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概况
2023-02-13宋振恒黄永林余钰娟周晓云毛德文
宋振恒 刘 茵 黄永林 余钰娟 周晓云 毛德文
1.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 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NAFLD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儿童患病率约为10%,成人约为25%[2]。NAFLD的病因主要与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等原因相关。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一些药物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作用机理尚未明确。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在改善饮食、运动疗法的前提下,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肝细胞修复为主。中医药博大精深,治疗NAFLD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就目前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综述如下。
1 中医溯源
中医学文献没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这一病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现代医学病名,因其临床症状多伴有胁肋部疼痛、腹胀、厌食油腻、乏力等症状,故中医学把其归属于“胁痛”“积聚”“肥气”“肝胀”等范畴。《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曰肥气。”是关于本病的最早记载。近年来,临床上将本病命名为“肝癖”,但是用“肝癖”来阐明NAFLD的病因病机,有待不断修订和完善。
2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曰:“卒然多饮食,则肠满……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认为因暴饮暴食,导致脾胃运化失司,堆积于肠,与血搏结,凝聚不散,积聚于肝,发为NAFLD。另外,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但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提示嗜食膏粱酒醴,致使脾胃运化功能障碍,聚湿生痰,聚于肝中,导致该病发生。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曰:“食积太阴……抑遏肝气,故病在胁下。”说明饮食无度,损伤中焦脾胃,痰湿内生,横逆犯肝,土壅木郁,气滞痰结,阻于肝脉,导致NAFLD的产生。
当代医家根据多年的临证经验,对NAFLD病因病机有着不同的见解。杨茹文等[3]根据“升降学说”理论,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从生,脾土亏虚,中焦气机升降异常,湿热内生,损伤肝络,发为该病,对此提出了升清健脾、清肝降浊的治疗原则,为NAFLD治疗原则提供新思路。张桂红等[4]从“脏腑气化理论”角度分析,认为过食肥甘、七情偏胜、劳逸过度、素体痰湿、久病体虚等病因导致脏腑气化功能失常,五脏失和,以肝、脾、肾脏腑功能紊乱为主,气血津液生成、布散、排泄障碍,机体痰湿瘀热内生,停积于肝,引发NAFLD。卢秉久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本虚标实,正虚邪恋为该病病机特点,痰湿、气滞、瘀血为该病病理产物,提出疏肝理脾、活血祛瘀、补益肝肾的治疗思路[5]。赵文霞对NAFLD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痰、湿、瘀始终贯穿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痰湿内蕴,气滞血瘀,治疗上重在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活血[6]。
综上,NAFLD的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在外感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禀赋不足等病因的致病作用下,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失健运,生化无权,升降失常,布精失职,肾温化失司,水液泛滥,最终致使气滞、痰湿、血瘀等病理产物相互作用,胶着难解,停积于肝,发为该病,总属本虚标实之病。
3 辨证分型
迄今为止,NAFLD尚未有统一的中医证型标准,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现代学者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注重对NAFLD的分期分型辨证,或从肝论治,或许从脾论治,或从痰瘀论治,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了新思路。朱丽雯[7]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将脂肪肝分为肝气瘀滞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肝肾阴虚证四种证型,并发现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及肝肾阴虚证多见于男性患者,肝郁气滞证多见于女性患者。姜岑等[8]从“伏邪学说”理论将NAFLD进行三期辨治,早期单纯性脂肪肝,治以疏肝行气,健脾化痰除湿为主;发展至中期脂肪肝性肝炎,当以痰湿毒热并治,辅以健脾疏肝;迁延不愈,发展为脂肪肝性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多属痰瘀互结证,提倡化痰活血为主。蔡媛媛等[9]归纳总结罗凌介教授治疗NAFLD的临床经验,认为早期属肝郁脾虚证;病至中期属痰湿内停证;病至后期,多发展为瘀血阻络证。侯丽等[10]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270例NAFL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NAFLD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四型。
4 辨证论治
4.1 痰湿内阻型 鲁恒心[11]用消脂清肝方治疗痰湿内阻型NAFLD,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肝消脂方治疗,治疗后发现两组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范明明等[12]自拟柴苓清肝饮治疗30例痰湿内阻型NAFLD患者,结果治疗2个月时临床治愈23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93.33%(P<0.05)。王慧丽等[13]观察五苓散治疗痰湿内阻型NAFLD疗效,发现五苓散不仅可以明显改善NAFLD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及血清总胆固醇(TC)等实验室指标,还可以升高肝/脾CT比值。杨少军等[14]将90例痰湿内阻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予慈菇消脂胶囊治疗,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及肝脏影像学变化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喻晓等[15]观察苓桂术甘汤对NAFLD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予苓桂术甘汤联合益生菌,对照组单用益生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为54.1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能明显降低ALT、TG水平。
4.2 肝郁脾虚型 陈高峰等[16]采用健脾疏肝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40例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结果发现加用中药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邹俊锋[17]对43例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予升降汤加减治疗,结果表明升降汤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牛春红[18]探讨自拟疏肝健脾化痰汤对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中医症状疗效、生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拟疏肝健脾化痰汤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功能,调节血脂水平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王慧丽等[19]观察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NAFLD的疗效,将120例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予当归芍药散合枳术丸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
4.3 痰瘀互结型 王秀峰等[20]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基础上,加用祛瘀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结果提示祛瘀化浊汤可以改善血脂水平、肝功能及中医证候,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证实加用中药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李玉龙等[21]选取96例痰瘀互结证NAF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配伍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治疗,观察组予自拟方丹明疏肝降脂汤配伍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治疗,结果证实丹明疏肝降脂汤对改善肝脏脂肪代谢,促进肝脏循环有积极作用。王国华[22]将90例NAFLD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祛瘀化痰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蛋氨酸胆碱片,结果显示祛瘀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NAFLD疗效显著,认为其通过促进血脂恢复,保护肝功能来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吴明志以疏肝健脾,化痰逐瘀为治疗原则,着重治疗“肝脾”两脏,切中“痰瘀”两害,以柴胡郁金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收效颇高[23]。
4.4 肝气郁结型 唐传顶[24]分析解郁疏肝汤治疗肝郁气滞证NAFLD对血脂指标、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解郁疏肝汤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保护肝功能,尤其是研究组的TC、TG、HDL-C及LDL-C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降脂调肝的作用。武敬等[25]观察自拟解郁疏肝汤治疗NAFLD肝郁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解郁疏肝汤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脂各项指标、炎症因子,尤其是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4.5 湿热内蕴型 洪美凤等[26]采用疏肝清热利湿汤治疗湿热内蕴型NAFLD,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之上予疏肝清热利湿汤,治疗30 d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肝功能等指标均好转,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疏肝清热利湿汤疗效更加显著。朱少琴等[27]将60例湿热内蕴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观察组31例采用消脂方治疗,观察肝功能及血脂等指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7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中医外治法
外治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特色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明显,见效快等特点,且患者乐于接受。常见治疗NAFLD的中医外治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耳穴压豆、推拿疗法、针刺疗法等。
5.1 穴位贴敷 方华珍等[28]用消脂穴位贴敷贴于肝区等穴位上,具有疏肝健脾,补肾活血,化痰利湿的功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及血脂的恢复,同时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陈枝俏等[29]在穴位注射的基础上结合穴位贴敷治疗35例痰瘀型NAFLD患者,结果发现该疗法通过穴位的传导作用,可以达到健脾祛湿化瘀的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5.2 穴位埋线 黄鸿娜等[30]治疗NAFLD患者42例,给予八髎穴埋线联合祛瘀化浊汤,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6%,说明观察组在保护肝功能,控制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黄振等[31]对90例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选取肝俞、太冲、丰隆等穴位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结果表明穴位埋线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胁肋腹胀、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
5.3 耳穴压豆 陈艺等[32]采用茵陈五苓散联合耳穴压豆治疗60例NAFLD患者,发现该二联疗法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稳定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孔杜娟等[33]在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NAFLD 患者40例,耳穴选取神门、肝、脾、胆、肾等,结果提示肝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改善。
5.4 推拿疗法 张玮等[34]研究推拿揉腹法对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揉腹法组的总有效率为96. 43% ,优于西医组单纯口服多烯磷脂酸胆碱胶囊的92.31%(P<0.05)。侯翠敏等[35]选取中脘、关元、水分、天枢等穴位推拿治疗NAFLD患者51例,与口服辛伐他汀片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的46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腹部穴位推拿可升高NAFLD患者肝脏CT值。
5.5 针刺疗法 朱云芳等[36]取穴足三里、肝俞、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温针灸联合八段锦治疗48例NAFLD患者,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表明温针灸联合八段锦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血脂指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张秋玲[37]选择NAFLD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关元、足三里、中脘、合谷、太冲、内关等穴位采用提插补泻手法进行针刺,对照组予水林佳片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并发现针刺不仅可以保肝降酶,还能调节血脂水平。
综上,中医外治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保护患者肝功能,调节血脂水平。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中医外治法具有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的优势,值得推广。
6 实验研究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中医学理论出发,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了中草药抗NAFLD的实验研究,在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和复方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王萌等[38]通过实验研究参苓白术散对NAFLD模型大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将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参苓白术散组,药物干预8周后,结果提示参苓白术散可以降低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和转氨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胰岛素抵抗、调节瘦素有关。李乔等[39]通过大鼠实验证实藏药七味铁屑方能明显的抑制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脂代谢水平,能有效地减轻肝损伤,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龚杰等[40]研究表明泽泻提取物可抑制NAFLD模型大鼠脂肪变性肝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JNK信号通路及代谢酶表达进而起到治疗NAFLD的作用。肖阳等[41]探讨人参皂苷Rg1对NAFLD大鼠模型肝细胞凋亡的抑制及分子机制,实验发现人参皂苷Rg1通过减轻NAFLD大鼠模型的肝脏氧化应激进而抑制肝细胞凋亡,缓解NAFLD的发展。另外有研究显示,白藜芦醇可以改善NAFLD小鼠肝功能、脂代谢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而促进自噬有关[42]。
7 小结
目前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研究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从古至今,各医家强调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病”的治疗,未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出发,故应加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未病”的认识;各大学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辨证思路多种多样,辨证论治缺乏客观性,辨证分型缺乏统一,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制定严谨的诊疗规范和客观疗效评价标准;为更好阐明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应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道、多途径实验研究。中医药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需要不断深入进行实验等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为中医学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