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2023-02-11邱洪斌
■邱洪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文化振兴计划,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佳木斯大学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推进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上作出积极的探索。
一、以党建引领“提神”,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佳木斯大学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纽带,将校园文化向乡村延伸,扎实推进助力乡村振兴。
培育文明乡风。佳木斯大学党委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之家、农家书屋、党建学习墙等文化阵地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村民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采取“党建引领+乡风文明+主题党日”方式,依托学校党支部“结对帮带”村支部联合开展以庆祝建党百年、美丽乡村建设、志愿服务、文艺下乡、高考报考咨询等为主题的党日活动30 余次,佳木斯大学被桦南县授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贡献单位。倡导良好家风。积极倡导村民立家规、树家风,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最美庭院”“健康家庭”等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强化道德素质养成,引导村民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厚养淳朴民风。联合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建立文艺结对帮扶工作机制,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组织师生党员深入乡村开展义演活动20余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帮助桦南县桦南镇民富村制定《民富村“一约四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实施方案》,修订完善《民富村村规民约》,民富村荣获佳木斯市“文明村标兵称号”。
二、以躬身实践“壮骨”,涵养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担当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人才振兴计划,着力解决人才流失、创新人才偏少的问题,要让更多黑龙江籍优秀人才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回报家乡。佳木斯大学党委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多方力量,在乡村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人才振兴的良好局面。
抓好返家乡学生队伍的培养。以在校学生、专业教师为主组建社会实践团队,依托与南岔县迎春乡艾林村、桦川县苏家店镇苏家店村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传承赫哲族非遗文化、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引领广大青年扎根龙江、建设家乡。抓好支教团志愿队伍的培养。坚持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兴边富民计划大学生支教团工作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佳木斯大学已向省内多所学校连续派出50 名志愿者,支教团成员累计服务300 余名学生完成学业,在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文化建设的最前线持续贡献青春与活力。抓好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培养。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组织学校7 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深入汤原县胜利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小佳河乡等地,为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实施电商人才培养计划,以学校直播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为载体,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电商人才带头人。
佳木斯大学赫哲族文化调研组深入佳木斯郊区敖其赫哲族村调研井军伟/摄
三、以产业发展“强肌”,推进文旅融合、文创联合、文农结合
佳木斯大学党委充分发挥“文化+”和文化产业赋能作用,以乡村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为基础,以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途径,助推乡村文化产业拓展升级。
文旅融合激活“新引擎”。佳木斯大学党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和拓荒文化,聚焦“旅游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富锦市锦山镇洪州村、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赫哲族村制定村庄旅游发展规划方案94 套,与饶河县政府签订50 万元赫哲族文化旅游创意设计项目。结合南岔县艾林村资源特色,帮助设计乡村振兴概念规划,打造集“生态观光、森林康养、避暑休闲、林学研学、地质科考、户外运动”为一体的山林之旅模式,推行“旅游+乡村振兴+乡村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相结合的旅游业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文创联合释放“新动能”。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艺术设计发展战略,依托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创作团队,为桦南县民富村文化建设和产品推广提供创意设计方案12 套。美术学院创意设计现代产业学院与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签订50 万元赫哲族美丽乡村建设合作项目。文农结合迸发“新活力”。创新“文化+”模式,为桦南县民富村紫苏种植产品设计标识,从颜色搭配、文字视图创意、外观形状、设计风格等方面深挖品牌潜能、丰富产品内涵,并研发动漫用于宣传和推广,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以风貌提升“塑形”,实现布局优化、形象美化、环境净化
佳木斯大学党委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作为培育良好乡风、涵养乡土情怀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洁亮化,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争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不断满足村民文化需求。为桦南县民富村筹集资金35万元修建、翻新文化活动广场。南岔县艾林村获批“美丽宜居型村庄”项目专项资金889 万元,推进修建休闲观光护堤800 米,新建景观水车1 个、文化广场1 处。打造特色文化标识。充分发挥学科、师资优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术学院设计桦南县民富村动漫形象“民哥”“富姐”;音乐学院为桦南县民富村谱写、制作、演唱村歌《民富安康》,以强烈的文化自信不断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引领。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党员为南岔县艾林村开展图书捐赠、墙绘创作活动,打造乡村党建文化长廊。
五、以文化传承“铸魂”,擦亮乡土本色、历史底色、文创特色
佳木斯大学党委坚持繁荣兴盛新时代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充分挖掘、大力保护赫哲族村传统的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承下去。
坚持文化寻根。佳木斯大学党委以赫哲族等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为基础,扎根本土实践,开展田野调查,组建黑龙江人口较少民族社会调查课题组,走访调研黑龙江省赫哲族聚居区,为赫哲族文化研究、提升和传承提供重要力量。做好文化传承。建成敖其赫哲族新村工作室,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承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研究,取得显著成效,获批民族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填补省内空白。致力文化发展。多年来,佳木斯大学党委在赫哲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理论成果。《赫哲族伊玛堪文化符号的视觉化传播路径研究》实现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零”的突破;《赫哲族英雄——乌日古力莫日根》是黑龙江省高校首个入选“原动力”中国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的项目;二维动画短片《赫哲族英雄传说故事》成为国内首例以人口较少民族为题材的动画制作;“赫哲族常用3000 词发音”微信小程序成功上线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大有可为。佳木斯大学党委把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要义,充分释放文化力量,在潜移默化之中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擘画“美丽乡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