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2023-02-12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邹文韬

新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升华垃圾道德

□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 邹文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渗透,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彰显其育人价值。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德育评价,以便增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自觉,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德育特性。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道德认知

学生的道德认知是学生道德素养的根基。西方有一句谚语,“空袋不能成立”[1]。如果学生没有道德认知,谈其道德素养的发展就是“纸上谈兵”。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学生的道德认知往往是通过教师“说教”“灌输”获得的,这样的一种道德认知是没有生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它往往是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从而能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认知,往往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真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实践。如在“寻访红色足迹”(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以“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为活动目标,将“四史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探访地方红色教育基地。在引导学生探访之前,笔者让学生从网络上准备一些素材、资料,并让学生在参观中思考“需要了解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去了解”等。有了准备、思考,学生在参观活动中就不再是简单的参观者,而是成为一个思考者、探究者。学生会在参观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会积极主动地拍照、记录,会积极主动地在参观过程中思考、研讨、提问。活动之后,学生积极地制作电子小报等。这样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观察、交流,从而形成了“课内外”“校内外”交流、互动的学习格局。学校与基地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仅如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借助于网络“寻访红色足迹”,让学生“网游”“云游”,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详细地去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并将一些红色资源嵌入其中,成为一些关键的节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升华学生的道德认知,就是要让德育不再以说教、灌输的方式走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正襟危坐于教室,而是能走向田野、走向社会。作为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性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让学生在丰富性的活动过程中,升华认知。让学生的德育认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走向深刻、走向睿智。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升华学生道德情感

情感是学生德育实践的驱动性因素。所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2]。情感对于学生的德育实践具有引导、濡染、驱动功能。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情感。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去升华学生的情感,其路径是多元化的。不仅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也能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受、体验。

比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的“关爱流浪动物”这一课,主要是要让学生体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会组织学生观看流浪动物的“悲惨生活”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关爱流浪动物的内在心理。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身边的流浪小动物进行调查,让学生真正走近流浪小动物,去观察它们的生活。由此,会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那些小动物为什么会被抛弃?对环境、对人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善待小动物?如何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等等。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关爱小动物、收养小动物的兴趣,能培育学生对小动物们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想去保护小动物的决心、行为。在与流浪小动物的直接交往中,不仅生发了学生对动物的保护之心,更增强了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思考。在这样的一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思考中,学生的内心如何能平静?当学生形成强烈的情感之后,就会自然生发出自觉性的行为,如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在自己的小区里定期投喂流浪小动物,会将一些流浪小动物送到小动物收容所,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能生发学生的的德育情感,能培育学生的德育情感。这种情感,一方面会升华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会促发学生的行动。因此,德育情感是沟通德育认知与德育行为的桥梁、纽带。情感能让学生积极认同认知,能让学生的德育行动走向理性、走向自觉。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转变学生道德行为

初中综合实践实践活动,不仅能深化学生的德育认知、升华学生的德育情感,而且能转变学生的德育行为。只有能够促成学生的德育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行为朝向美好的、良善的方向发展、转变,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彰显。如果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德育行为落实短暂、不持久,那就说明该综合实践活动还存在着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要警惕走过场、拒绝作秀,对学生的德育行为要跟进、监督,要逐步让学生的德育行为从外在的他律走向内在的自律。

比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的“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垃圾分类的益处,提高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设计研发了“生活垃圾回收与利用”的调查、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访谈、调查,了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困难,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性的意见、建议。学生在投放生活垃圾时不仅自己注重分类,更引导、带动周围的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宣传,让周围居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性,让每一位居民都争做“城市美容师”。在活动中,学生以日记、照片、视频、评价记录等多种方式,来对垃圾分类记录、监督。通过不懈的努力,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小区单元甚至带动一个小区居民改变行为,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有意义、有价值的。长此以往的坚持,让学生所在的小区的面貌大为改善。有孩子自豪地说,自己的小区在自己带领下,在大家的努力坚持下,在社区环境评比中有了较大的进步,已经从原来的综合评比“黑榜”上升为了综合荣誉“红榜”。这样的一种由综合实践活动行为引发的效果的改变,对于学生的德育理念、信仰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引导学生“垃圾分类”学习实践基础上,笔者还拓展、延伸了其他相关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如“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与资源化处理”等,从而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天地更广阔。

综合实践活动要闪耀独特的育人光芒,就必须能促动学生的德育行为的改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机械地引导学生“坐而论道”,而是引导学生“起而行道”。并且,这种“起而行道”不是一时兴起,不是短暂性的“三分钟热度”,而是要让学生形成德育行为改变、完善的持久化能力、素养[3]。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持久地、自觉地中展开道德践履,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道德实践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品性、品行,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自我素养的发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是综合实践活动德育化的基本路径。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的育人功能是其课程价值行的回归,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让综合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的德育生活,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创新,深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感受、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能避免以往学科教学中德育单向灌输的弊病、弊端,能避免以往学科教学中德育知行脱节的弊病、弊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践履能力。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能真正地让德育“动”起来、“活”起来!

猜你喜欢

升华垃圾道德
贪吃蛇升华记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倒垃圾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倒垃圾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