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
2023-02-10贾领杜战伟王倩倩
贾领 杜战伟 王倩倩
(1.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2.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3.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提要〕 齐家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一支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以尕马台、宗日、高渠顶等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遗存,分布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及周边,在与其他地区齐家文化面貌总体特征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独特之处,这种大同小异应当是文化内部的地域性差异。该地区分布的齐家文化遗存当属于齐家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可称之为“尕马台类型”。其年代跨度较大,以高渠顶遗址为代表的遗存不晚于齐家文化中期,并有可能进入到齐家文化早期晚段,上限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以尕马台遗址和宗日遗址为代表的遗存年代较晚,属于齐家文化中晚期。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形成应是东部地区齐家文化向西扩张并融合了部分土著因素的产物,去向暂时不明。
齐家文化得名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1923—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甘青地区调查时,依据齐家坪遗址调查和试掘材料,将其视作中国原始文化的一期,即齐家期①。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夏鼐和裴文中正式提出“齐家文化”的命名②。随后,齐家文化作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被学界广泛接受和沿用,从发现至今的近百年历史中,学界多有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目前学界对于齐家文化的认识仍存在一定分歧,甚至在文化内涵、分布地域、年代范畴等一些基本问题上尚存在较大争议,尤其对于部分考古材料较少的区域,认识还较为模糊。如分布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的相关遗存,有学者分析贵南尕马台遗址齐家文化墓葬公布的零星资料,认为其晚于齐家文化,是齐家文化之后的一类遗存③。有学者则赞同以尕马台遗址墓地为代表的遗存属于齐家文化④,但有一些自身的特点⑤。
随着尕马台遗址、高渠顶遗址发掘材料的正式公布⑥,有学者也将这些遗存纳入齐家文化分析⑦,但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笔者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共和盆地这一地区齐家文化遗存的性质、年代等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确立
尕马台遗址和高渠顶遗址均位于青海省贵南县拉乙亥乡昂索二队村南。尕马台遗址发现的齐家文化遗迹均为墓葬,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铜器等(图一,1—16)。高渠顶遗址发现的齐家文化遗迹均为灰坑,出土部分齐家文化陶器、骨器(图一,17—20)。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同德县城西北约40千米,发现的齐家文化遗迹有墓葬、祭祀坑等,但公布的材料较为有限,已公布的齐家文化遗物有陶器、玉器等⑧(图一,21—25)。此外,《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也公布了部分资料⑨,如共和曲沟台沿、同德班多、兴海羊曲西、贵南郭仁多、贵南森多南等遗址也发现有齐家文化高领双耳罐(折肩篮纹壶)、双大耳罐、双耳罐等。
图一 尕马台、高渠顶、宗日遗址出土器物1—5、17、18、25.双大耳陶罐(M35∶1 M23∶4 M29∶1 M26∶1 M29∶2 H101∶1 H101∶2 96TZM319∶3) 6.陶盆(M25∶7) 7.铜环(M31∶2-1) 8.玉璜(M6∶2) 9.骨针(M5∶3) 10.铜泡(M25∶1) 11.细石叶(M39∶1) 12.绿松石饰(M35∶1) 13.石球(M34∶2) 14.海贝(M23∶5) 15、19.骨锥(M38∶1 H101∶5) 16.铜镜(M25∶6) 20.单耳陶罐(T103①∶1) 21、22.双耳陶罐(95TZM100∶1 96TZM314∶2) 23.玉璧(95TZM200∶5) 24.玉刀(95TZM200∶2)
根据以上公布的材料,可以发现,共和盆地及周边的齐家文化遗存与其他地区齐家文化遗存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首先,在尕马台遗址、高渠顶遗址、宗日遗址和其他相关遗址出土陶器方面,高领双耳罐、双大耳罐、双耳罐、单耳罐、盆等均属于齐家文化典型器物。其次,从出土石器、骨器、玉器和铜器看,尕马台遗址出土石球、细石叶、绿松石珠等均可以在其他齐家文化遗址中找到相同器形;尕马台、宗日、高渠顶遗址发现的骨锥、骨针、海贝等同样见于其他齐家文化遗址中;宗日遗址出土的玉璧、玉刀和尕马台遗址出土的玉璜也见于民和喇家遗址⑩;尕马台遗址所发现的铜器,如铜镜、铜装饰品等,在广河齐家坪、永靖秦魏家等遗址亦有发现。最后,从墓葬形制及葬俗看,尕马台遗址流行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是齐家文化普遍使用的墓葬形制,同时尕马台遗址的二次葬在齐家文化中也有发现。综上,不难发现,共和盆地及周边发现的相关遗存与其他地区齐家文化遗存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文化性质属于齐家文化无疑。
但是,共和盆地及周边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存与其他地区齐家文化遗存相比,在总体文化面貌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同时又具有一些特有的地域性特点,这种不同应为齐家文化内部的地域性差异。以尕马台、高渠顶、宗日等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遗存可视为该文化分布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及周边的一个地方类型。有学者将青海地区齐家文化分为柳湾和尕马台两种类型,指出从分期看,代表齐家文化较早和较晚阶段。因为尕马台遗址不仅发掘较早,而且已正式公布的材料也较为丰富,我们赞同“尕马台类型”的命名。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认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从出土陶器看,其他地区齐家文化陶器组合为高领双耳罐、双大耳罐、侈口罐、花边罐、双耳罐、单耳罐、豆等,器类丰富,且以高领双耳罐、双大耳罐、侈口罐等为主。尕马台类型陶器见有高领双耳罐、双大耳罐、单耳罐、盆等,以双大耳罐为主,但不见或少见花边罐、豆等。
第二,在埋葬习俗方面,有学者从墓葬排列特点、统一的俯身葬式、盛行二次扰乱葬、墓向男女有别、随葬品组合特性等几个方面指出:“尕马台齐家文化墓葬的埋葬习俗,鲜明的彰显出了黄河上游共和盆地齐家文化独特的文化特点。”此外,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尕马台遗址部分墓葬发现的可能与二次扰乱葬存在一定关联的二层台也颇具特色。
第三,在生业方式方面,位于黄河河谷的尕马台遗址齐家文化遗存生业模式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农业与狩猎经济等成分。而新近的研究表明,处于大通河流域的金禅口遗址以种植业和狩猎经济为主,畜牧业和采集并重,生业模式多样化;处于湟水流域的长宁遗址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狩猎和采集经济;而东部的喇家遗址形成农牧混合的生业模式,狩猎采集占比极小。可见尕马台类型的生业模式与其他区域差异明显。
二、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年代
根据目前公布的碳十四年代数据,齐家文化的年代上限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下限可至夏商前后,同时有学者整合了前人对齐家文化分期研究,并对典型遗址和墓地再次梳理,将齐家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分析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年代提供了参照。
关于尕马台遗址齐家文化墓地的年代,报告指出其相当于齐家文化晚期。诚然,该遗址部分遗存的确处于齐家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M25∶2彩陶双耳罐(图二,2),圆鼓腹,耳部略高于口部,在齐家文化中极为罕见,而与酒泉干骨崖墓地出土的四坝文化M93∶1双耳罐(图二,3)器形一致,可能是两者交流的产物。酒泉干骨崖相关遗存属于四坝文化发展的较晚阶段,绝对年代大致在公元前1850—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600年),绝对年代处于齐家文化晚期。需要指出的是,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尕马台遗址齐家文化遗存的年代可能早到该文化中期。首先,尕马台遗址双大耳罐M27∶1(图二,9),颈部发达,领部斜直,腹部浑圆,与皇娘娘台遗址M38∶12双大耳罐(图二,12)器形一致,皇娘娘台遗址M38属于齐家文化中期,尕马台遗址M27的年代也应大体相当。其次,尕马台遗址出土的M12∶1双大耳罐(图二,6)与民乐五坝墓地双大耳罐M47∶3(图二,7),均为敞口,尖唇,耳部饰有三角及小圆点纹饰,二者较为相似。五坝墓地M47属于“过渡类型”,推测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100—公元前1950年,绝对年代处于齐家文化中期。
图二 尕马台类型与齐家文化陶器对比图1、4—9、12.双大耳罐(H101∶1 H139∶4 96TZM318∶1 M12∶1 M47∶3 M89∶1 M27∶1 M38∶12) 2、3、10.双耳罐(M25∶2 M93∶1 95TZM100∶1) 11.单耳罐(M75∶2)(1.高渠顶遗址 2、6、9.尕马台遗址 3.干骨崖墓地 4.页河子遗址 5、10.宗日遗址 7.五坝墓地 8、11.秦魏家遗址 12.皇娘娘台遗址)
这样看来,尕马台遗址齐家文化遗存的年代相当于齐家文化中晚期。
宗日遗址公布的齐家文化遗物较零星,但较典型。宗日遗址96TZM319∶3双大耳罐(图一,25),也与尕马台遗址M27∶1双大耳罐(图二,9)及皇娘娘台遗址M38∶12(图二,12)器形极为相似,年代相近,如上所述也可到齐家文化中期。宗日遗址96TZM318∶1双大耳罐(图二,5)与秦魏家遗址M89∶1双大耳罐(图二,8)器形接近,年代相当。秦魏家遗址M89属于齐家文化中期。95TZM100∶1双耳罐(图二,10)与秦魏家遗址M75∶2(图二,11)单耳罐,均为敞口,束颈,鼓腹,形制相似,年代相同。M75属于秦魏家遗址第三层,即下层,有学者归纳齐家文化分期研究,指出秦魏家下层属于齐家文化中期,宗日遗址相关遗存也当同时。这样看来,宗日遗址整体处于齐家文化中期。
关于高渠顶遗址的年代,报告推测H101和H105为齐家文化早期遗存。高渠顶遗址H101∶1双大耳罐(图二,1)饰有竖向刻划纹,且较为稀疏,与隆德页河子遗址H139∶4双大耳罐(图二,4)类似,年代相当。其实,齐家文化天水师赵村遗址和西山坪遗址也发现有竖向刻划纹,只是年代稍早的师赵村遗址陶器的刻划纹更为密集,年代稍晚的西山坪遗址、页河子遗址陶器的刻划纹较为稀疏,而高渠顶遗址双大耳罐的纹饰与后者更为接近。有学者认为,页河子齐家文化遗存、师赵村和西山坪第七期属于齐家文化早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乐都柳湾墓地马厂文化墓葬中也发现刻划纹稀疏的M130∶20三大耳罐,此件陶器应来自齐家文化,柳湾M130的年代被发掘者界定在马厂文化中期,说明其年代较早。这样看来,这种稀疏刻划纹的年代上限有可能进入齐家文化早期晚段,那么,高渠顶遗址发现的这类遗存的年代上限也有可能在这个范围内。从绝对年代看,高渠顶遗址有两个碳十四测年数据,T101灰坑(即H101)样品测定年代为距今3810±90年,树木年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273—公元前1972年;H105样品测定年代为距今3730±150年,树木年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199—公元前1772年,其绝对年代上限可达到公元前2100年,结合以上陶器类比的分析,高渠顶遗址齐家文化遗存的年代不晚于齐家文化中期,并有可能已进入到齐家文化早期晚段。
总之,分布在共和盆地及周边区域的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年代跨度较大。以高渠顶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遗存年代较早,不晚于齐家文化中期,并有可能已进入到齐家文化早期晚段,或可早至公元前2100年左右。以尕马台遗址和宗日遗址为代表的齐家文化遗存年代较晚,属于齐家文化中晚期。
三、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形成与流向
齐家文化早期以页河子遗址第二期部分遗存和师赵村七期等为代表,主要分布于陇山附近。齐家文化形成后快速向外扩张也成为学界共识。从已公布的材料看,处于黄河上游的共和盆地地区也是齐家文化扩张的主要区域之一。高渠顶遗址发现的双耳罐、单耳罐等,在纹饰和器形上都与东部发现的以西山坪第七期遗存、页河子龙山时代遗存为代表的齐家文化早期晚段遗存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当是齐家文化向西扩张的结果。年代学上也有相关证据支撑,上文已述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年代上限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而齐家文化年代上限可以大约达到公元前2300年,这种差距应当是文化传播产生的时间差。
分布于共和盆地地区年代较早的文化遗存是宗日遗存,宗日文化主要是俯身直肢葬。有学者指出,尕马台墓地的齐家文化时期葬俗可能受到了宗日遗存葬俗的影响。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俯身直肢葬表现出对这种本土葬式的继承,而其他诸多遗物面貌与宗日文化差别较大却与齐家文化一致。对于该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很可能是齐家文化征服该地区后,被征服人群在接受齐家文化诸多因素的同时,仍保留了自己的葬俗传统,抑或是齐家文化人群占领该地区后接受了本地的葬俗。这也反映出齐家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而非强烈的排他性特征。因此,笔者认为,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形成应是齐家文化与本土文化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而齐家文化形成后的对外扩张,则是该地方类型形成的直接原因。
在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分布区域内,继其之后的考古学文化为卡约文化。有学者认为,齐家文化是卡约文化的来源,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可能演化为卡约文化的一支,融入卡约文化形成中。有学者认为,卡约文化确实有一些因素来源于齐家文化,但是,湟水流域齐家文化晚期遗存还欠缺,仍不能对卡约文化的渊源做全部的解释。共和盆地的相关遗存也存在这样的情况,简言之,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流向问题仍需开展更多的考古工作。
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辨别和确定,对于认识齐家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文化传播,甚至对构建西北地区先秦时期文化序列,以及探讨文化格局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公布的齐家文化尕马台类型的考古材料较为有限,对于其文化特征的认识还属粗线条,如以高渠顶遗址材料为代表的早期遗存,发掘的遗迹仅有灰坑,还缺少房址、墓葬等信息,而以尕马台遗址齐家文化墓地为代表的中晚期遗存则缺少房址等其他文化遗迹,所以,对其更清晰、深入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材料的公布。
注 释:
① 安特生著,乐森璕译:《甘肃考古记》,文物出版社2011年。
② 夏鼐:《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中国考古学报》1948年第3期,该文曾于1946年译成英文,在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志》第76卷发表;裴文中:《甘肃史前考古报告》,《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
③ 陈小三:《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研究——以齐家、四坝文化为中心》,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④ 谢端琚:《略论齐家文化墓葬》,《考古》1986年第2期;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
⑧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海南州民族博物馆:《青海同德县宗日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8年第5期;陈洪海、格桑本:《宗日遗址文物精粹及论述选集》,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28、122—123页;陈洪海:《宗日遗存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⑨ 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第145、152、166、169、171页。
⑩ 叶茂林、何克洲:《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齐家文化玉器》,《考古》2002年第12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祭坛和干栏式建筑》,《考古》200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