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的创新路径分析

2023-02-16唐铭泽

戏剧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音模块化歌唱

唐铭泽

(吉林艺术学院 艺术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一、创新声乐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声乐教育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创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创新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声乐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增强其对真善美的渴望和面对丑恶的勇气。

(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以创新的模块化方式教学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想象力。通过发声技能训练,可以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感觉自己就像是装上了想象的翅膀,无论想法多么前卫创新,都可以在声乐教育模式中自由盘旋。

(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全面且高质量的声乐课还包含心理学、体育的相关内容。优美、积极的旋律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氛围、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新时期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

在中小学声乐教学中,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基础声乐知识与技能水平以及音乐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结合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声乐课程设计单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乏味,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

(二)声乐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从目前中小学声乐教学的水平来看,还存在教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中,单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声乐技巧,而在教授声乐时忽略情绪、审美以及艺术性,导致在中小学声乐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声乐意识相对薄弱,严重限制学生声乐水平的提高。

(三)声乐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大多数声乐课程比较单调,于是出现声乐课程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强烈影响着教学质量。目前,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某些中小学生的基本声乐能力,通常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和布置大量歌曲任务,让中小学生在不完全了解声乐知识的基础上盲目进行练习。这不仅不能保证声乐教学的质量,而且会导致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认知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三、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的创新路径

应以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前提,对声乐教育模块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设计,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以锻炼学生的声乐技能水平为指导方向,逐步稳固学生声乐基础[1]。以提高歌唱能力为主要目标,依靠模块化教学创新模式建立全新的教学方式,打破声乐教学的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建立科学的声乐教育模块化教学体系。

(一)在课程中创建模块化培训流程

由于声乐与其他主科的教学思维方式十分接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未开发的教育层次上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调整,制定课程内容、技术重点、教学方法等实施步骤[2]。实践表明,这种模式更有利于教师对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控制和修正。

使用模块化创新思维对声乐教学进行设计,也就是以课程目标为起点,对实践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建立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块化创新教学路径。

(二)在课堂上掌握呼吸技巧,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根据以上设计方案,声乐课程实施的第一阶段,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歌唱的习惯,让他们了解歌唱器官的功能和性质,以正确呼吸和发声的体验和练习以及歌唱的练习作为辅助内容。中小学生的声乐训练与成人声乐训练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理解抽象的感官声乐训练。笔者通过教学生“含水唱歌”,逐步探索教学实践。具体来说:让学生喝一口水但不咽下,把水含在嘴里,哼唱练习曲或儿歌。在哼唱的过程中,将水含在嘴里,不要吞咽或溢出,这样就必须用气息来支撑声音,并控制声音的发出。这时,由于嘴里的水造成空间有限,呼吸自然流向头顶,形成共鸣腔,声音在共鸣腔内变得美妙[3]。上颌弓也被动地打开与头部产生共振,在这种状态下,不仅进行呼吸训练,同时还有口腔和头部共振练习。学生很容易找到动听、自然的声调,然后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在中小学的声乐课中,教师还应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挺胸、仰头、挺腰、仰脖。用正确的姿势,可以改变歌唱的状态,让声音更加集中。

(三)高音练共鸣,巩固歌唱状态

第二阶段,基于对歌唱器官和肌肉的感知和调节,主要关注歌唱区域的共振和变化。与第一阶段一样,训练介质都是“口腔含水”。保持歌唱的状态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在中小学生声乐技能的训练中,保持高音和共鸣腔也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呼吸方式,接下来只要掌握优美、干净、圆润的音色技巧就可以了。中小学生的声乐训练不应被看作是一个难点,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然嗓音保持优美、干净、柔和的音色。但环境影响和不良歌唱习惯,以及对生活中成年人发声的模仿,往往是学生不能正确掌握发声技巧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克服这种现象,在声乐训练中,经常练习使用共鸣腔,用共鸣腔演奏高音,然后保持适当的演唱状态,巩固高音也是防止学生“尖叫唱歌”的关键。

声带在撞击时发出的微弱、清晰、柔和的音调是共振腔的功能。干扰声带的声音,如胸、喉、鼻、口等,在这些共振区旋转,如果旋转得当,就会形成共振腔。共振旋转使声音更加圆润和干净。中小学的声乐共鸣训练侧重于头腔,让气息有一种冲上头顶的感觉[4]。如果没有横膈膜的呼吸支持,就无法进行共鸣训练。这样一来,“水”作为介质在呼吸和共鸣的锻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高音低唱,杜绝“喊唱”

第三阶段主要是训练高音穿透区域和歌唱中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辅以情感表现等学习内容。中小学生由于年纪因素,模仿能力超群,所以容易在生活中模仿并学到一些不正确的发音技巧,其中“喊唱”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错误的方式会导致学生在歌唱时下意识大声发声。时间长了很容易造成声音的阻塞和嘶哑,使“喊唱”现象更加严重。杜绝“喊唱”现象,应注重培养学生“高音低唱”的习惯。在向中小学生教授声乐时,呼吸训练、共鸣训练和高音低唱训练相辅相成,一项都不能少。学生在学习高音的过程中,教学重点在于当声音穿过共鸣区时,要保持声带的放松以及及时给予呼吸调整。于是,在练习过程中,笔者主要通过低节奏的练习曲来帮助学生学习高音技巧。

发声练习:

小狗唱歌,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汪 汪。

小鸟唱歌,喳喳喳 喳喳喳 喳喳 喳喳 喳。

在这首即兴的排练歌曲中,老师唱前两节,其余由学生演唱,使学生模仿老师的歌声,在声乐练习中保持自发的声音。当学生掌握了千变万化的声乐技巧,在唱其他歌曲时就可以保持这种状态。此外,鼓励学生创作和演唱声乐练习曲。以下声乐练习曲由学生作曲和演唱。

小牛唱歌,哞哞 哞哞哞 哞哞哞哞哞。

这些教室里的音乐活动看似简单,但它们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声乐并获得经验,以便学生学习正确的歌曲。

(五)注重声乐的实践教学

将声乐课堂拓展到课外声乐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艺术实践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创作和练习,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声乐潜能,并锻炼学生组织和设计声乐节目的能力。声乐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样,如音乐、合唱、歌舞等。声乐艺术实践,既丰富声乐理论知识,又巩固声乐技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从而培养其多元化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中小学声乐教学中,将声乐与跳舞相结合,防止学生毫无感情地背诵歌词和旋律,并让学生学会加入其他艺术作品来完成声乐作品。在舞蹈动作中,音乐的节奏是转移,让学生倾其所有去感受,通过歌唱,给学生一种全新的理解音乐的方式,增加他们学习和创作的欲望。当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更加活跃、和谐。学生在歌唱中能下意识地完成声音、节奏、听力、协调等综合音乐技能锻炼[5]。或者在教学实践中,用乐器来模仿青蛙的声音和雨声,用歌声来控制节奏。在集体表演中,学生们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也明白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六)增加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

民族民间音乐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民族特色、风土人情和艺术魅力,表现不同民族的文化。中小学教育应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开设多门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让本地区文化艺术参与主流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完善本地区文化艺术学科体系,使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延续。

四、结语

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创新模块化思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思维的创新,旨在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技术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开创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师生提供更清晰的教学理念,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声乐初学者快速形成正确的唱歌技巧,增强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快速提高歌唱能力。

猜你喜欢

高音模块化歌唱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模块化住宅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