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02-15刘仕晨常稚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子红色育人

刘仕晨,常稚蝶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文化,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改革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及珍贵的育人价值。因此,新时代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及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一)有助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子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高校的青年学子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他们心智逐渐健全、价值取向逐渐明确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细心栽培。也就是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引领青年学子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会进一步强化新时代高校青年学子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意识,用红色文化育人也必然有助于高校青年学子补足精神之钙,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有助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子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关键一步的实现,预示着接下来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这绝不可能轻轻松松就实现,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继续付出加倍努力方可实现。目前,高校的青年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逢盛世,衣食无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子继承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优良传统,激发他们的逐梦动力,助力他们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三)有助于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中心环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时代新人质量这个根本问题。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如红色文化中的抗战精神向高校青年学子传达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弘扬的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理应大力传播红色文化,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努力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使红色文化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不深刻

高校是文化思潮交汇的最前沿,多元思想文化和异质文化相互碰撞交织,产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新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在高校不断滋长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弱化了红色文化对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引领功能,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现实羁绊[1]。目前,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不深刻,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信息全球化导致的“泛娱乐化”和“泛低俗化”风潮直接影响了高校部分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使其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片面、理解肤浅,缺乏自我定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就业、升学压力较大,使得部分高校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演变成了对高升学率和高就业率的追求,而弱化了对青年学子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培根铸魂,尤其缺乏通过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青年学子树立高远志向、勇担时代使命的意识,致使部分青年学子在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上存在偏差。

(二)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方面,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依然以传统的理论灌输为主,辅以相关音视频资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青年学子得到很好的理论学习,但由于缺少实践教学,红色文化的实际教育效果不理想。而且,这种缺乏实践的理论灌输教学更加凸显红色文化教学内容的空乏,降低了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不深刻,也没有对红色文化进行专门研究或接受过专业培训,只能通过自身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进行讲授。这样的讲授方式难免会使青年学子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时,因理解不够深刻而产生偏差。目前,高校普遍采用通识教育课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但由于青年学子所学专业、文化基础和文化背景等不同,使得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导致红色文化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挖掘和保护力度不够

建党百年来,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给全国各族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高校可用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当前,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正持续对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保护,如对革命遗物的收集、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对革命文化景点的开发利用等。但由于少数人思想认识的欠缺,使得少数革命遗址和遗物缺乏保护和重视,部分红色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更有甚者,因为眼前的利益,即使持有革命遗物也拒不上交国家,给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使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失去其真正的教育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校可挖掘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可能导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文化无法发挥其育人作用。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增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首先,高校要紧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线,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青年学子的发展和其对红色文化的正确理解,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扎实备课,围绕“研究红色文化是什么、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为什么、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怎么办”等问题,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相关专题研究相结合,努力推动工作研究成果化,形成一批体现党史特点和增强育人实效的教学成果,概括出红色文化的新内涵、新理念、新表述,进一步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重路径。同时,还要挖掘课程思政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交汇点,努力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如在讲授“普通物理学”的《原子核与基本粒子》这一章节时,可以分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迹及宣传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格局。

其次,高校应搭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课程平台,积极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抖音、微博、知乎、学习强国等青年学子常用的新媒介进行红色文化推广,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共享学习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时代的交互性和高效便捷性相融合。在以上平台上发布、转载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章和微视频,推送“四史”微党课和“时政”思政课,如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重点打造的辅导员“丹心”微党课和“匠心”思政课,宣传新时代红色文化、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支部的先进事迹,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全校师生的实时、有效的交流学习。

最后,高校应利用好社会课堂,通过志愿服务或暑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方式让青年学子走进社会,多听、多看、多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通过走访革命老区、参观革命圣地等沉浸式学习方式,青年学子了解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使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二)构建“宣讲—服务”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研讨会、读书会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学术研究水平和宣讲水平,充分调动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兴趣,使其进一步深入探讨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红色文化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高校应把红色文化列入宣讲计划。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因此,各级党委和各高校都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向党员和师生进行宣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理应成立宣讲团并进行宣讲,如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共青团江苏省委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青年学党史大型全媒体系列活动“青年讲师团全省行——‘百年党史青春说’”及苏州大学党史学习教育辅导员宣讲团。同时,在宣讲的过程中,主要采用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结合党史、联系实际、创设载体,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宣讲的学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把红色文化融入青年学子日常事务管理服务工作之中[2],在教育、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中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一方面,高校应把红色文化融入青年学子心理健康教育。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的英雄主义、不惧困难的乐观主义和不懈奋斗的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青年学子从红色文化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把红色文化作为成长成才路上的精神指引和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校应把红色文化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弘扬红色文化,不能仅仅是说教灌输,教师必须率先垂范,积极为青年学子排忧解难,特别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子提供精准资助。苏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通过“四位一体”资助体系,努力构建融入红色文化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无感知资助,让学子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能够带着感恩之心践行红色文化,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三全育人”,创建红色文化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高校的青年学子,因此,高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应担负起红色文化育人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以实现全员融入。只有逐步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由党政领导、专业课教师、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管理服务人员,以及朋辈组成的红色文化全员育人工作队伍,才能确保红色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积极参与各类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校范围逐级放大。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要把红色文化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媒介,帮助青年学子用红色文化武装自己,提升青年学子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学生工作者和管理服务人员要发扬红色精神,以身示范,用耐心和责任心为学子提供服务。同时,要抓住青年学子中的先进和优秀的关键少数,利用朋辈开展红色教育,以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还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实现全过程融入。一方面,要让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教学楼、食堂、读书角等,巧妙地融入红色元素,将红色文化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发挥红色景观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要创新主题文化活动,促进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的深度理解。红色话剧可以通过其特殊的艺术形式,向青年学子展现其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政治理想,如苏州大学通过原创红色话剧《丁香·丁香》,致敬革命先烈,不断学习、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高校还可以鼓励师生通过手机摄影和短视频拍摄的方式,创作体现红色文化的音乐美术作品,以此增加红色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育人工程相结合,以实现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和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新时代青年学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在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以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3],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高校要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猜你喜欢

学子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杏林组曲·学子赋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