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传播方法研究
——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
2023-02-12刘彤舟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刘彤舟(长春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信息科技时代我国逐步走上了一个多元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发展道路。大众传媒深刻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也深刻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复杂多变的信息化时代,利用大众传媒宣传和引导功能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变革;利用传媒拓宽思政教育视野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拓展思政教育学科研究视角,打破思政教育中师生的主动与被动关系,突出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信息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大学生的个体需要。积极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传播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实现传播结果、传播要素和传播过程等模式的有效性统一。还要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系统的要素构成、效能发挥和运行过程,寻找信息系统传播障碍和消除方法;构建良好的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系统机制、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双向互动型的有效传播模式。为此,由任艳妮撰写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一书,有助于信息科技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传播方法研究。
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的有效性问题,如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模式优化、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等问题。基于全媒体时代发展潮流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作者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融合了传播学与思政教育学理论与方法论,构建了高校思政教育有效传播模式,并提出了理性思考。作者还从实际问题入手探究了信息时代思政教育有效性背后的缘由,以此丰富思政教育信息传播理论,最后又回归于实践和落脚于课堂操作。还进一步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的机制与规律、传播的原则与效果等学理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方法和路径,为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探索出一个新角度。通过梳理全书内容就会发现,在内容安排上该书是依照研究框架和脉络进行划分的,作者以传播学为主要理论工具将其引入思政学科,紧紧围绕传播规律、要素分析和模式构建等问题,深入探索了高校思政教育在传播中的实现路径。在章节内容安排上做到了环环紧扣和论证严谨,作者认为应该依托全媒体技术来优化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舆论环境,借助全媒体技术以丰富思政教育途径,将部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体系转化为易接受的可视化信息,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还要发挥全媒体技术优势,实现精准化教育与个性化传播。
在书中,作者首先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理论基础。具体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结果、传播要素和传播过程的有效性,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的社会标准、传播者和受众者等衡量标准。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和传播学相关理论等研究理论基础。其次,论述了思政教育传播路径的依赖及嬗变。重点阐述了思政教育有效传播路径的历史特征,如政治传播、一元主导传播、意识形态传播、单向传播和受众被动接受传播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大众传媒环境下的思政教育传播路径依赖的嬗变问题,如从保守封闭到自由开放的传播环境、从政治控制到利益导向的传播实施、从话语权掌控到话语权受挑战的传播主体、从组织一元控制到网络多元开放的传播渠道、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等;最后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传播者的可信性不高、传播信息的价值性与实效性不足、传统媒介的实效性降低和接受效果不佳等。
第三,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从静态层面分析了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众等传播要素对传播有效性的影响;从动态层面分析了信息发出、信息接受和信息反馈等传播过程阶段对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的影响。第四,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要素的优化问题。作者认为通过提升传播者的素质和能力以掌握传播的主导权,加强政治素质以增强传播的权威性,提高理论水平以增强传播的专业性,提升人格魅力以增强传播的吸引力,提高“把关人”意识和能力以增强传播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以增强传播的技能性;还要不断优化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的可接受性,主动激发和创设传播内容的特性,灵活掌握传播内容的适量性,积极创新传播内容的表达方式;通过课堂媒介与网络媒介、大众传媒与新媒介、组织传播与新媒介等之间的融合来提高传播有效性;尊重大学生主体性以增强传播的有效性,重视大学生需求以提高传播的价值性,优化接受图式提高信息接受的主动性,尊重大学生心理特征和规律,提高传播的针对性。最后,论述了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模式的构建与实现路径问题。
信息科技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面临着大众传媒环境的巨大挑战,作为高校要借鉴传播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性问题,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影响因素,实证调研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现状与问题,分析思政教育有效传播与接受的内在机理,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模式,重新审视和考察大学生思政教育传播活动和有效传播的实现路径。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争夺思想政治教育与宣传的话语权,以此来改变大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当下高校要对思政教育传播有效性存在的问题进行清晰深刻的总结,重视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思政教师的政治素质与理论水平,提升他们信息把关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掌握思政教育的传播主导权,增强传播者的可信度、权威性和传播能力,牢牢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灵活调整教育内容和传播策略。借鉴传播学理论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地创新变革思政教育理念、技术和模式,丰富信息传播内容与形式以增强信息传播的影响力。随着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传播语境的变化,将教学视野与实践场景放置于更广阔的大众空间,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构建新媒体化的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加快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