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潍北工厂化养虾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3-02-10凌涛魏玉婷徐涛王强马康王方轶

科学养鱼 2023年1期
关键词:养虾凡纳滨尾水

凌涛,魏玉婷,徐涛,王强,马康,王方轶

(1.潍坊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潍坊261061;2.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山东 济南250013;3.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61)

潍北卤水属潮滩成卤类型,储量59.92亿米3,具备发展工厂化养虾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冬春季养虾价格高、养殖周期短,养成一批虾的直接投资回报率达70%~100%。丰富的咸水资源和极高的养殖收益,推动潍北工厂化养虾的持续发展,2017年本地中小养殖户工厂化养虾产量就达1万吨。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虾苗质量差、养殖成功率低、养殖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一度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潍北工厂化养虾发展史的梳理和现状调查,分析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及成因,介绍通过“确立技术规范、建立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更换清洁能源加温设备、加强尾水治理和尾水综合利用、推广生物安保技术”,来实现工厂化养虾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做法。

一、工厂化养虾的发展历程和面临的问题

1.发展历程

潍北工厂化养虾起步于2001年,因回报率高、生产周期短,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摇钱树”。2006、2015年两次“大菱鲆药残事件”严重打击了大菱鲆养殖业,拉开了工厂化养鱼向工厂化养虾调整的序幕。与此同时,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凡纳滨对虾陆基工厂化高效养殖模式——红星模式”,确立了以“优质虾苗、仔虾标粗、分段疏虾、多茬养殖”为核心的潍北工厂化养虾模式,潍北工厂化养虾迎来新一轮的发展。2018年后,国内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加速投入工厂化养虾产业,潍北工厂化养虾实现了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2.发展短板

(1)产业链不健全。2020年以前,潍坊本地没有建成完整的凡纳滨对虾良种繁育体系,虾苗基本来自南方各地苗场。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虾苗质量参差不齐,土苗、病苗占投苗量一半以上。养殖户往往连投几茬苗均无法养成,养殖成功率不到50%。产业规模越大,养殖风险越高,养殖收益极不稳定。

(2)产业与生态建设不协调。长期以来,养殖户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科学利用,大多采取“掠夺式”的养殖方式,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2016年以后,工厂化养虾单产提高到10~15千克/米2,日最高换水量达70~130厘米,为前期的2~3倍,用电用煤也相应增加,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2018年后养殖尾水直排、燃煤小锅炉加温成为重点监管问题,多数养虾场进行了停产整顿。

二、工厂化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做法

为突破制约工厂化养虾发展的突出问题,2015年确立技术标准,2018年后更换清洁能源加温设备、加强尾水治理和尾水综合利用,2020年建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并广泛应用生物安保技术。目前,潍北凡纳滨对虾良种覆盖率达100%,全年尾水减排50%,成功打造了年产10万对亲虾、150亿尾虾苗、1.8万吨高品质虾的工厂化养虾产业链。

1.建立技术规范

确立了以“优质虾苗、仔虾标粗、分段疏虾、多茬养殖”为核心的凡纳滨对虾陆基工厂化高效养殖模式,形成了“优质虾苗、病害防控、虾苗标粗、分段养殖、科学投喂、控温控光控盐、底部充分增氧、构建虾体内外微生态系统、增强免疫、定时定量排污换水、上市前低温驯化、清洁能源加温、尾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13项关键管理措施,实现从虾苗、养殖到尾水利用全程精准化控制。

2.建设凡纳滨对虾良种基地

2017年引进邦普种业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良种选育平台,拥有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凡纳滨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突破了多性状基因组选择、标准化无特定病原种虾扩繁等多项“卡脖子”技术。海大集团等5家国内龙头企业在昌邑、寿光、滨海建设了总量达5万米3育苗水体的良种繁育基地,年繁育凡纳滨对虾优质虾苗150亿尾,一举改变潍北工厂化养虾“缺种少芯”的落后局面,为工厂化养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3.清洁能源加温

潍北工厂化养虾一般冬春两季生产,潍北地下咸水、淡水勾兑后温度在16℃左右,以往普遍采用燃煤小锅炉升温至28℃左右。2018年后按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要求,养虾场全部更换了清洁能源加温设备,一些养虾场还安装了尾水余热回收设备,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加温进行尾水余热回收,实现水产养殖“零”大气污染。

4.尾水治理和综合利用

一是通过专项整治杜绝养殖尾水直排,养殖尾水经设备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二是按达标排放的硬性要求,控制工厂化养虾全年排水量,将全年生产调整为冬春两季生产,年换水量减少了30%。三是收集养殖尾水,经微生物分解和消毒后,泼洒有益菌、培育基础生物饵料、开展虾蟹等的生态混养,或收集尾水后进行养殖、提溴、晒盐等梯级利用。目前,寿光双王城街道和昌邑下营镇利用养殖尾水进行虾、蟹、贝、藻多营养层次养殖,滨海区集中排放到海化卤水库进行“一水六用”,实现工厂化养虾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5.推广生物安保技术

通过构建虾体内外微生态系统促进对虾肝肠发育修复、增强对虾非特异性免疫等生物安保技术和测水配方精准管理措施,为工厂化养虾制定科学的营养和病害防控方案,做到精准投喂、精准换水、精准用药、科学预防,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并实现节水节能、中草药替代抗生素、保护生态环境等目标。目前,潍北工厂化养虾均使用生物安保技术,养虾产量提高了30%以上,年换水量减少了20%,每千克虾投入动保产品的成本仅2~3元。生物安保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潍北工厂化养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三、工厂化养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1.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2018年之前,工厂化养虾存在燃煤小锅炉加温、养殖尾水直排、换水量大等问题,产业发展质量不高。2018年之后,工厂化养虾进入了转型期,养殖季节由全年调整为冬春两季,养殖水体加温普遍使用清洁能源,尾水净化和尾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同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也在潍北建场,对产业进步起到带动作用。2020年下半年,环保型工厂化养虾模式得到推广,养殖管理更精准,对虾品质大幅提升。潍北工厂化养殖的凡纳滨对虾降温至18℃再运至成都等地,成活率达98%以上,每千克虾的价格比周边高4元左右。

2.产业规模和资源供给相适应

地下咸水是潍北工厂化养殖的优势资源,也是工厂化养殖的制约因素。为推动水产工厂化养殖行业的稳定发展,合理规划养虾和养鱼的规模,对用水量大、外地散户起主导作用、效益和规模不稳定、监管难度较大的大菱鲆养殖要出台政策进行规范,提高准入门槛,优先保证工厂化养虾的发展。加大养殖尾水综合利用程度,避免地下水资源的浪费。

3.上游产业质量决定工厂化养虾产业质量

前些年虾苗良种率低,养殖成功率不到50%,引进种业龙头企业后,凡纳滨对虾良种覆盖率达100%,养殖成功率达90%以上,生长速度提高了15%。不同阶段精准使用功能性饲料和水产动保产品,能明显促进凡纳滨对虾肝肠发育,增强免疫力,提高生长速度、成活率。经试验,养殖中后期使用杜仲叶提取物、丁酸梭菌拌料,虾的摄食速度和排泄速度均加快30分钟左右;每周补2~3次有益菌、使用1~2次弧菌噬菌体,可以控制弧菌暴发、稳定养殖水体微生态环境,水体消毒频率由4~8次/月减少到1~2次/月。

4.人才和服务高度决定产业发展高度

引进邦普种业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后,潍坊突破了凡纳滨对虾新品种的研发。引进海大集团等龙头企业后,潍北工厂化养虾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潍坊本土的生物科技公司建有动物疫病检测、生物制品研发、检测试剂、中化药等研发团队和平台,研发的弧菌噬菌体、中草药提取物在控制弧菌、增强免疫等方面作用明显,推动了潍北环保型工厂化养殖技术的发展。同时应该看到,现阶段基层渔技力量薄弱,很难满足养殖户的技术和信息需求。加快产业技术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校、科研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协同推广,才能弥补基层渔技力量弱、推广效率低的问题,加快先进技术的转化速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5.稳定的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工厂化养虾以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生人员为主,过10年左右这批人员基本退出养虾行业,70年代、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员不会明显回流到该行业,“虾二代”寥寥无几。要保持产业稳定发展,必须解决渔区渔村人力资源匮乏问题,只有把渔区和渔业发展纳入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统一规划,加大扶持力度,让渔民安居乐业,产业发展才有保障。

6.提高工厂化养虾智能化和机械化程度

工厂化养虾具备半农业、半工业的特点,是技术和劳动双密集型的产业,风险大、管理复杂、劳动频率高。应借鉴畜牧业发展经验,建设改造智能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养殖车间,研发智能化、半智能化的养殖设备和高效便捷的操作工具,提高工厂化养虾的智能化和机械化程度,增加生产的可控性和效益的稳定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加入到行业中来,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虾凡纳滨尾水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年年养造造赚,这位养虾30年的“老行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2亩虾池,一年赚80万!造造成功,这个养虾人震惊了业界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影响及对策
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设计
不简单!小小饲料有大大能量,虾壮乐为何深受养虾人的喜爱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二)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