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023-02-12吕玲娣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文言文教学模式

吕玲娣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作为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古代汉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理论性,在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培养汉语言文学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代汉语课的学习目的是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文言文教学,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1]通过本科阶段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有些学生并不具备独立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无法传承中华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和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因此,为了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和语言素养,进行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学界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古代汉语》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如刘晓蓉等[2]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古代汉语课堂的教学改革。李燕[3]提出了古代汉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方式。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关于古代汉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线上资源、开展线下活动以及建立考评体系等三个方面,本文试图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混合式教学方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增加线上线下师生互动交流,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时间,以此构建古代汉语课程的新教学模式。

1 混合式教学理论和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理论是研究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实践应用。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实践应用,能够为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增加新的教学策略。

1.1 混合式教学理论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这一概念首先由Soft Skills公司的Elaine Voci和Kevin Young明确提出,指出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网络的可调控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的均衡教学[4]。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理论日益得到普遍关注和更新发展,混合式教学不再是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和网络线上教学的简单混合,而转变为信息设备、网络环境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情境[5]。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优质的线上资源和有目的、有组织的线下教学有机地进行了整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6]。因此,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提升。

在当前高师教学实践中,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基于MOOC+SPOC的高校体育舞蹈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U校园的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QQ群的大学体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SPOC的混合式汉语教学模式等,可以说作了非常有益的探讨,有助于构建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

2 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古代汉语课程是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高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和语言素养,提高师范生中学语文的教学能力,应该积极构建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

2.1 构建任务驱动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更为深远,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来提升教学水平。单纯的讲授法滋生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而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古代汉语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当前,超星学习通、云班课、雨课堂等智慧教育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教学内容可以是教师自己的录课视频,也可以是幕课、B站等网络平台上专家名师的授课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教师的授课风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且完成课后练习,之后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以作业难题、线上问题为任务驱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互动,加强教学的精度和深度。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多维、立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7],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教师可以作业难题为任务驱动,例如,在讲解《绪论》这一章节前,教师在学习通上布置了预习课件,要求学生学习完预习课件之后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测试完成的情况,在授课时进行有针对性地纠错,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巩固。如预习测试题第二题古代汉语书面语的两大支流是(文言)和(古白话)时,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有73.33%的学生得分在85~100分之间,26.67%的学生得分在0~60分之间。有的学生只回答了文言这一书面语,有的学生答成口语和书面语。这些学生失误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和粗心大意,在线下要进行纠错,明确答案是文言和古白话。因此,教师要以此为任务驱动,在线下授课时可以列出两篇文言和古白话的范文,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和《百喻经·估客偷金喻》,并对两文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不同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古白话文在词汇、语法方面更加接近现代汉语,而文言文则与现代汉语相差甚远,从而明确古代汉语书面语包括文言和古白话。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线上提问为任务驱动,进行线下教学。例如,学生在标示宋代周紫芝《次韵冯远猷观水》诗中最后一句“疏凿谁能泄浩漫”的平仄时,发现“漫”字在韵脚的位置,按照格律诗的押韵要求,这里“漫”必须标识平声,但是“漫”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去声一读。所以他在学习通里将这个疑问提出来。因此,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时就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指出“漫”字虽然在《广韵》中只收了去声一读,指大水[8]。但《集韵》增加了平声桓韵,表示水广大貌[9]。“浩漫”指广大深远的样子,这里据《集韵》当标示平声。这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今去声古可入平声的韵字,如“患”“涧”“论”“翰”“叹”“浪”“望”等,让学生进行记忆。同时,教师可以此为任务驱动,进行古今调类演变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明确古今调类的不同及其发展。

2.2 构建反向设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依据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教学过程。线上用微课代替教师对知识点的重复讲解,让学生自主完成线上学习,并学会自我矫正,让学生处处、时时可学。线下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方法,做到“先学后教”“先教后学”。

反向设计教学模式使教学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和开放性,例如《汉字的结构》这一章节,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线下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传若干学习资料,如辽宁卫视播放的《汉字畅游“三国”(中日韩)》视频资料、介绍汉字文化如《从字到人》[10]等图书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然后再上传视频动画,对一些常见汉字形体演变及其释义进行解说,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达到“先学后教”。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静态、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图片、短视频等形式展现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文字,让学生识字、认字,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讲解象形字时,因为象形字的造字方式是描画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其图画色彩浓厚,所以教师用图片方式展示整体象形字和局部象形字,如“日、月、鸟、鱼、鹿、牛、羊”等字的甲骨文或金文字形,学生会很快认出,课堂参与度很高。但是学生在识别衬托象形字时就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以学定教”,重新设置教学目标和学习体验。教师可以《说文解字》为底本,找出其中所有的衬托象形字,结合小篆和甲骨文字形,对典型的衬托象形字进行解释,以便学生能全面掌握衬托象形字。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先学后教。例如,学生在自学《左传·宫之奇谏假道》课文时,对“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的句式结构无法理解,不知道是宾语前置还是主谓倒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专门设计《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将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的类型进行分类讲解,并且给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的判断条件,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明确了“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是主谓倒置句,可以理解为“且其爱(之)虞能亲于桓庄乎?”这样,通过反向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具有个性和针对性。

2.3 构建深度互动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缺少师生交流互动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得到保证,学习的积极性就无法调动。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下达签到任务,规范学生按时到课,进行常规的教学管理。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卷入”到课堂中来,增加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能够消减学生的惰性,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深度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相互影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小组学习为平台[11],通过对教学互动方式的优化,形成深度互动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文选《孟子·滕文公上》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一句中的“舍”字不好懂,教师先在学习通线上教学平台讨论区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线上互动讨论。例如:

论题:“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舍”字怎么理解?

生答1:“舍”为“止(只)”,如东汉赵岐的注:“舍者,止也。止不肯皆自取之其宫宅中而用之。”清代毛奇龄的《四书剩言》:“言止取宫中,不须外求也。”

生答2 :“舍”为语词,如清代马瑞辰的注:“舍亦语词,不为义,言何不自为冶,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又曰:“舍古音同舒,而舒,语辞。”

生答3:“舍”通“啥”,如近人章炳麟《新方言释词》:“故余亦训何,通借作舍。《孟子滕文公》 篇: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犹言何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也。”又曰:“今通言曰甚么,舍之切音也。川楚之间曰舍子,江南曰舍,俗亦作啥。”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对“舍”字的词义继续展开交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监督学生是否积极踊跃地参与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第一组同学认为“舍”字应理解为先秦最常见的动词用法,表舍弃、放弃义,“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可译为放弃陶冶械器,好都从房屋中取用呢?第二组同学提出“舍”是动词,表示放置义,此指放置所有东西,用时从家里取。第三组同学则认为“舍”通“啥”,表示什么。等8个小组代表汇报完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古代汉语课堂将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全体学生的舞台。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个人的课堂表现与小组利益挂钩,整个团队的表现又和个人成绩相关联时,来自同伴的压力也会促使每个学生投入古代汉语的学习之中。同时,线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学生在看文选或通论时也会产生一些疑惑,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解答。例如:

生问:吾日三省吾身中“三”是什么意思?是虚词吗?

生答:多次的意思,是虚词。

师答:“三”表示多次,是数词,在古汉语中属于实词。

生问:如何理解“隶变”?

生答:隶变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文字朝隶书而发生变化。

生答:汉字从篆书演化为隶书而产生的变化。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

生问:如何理解阴阳对转?

师答:阴阳对转由清代孔广森老师戴震的“阴阳相配”理论发展而来,是语音发展的一种规律,即阳声失去鼻音尾韵变为阴声,阴声加上鼻音尾韵变为阳声。

通过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缺漏处,并进行纠错。同时,师生互动也可以让教师发现线下授课的盲点,及时答疑解惑。

2.4 构建情境训练式混合式教学模式

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古代汉语课程必须贴合中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文言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积极培养师范生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师范生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助力。

情境训练式教学让学生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学习知识,可以自主系统构建教学知识,注重问题教学、案例分析和情境体验,师范生通过文言文教学实践,初步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篇目的时候还应该兼顾到中学语文教科书上的篇目,让师范生适当进行教学实践,梳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归纳总结其中文字、词汇、语法、训诂等语言知识点,加深师范生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文和注释的理解,提高其文言文教学能力。例如,学生对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进行了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桃花源记》,并能进行全文翻译。(2)了解陶渊明的字、号、主要成就等文学常识。(3)掌握“缘”“之”“寻”“阡陌”等词的词义。(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舍”“为”“乃”等词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桃花源记》的时间写作顺序。(3)理解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教学过程:介绍陶渊明及写作背景 → 疏通字词→分析全文脉络→分析文章主旨→展示名家品析→鉴赏作品 →课外拓展。

学生在之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但是在教学设计中缺乏情景创设,同时审美创新素养也没有得到体现,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激发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文言文教学能力。

3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古代汉语线下教学的实际,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大趋势,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资源,依托智慧教育平台,积极构建高师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形式的碰撞,通过高校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任务驱动式、反向设计式、深度互动式、情境训练式等古代汉语教学新模式,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为师范生将来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文言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设计探索——以《远水不救近火》为例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