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王聪儿传说的神异性与其文化蕴含

2023-02-10李玉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华襄阳异性

李玉鸽,陈 娟

(1.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2.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湖北 襄阳 441021)

一、王聪儿与王聪儿传说概说

(一)王聪儿其人其事

王聪儿是一个在历史里有确切记载的风云人物,她是襄阳白莲教起义的领袖之一,其事迹在清朝官方文牍中有载,不过多以“逆匪”“寇”“齐二寡妇”称之。在湖北襄阳、河南、四川、陕西等相关地方的府志中也有记载;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之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中记载更多;魏源《圣武记》卷9之《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对此记录最为翔实。

王聪儿生于公元1777年,牺牲于1798年。她是湖北襄阳人,江湖艺人出身,十六岁时,嫁给了襄阳县总差役齐林,故称齐王氏。齐林因参与宋之清领导的反清起义被凌迟枭示,王聪儿等人于嘉庆元年三月初在齐林的家乡襄阳黄龙垱起义,王聪儿被立为“总教师”,成为襄阳白莲教起义队伍的主要领袖之一。

王聪儿统率的襄阳起义军战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嘉庆元年三月到九月,主要进行了襄阳之战、钟祥之战;第二阶段从嘉庆元年九月到嘉庆二年六月,王聪儿率部转战,挥戈河南,经陕西,最后到达四川东乡,与四川各路起义军会师,白莲教起义至此推向到高潮;第三阶段从嘉庆二年六月到嘉庆三年

嘉庆三年三月。王聪儿率军突破清军包围,经湖北入陕西,此后,在湖北、四川、陕西之间回旋,陷入重重包围,被困于郧西茅山,最后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1]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领导起义者十之八九都是男人,王聪儿却成了这八九之外的唯一女性,这是绝无仅有的。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起义队伍,纵横驰骋于鄂、川、陕、豫四省,英勇战斗了两年多,虽然最终失败殒身,但这次起义给予清朝腐朽统治以沉重一击,也成为清王朝统治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果说王聪儿一开始当上起义领袖,是因为丈夫是领袖才被选拔,那么她最后成为义军统帅,则一定是因其出色的领导能力。从王聪儿领导的襄阳白莲教义军队伍的战史来看,她确实是一位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奇伟女子。

艺术作品中的王聪儿形象与此相近。目前,关涉王聪儿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电影《白衣侠女》、连环画《王聪儿》和由鄂西北历史研究会王兴华编写的纪实文学——《王聪儿》(纪念农民起义领袖王聪儿在郧西牺牲205周年),另外,还有一些网络传奇小说。这其中的王聪儿精通武艺、体力过人、才略超群、健壮美丽,在起义军中威望很高。她作战时头戴雉尾,身穿铠甲,脚跨骏马,手持大刀,勇猛无比,一人可敌数十人,“侠女”二字正是对其形象的最好概括。

(二)王聪儿传说

作为曾经威震半个中国的女英雄,留在历史深处的王聪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不得而知。艺术作品中的王聪儿是对历史真实中的王聪儿的艺术想象,充满了浪漫神异的成分,这里面结合了诸多传说的因子。

关于王聪儿的传说,主要流传于湖北襄阳、十堰,河南栾川等地。栾川县境内,有许多地名如陶湾乡的朋良店,狮子庙乡的车庄、长亭河、秦王寨和城关镇的壶瓶沟、石庙乡的齐姑沟等,都与王聪儿造反的事迹有关,还留有《诛杀张朋良》《攻取秦王寨》《灭杨七胡虎沟》等传说。因王聪儿领导的义军曾长期在十堰境内回旋鏖战,十堰境内也留下了大量与王聪儿有关的遗迹与传说,最有名的是十堰郧西县的悬鼓旅游公园,王聪儿曾在此屯兵血战。

襄阳的王聪儿传说计有《聪儿出世》《被迫学艺》《寻找齐林》《解危完婚》《结社筹反》《削发为尼》《试刀起事》《围困襄阳》《将计就计》《薤山献宝》《耕战双捷》《捐金济贫》《康子起义》《马蹄石沟》《计斩牛头》《龙潭赐炮》等16篇,由郑浩、熊子勋收集整理;①还有齐政农收集整理、收在“齐林的传说”中的《比武识聪儿》《夫妻观灯》《遇害》《九君碑》等篇目,与王聪儿有关;②在陈文道编著的《襄阳民俗大观》里有一篇讲“围脖子”来历的传说也与王聪儿有关;③另外,襄阳民间流传的诸多金华小姐传说,也与王聪儿有关联,熊子勋、郑浩收集的王聪儿传说中的《聪儿出世》《被迫学艺》《围困襄阳》等篇就把王聪儿和金华小姐视作同一人。王聪儿是否金华小姐,说法多样,真假莫辨,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下文将论及,此处不表。

襄阳流传的王聪儿传说主要集中在王聪儿起义的第一阶段及其以前,主要续写王聪儿出生、学艺、婚姻、结社反清、早期在襄阳的征战等事迹。而与起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相关的传说则主要流传在河南栾川和十堰等地,这与历史上王聪儿起义战史的时间段十分吻合,由此可见,王聪儿传说虽有大量的想象与夸饰,但也并非荒诞不经地任意附会。乡土传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质,这话确有道理。

二、王聪儿传说的神异性

史书中关于王聪儿的事迹非常有限,从中我们约略可以推断出王聪儿形象的一些侧面,比如勇猛、刚烈、侠义,有胆识,有才干,指挥能力强,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侠女。在中国历史上,领头起义造反的清一色是男人,王聪儿是唯一的例外。她果敢、壮烈,有号召力,成为“八路兵马总指挥”,指挥千军万马掩杀而去,在历史舞台上掀起滔天巨浪,让世人震撼,让男人仰视。白莲教是个谜,王聪儿更是一个谜。这为人们对王聪儿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襄阳的王聪儿传说即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豪侠勇义女英雄的成长历程,而王聪儿传说的神异性就集中体现围绕其英雄形象的成长而显露出来的。

何为英雄?词典的释义——“旧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或具有英勇品质的人”。在神话传说中,英雄有着诸多共同点,如出生与众不同、有勇有谋、有天神和宝物相助等等,王聪儿传说中的王聪儿形象即有这些特点。王聪儿传说对王聪儿这一女性豪杰的形象塑造主要集中在人性和神性两个方面——在人性上,彰显其有情有义,受人拥戴;在神性上,彰显其天赋异禀,本领超凡,这几乎在所有的篇什里都有呈现。

(一)出生不凡

英雄绝非凡类,其出生一定迥异于常人。神话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哪吒是从莲花中跳出来的,都有前世因缘,有神仙眷顾,他们是仙;王聪儿不是仙,她是英雄,英雄的位置在神与人之间——英雄是半人半仙的。这注定作为英雄的王聪儿不能按平常的方式出生。《聪儿出世》讲述王聪儿的出生——她是从瓜中出生的,和金刚葫芦娃从葫芦中出生相近,这种出生方式看似匪夷所思,却是传说中英雄出生的惯常方式。这是对英雄成长的一种强烈预示——有非同寻常出生的人,必然有非同寻常的本领,能干出非同寻常的大事。

(二)神功、神助

王聪儿有神功,有非同寻常的本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她有高强的武功。如果说《被迫学艺》只是解释了王聪儿一身功夫的由来——那是打小苦练出来的,她力气很大。那么《解围完婚》《削发为尼》《试刀起事》《马蹄石沟》《计斩牛头》等篇则是对王聪儿武功高强的充分展示。

《解围完婚》这则传说讲述了王聪儿惩罚恶棍吴华健,搭救未来的丈夫齐林的故事,是一出女扮男装、“美救英雄”的好戏——那吴华健可是投拜了名师,练了一身武艺,专门回来报复齐林的,其拳头能将石墩子打出窝子,功力了得;可王聪儿更厉害,她身手敏捷,闪转腾挪,毫发无伤,更能一拳把石墩子打成两半,一拳把墙打个洞。《削发为尼》讲的是王聪儿藏身尼姑庵、为齐林报仇的事。那里面写她“身轻如燕,行走如飞”、“双脚猛一蹬地,忽地跃过一堵丈二高墙”。《试刀起事》写王聪儿备齐刀枪后,用流氓头头试刀的故事。王聪儿追杀流氓头头,谁知他狡猾地钻进了空心老槐树里,王聪儿以为他跑掉了,气得跺脚,一刀砍向老槐树,老槐树被劈成两节,那流氓头头也被拦腰切断。《马蹄石沟》《计斩牛头》两篇写王聪儿带领起义军为筹粮进军庙滩、打败牛头武举的故事。这牛头武举“力大过人,武艺高强”,王聪儿与之交战“七八十回合”,最后用计将他斩杀掉。这些都足以见出王聪儿的功力确实不可小觑。

王聪儿的本领高强还有另一个方面——她还精通法术,这在许多篇章都有强调和印证。《遭害》里说“王聪儿也会点阴阳术”,《夫妻观灯》写王聪儿“扎个草龙能飞能骑”“能在草棍儿上生钱”,更厉害的是,《薤山献宝》写王聪儿能用法术移动大山,阻挡敌方巫师做法,保护起义军。在《耕战双捷》里,王聪儿还能把法术教给义军兄弟,教他们“避弹法”“取弹法”“用神奇的包袱生出食物”。

王聪儿在法术上的造化,可直追《水浒传》里的道术高人公孙胜,可这也容不得你怀疑,因为她不是普通人,她是从瓜中出生的。非凡的出生自有非凡的功力,这合情合理,更何况,王聪儿还能在危急时刻总能得到神的助力,从而帮助起义军化解危机,这在《薤山献宝》中就得到了生动呈现。在《龙潭赐炮》里,神助之力彰显得最为明确,这故事里的白衣道士、神秘的地下通道、龙王洞、神炮都与神仙有关,正是得益于神仙相助,义军才能攻破襄阳城,救出三千家人老小。

(三)有勇有谋

传说中的王聪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形象。她独自上路,四处寻找齐林;齐林遭遇危难之时,她敢于出手相救;她参与齐林办教,冒被拘捕杀头的危险,在乡下串联,宣传群众,发展白莲教徒;齐林遇害后,她藏身尼姑庵,砍杀贪官为夫报仇;她带领百十个白莲教友,在襄阳黄龙垱举旗造反;面对武功高强的敌手,她敢于积极迎战。这些都是王聪儿形象中“勇”的表现。但王聪儿的“勇”不是逞一时之快的莽夫之勇,她的勇敢是和智慧、计谋紧密相连的,是智勇双全。她在行动之前有静观默察,有细细思量,每出手皆以智胜。这在《计斩牛头》中就有表现,在这次战斗中,她用计引开牛头武举,使得义军成功杀进庙滩,打开了粮仓,为义军抢到了急需的粮食;再用计撩拨牛头武举,多路出击,使之心神不定、慌乱被斩。

而《围困襄阳》《将计就计》两篇则更是王聪儿以智取胜的最好例证。这是一番精彩斗智的计中计!王聪儿技高一筹,最终以智得胜,为襄阳西南磨旗山之得名添上了十分传奇的色彩。

(四)重情重义

传说中王聪儿的重情重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丈夫齐林有情有义。这在《被迫学艺》《寻找齐林》《解危完婚》《结社筹反》《削发为尼》诸篇中有完整的呈现。在《被迫学艺》结尾,老妈妈临终前叮嘱王聪儿——父亲在世时已将她许给了好朋友的儿子齐林,一定要找到他,别违了老人的心愿。从此,王聪儿踏上了寻找齐林的路。《寻找齐林》讲的就是王聪儿四处打听、找寻齐林的故事。直到有一天,在襄阳万山,在齐林生病却偏遇恶人寻仇的危急时刻,王聪儿上演了一番“美救英雄”的好戏。在《解危完婚》结尾,“他俩办了百年大事,遂了两家老人的心愿”。从此,王聪儿的生命就与齐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支持并参与丈夫的传教事业,《结社筹反》就讲的是王聪儿跟随齐林,四处奔走宣传、发展白莲教徒的故事。而《削发为尼》则讲的是齐林遇害后,王聪儿逃出虎口、藏身青莲庵的故事。虽然身处逆境,但“每隔几天,她就偷偷进城一次,砍几个贪官和清兵的头,吊祭她的丈夫齐林”。再往后,试刀完毕,王聪儿带领一百多名白莲教友,开进齐林的家乡——黄龙垱,举起造反大旗。这是王聪儿对齐林的事业的继承,是她对齐林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其二,对白莲教弟兄、穷苦百姓有情有义。《薤山献宝》讲到,面对围山清兵用老鼠传播传染病的危境,王聪儿“亲自跑遍了薤山,在山上三百多种草药中找出仙草,为得病兄弟治好了病”。在《龙潭赐炮》中,王聪儿率义军连夜折返襄阳,为的就是救出即将被清兵活埋的三千义军家人老小,这些都可以见出王聪儿对白莲教弟兄的情义。在《计斩牛头》里,王聪儿的义军攻下庙滩,“打开了粮仓,义军带回去一些,其余分给了老百姓”,这是王聪儿对穷苦百姓的情义体现。这一点在《捐金济贫》里也得到了生动表现。

三、王聪儿传说神异性的文化蕴含

(一)王聪儿与金华小姐合体——王聪儿历史的传说化

在鄂西北的十堰、襄阳地区,金华小姐的传说流传极广。这些传说中的“金花姑娘”存在的时间跨度从商周一直到元朝末年,有2 000多年历史。资料显示,活动在郧襄一带的金花小姐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商周时期的金花小姐,另一个是元朝时期的金花小姐。[2]

20世纪60年代,杜棣生曾收集到一首《金华小姐困襄阳》民歌及相关的故事。故事里的金华小姐是个女英雄,她能剪纸成人,撒豆成兵,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她带领起义军攻破了襄阳城,被官兵团团围住。这一围就是三年半,眼看城中弹尽粮绝,人心惶惶,而金华小姐却巧设妙计,将廒仓里仅剩的一点白米喂给猪吃,并将猪从城门洞中赶出城外。敌军宰杀该猪之后,看见猪的肠胃里尽是白米,认为猪都吃的是白米呀,那城里库存的粮食肯定很多,于是,就撤了军。据杜棣生考证,这金华小姐是陕西旬阳人,是元末农民军起义领袖韩山童的党羽。她在湖北郧阳揭竿而起,率领起义军从陕西一路打到襄阳,把矛头指向襄阳的达鲁花赤(总兵)孛罗帖木儿(即蛮王)。襄阳樊城东北十里处曾有金华寺一座,大殿内雕塑金华小姐神像一尊,即是为了纪念金华小姐。现在,襄阳的卸甲山、摩旗山、马槽山等地名,还有欧庙的千弓,都与金华小姐的传说、事迹有关。[3]

一些史学研究者认为,早在唐朝时期,陕西就有位女英雄叫金华,也有人称她为金黄,在当地很有影响,元朝末年的这位起义军首领很可能是借用她的名声,来神化自己。文史研究者杜汉华认为:“金华小姐、金华娘子虽然历史书上也有记载,但它实际上是人诨号,是她为了起义而唤起民众,让老百姓对她崇拜,而借用了当地的传说,神化了人物。”[3]

同理,在王聪儿传说中,将王聪儿说成金华小姐,缘由大抵相近。首先,王聪儿和元代的金华小姐十分相像——她们都是女性,都出生这一块地域,都是白莲教义军的领袖,其主要的战斗区域也都集中在襄阳、十堰间,撇开朝代因素,很容易将两者搞混;再者,如前文所说,金华小姐名号在鄂西北民间有着很广泛的知名度,将王聪儿说成金华小姐会更具传播力。我们可以大胆推论——将王聪儿说成金华小姐,这要么是无心之误,要么就是有意为之,是故意的借用或嫁接,这是将历史传说化的惯常手段。所谓历史的传说化,是指历史事实的传说中的人物偏离原定的历史轨道,并且受到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的影响,使得民众将遗留在潜意识中的历史记忆又传奇般地刻录到民间传说里。历史是民众的历史,民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用自己的审美体验来书写历史,于是民间叙事中的历史记忆、民俗宗教信仰的渗入、民众的品评观渐趋客观化等因素促成了历史的传说化。[4]饶有趣味的是——在《金华小姐困襄阳》传说里,守城方是金华小姐,放出吃饱了白米的猪——这是金华小姐诓骗敌军的妙计,敌军上当了,义军胜利了;而在王聪儿传说《围困襄阳》《将计就计》里,王聪儿是攻城方,而放出吃饱了白米的猪却是敌方的诡计,被王聪儿看破了,她将计就计,带领义军奔袭唐州,出奇制胜,也是义军胜利了。后者明显借用或嫁接了前者。

人物历史是沉睡在书中的传说,而人物传说则是鲜活在口头上的历史。当王聪儿从历史变成了传说,当王聪儿在传说中与金华小姐合体,“白玉侠女”就成为王聪儿的形象化身,成为白莲教的标志性符号。

(二)王聪儿传说神异性的文化分析

历史是对大人大事的记载,历史不传凡人小事。于人而言,精神却往往从小事中见出。我们读历史,通常只知道事件的大致轮廓,却并不能知悉历史深处的“那个人”的精神面目。这就为历史人物传说的产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历史人物传说正是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浪漫想象,而历史人物传说的神异性正是这种浪漫想象的产物。在这神异性之后,必然附着了人们的诸多文化心理因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即由天授,或有天相者。”[5]而历史人物传说的神异性就是民众在传说的过程中,民俗宗教信仰不自觉的附会、好奇心心理对神异性的期待、传统道德观念的极端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王聪儿传说的神异性也是这诸多文化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民俗宗教信仰上看,“传说是民众的精神食粮,在长期的口头传承中,民俗宗教信仰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历史人物传说里,它既抚慰着民众的心灵,又推动了历史的传说化”。[4]而神异性“就好像在信仰与幻想之间,通有一条地下的暗沟,无露于表,且交往于其中”。[7]王聪儿传说中就承载着丰富的道教信仰信息。王聪儿传说的神异性、王聪儿的那些个神功法术,其实正与道术相关,和《水浒传》里入云龙公孙胜所擅长的道术如出一辙。在《龙潭赐炮》里,当王聪儿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点化支招的也正是神秘出现的“白衣道士”。道教在中国具有明显的人间性,流传广,信者众,影响深,成为了人们日常和心理的一部分。鲁迅先生曾慨叹:“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其次,从好奇心角度来看,英雄传说不奇、不幻就无人传,也无人爱听,奇幻的结果就使得英雄传说极富神异性,而这也恰恰是民众好奇心心理期待的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好奇心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是新异事物引起的一种注意,是对新异事物刺激的一种探究反应。人们对神异性的经验和期待就是好奇心的集中表现。”[8]王聪儿从一个民间女子一跃而成叱咤风云的义军首领,成为统领八路兵马的总指挥,这是旷古未有的事情。所以,在人们的心理场中,王聪儿就应该不是人间的凡夫俗子,就应该是有神功有神助的奇人,这才符合人们对传说中英雄的合理想象与心理期待。西方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世人之所以热衷为英雄写传记,是因为他们没有当英雄的机会,所以,就通过为英雄写传记来过一把当英雄的瘾。如果此话成立,那么,在英雄传说之后,除了有人们对英雄的好奇心之外,也应该有人们对英雄的仰慕。可以说,王聪儿传说的神异性也正迎合了委顿于尘埃与日常之中的男人们对王聪儿式快意恩仇、挥洒自如人生的心驰神往。

再者,从传统道德观念来看,王聪儿传说也有着丰富的蕴含,比如传说把王聪儿说成造反,造反有理,这是正义,但在肯定正义的同时,传说却并没否定乾隆坐江山的正统性,矛盾只因乾隆后期昏聩,狗官贪官当道,民不得不反,这其实就与中国人的皇权崇拜意识有关。要民间传说砸碎原有的传统道德观念,这不可能。皇帝代表正统,是上天之子,是君权神授;王聪儿代表正义,那自然也得有神功神助,传说的神异性加持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既是民众对英雄人物完美追求的心理补充,也是民众传统道德观念极端化的表现。在王聪儿传说中,王聪儿的出生被赋予天意,她有神功有神助,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是一个理想、完美的英雄形象,为了强化这一点,传说还采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王聪儿被塑造成具有神异性的正义化身,这正是民众传统道德观念极端化的结果。“道德观的极端化,实质上是人们表达憎爱分明的形式,是人们为强调、突出某一道德观而采用的艺术手段。”[4]高尔基曾说过:“所有英雄人物都是以集体能力代表者、群众愿望表达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眼前。”[8]因此,通过对王聪儿传说神异性的探究,我们可以窥见民众生活、道德、心灵的底蕴,有助于我们认知历史、认知社会。

注释:

①郑浩,熊子勋.民间文学作品集[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6。

②郑浩,山凤凰.襄阳民间传说[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6。

③陈文道.襄阳民俗大观[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④崔程女.传说研究资料选[M].武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分会编印,1990:125-129。

猜你喜欢

金华襄阳异性
襄阳市第七中学
张金华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岁朝清供
异性组
异性齿轮大赏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陈金华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