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3-02-15徐娟
徐娟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主要依靠师生对话,那么提问便成了重要的教学活动。当前,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课堂提问的关键性,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不够,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或者简单。有的教师会因为期待学生的正确答案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迁移直至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够灵活,单纯的你问我答,让学生难以产生回答问题的兴趣,甚至有的时候不知道老师问了什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在提问后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致使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难以养成。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教师可以从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以及问题的品质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聚焦提问策略,让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一、紧扣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展开。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该研读文本当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不能偏离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要从核心内容出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是完整的,经历“引领—思考—感悟—总结”的过程,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问题不能引领学生探究文本的深层内涵,那么就可能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向发生偏离。为了摆脱这样的状况,教师应该从文本的重难点出发,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也能在这样的问题中得到有效拓展。
例如,在学习《观潮》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美好景色,那么,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我们所看到的景色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就是学生应该重点学习的内容,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比如,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①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按照这篇文章当中的时间点将作者看到的主要景色概括出来呢?②在这篇文章中,你觉得采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③哪些语言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请你说一说它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从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深入探究,直击教学内容的核心。
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是问题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能够直击学生的心灵,能够将学生带入科学的思维轨道。沿着这样的轨道前行,学习的效果才能够呈现出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不要过多,要精挑细选。
二、把握提问时机,适时提出问题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在选择提问策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能盲目提问,要注意提问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机会提出问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盲目提问就会使学生的学习陷入一片忙乱之中,甚至不知道要学什么。教师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可谓锦上添花。提问虽然不是预设好的教学活动,但是它应该随着课程教学活动的展开而灵活多变。
例如,在学习《走月亮》一文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比如在讲述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本段的前三行,这三行文字有没有引起你的思考呢?这样美好的语言你是不是也能写出来呢?你是否记得月下的某个情景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吧。”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投入到思考和回忆当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构建能力都可以在这样的问题中逐渐得到提升。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什么样的提问时机才是合适的?教学观察必不可少。教师依据观察来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三、设计分层问题,因材设计问题
每一朵花开都有它的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在问题设计中也是如此,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分层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答。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没有做出分层,问题设计太难,那么就可能会使某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意深入思考。问题太过于简单,则可能会导致有些学生不屑于回答。这样的现象不利于课堂有效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问题设计趋于无效。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便可以设计分层问题,因材施教。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强,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分层问题。第一层次的问题:请同学们概述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結果,讲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层次的问题:读完这篇文章,你觉得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第三层次的问题:神话赋予了我们很多的幻想,你能不能依据这篇文章写一篇神话故事,让大家一起来阅读呢。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设计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答,从而获得学习的自信,充分展现自己在课堂当中的主人公形象。
分层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从理解、探究、深入三个思维阶段来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于教学的深入思考。
四、科学评价答案,允许思维发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固化学生的思维,会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变得狭隘。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应是在不断拓展,这样的过程,是以点到面的发散过程。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思维的发散是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思维发散的具体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必千篇一律,只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够自圆其说,这样的答案便是值得鼓励的。
例如,在学习《牛和鹅》一文时,教师在设计问题后可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答案,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如,教师提问:“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会这样理解:这篇文章中的鹅是傲慢的,不怕人,所以作者欺负牛怕鹅。文章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直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标准答案思考,而有的同学却认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欺软怕硬,只要别人欺负自己就要奋力反抗,要自信,要坚强。难道这些答案就是错误的吗?当然不是,这样的思想都应该得到尊重。
面对教学中的标准答案,教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呢?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而后解放学生的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得到思维拓展,充满探究的激情,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环节非常关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从学情、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艺术等方面着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回答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己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