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视角下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构建

2023-02-15张晓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育人人工智能技能

张晓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过60余年的发展,通过不断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重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也引起了社会就业结构、岗位技能需求的巨大变革与调整。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国家推出了加快人才培养变革的系列发展规划,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1《]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3]等,为教育如何顺应人工智能时代指明了方向。基于此,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要,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重任。

1 人工智能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

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较多不断变化的技能。这对于以创新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育人目标重“技”的同时,更需关注“能”的培养[4]。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已不只是为“岗位”而做的技术培养,而是为人工智能技术推广与应用所带来的产业变革做支撑,是在整个职业生涯里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行业或企业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培养。为此,人工智能视角下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拥有智能素养、创新思维、创业能力,满足国家智能时代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职业结构调整,进而具备了科学的智能素养、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灵活的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人工智能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构建

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高职院校、师生、企业、政府、家庭等参与主体的深度合作与努力,在人工智能推进下共同打造出一个完整的需求育人、合作育人、知识育人、价值育人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人工智能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成

该系统以人工智能时代需求和技术创新驱动为引领,坚持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多元参与主体合作育人的基础地位。具体概括为:一是创新层上,它以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以智能机器和软件服务为技术手段,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技术变革与自我完善。二是基础层上,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学生、政府、企业、家庭等多元主体以育人为核心,相互协作,融合发展。三是机制层上,人工智能推动多元主体间互利合作,形成了需求育人(A)、合作育人(B)、知识育人(C)、价值育人(D)等多路径的有机统一。

2.1 人工智能功能定位

人工智能承载着时代主题、个体成长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之间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智能素养及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6]。从运行机理上,重点以人机交互、自主操控、深度学习、跨界融合、全面开放等为技术性链接纽带,改革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满足社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2.2 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师生、企业、政府、家庭等共同努力的结果。(1)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是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制定者、资源提供者和质量监控者,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和创新驱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等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承担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领航者角色。(2)企业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舞台,它以加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智能化为背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吸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便获取战略性发展优势。(3)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具体实施者,承担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制定学校教学管理计划等教育组织形式与教育教学实训内容的重任,是落实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一环。(4)家庭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它以资金支持和情感抚慰为基础,通过良好的家教以及传统观念、道德和习俗来影响学生,培养有益于社会的接班人。(5)学生是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聚焦对象,是拥有人工智能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是上述主体通力协作的落脚点。

2.3 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运作空间与路径安排

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子系统的通力协作。依据人工智能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成图,具体循环传导路径设计有:(1)依托“人工智能-企业-政府-学生”,打造需求育人的A循环路径。它以人工智能为时代背景,突出政府和企业的主导地位,透过国家和企业行业在人工智能层面上的需求演变,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变革。(2)依托“人工智能-企业-高职院校-学生”,推进合作育人的B循环路径。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企业和高职院校为联合体,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关节点,共建共享人工智能+专业平台和创业空间,应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工具,切实提升高职学生在智能层面的意识与能力,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创客意识、人机交互能力等,实现“技”和“能”的统一。(3)依托“人工智能-高职院校-家庭-学生”,推进知识育人的C循环路径。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高职院校和家庭为支撑,依靠智能素养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完善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围绕智能+专业知识体系学习和社会性知识传递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4)依托“人工智能-政府-家庭-学生”,探索价值育人的D循环路径。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政府和家庭为主体,分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世界观、价值观、家庭责任感等,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命感和责任感。最终,四个循环路径构成一个完整的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大循环系统,定向目标为学生,践行育人的核心地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人工智能视角下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3.1 系统运行存在“数据孤岛”现象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内部信息交互的需求强烈,各类数据集成与信息交互,对于管理决策、教学评价、培养评估等具有先导性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数据多为各院校独自所有,独立存储、独立维护,存在物理上的“数据孤岛”现象。各地高职院校与教育管理部门、企业行业部门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均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数据进行理解和定义,结构及使用规则不统一,无形中加大了数据交流合作的沟通成本,造成数据信息资源无法交互和共享。

3.2 系统运行存在知识学习与技能素养的“跨界”需求

人工智能视角下社会各行各业对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学生“跨界”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的强烈诉求。一方面,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人工智能视角下的高职学生所需专业知识结构已经远远突破并超出了学校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突破跨界知识难题,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建设的战略导向和必然要求。然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跨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与整合还相对缺乏,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生跨界知识能力的需求,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和社会就业岗位变动要求。另一方面,提升高职学生的智能素养又对校内外各类实训基地、教师、合作企业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同一区域内高职院校间同类专业实训基地重复建设,存在实训基地使用率低、资源不能共享的浪费现象。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缺乏专业群合力共建,其对企业技术技能的创新支持力度不大。另外,校内外教师资源共享不到位,未能形成合力。校内教师存在缺乏智能素养和社会工作环境的历练,缺少实战创业经验,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无法精准到位。

3.3 系统运行保障不到位

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涵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以及社会大环境呵护。目前,尽管国家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和指导性意见,但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提出的具体的本地化应用性配套措施相对不足。另外,在资金支持方面,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主要源于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投资机构和企业投入资金相对较少,这也直接造成创新创业项目或成果的转化率不高。

4 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运行的措施与保障

人工智能与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打破了高等职业教育和实体经济间的界限,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整个社会系统渗透,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弥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短板”。当下仍需做好以下几点。

4.1 搭建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大数据平台

获取海量数据是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发展,满足“需求育人”的关键环节。人工智能推动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公共教育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分析。只有依据高等职业学生教育就业情况的大数据,打造线上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培训指导,传达国家和地方经济形势与政策文件,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服务。而构建大数据平台,则需要技术人员、统计专家和政府教育主管的业务系统数据,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创新创业情况确定恰当的数据接口,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快速收集、展示数据,实现数据获取、交换及查询。同时,对国家、区域高等职业创新创业相关数据进行价值关联,增强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建合理共享、有效监管的数据平台,为高等职业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数据技术支持。

4.2 建设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人工智能实践基地

人工智能实践基地是产学深度融合,践行“合作育人”的具体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在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企业孵化器、创业网络与创客空间等平台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提倡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创建智能型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帮助具有潜质的高职学生创业项目渡过创业困境。基地建设将围绕创新孵化、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架构体系展开,内容涵盖政策支持、空间运营、金融服务、创新企业等多元主体协同,让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其中,获得创新创业能力检验与提升。通过基地实训,高等职业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深化了未来职业化认知与社会化深度学习,体验了人工智能场景中的社会多元价值,明确人工智能时代中自己的社会角色,获得人工智能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认知。

4.3 营造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社会大环境

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全力推动“知识育人”和“价值育人”的有序健康运行。它如同生物体一般需要不断地从外部汲取知识、信息、资源等能量,系统内多元主体以学生的育人工作为中心,通过参与主体间的互利共生和良性循环,不断获取与增强学生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其中,作为系统的消费者——学生要具备强大的自省自律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情绪管理水平、社会责任感、挫折承受能力。作为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最直接的代表——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认知与学习能力、行业技术认知和学习能力、先进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的陪伴者、情感呵护者。高职院校通过建设专业群平台课程,提升学生跨界知识结构与能力,扩大学生人工智能知识素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利用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强大监测和预警功能,拓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监测渠道,创新教育管理的监测方式,做到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企业和家庭也要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广泛运用,有效延缓教师和学校监督职能的衰减或弱化。

4.4 提供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条件保障

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现,离不开政策、资金和人才等积极扶持与保障。作为政府主管教育部门要积极规划和出台高等职业教育人工智能扶持政策,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换代,以加强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确保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的相互促进、有机统一。鼓励设立政府、学校或社会企业成立投资基金,加大对智能教育改革的资金投入力度,在给予融资扶持的同时,提供经营管理、市场调研、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帮助高职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率。另外,培育与建设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市场,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智能企业及科研机构投入到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中来,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传播、推广与成果转化,通过与学校良性互动,共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 结语

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师生、企业、政府、家庭等参与主体不仅需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而且需要创建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实践基地,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并给予有力的资源条件保障。最终,依托“需求育人、合作育人、知识育人、价值育人”等路径,让高职学生拥有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素养、思维、知识、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新时代职业或岗位创造者,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猜你喜欢

育人人工智能技能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