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2-14颜玲湖南省不动产登记中心

财会学习 2023年34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政

颜玲 湖南省不动产登记中心

引言

在当今社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绩效,绩效评价成为一项关键任务。绩效评价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一、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中的作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受限于有限的财政资源,因此如何优化配置这些资源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至关重要。绩效评价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数据采集方法,可以帮助机构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从而准确衡量不同支出项目的效益和成本。这有助于决策者了解资源的分配情况,确定哪些项目应优先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财政支出的整体效益。

(二)支出效益评估

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中还扮演着评估各项支出效益的角色。通过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可以对不同支出项目的绩效进行比较和评估。这有助于识别哪些支出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哪些可能存在浪费或低效使用的情况。基于绩效评价的结果,决策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支出的最优效益。

(三)助力决策支持

在面临重要的财政决策时,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使决策者能够更加明智地进行决策。通过综合评估各项支出的绩效,决策者可以了解不同方案的优劣势,预测可能的结果和影响,从而做出更具有实际基础和可持续性的决策。这有助于降低决策的风险,推动财政支出的合理布局。

(四)推动持续改进

绩效评价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价,机构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了解绩效不达标的原因[1]。这为机构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可以调整运营策略、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从而逐步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水平。持续改进也有助于机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竞争力和适应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涉及多个方面,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务质量等。然而,在绩效评价中,可能仅关注某些方面的指标,忽视了其他重要的维度。

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仅以土地开发面积作为评价指标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土地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就像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情况一样,绩效评价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对于土地资源的评价,除了开发面积,还应考虑土地的生态功能、土壤质量、生态系统的健康等方面的效益。这种多维度的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土地资源的全面价值,避免仅仅关注开发数量而忽略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数据获取与处理难度大

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数据的获取和整合可能面临困难。财务数据、服务数据、人员数据等可能存储在不同的系统中,数据的统一整合需要克服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问题。此外,数据质量的问题也需要重视,缺失数据、不准确数据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处理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清理、预处理等步骤,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三)评价标准参差不齐

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根据自身的目标和定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同样绩效表现在不同单位中得出不同评价结果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定通用的评价标准,兼顾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公正性。

(四)评价结果与实际存在偏差

评价结果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偏差可能源于多个方面。一方面,可能存在数据失真、操控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被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评价方法可能不合理,未能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为减少这种偏差,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监控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指标体系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设计中,应该充分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中,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是至关重要的评价维度之一。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创新、业务拓展、技术引进等方面的投入和成果,以及单位未来发展的潜力。通过考察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评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单位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程度,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其绩效。同时,风险管理与合规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评价维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中应当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以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此外,合规性方面的表现也应受到评价。合规性不仅关系到单位的合法性,还关系到其财政支出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样的评价维度可以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此外,员工的满意度与绩效密切相关,良好的员工满意度有助于提升单位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因此,绩效评价应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通过满意度调查和评价,单位可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关切,进而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中应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公益慈善、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和成果。这不仅体现了单位的社会担当,还对社会可持续性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绩效评价应关注单位在社会责任履行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从而推动单位向更为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创新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为应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数据获取和处理困难,创新性地引入一系列先进的数据管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数据的互通共享。这样的机制可以促进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信息壁垒,从而更加高效地获取所需数据。例如,在不同部门之间建立数据共享平台,通过规范化的数据上传和下载流程,使得数据的流通更加便捷,避免了重复采集数据的不必要麻烦。

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数字化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切入点。例如,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一个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城市土地资源。为了实现更精确的土地资源绩效评价,该部门引入了智能化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数字化记录和监测。通过该系统,土地管理员可以实时记录土地资源的情况,包括土地利用情况、土壤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等。这些数据被自动上传至中心数据库,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减少了数据录入错误的风险。随后,数据分析团队可以利用这些数字化的土地资源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土地利用的模式、土地质量的变化等。例如,他们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土地开发频率与生态影响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活动的可持续性。此外,他们还可以研究不同土地规划策略下的土地产出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以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这些分析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制定更加有效的土地管理政策和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平衡。通过引入智能化系统,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监管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数据的及时分析也为绩效评价提供了更及时的信息支持,使决策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支出项目的效益情况。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化管理对于解决数据获取和处理困难,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创新潜力。同时,创新性地引入数据科学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数据中潜在的模式和关联,为评价提供更深入的信息支持。例如,通过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支出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支出的效益情况[3]。这种创新性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够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绩效评价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三)规范评价标准

1.制定行业标准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中,解决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至关重要。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考虑制定行业内的统一绩效评价标准,以在评价过程中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相关部门以及外部专家进行交流,收集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方式,行业内的不同声音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考虑。最终,制定出的绩效评价标准应当是一个能够准确反映财政支出绩效的指导性文件,为各个单位的评价提供了统一的依据。通过这一统一标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实现财政支出绩效的科学评价和比较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解决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更加科学、透明、有效。

2.定期审查和修订

绩效评价标准应定期进行审查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定期的标准审查机制,将新的发展趋势和实践经验纳入标准修订的考虑范围。例如,在面对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挑战时,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认知的深化,自然资源绩效评价标准可能需要持续更新,以适应新的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监测和评估自然资源的状况和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潜在效益。例如,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更精确地测量土地覆盖变化,帮助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新兴的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从而更及时地评估环境质量对资源的影响。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自然资源绩效评价标准也需要更多地关注资源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例如,一个自然保护项目的绩效评价不仅应考虑资源的经济价值,还应综合考虑保护区内的生态多样性、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效益。因此,在制定自然资源绩效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确保评价标准能够全面反映资源管理的现实和未来需求。这种定期更新的标准制定方式有助于保持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资源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3.多方参与,提高透明度

在制定和修订标准的过程中,注重多方参与和透明度是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开展广泛的调研、座谈会和专家论证,收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此外,标准的制定过程应当公开透明,确保所有相关方都有机会参与和监督。

(四)强化绩效评价与实际效果的关联

(1)建立定期监测机制以追踪评价结果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异。这需要制定明确的时间框架和流程,以便定期收集、分析和比较评价数据与实际效果数据。通过定期的绩效监测,可以及时察觉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并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例如,如果某项支出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监测机制可以快速发现并调整。

(2)绩效评价不应仅仅局限于定量指标,还应结合定性分析,综合考虑绩效的多个方面。在考虑绩效时,应充分考虑定量指标背后的定性因素。例如,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绩效评价除了关注预算执行情况,还应考虑项目是否按时完工、质量是否达标等定性因素。这样的综合性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同时,为确保评价结果与事业单位的预期目标紧密关联,建议明确制定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这可以通过与各部门协商确定,并在项目启动前确立[4]。例如,一个社会福利项目的目标可以是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包括受益人数、脱贫率、社会反馈等。评价时,将这些指标与实际成果对比,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

(3)评价结果应该被视为改进的契机,建立相应的改进机制。如果评价发现问题或偏差,相关部门应及时开展深入分析,探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绩效的有效性,还可以推动事业单位不断优化财政支出决策和资源管理。

总而言之,强化绩效评价与实际效果的关联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定量与定性因素、明确目标与关键指标,并建立改进机制。这些措施将使评价更加科学准确,为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结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中,强化绩效评价与实际效果的关联被证明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这一领域中实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的紧密关联,以确保资源分配和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定期监测机制,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明确目标与关键指标,以及建立改进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财政支出的实际影响。这不仅为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事业单位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了方向。绩效评价与实际效果的关联不仅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实用性,更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决策注入了更多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联将不断得到加强,为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作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