可少。《金色的鱼钩》是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的故事。长征是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只有真实刻画出战士们当时所经受的艰难困苦,才能突出他们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起到教育后人的作用。
何保全日思夜想,从构思到下笔完成,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但第一稿拿在手中,他左看右看总觉得不满意。于泉滢又拿出文字稿读了几遍,“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何保全恍然大悟:“战士们长期饥饿、劳累,怎么可能有这么红润的脸色?”后来,两人三易其稿,终于将面露菜色的红军战士呈现在大众面前。
直到现在,何保全夫妻俩还对配套教辅课本中《小英雄雨来》的创作记忆犹新。动笔之前,他们多次研读文字稿并进行精心设计。
其中一张的初稿是山坡上,雨来在哨所中向远处瞭望,侦察着日寇的一举一动。于泉滢觉得“这个场景太普通了,很多故事里都见过。”
一连否定几个方案后,两人决定换成雨来爬到树上侦察敌兵的场景,“这样既合常理,又符合孩子的特点,还能勾起现代孩子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019年9月,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小学语文课本正式投入使用后,何保全和于泉滢绘制的40余幅课文及配套教辅读本插图备受好评。
双向奔赴,陪你共渡人生低谷
1983年8月,为了报考美术院校,于泉滢参加了临泉县文化馆美术培训班。班里的代课教师是39岁的何保全,他既是文化馆职工,又是当地有名的连环画画家。
一天检查作业时,何保全翻到《柳下跖怒斥孔丘》这幅画时眼前一亮:“这张是谁画的?”
“是我。”于泉滢忐忑不安地站起来。“画得不错,功底很扎实。”这份赞赏令她欣喜万分,从此愈发勤奋。
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于泉滢返回学校积极备考,但她依旧和同学们结伴定期去何保全家里请他帮忙指点。一次次的接触中,她才知道何保全已离婚3年,一個人带着三个孩子坚持创作,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于泉滢仰慕何保全的才华,心疼他的窘迫。何保全的心渐渐被这个好学又善良的姑娘打动了。爱情就像春天的种子,在两人的心底悄然萌发,但这样的选择注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于母坚决反对,甚至不惜与女儿断绝关系。但倔强的于泉滢铁了心,“我愿意为我爱的人付出所有。”
1984年元月,何保全和于泉滢终于结婚了。没有隆重的婚礼,只有一盘花生米、一盘炒鸡蛋摆放在破箱子上。没有亲人的祝福,只有两人深情对视。何保全眼中含泪,激动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又有了安稳的家。”于泉滢也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活出幸福的模样。
每天晚上,将家务做完、孩子安顿好,于泉滢才有时间拿起画笔创作连环画,经常画到凌晨两三点。在何保全的精心指导下,她的画功进步飞快。
1990年,一个好消息传来。由何保全和于泉滢共同创作的连环画作品《黄克诚大将》正式出版,这是于泉滢婚后第一本亲自参与创作的作品。回想起那一个个挑灯奋战的夜晚,她喜极而泣。
执子之手,画一世素色情缘
由于常年伏案创作,何保全和于泉滢都患有严重的职业病。但遇到心仪的插画约稿,病痛马上被抛到九霄云外。2018年,何保全因腰椎滑脱到北京做手术,却收到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约稿——《我的父亲刘少奇》系列连环画册之《工运领袖》。
“能画伟人,是我的骄傲。”何保全不顾医生和妻子的再三劝阻,执意接下邀约。于泉滢心急如焚,“每走七八步就要休息,他的病实在不能等了。”但她又理解丈夫,于是收拾好行李,陪伴何保全前往刘少奇领导工运的安源实地采风,获取大量素材。
做完手术三天后,何保全便迫不及待投入紧张的创作中。那是两人记忆中最艰难的一次采风和创作,“很狼狈很辛苦,但又成就感十足”。
这些年,孩子们陆续长大,拥有自己的小家庭。日子渐渐变得平静而简单。对现在的何保全和于泉滢而言,吃饭、睡觉、画画,几乎是生活的全部。没人打扰的话,一个月不出门也是常事。有朋友对这种半隐居的生活方式很不理解,“你不觉得枯燥吗?”于泉滢总是笑着回答:“与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有进步,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这话也说出了何保全的心声。“一屋、两人、三餐、绘画,此生足矣。”其实,何保全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他的爱都写在朴实的行动里。
最近几年,于泉滢的身体不太好,犯过几次心绞痛。何保全如临大敌。他跑到药店,买回好几瓶速效救心丸。在家里左转右转,终于选中离床最近的展柜,“如果有特殊情况,一下就拿到了。”怕于泉滢在外面出状况,他又在车上最显眼的地方放了一瓶,乐呵呵地说,“这下万无一失了。”
2022年11月,安徽省包公文化园开馆。展馆内陈列着何保全和于泉滢刚创作完成的一系列包公生平画作。大家依序观看着栩栩如生的连环画,不时发出赞叹声。不远处,何保全和于泉滢手牵着手,在园中漫步。
编辑 钟健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