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低影响开发方案优选研究
2023-02-16胡金辉庞傲璇孙颖娜
胡金辉,庞傲璇,孙颖娜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中俄寒区水文水利工程联合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减少点、面源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1-2]。随着低影响开发(LID)概念的引入,雨水管理方法(如源头消纳、就地削减)开始受到关注[3]。中国对LID的研究已有10多年,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3],然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4]。目前对LID的研究多集中在证明LID对地表径流的削减能力,LID与防洪排涝关系的认识与研究还不够深入[5]。从整体上来看,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管网模型进行模拟,探究LID措施种类、布设面积及空间布局等因素对径流的影响[5-7]。目前国内外针对LID设施面积比例优选的研究和综合效益的研究较少[8-9]。本文利用SWMM模型,通过布设的LID设施模拟了开发区的水文状况,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量化分析了研究区LID方案的水文、经济、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为LID布设的优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项目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3℃,1月份平均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为-18.5℃,7月份平均气温为26.1℃,最高气温为40.3℃。年平均降水量628.9 mm,夏季的6—8月,降水量为465.1 mm,占全年降水的70%;冬季的12月至次年2月降水量最少。项目设计收集面积为7.20万m2,其中屋顶面积2.32万m2,道路、绿地、面积4.88万m2。依据项目区域的雨水管网布置图,在SWMM中生成管网概化图,其中包括了66个节点、38个子汇水区、66条管道以及1个排放口(图1)。
图1 研究区域管网概化
2 模型条件与参数选取
2.1 暴雨强度
研究区域的降雨时间过程线是利用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得出,见式(1),结合芝加哥暴雨模型生成降雨历时为2 h,降雨重现期为2、5、10、20 a的降雨过程曲线(图2),该方法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5-7]。
(1)
式中i——降雨强度,mm/h;P——降雨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
2.2 参数率定与验证
选取2场降雨,在降雨期间对排放口流量进行测量,计算得到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732、0.724,均大于0.600(图3),因此该模型的参数取值是合理的[4],适合所研究的区域,模型水文参数的率定结果见表1。
a) 0722场次
表1 模型水文参数取值
3 LID布设方案目标
依据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改造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小于75%[10],为了简化LID情景开发中的总径流控制过程并使其在工程实践中可行,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Annual Total Runoff Control Rate,ATRCR)通常对应于一定的设计降雨量[10]。根据参考文献[8],获得北京市ATRCR与降雨量的关系(图4)。在项目区若能有效控制24 mm的设计降雨则年径流总量的控制率可达75%,若能有效控制75 mm的设计降雨则年径流控制率约达90%。
图4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设计降雨量关系
4 不同LID设施面积比例的确定
4.1 LID设施的径流控制能力
《海绵城市技术手册》(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和《SWMM用户手册》(美国环保署,2015)中提供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详细信息[10]。为确定各LID设施的规模和布设面积,可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参数来设计单个LID设施单位面积的径流控制能力[10]。利用《SWMM用户手册》中提供的各LID信息,单位面积(1 m2)上的生物滞留设施、洼地、下沉绿地和透水路面的蓄水量,分别为0.30、0.15、0.25、0.05 m3。此外,也假定每平方米的储罐可存储1 m3的径流[10]。
4.2 研究区不同LID设施面积计算
根据现有场地资料,未添加LID的场地可控制216.67 m3的径流,则与其对应的降雨深度约为5.1 mm,因此,根据式(2)计算出在设计降雨24 mm的情况下将产生1 019.6 m3总径流,则在控制能力之外的802.93 m3径流再分配给各项LID设施。
W=10hφF
(2)
式中W——设计调蓄容积,m3;h——设计降雨量,mm(本例中为24 mm);φ——综合径流系数(本例中为0.59);F——汇水面积,hm2(本例中为7.20 hm2)。
根据研究区域控制径流的目标,以及现有的土地利用资料,共设置了3种不同的LID组合措施,第一种方案更多依赖于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第三种方案更多依赖于储水池和透水路面,第二种方案较为折中,布设面积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LID方案的面积分配 单位:m2
5 LID结果分析
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的LID方案都有一定的削峰减流作用,而且每种LID方案都能延迟峰值流量出现的时间。其中,方案三的雨水控制效果最好,其次是方案二和方案一。相较方案一,方案二、三利用了较大比例的渗水路面和蓄水池,所以提升了雨水控制效果。渗透铺装成本较低,总面积大,分散更广,可增加入渗量,从而减少径流。由图5可知,雨洪控制效果随着降水重现期的增加而降低。
a)2年一遇降雨
6 综合效益评估
在对LID 3种方案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之前,需要设置一个分别对水文、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的单项效益评估体系,形成的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由多个级别的指标和相应的子指标组成,见图6。
图6 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层次结构
6.1 综合指标权重计算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3]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该方法为一种将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多准则评估决策分析方法,适用于需将经验判断定量化的情况[10]。
通过查阅文献获得对水文、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始评分构造阶层3的判断矩阵,使用式(3)计算得出子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3。对水文效益指标中的峰值削减、径流总量削减、峰值延后时间子指标进行评分,对经济效益中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重要程度评分,对社会效益中的水资源利用率、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评分,结果见表4—6,权重综合结果见表7。
表3 综合判断矩阵权重计算
表4 水文效益权重计算
表5 经济效益权重计算
表6 社会效益权重计算
表7 权重综合评价结果
(3)
式中λmax——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A——判断矩阵;ω——权重列向量;n——判断矩阵的阶数;CI——一致性指标,CI 越小,说明一致性越大;RI——随机一致性指标,可根据矩阵的阶数通过查表获得(本例为 0.52)。
为确保层次分析法的可靠性,计算了一致性系数(CR)以检验对指标得分的一致程度,如果CR小于0.1,则矩阵被认为是可靠的,获得的权重可用于进一步评估。
6.2 水文效益分析
通过SWMM模型模拟0725场次降雨情况下的各方案径流总量削减率、径流峰值削减率、峰值延迟时间,结果见表8。
表8 各方案径流控制情况分析
6.3 经济效益分析
建造费用采用文献[11-15]数据(表9),维修费用采用年金现值,通过3种方案的LID设施布设面积得出各个方案的建造费用和维修费用,见表10。
表9 各项LID设施费用参考值 单位:元/m2
表10 各方案的各项费用 单位:元
6.4 社会效益分析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低影响开发设施比选一览表和参考文献[16],将各LID设施的指标按不同等级进行评价,见表11。
表11 LID措施评价
按表11将 LID 设施各指标量化,其中效果强的评价等级赋值5,效果一般的评价等级赋值3,效果较弱的评价等级赋值1,最终得到5种LID设施的综合比选得分,结果见表12。
表12 LID设施比选综合得分
结合LID设施比选综合得分和各方案对应的LID设施面积求乘积,得各方案社会效益分析,见表13。
表13 各方案社会效益分析
6.5 结果分析
利用式(4)对3个方案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其中分值越高,代表该指标越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因为建造的成本越高则评分越低,所以初步归一化后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需取反比作为计算,最终结果见表14。
表14 各方案的归一化效益指标值
(4)
式中IM——M指标归一化后的值;WM——M指标在不同方案下的评分;M——方案的序数。
各个方案的水文、经济、社会效益值分别通过表14中的归一值与表7中相应子指标的权重值相乘求和得到;3个方案的综合效益通过水文、经济、社会效益值与表7中的权重相乘求和得到,见表15。可以看出,方案三与方案一、二相比,水文效益最大为0.38且综合效益最大,为0.36;方案一的社会效益也比其他方案大,但经济效益更低,综合效益为0.32。
表15 各方案的单项和综合效益
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方案之间的数值差异较小,但在实际应用中差异显著[16]。总体而言,方案三是最适用于该小区的LID方案。
7 结论
a)3种LID措施通过雨水的拦截、吸收等过程,发挥海绵城市自然蓄积和自然渗透的功能,从而缓解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方案三的综合效益为0.36,方案一、二都为0.32,方案三更多地利用蓄水池,实现了最佳的雨洪控制效果。
b)当暴雨重现期较小时,LID的雨水控制效果最为显著。但随着暴雨重现期的不断增加,LID的径流控制效果不断降低。
c)通过层次分析法对3种LID方案进行分析,可定量评价出各方案的效益。结果表明,方案三在水文、经济效益方面表现较好,方案一在社会效益方面表现最好。总体而言,方案三在该小区具有最佳的综合效益,更适合在该研究区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