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与转型路径研究
——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
2023-02-12房之杰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房之杰(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是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超越性理论,具有着规范性的情境表达和富有深刻的哲学意蕴与内涵。当今社会思政话语主权的变革与话语体系转型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其转向渠道和优化叙事空间,要有针对性地探究其变革发展的路径和思路。高校思政教师要借助良好的话语体系建设开展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研究,要想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就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立起以政治性、多样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为基本特征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和当前多样化的世界环境中,构建多样化的语境以实现思政课程多样性的表达;思政教师要充分运用科学理念指导实践,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促使高校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意识形态;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通过新式网络话语创建思政话语体系。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立要能够激发大学生开展自身思道德建设意识,要能够成为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媒介,以实现思政课程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我国现代思政教育课程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思政教育的主导型、契合性和传承性三特征相辅相成和相互呼应;与思政课堂相呼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现学生思政意识的提升。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型构建还需要保持足够的热情和重视人文情怀体现,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型创新还应当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借助话语语境的有机转化和丰富的话语表现形式,实现思政话语教育的创新和建立立体有效的话语体系。
为此,由葛红兵撰写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一书,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型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把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界定和基本内涵作为逻辑起点,把探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实践状况作为逻辑中项,把优化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作为逻辑终点,从而深刻阐述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命题、构成要素及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作者还深入挖掘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意义,探究了实践情况下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方法,详细阐述了对话体系中涉及到的基本命题和构成要素,探究了未来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型发展方式,并提出了具体改变思路与实施办法。作者认为思政教育目的是通过一定话语表述出来的,思政教育话语还应当与课堂相适应,通过实践形式增强话语体系的控制与约束功能,才能起到引导和规劝学生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努力拓展其话语体系渠道和关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型发展。话语体系建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学科重要命题,其话语体系研究主要有本体论研究和发展论研究两个视角,作者从学科源头对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进行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又从多学科视角追踪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发展溯源,通过话语体系与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探寻了理论涵养,运用语言学和传播学等学科理论来构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并从系统观探索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路径,按照系统思维搭建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系统框架,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多元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书中理论研究篇“思想碰撞火花亮”,作者对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进行了总体把握,交待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的缘起和意义,综述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研究现状和现状评述,阐述了该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基本命题和要素构成,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征与功能。具体界定了话语、新媒体、教育话语、思政教育话语、话语体系和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等概念,并阐述了话语、教育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间的关系问题;还阐述了话语权力、话语描述和话语效果等思政教育话语的基本命题。作者认为话语权力是贯穿于思政教育话语的主线,话语描述处于其核心地位,而话语效果体现了思政教育话语的价值。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主要是由话语间性、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交往和话语语境等要素构成的,思政教育话语还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一元性和多层次性的统一、主导性和交互性的统一、个体性与群族性的统一等特征,还具有信息承载与传递、主体对话与传递、思想整合与引领、行为激励与规范等功能。
其次,论述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学理追问。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思想、全球化理论、文化变迁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思想等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研究理论。还进一步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研究的理论支撑,如师生关系论、伦理学人性论、话语描述与话语评价的传统理路等。还对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进行了实践审视,分析了思政教育话语所面临着的挑战问题,诸如全球化话语、主流意识形态泛化淡化、网络话语的飞速发展、传统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本身功能的弱化等因素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还阐述了思政教育话语的历史发展机遇问题,话语领域全球拓展、网络交往的勃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等因素,大大促进和推动了思政教育话语的发展。
第三,论述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型建构问题。思政教育话语转型要坚持方向性与开放性、人文性与价值性、实效性与针对性、生活化与科学性等相结合的原则,传统思政教育思维方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现代思政教育话语理念和思政教育思维方式需要进行转换。同时,还要对思政教育话语内容进行转型,从社会实践中提炼新鲜话语,从传统文化中继承生动话语,从学术成果中借鉴成熟话语;还要对思政教育话语方式进行转型,不断优化话语体系的组合方式和更新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还要对思政教育话语传播方式进行转型,通过构建科学的话语传播网络和畅通敏捷的信息转换渠道,建立有效的话语反馈机制;还要自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断提升思政教育主体话语能力,创设思政教育话语自觉的语境场域,促成话语主体的自觉创新,实现思政教育话语主体,从载体角色向评价和建构角色的转型。
第四,在实践探索篇“敢闯新路天地宽”,重点研究了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再建构、思政教育话语载体合力和思政教育伦理价值等问题。作者认为思政教师应该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和培育自己的服务理念,在大思政理念下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价值体系整体有效性研究、高校思政理论课跨界思维研究、高校师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多维实施路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思政理论教学改革契合研究,以及信息化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策略研究、隐性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路径创新研究。作者还以高校思政工作为例分析了思政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从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职能视角思考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问题,以产学研结合理念,探析了高职院校渗透着企业文化思想的思政理论教育教学问题,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伦理困境和构想。作者还以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团委网络化转型试点为例探索和思考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网络化转型实践问题,以及共青团在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构中的作用问题。作者认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借力新媒体抢占新阵地,服务新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后,在成果荟萃篇“春花秋实硕果丰”主要论述了厚德、重法、崇文和尚武等问题,为培养未来职场人才进行塑德、规行、强能和铸魂。
该书研究成果启示了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与转型发展,作者认为高校师生应该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工作。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环境构成了高校师生交往的新场域,成为思政教育内容传播新语境,突破了传统时空条件和师生交往的时空限制,在新媒体语境下,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符合新语境建设的新理路和新方法,必须重塑话语理念和助推话语内容重整。话语建构需要理念先行,从理念革新开始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以多元化思维适应新媒体语境交往要求;话语内容是高校师生思政教育交往实践之根本,也是话语体系建构的核心要素,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网上资源传播富有时代特征的话语内容。重新优化话语形式和重建话语价值,新媒体语境以多样化交往模式改变了师生话语表达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微平台创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往方式,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目的旨在育人,话语体系随着环境变迁而不断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发展话语实践体系,以保持话语发展活力和提升话语价值张力。在书中,作者认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要因时因势做出变化,这是实践现实和学科发展之需,只有不断增强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生命力和源动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结构包括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传播、话语保障和话语评价等体系,具有着输导与转换、激励与引领、辩护等功能,还具有着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人本性、恒定性、动态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等特征。新媒体时代之所以需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教育话语体系,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教育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但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现实问题,新媒体语境对其构建提出了更高要求,话语体系的建构要能够掌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能够解决高校思政教育的供需矛盾,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话语思想、思政教育学原理和可资利用的中西文化资源。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思想,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构建过程中还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术性与生活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相统一的原则,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思想性、自信心、亲和力、主导权和实效性等构建目标。还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组织领导、引领保障、高校主导与融合育人等多维联动机制。还要通过培养新型的话语主体、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客体、创新话语介体和优化话语环体等措施,推进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还要拓展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国际视野,建构由中国人民言说的、讲述中国故事的、为中国人民代言的、立足中国实际的话语体系,凝聚中国话语优势,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应对“话语陷阱”以提升文化话语权,建构“话语中国”,用中国话语重塑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和阐释中国特色。
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型路径研究,还需要坚守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原则。坚持政治性与开放性、人文性与价值性、实效性与针对性、生活化与科学性、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发展性等相结合的原则。抓牢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主体,转变话语主体的话语理念,提升话语主体的核心素养,提高话语主体的话语能;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内容,吐故纳新以优化话语内容结构,温故知新以提升话语内容文化底蕴,开拓创新以增强话语内容的吸引力。还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方式,创新话语交往方式以提升话语亲和力和吸引力,转换话语表达方式以增话语的解释力和感染力,丰富话语传播方式以增强话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还要契合时代语境、贴近现实语境和创设文化语境,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转型发展,还需要顺应转型期要求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话语内容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受教育群体由代表性转向全民性。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客体和丰富话语载体,培养平等对话交流的新型话语主体,拓展话语空间以创新话语介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堂情境和健康雅正的校园语境。还要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全媒体推进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把中国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话语权以重塑中国形象。树立阵地意识以讲好政治话语;回应现实问题,讲好理论话语;树立创新意识,讲好新生话语;做好转译工作,讲好教学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