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自信
2023-02-14徐建昌郭秀清
徐建昌 郭秀清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其中重要一篇。这是毛泽东在1930 年1 月5 日回复林彪的信。信中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党和红军内部部分同志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给予了科学的形势分析,以鼓舞大家的斗志,增强投身革命事业的信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是它辩证分析问题、帮助大家树立自信的方法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对于我们奋进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一、自信的根本支撑:革命理论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作用在于揭示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昭示人类社会美好的前景,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阐明了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指出人类社会是螺旋式上升前进的,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许多曲折,必然会陷入一些低谷。在处于革命低潮、革命事业进展不顺利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形势进行分析,从而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清革命发展必然趋势,增强信念信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革命事业向前发展。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分析中国现状,批评了那些认为做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是徒劳的错误看法,指出要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针对当前的革命阶段,指出“革命的现时阶段是民权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同时,强调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无产阶级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唯一关键”。就革命发展形势,指出“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教育大家要有科学的自信、理性的自信。应当来说,毛泽东的自信归根到底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
革命成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强国复兴更需要理论的伟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根本遵循,其科学性、真理性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我们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出现新的难题矛盾时,才能有定力、有自信、有方法,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昂首阔步向前进。
二、自信的基本前提: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马克思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当下的种种表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开辟未来、创造辉煌的起点,认识当下、立足当下、用好当下是尤为重要的。作为一种由衷的自我肯定,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当前形势的科学认知和肯定,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夜郎自大,这是做到自信的基础。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对于中国目前的形势有很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他指出“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对于红色政权的存在状况,他放眼世界,深刻指出“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在分析争取江西的形势时,毛泽东指出“江西的经济主要是封建的经济”,“地主的武装在南方各省中又比哪一省都弱”,“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远非本省军队那样关系切身,往往不很热心”,“距离帝国主义的影响比较远一点”。
毛泽东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启示我们,自信之基是了解现实、立足现实,把自信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深刻把握之上,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总结当前形势,我们才能有前进的底气,制定正确方针策略,按照既定目标、沿着既定路线稳步前进、赢得胜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经过新时代以来的不懈奋斗,我们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正如习主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同时,我们还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而戒骄戒躁、继往开来,以强大的战略定力迎难而上,夺取更伟大的胜利。
三、自信的重要方法:辩证分析发展趋势
恩格斯指出,“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意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我们党历来注重按照辩证法办事,毛泽东用“望远镜”和“显微镜”来形象说明辩证法的重要性。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用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促进中国革命高潮到来的因素,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最重要的因素,针对中国革命高潮的时间,毛泽东指出“西欧各国的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比现在中国的革命的主观力量也许要强些,但因为它们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比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的力量更要强大许多倍”,因此“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毛泽东用到了以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方法,毛泽东把中国革命形势同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反革命力量变化情况等联系起来考察,指出“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因此就造成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一天天扩大、一天天激烈的混战,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发展起来”,随后便会造成军阀混战、赋税加重、工人反抗等。毛泽东还用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指出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到十分露骨的地步,蒋桂冯混战的形势业已形成,实质上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落,革命潮流开始复兴的时候”,强调“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正是因为辩证分析,认清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性,毛泽东才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会很快“燎原”,正如他认为的“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毛泽东为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分析形势,形势会变化,但方法中的“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灵魂不会变,需要我们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加以灵活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处理关系。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面对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特殊和一般等关系,加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学习运用,我们就能遇事不慌、不乱,胸有成竹、自信应对。
四、自信的深厚力量:发动群众依靠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无穷伟力。我们党一路走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是因为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的沃土中,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之所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深厚的力量就是因为有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可以发动,有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可以依靠,从而汇聚起“燎原”的磅礴之力。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强调了“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对于农民的重要性,深刻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通过观察现实的人民群众运动情况,毛泽东指出,“只要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在讲集中兵力的理由时,毛泽东指出,“消灭了大一点的敌人,占领了城镇,才能发动大范围的群众,建立几个县联在一块的政权。这样才能耸动远近的视听(所谓扩大政治影响),才能于促进革命高潮发生实际的效力”。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革命斗争就能有底气、有力量,将绝大多数的群众团结起来,就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这是敌人所没有的优势,这是自信最坚实的根基。
从革命战争年代一路走来,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一定程度上讲,依靠人民群众才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习主席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新的赶考之路,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至上,哪怕关山千万,哪怕风高浪急,我们定能无所畏惧,信心满怀朝着人间正道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