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座主编简介

2023-02-16

发光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化学系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马於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物理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88年、1991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3年担任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教授;1996—1997年在中国香港大学化学系做研究助理;1999—2000年为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2年人才引进到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6年作为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同年,入选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於光院士长期致力于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重点围绕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体系结构(化学、聚集态、电子)‑性能(发光、激光、载流子迁移)关系,发展了多种新概念材料体系、光物理过程的新认知、聚合物合成新方法。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并论述了利用磷光材料提高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的原理,开拓了一类大幅度增加器件效率的材料体系;(2)提出“杂化激发态”(HLCT)、“热激子”等发光材料设计新概念,推动了新一代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3)发现了被命名为X聚集的发光效率最高的分子排布方式,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光材料领域的聚集猝灭荧光问题;(4)发明有机发光薄膜的电聚合方法,实现高效率、简易化、图案化薄膜与器件,改变了传统器件制备工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第一完成人)和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第一完成人)。

马东阁,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于辽宁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1995年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专业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5—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2001年留学巴西Parana联邦大学物理系和英国Durham、St.Andrews大学物理系。1997—2018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中科院“BR计划”回国,2016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到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BR计划”(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2016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2014—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全球材料或交叉学科高被引科学家。

马东阁教授多年从事有机光电器件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照明应用、有机光电探测器与集成技术、有机半导体的磁场效应和自旋电子器件以及有机半导体的电输运机制和有机半导体异质结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现任国际期刊Organic Electronics副主编,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责任编委以及Nanomaterials,Polymer Sciences,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和《液晶与显示》期刊编委。

猜你喜欢

化学系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梁文峻、巫金隆、黄靖鸿、吴国杰作品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自充电功能材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一个二重互穿的镉配合物:合成、结构和双功能荧光传感性质
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记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智军
焦唯、王琪斐美术作品
王雁、谢盼盼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