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元谋辣木引种试验初报

2023-02-14阮明菊杨钺戈曾千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辣木成苗冠幅

阮明菊,王 睿,张 慧,杨钺戈,曾千春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昆明 650201)

0 引言

辣木(Moringa spp.)为辣木科(Moringaeae),辣木属(Moringa)植物,又称鼓槌树、山葵树、奇迹树、不死树、萝卜树等,共13个种[1]。辣木属于多年生常绿或落叶乔木,全年可开花,盛花期5—6月,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2]。辣木富含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根和茎皮是传统医药原料[3-4];叶、花、果既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加工制作成多种功能的营养保健品[5-6],还可以开发作为牛、羊的饲料。此外,辣木籽作为天然絮凝剂,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7];辣木速生且生物量大,还有望用作生物燃料[8]。故辣木堪称是一种热带亚热带神奇的多功能经济作物[9]。目前,云南省种植的辣木品种主要是‘PKM1’,存在种质资源狭窄的风险。

辣木现广泛种植于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国家或地区[10]。主要栽培种中有4个[1]:原产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区域的‘M.oleifera’(‘多油辣木’),原产非洲国家的‘M.ovalifolia’(‘卵叶辣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M.peregrina’(‘狭瓣辣木’,苏丹、埃及和阿拉伯半岛)和‘M.stenopetala’(‘非洲辣木’,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北部)。中国辣木主要种植于台湾、海南、广东和云南等地区[11-13],遗传育种致力于选育出叶用型、果用型、菜用型等新品种,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中国已成功引种栽培有‘M.oleifera’(‘多油辣木’)和‘M.stenopetala’(‘非洲辣木’)。其中,‘M.oleifera’利用和研究最多,‘PKM1’和‘PKM2’是从‘M.oleifera’优选出的早熟栽培品种,生长发育快,分枝多,播种当年就能开花结荚,种子产量高;‘M.stenopetala’具有叶片大、芳香味浓、种子籽粒大、含油量和絮凝剂含量高等特点[14-15]。国内辣木品种综合数量较少,建立辣木品种改良体系,加快新品种育成是现在的主要目标。

本研究对来自埃塞俄比亚、卢旺达、老挝和印度共6份辣木种子,开展了种子发芽和育苗移栽等试验,以及获得种子发芽率、成苗率,株高、茎粗、冠幅等,为辣木的新品种的选育和利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育苗阶段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农业大学后山格林温室(25°08′N,102°45′E)大棚内进行,温度为15~40℃;辣木苗(木质化之后)定植于云南元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试验基地(25°70′N,101°88′E),典型的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海拔898 m,年平均气温21.9℃,年平均降水量613.8 mm,集中在5—9月,其他月份少雨或无雨,年蒸发量3911.2 mm。

1.2 试验材料

6份辣木种子来自埃塞俄比亚、卢旺达、老挝和印度,本课题组收集。以元谋主栽品种‘PKM1’为对照,详见表1。

1.3 试验方法

1.3.1 育苗 2019年3月分别取表1中6份不同种源辣木种子,使用900~1000倍液多菌灵浸泡6 h后再更换清水浸泡18 h。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至盛有沙土的育苗盘(长宽高分别为:40 cm×30 cm×12 cm)中,19-1播种50粒种子,其余种源播种100粒种子,试验重复3次;覆盖1 cm左右细沙,播种后浇透水,育苗盘放置于大棚中,温度控制在20~25℃。播种后第3天起,每天观察种子发芽情况,记录发芽时间和发芽株数,统计种子发芽率;待苗高5 cm左右,移栽到装有配方土(红土、腐殖质和河沙配比为5:4:1)的营养袋中壮苗培养,并视情况及时浇水保湿,待幼苗长至5~6片叶时,可将大棚的遮光棚打开进行炼苗,30天后统计不同种源辣木成苗率。计算见公式(1)~(2)。

表1 试验材料来源信息

1.3.2 定植 2019年7月,辣木苗长高至20~40 cm,移栽到元谋辣木试验基地。使用旋耕机深翻土地30~40 cm,然后按行距开沟,沟深40~60 cm,宽50 cm。在沟底铺上杂草,将基肥与表土搅拌均匀回填沟中,回填至距地表10 cm时,灌水沉实,使塘土距地25~30 cm。株行距统一为1.0 m×1.0 m、根据株距确认定植位置并做标记。在定植穴内挖15 cm小坑,用剪刀将营养袋剪去,移栽时将带土辣木种苗放入小坑中,移栽过程中尽量避免土壤松散伤及根系,将细土回填坑中,后填入心土,浇定根水。将6份材料定植后进行常规田间管理。

1.3.3 田间性状调查 将2019年7月定植的6份辣木种质资源,各筛选10株辣木树挂牌标记,固定每月测量一次株高、茎粗、冠幅,连续测量6个月,统一计增量。测量方法参考罗会英等[16]建立的方法,株高是从植物基部至主茎顶部即主茎生长点之间的距离,用卷尺测量,精确到0.1 cm;茎粗是在植株近地处用游标卡尺测量树木直径,精确到0.01 mm;冠幅是在植株1/2高度处用卷尺分别测量南北和东西方向树冠的直径,取平均值,精确到0.1 cm。

1.3.4 产量测定 叶片产量测定:辣木定植150天后,对各种源挂牌标记的辣木选取5株,直接采摘辣木整个复叶,测定每株辣木的鲜叶重量。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测定每株辣木的叶片干重。计算辣木叶片含水量式(3)和叶片理论产量。

种子产量测定:2020—2021年连续2年于8月果荚成熟期,对各种源挂牌标记的辣木选取5株进行观测对比,记录单株结荚数,单荚种子数,测量果荚情况(果荚长度、种子纵径和种子横径,种子百粒重),计算种子理论产量。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利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苗

如图1所示,不同种源引种的辣木植株发芽时间有所差异。对照辣木第4天开始发芽,第10天发芽基本结束,共6天;19-1第5天开始发芽,第11天发芽基本结束,共6天;19-2发芽起始时间最长,第8天开始发芽,第13天发芽结束,共5天;其余辣木均在第6天开始发芽,第12天发芽基本结束,共6天。因此可以发现6份辣木从开始发芽到发芽结束一般需要5~6天时间。

图1 不同种源辣木种子发芽率变化趋势

由表2可知,不同种源辣木植株发芽率、成苗率差异极显著。19-1(埃塞俄比亚)最高为83.33%,极显著高于 19-2(卢旺达),19-3(老挝),19-4(印度)和 19-5(印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19-2(卢旺达)发芽率最低为5.33%,19-1(埃塞俄比亚)是19-2(卢旺达)的15.63倍;其他种源发芽率在59%~68%之间。从成苗率上看,成苗率最高是19-2(卢旺达)为88.57%,与19-1(埃塞俄比亚)无显著差异,极显著高于其他种源;19-3(老挝)成苗率最低为29.26%,19-2(卢旺达)是19-3(老挝)的3.03倍;其他种源成苗29.72%~43.24%率之间。综上所述,辣木19-1(埃塞俄比亚)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优异;对照种子发芽率高,但对于环境适应性最弱。

表2 不同种源辣木种子的发芽率与成苗率

2.2 辣木株高、茎粗、冠幅生长变化

随着时间变化,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株高、茎粗生长曲线为“慢-快-慢”,7月初—9月初增速较慢,9月初—11月株高增速最快,12月放缓;冠幅生长曲线为“快-慢-快-慢”,8—9月和10—12月为缓慢生长期,7—8月和9—10月为快速生长期。不同种源辣木植株株高生长缓慢和生长高峰的时期相一致(图2)。9月初之前,辣木刚定植完毕株高生长差异不大,而后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株高之间差异逐渐加大;至12月初,株高生长最快的对照PKM1与生长最慢的19-2(卢旺达)相差100.3 cm,对照PKM1是19-2的1.78倍。不同种源辣木植株茎粗生长量变化差异较大(图3)。其中19-1(埃塞俄比亚)茎粗最粗,为42.00 mm,比对照粗6.00 mm;其次是19-5、19-4和19-3,植株19-2(卢旺达)茎粗最细,为20.15 mm,约是对照茎粗的1/2。不同种源辣木植株冠幅生长7月之前差异较小,之后冠幅生长差异逐渐增大(图4)。其中对照PKM1冠幅最大为144.86 cm;其次是19-1(埃塞俄比亚),冠幅为131.64 cm,植株枝条多向四周舒展,植株形状较为松散;植株19-2(卢旺达)冠幅最小为98.75 cm,植株枝条向四周生长较小,对照是19-2的1.47倍;19-3和19-4的冠幅比较接近(图4中出现重合)。

图2 不同种源辣木株高累计生长曲线

图3 不同种源辣木茎粗累计生长曲线

图4 不同种源辣木冠幅累计生长曲线

2.3 不同种源辣木月平均生长量差异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种源的辣木植株月平均生长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从株高上看,对照PKM1株高月平均增长量极显著高于19-1、19-2和19-3,与19-5和19-4无显著差异;19-5株高月平均增长量极显著高于19-2,显著高于19-1和19-3,与19-4无显著差异。从茎粗来看,19-1茎粗增长量极显著高于19-2,显著高于19-3和19-4,与19-5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对照茎粗月平均增长量极显著高于19-2,与19-3、19-4和19-5无显著差异;19-2、19-3、19-4和19-5茎粗月平均增长量无显著差异。从冠幅来看,不同辣木冠幅月平均增长量差异显著,对照冠幅月平均增长量显著高于19-2和19-4,与19-1、19-3和19-5无显著差异;19-1、19-2、19-3、19-4和19-5冠幅月平均增长量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19-1(埃塞俄比亚)与对照具有更强的抗倒伏能力和抗风能力,19-2(卢旺达)茎较细、弱,在大风天气下的存活能力较弱,易倒伏。

表3 不同种源辣木月平均生长量差异分析

2.4 辣木叶片产量测定

由表4中可知,不同种源辣木叶片含水量变幅在57%~65%;鲜叶产量:CK>19-1>19-2>19-5>19-3>19-4;干叶产量:CK>19-1>19-2>19-5>19-4>19-3。从鲜叶产量上看,对照‘PKM1’最高为6273.9 kg/hm2,极显著高于19-2、19-3、19-4和19-5,与19-1(埃塞俄比亚)差异不显著;从干叶产量上看,对照‘PKM1’最高为2205 kg/hm2,极显著高于19-2、19-3、19-4和19-5,与19-1(埃塞俄比亚)差异不显著,19-1干叶产量为1951.35 kg/hm2,显著高于19-3、19-4和19-5,与19-2显著差异。所以,从叶片产量上来看,19-1(埃塞俄比亚)要优于除对照外其他4种辣木。

表4 不同种源辣木叶片产量

2.5 辣木种子产量测定

由表5可知,不同种源辣木果荚长度19-3与19-2、19-4、19-5显著差异,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单株果荚数19-5(印度)最多,为44条/株,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19-2、19-3和19-4差异极显著;种子纵径最大的是19-3(老挝),为14.4 mm,极显著大于其他种源辣木;种子横径最大为19-3(10.8 mm),极显著大于19-4、19-5,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9-3(老挝)的种子百粒重最重,为29.25 g,极显著高于19-4、19-5,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K单株平均种子重量最重为229.26 g,极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其次为19-3(老挝),单株平均种子重量为167.99 g,极显著大于19-2、19-4、19-5;不同辣木种源种子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产量:CK>19-3>19-5>19-4>19-2。19-1果荚还未成熟,还需进一步统计。

表5 不同种源辣木种子产量

3 讨论

云南元谋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属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为辣木适宜种植区[17]。供试辣木种源地均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因此本次试验引种比较顺利,6份辣木材料在云南元谋生长发育正常。从育苗试验分析,可以发现6份辣木从开始发芽到发芽结束一般需要5~6天时间,但起始发芽时间有所差异,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究;6份辣木种子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发芽率、成苗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元谋的6份辣木,19-1(埃塞俄比亚)发芽率最高为83.33%,与对照‘PKM1’无显著差异,对照‘PKM1’发芽率为83%,与张天翔等[18]研究结果相似;19-2(卢旺达)成苗率最高为88.57%,但发芽率只有5.33%,这可能与其辣木种源储存时间过长有关[19]。辣木发芽出苗、成苗容易受天气影响,特别是阴雨天气[20-21],19-3(老挝)成苗率最低为29.26%,且对照和19-3(老挝)成苗率接近,均低于30%,这可能与大棚内部长时间的高温高湿、通风透气条件差有关[22];也可能是由于植株刚定植元谋第二天就连续3天遭受暴雨天气,致使辣木植株大量死亡,19-1(埃塞俄比亚)的成苗率为85.67%,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其综合抗性最强。

从生长规律分析,定植元谋的6份辣木,与陆斌[23]等在云南的辣木引种试验结果有所差异,即不同种源辣木定植后,其植株的生长总体呈持续增长状态,无明显缓苗期,而本试验在定植后有明显缓苗期,这可能与供试材料是在昆明育苗而后移栽定植元谋,长势还未稳定有关。缓苗期过后辣木植株生长总体呈持续增长状态,其中对照‘PKM1’株高最高、冠幅最大,且相对应株高和冠幅月平均生长量也最大;19-1(埃塞俄比亚)茎粗最大,对应茎粗月平均生长量也最大。从9—11月,6份辣木冠幅的速生期最短,其次是茎粗,速生期最长的为株高,这与唐义[24]通过4个不同辣木速生期长短研究结果相一致。

从产量差异分析,不同种源辣木产量差异显著,对照‘PKM1’辣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多,茎杆粗,初次定植后150天可收获叶片,鲜叶每公顷产量6273.9 kg,干叶每公顷产量2205 kg,一年生蒴果平均40条/株,每条蒴果种子数为20.2粒,单株种子产量229.26 g,为所有种源辣木产量中最高的,与林宗铿等[25]在闽南的辣木生物产量试验结果相似。19-1(埃塞俄比亚)植株较矮,株型松散,分枝多,茎杆最粗,与对照叶片产量无显著差异,是植株矮化高产的较好叶用型种源,2021年秋天已经挂果,较西双版纳刘昌芬老师早期引种非洲辣木需要3~4年才能结果要早。19-3(老挝)植株较矮,株型紧凑,与对照‘PKM1’植株的果荚长度,单荚种子数、种子产量等接近,是适宜在本地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并推广种植的果用型种源。

4 结论

6份境外辣木在云南元谋生长正常,材料间发芽率、成苗率、株高、茎粗、冠幅等存在一定差异。田间综合农艺性状方面,19-1(埃塞俄比亚)是较好的叶用型种源,19-3(老挝)可作为果用型潜力品种,但有待进一步多点试验。

猜你喜欢

辣木成苗冠幅
不同施肥种类对屏边县秃杉种子园林木生长的影响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峨眉含笑
施肥对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单木树冠圆满度影响
不同品种辣木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缅甸辣木受国外市场追捧
众耘牌辣木健康食品 人人喜爱成新宠
基于无人机高分影像的冠幅提取与树高反演
不同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茎尖成苗率的影响
辣木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