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化学习优化体育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023-02-10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张平军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张平军

项目化学习已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其主要通过设计驱动性问题,基于大单元、大概念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而解决实践性问题。将项目化学习引入体育课堂,不仅能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结合校情学情,开发器材,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将课堂教学内容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的实效。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师需要因地制宜、集思广益,改善和提高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利用价值与效率。人们常说:“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器材也是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如学生自制的小沙瓶(废弃饮料瓶装上少许沙)、纸球(废旧报纸),这些小道具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实用性非常强。如:投掷教学中可以练习投远、投准,跳跃练习时可以夹着进行游戏,跑步、跳远、投掷练习时可以作为障碍物或标志线,而将它们组合起来就是我们最喜爱的“保龄球”游戏。“小小的跳绳”用途就更广泛了,除了自身跳绳练习之外,围成圆圈可以用于练习跳跃的单双圈,打成结亦可进行投掷、摆图形、做障碍物等。只要教师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其实器材就在身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器材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为项目化学习奠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必须始终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那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呢?第一,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使自身知识再渊博、技艺再精湛,也不是一名好体育教师。第二,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要有体育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要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要求。第三,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用学生的思维理解问题,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人沟通交往、互动和合作。第四,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项目化学习的发起者,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他们才是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者、创新者、拓展者。在特定情景的课堂中,只有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紧密的合作,才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淡化技术,强化趣味,为项目化学习助力

夏雪梅博士指出:“素养时代项目化学习指向知识观的变革与人的心智的自由迁移,在设计项目时要对核心知识深度理解,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素养培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那么,如何将项目化学习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当学生对某项运动产生兴趣时,那就是学习这项运动技能的最佳时机,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手段。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淡化技术,自主参与,让孩子更喜欢体育课

国外,许多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不教授正式的运动项目,而是以运动类的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在奔跑、跳跃、投掷等游戏中运动,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而我们传统的教授式体育课基本以教授运动项目为主,缺乏趣味性。如今,我们须思考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淡化技术动作,强化内容的趣味性。以下是笔者为增加趣味性而设计的两个简单的教学示例。

在低年级投掷教学中,笔者不要求学生用某个固定的投掷动作,他们自主选择自己会的和喜欢的动作进行练习,没有远度要求,让学生体验投掷的乐趣。在跳跃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模仿自己喜爱的或者见过的跳跃的小动物。学生有模仿青蛙的,有模仿兔子的,有模仿袋鼠的……玩得不亦乐乎。有一个学生模仿青蛙时非常形象,只见他完全趴在地上鼓了两次自己的嘴巴猛地一跳,犹如一只活生生的大青蛙,引得在场的学生欢笑不断。此时,我不仅没有打断他表演,而且还特地表扬了他。虽然这可能与笔者课前的预设内容有些许出入,但是他并不违背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内心想上的体育课、爱上的体育课。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不断增进与同伴的交往,还能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淡化规则,强化趣味,让体育课更具吸引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竞技性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性的内容,淡化规则,简化内容,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自愿地参与学习。例如:在小篮球比赛中,可以允许学生两次运球,再把篮筐降到他们可以投中的高度,增强其成功的体验感。场地缩小一半,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篮球活动带来的乐趣。

任何学习的真实发生都源于学生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这也是驱动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四、优化组织,创设情境,为项目化学习献策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将激情、启趣、蕴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渠道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组织,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公平、共生、充满朝气与创新的氛围,让学生在有情趣的情景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如果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去,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共生,让教会、勤练、常赛常态化。例如:在一年级攀爬教学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模拟“军营” 生活,在真实枪炮声的音乐背景下,学生模仿士兵的训练动作,笔者启发学生怎样跨过障碍,穿越铁丝网,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军人”的角色,自主地投入到军事训练活动中去。又如:在一些教学中创设“校园吉尼斯挑战赛”“运动小达人”“我是冠军”等情境,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特长,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练习。在上述所讲的这些教学情境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也一定要尽可能地以学生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为学生献计献策、排忧解难,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五、更新观念,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项目化学习启智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改变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更新观念,变主体为主导,变指导为引导,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魅力,享受运动的乐趣,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课除了技能与体能的学习之外,体育文化的传承也势在必行。但单凭体育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只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实现学习动机的转变。例如:在篮球学习中,培养实践创造能力,是项目化学习的关键。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并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总之,当下项目化学习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但体育教师应秉持着开放的学习态度去实践研究,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突破、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与超越。在项目化学习研究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做样子、走过场,也不能把表象当成实践中解决问题活动的内容,更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最终评价验证、得出结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在项目化学习的引导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实实在在地研究,长此以往,实现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的不断突破,达到一个崭新高度。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