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柱山鸟岛
2023-02-10李娜
□李娜
舟山有五峙山鸟岛,是全国三大鸟类保护区之一,但现在已经不能上去。一听说舟山本地还有个乌柱山鸟岛,便迫不及待约了友人去鸟岛探险。乌柱山这样的无人岛属于稀缺资源,说不定哪天就不让上岛了。
六月江南梅雨季,天气预报是中雨,领队一句“阴雨天鸟儿更多”,我们出发了。雨天登无人岛,平添了鸟岛的神秘感,考验着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驱车来到普陀区大青山脚下,一个叫筲箕湾的海边渔村。渔村老旧,住的多是老年人,去码头的小路边矗立着爬满绿衣的空置房,半山腰则更多的“绿野仙踪”。路边山涧溪水白瀑喷涌,一路潺潺欢歌伴行。渔村没有太多的装饰痕迹,像一位不施粉黛的妇人。我们撑着花布伞,穿过渔巷,前面是宽阔的海边。继续往左沿海边的步道往前走,前面海上一艘休闲渔船在雨中飘摇。
朋友一行十几人,包了艘海钓船过去。船舷在海边的礁石一靠,我们从礁石上船。礁石和船舷足有一米的落差,领队和船长抓住我们,半拽半推着,女人一个个连爬带攀,蹦上甲板。这样简单粗暴的上船方式,让我和同伴兴奋起来。
船不是很小,能容纳二十人左右,分上下舱。海上的雨一点没有小起来的迹象,船行十分钟后开始摇摆,胆大不会晕船的,继续聊天拍照,我和同伴闭目养神。
行了二十多分钟,远远看见乌柱山屿呈长条形,岛的西南边海鸥群起,好似在欢迎我们。仔细近看,中间两个巨形石头很像衣橱的两扇门。想起“乌柱山屿”的得名,因山形似衣橱,方言称乌橱,谐音而讹写乌柱,久而成名,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舟山群岛有大小岛屿2000多个,岛的面积大小悬殊,小的不足1公里,通常把较大的称“岛”,小的称“屿”。
船靠上了一个简易的小码头,这个小码头和一条通往灯塔的小路都是为守灯塔的人建的。第一次踏上无人岛,抬头看到写着“乌柱山屿”的石碑,石碑背面是乌柱山屿的简介:该岛位于舟山市普陀区海域,隶属普陀桃花镇,距舟山本岛17.4公里,岛很小,长约430米,宽约160米……
这时,老天爷一点也不客气,雨点又大又密,我们穿上雨衣,沿着礁岩往上走。连续的雨天使得礁岸上满眼翠绿,一种叫垂盆草的绿植匍匐在地,绿得能掐出水来;一簇簇青苔绿油油地长得欢快,我暗自庆幸自己穿了一双防滑鞋。
因少有人走,一米宽的小路已被落叶和两边一人多高的杂草覆盖,踩上混着腐叶的稀泥,一步一脚印,一不留神不知谁踩了不知什么的粪便。刚在唏嘘,前面突然一个陡坡,我们像踩着高跷,相互手拉着手,生怕一脚溜到下面的海里去了。
此时,我事先准备的登山杖、防晒霜毫无用处,防晒帽也用来挡雨了。两边的杂草,不时亲昵地滑到我的脸上、身上,湿漉漉的脸上流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山路陡峭,我们在杂草和树丛中摸索着前行,低头看路,已经顾不得天空时有掠过的海鸟……
乌柱山屿并不高,海拔四五十米不到,崎岖中,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咕咕”的鸟叫声,一抬头看到了灯塔边数以万计的海鸟,在我们头顶上盘旋鸣叫,好似在抱怨我们这一群“不速之客”闯入了它们的领地,打破了它们的清静。原来山顶灯塔是观鸟的最佳视角。只见遮天蔽日的鸟群在山谷及天空中滑翔,无数扇动的翅膀如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咕咕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伴着呼呼的海风,直击耳膜,如同奏响了另类的交响乐。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曲独特的天籁之音。
想起父辈们说过,小时候他们在海里听到成群的黄鱼也是这样“咕咕,咕咕……”地叫。十几年前有一次在衢岛凉峙的海边,我分明清晰地听到过这种“咕咕”的叫声,同事说这是黄婆鸡鱼在叫。鱼会叫,吃鱼的鸟儿也一样地叫声,不知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这群鸟齐飞的场景瞬间震撼了我们……有几个同伴不禁欢呼,领队提醒我们不要叫,以免惊扰他们。这野生的海鸥,不比公园里的鸟,不怕人。
此时,天地空濛,海天一色,海鸥飞翔。如果是晴天,这海水碧蓝的奇美景色定能与东极、嵊山的枸杞岛相媲美。
同行的伙伴不停拍照,打卡这网红乌柱山灯塔。一转身,乌柱山的另一奇观,绿色擎天柱矗立山顶,这就是舟山话“乌橱”大橱门当中的那根杆子,像山屿的护卫神。这定海神针与网红灯塔遥相呼应,长年相互为伴,像极了两个相恋的情人,这厢望着那厢。而那个灯塔管理员也有着众多鸟儿的相伴,才不会太过寂寞。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与美好。
朋友说,这乌柱山鸟岛的壮观胜于新疆巴音布鲁克的天鹅家园,虽然这里的鸟儿只有海鸥,品种单一,也不是珍贵鸟种,但那海天一色的岛礁风光和群鸥飞翔的壮观相得益彰,在别处是难得一见的。
领队告诉我们,这个岛上原本海鸟并不多,由于其他周边地区围海造田,湿地减少等因素,改变了鸟类栖息的小环境,而这里附近是个优良的海钓场,鸟类食物比较丰富,周边地区的海鸟逐渐向这个海域集中,鸟类数量慢慢增多,才形成了今天的壮观场面。这乌柱山鸟岛,之前鲜有人知,几年前被海钓人士发现,便流传开来,近年来渐成网红之势。
领队带我们去看山头另一边的群鸟。一行人继续冒雨沿着陡峭的山路,朝山屿的东南方向摸索。
东南的山崖更宽阔,位于“乌橱”的两扇门,一眼望去,这屿连着那屿,屿和屿之间连接着峡谷,这里的鸟儿更惬意,不像西南边的群飞,这里更多的是三三两两地休憩。
小精灵们结队一起翱翔在海面上,在空中迎着风雨盘旋、嬉戏,尽情地享受风雨的洗礼;有的伺机俯冲下来栖息在礁石上,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似在开会或是在观望着我们,礁石及草丛中落满了灰白色的鸟粪。第一次近距离看这些精灵,觉得神奇至极,它们圆圆的眼睛四处张望着,甚是可爱。它们的翅膀和尾端是暗灰色的,头部和身体是雪白的。岛上的鸟儿以黑尾鸥居多,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听说悬崖峭壁散布着大大小小的鸟蛋,原来海鸥的鸟巢筑在地势险要处。领队带我们去看一处鸟蛋,并再三告知,这些鸟蛋只许看不能碰。据说人类接触过的鸟蛋会留有特殊气息,鸟妈妈拒绝孵化那些沾染了异类气息的蛋,以保证鸟品种的纯正。
乌柱山岛四周是断崖绝壁,鸟岛之行充满了惊险。有些倒伏的草地,看似有人走过,但前方指引的并不是路,而是到了悬崖边。找鸟蛋的路尤其险峻,两大礁石之间只有两米不到的一条大自然的天桥相连接,边上都是绝壁深沟。鲜少爬山的我此时为自己捏把汗,手足并用,一只手攀住旁边的树枝,另一只手捏紧前面伙伴的衣角。冷不防,前面的人滑倒在地上,我一个趔趄,差点被带倒在地。
过了最险峻的天堑处,在悬崖边的草堆里,终于看到两枚硕大的鸟蛋。约摸鸡蛋大小,青绿色又带点土黄色的蛋壳,上面有黑色麻子一样的斑点,长得灰头土脑。巢很简陋,由枯草、小树枝、羽毛等物堆集成一浅盘状。
岛上不但鸟多,而且植物品种丰富。陡峭的山路边,盛开着满树红缨,蔚为壮观。走近一看,一种叶片细小,却长着羽毛一样的植物。花型状若纤细的丝线,上部淡红色,花色艳丽引人,引得我们争相拍照。这种长着红缨枪一样的优美观花植物叫“苏里南朱缨花”;还有那白色的野百合花,一簇簇,在雨中吐着黄色的蕊,仿佛那美人出浴……
因远离人类,码头的礁石缝,嵌着黑压压大片的藤壶;有驴友趁等船的间隙,采了佛手和淡菜;海钓的朋友已经钓了一条大米鱼……靠海吃海,大海的馈赠是那样的富足,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
来接我们的渔船过来了,该与鸟岛告别了。
我们与鸟儿在这同一片天地同一个家园的小岛,度过了充满惊险和奇美的短短两小时美好时光,但那大自然最动听的声音已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了。
原载于《群岛》2022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