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otch信号通路在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①

2023-02-09程增玉徐浩东唐晓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3年9期

程增玉 徐浩东 唐晓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慢性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大陆地区的患病率为0.42%[1]。关节是RA主要受累器官,其高度骨破坏引发的致残问题十分严峻[2]。滑膜样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血管新生、骨破坏等病理改变,诱发并加重RA关节症状。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在活动性RA的各项病理环节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Notch信号早在1917年就已被发现,因其功能部分缺失会在果蝇翅膀边缘造成切迹而得名,迨至1983年,ARTAVANIS教授等[3]成功分离出Notch基因,在近1个世纪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Notch信号实际上是细胞间的通信系统,在调控细胞增殖、维持、分化和凋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Notch在细胞表面广泛存在,在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起着基础作用,并在RA中扮演重要角色[4]。本文结合近20年研究进展,阐述Notch信号通路在活动性RA中的作用。

1 Notch信号通路的组成及激活

1.1 Notch的组成 Notch信号通路的组成主要包括受体、配体、转录因子,其他效应因子和调节因子,其中调节因子γ分泌酶、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在Notch信号通路的不同活化阶段中起关键作用[5]。

Notch受体、配体均为Ⅰ型跨膜蛋白,哺乳动物体内存在4种高度同源的Notch受体,即Notch1~4。其同源配体分属2类,分别是Delta-like(DLL)1、3、4和Jagged1、2[4,6]。在其他物种中,Notch配体存在差异,如在果蝇中为Delta、Serrate两类蛋白,在线虫中为Lag-2蛋白,故Notch配体又简称为DSL蛋白。

转录因子位于细胞核中,是DNA连接蛋白,在不同的物种中转录因子有不同的称谓和构成,如哺乳动物为CBF1,果蝇为Su(H),线虫为Lag-1,故在Notch信号中,三者统称为CSL转录因子[7]。

1.2 Notch信号的激活 Notch受体属于单次跨膜蛋白,结构可分为胞外域、跨膜区和胞内域(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大多数情况下,Notch信号由邻近细胞上表达的跨膜配体所激活[8]。简而言之,胞外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Notch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启动信号,胞内区的主要功能是将信号传导至细胞核,实现信息传递。Notch信号的激活有两种途径,其中经典途径为[8-10]:一个细胞(信号发送细胞)上的膜系Notch配体与相邻细胞上的跨膜Notch受体相互作用,Notch受体是由跨膜亚基和胞外亚单位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当其与相邻细胞的跨膜配体结合后,受体亚基分离,跨膜亚单位发生蛋白水解性裂解,最初的切割由ADAM10或ADAM17介导,使Notch胞外域脱落。最后的切割由γ-分泌酶完成,介导并释放NICD。释放后的NICD进入细胞核,与CSL转录因子以及共激活因子,一起参与核心转录复合物,从而激活靶基因的转录。Hes和Hrt两大家族即是Notch信号传导的重要靶基因[11]。而非经典的Notch信号激活途径则可以由非经典配体启动,或在没有配体的情况下启动,或不需要切割Notch受体[8,12]。

2 Notch信号通路在RA中的作用概述

2.1 Notch信号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关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是RA滑膜增生和侵袭的主要效应细胞。特定的FLS以及高度专业化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使滑膜具有独特性,正常的FLS在健康关节腔内发挥维持和重塑关节腔的功能,而在RA中,FLS有助于局部产生细胞因子、小分子炎症介质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水解酶,使炎症持续存在,并逐步导致关节软骨破坏[13-14]。FLS能够调节组织稳态,协调炎症反应,是RA中慢性炎症的重要介质[15]。FLS的扩张和增殖是RA滑膜炎的一个动态成分,研究表明FLS的增殖与RA 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病程呈正相关[16]。FLS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RA治疗的靶细胞。

尽管FLS分化和增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研究证实,Notch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17]。WEI等[18]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发现Notch3信号驱动FLS的转录,参与其浓度梯度的改变,认为Notch3信号在FLS分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此研究观察到在活动性RA中,Notch3和Notch靶基因在FLS中显著上调,敲除实验动物Notch3基因,或阻断其信号传导,可减轻关节炎症反应,并预防关节损伤。研究发现FLS与内皮来源的Notch信号调节存在一致性,此种基质串扰通路构成关节炎的病理基础[18]。2021年,CHEN等[19]研究人员构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利用免疫组织学方法在RA滑膜组织中检测Notch1和Notch3胞内域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旨在全面了解缺氧诱导的FLS通过Notch1和Notch3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评估其作为治疗靶标的潜力。研究发现Notch1胞内域(Notch 1 intracellular domain,N1ICD),N3ICD和HIF-1α在RA滑膜组织中大量表达。缺氧条件下HIF-1α可以直接调节Notch1和Notch3基因表达,N1ICD和N3ICD抑制剂LY411575对CI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此研究确定了HIF-1α与Notch1、Notch3信号在调节FLS活化和RA中的功能联系。RA滑膜增厚与FLS有关,FLS的密集与否,是由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表达的Notch配体驱动和维持,相关配体激活了FLS表面的Notch3,进而促进FLS增殖,经Notch3阻断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过的RA小鼠FLS减少了Notch介导的基因表达,减轻关节炎和骨质侵蚀的严重程度,提示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20]。

一些早期报道也证实了Notch通路参与RA滑膜炎的病理过程,XU等[21]表明Notch1信号通路参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的RA滑膜细胞增殖。ANDO等[22]发现RA滑膜细胞核显示出Notch1和Notch4抗体的强烈染色,并证实TNF诱导FLS中Notch1、Notch4和Jagged-2表达。JIAO等[17]将FLS暴露于TNF-α(10 ng/ml)环境,发现Notch信号转导的靶基因Hes-1增加,Notch2、DLL1、DLL3 mRNA水平显著上调,予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信号传导,可抑制FLS分泌IL-6,而使用Notch配体DLL1的重组融合蛋白处理可促进这种反应。此项研究显示,以不同的干预方式调控Notch信号通路,能够起到抑炎和促炎的作用,提示Notch通路参与RA关节炎的病理过程。

上述研究从RA滑膜细胞入手,主要探究了Notch信号通路与FLS的关系,FLS是RA滑膜炎重要的参与者,Notch信号与FLS的密切关系,使之成为研究热点。

2.2 Notch信号与RA巨噬细胞的关系 RA作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来介导的,这些细胞因子反过来又激活了局部的炎症环境,进一步将免疫介质聚集到组织中。巨噬细胞是髓样的免疫细胞,其策略性地分布在全身,吞噬并降解凋亡细胞、病原体等,参与并协调炎症过程。根据其广谱分化状态下表型,巨噬细胞可分为两个极端子集:经典激活(M1)促炎细胞和可选激活(M2)抗炎细胞,二者虽在功能上相去甚远,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巨噬细胞作为滑膜炎的中心效应细胞,表现出高度活化的表型,并产生全套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M1巨噬细胞因通过释放各种类型的促炎细胞因子,如TNF、IL-6,IL-1,导致疾病发生或加重,而备受关注[23-24]。巨噬细胞高度活化,使滑膜炎持续存在[14]。研究发现在炎症状态下伴有Notch信号活化、巨噬细胞极化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Notch信号被激活时,能明显促进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25]。

RA的症状和体征会随着促炎细胞因子的增加而加剧,而与之相反的抗炎细胞因子,会缓解RA的症状和体征[26]。以上多项研究结果发现RA滑膜细胞存在TNF诱导RA FLS中Notch1、Notch4和Jagge2,提示Notch信号转导参与了TNF-α诱导的RA滑膜细胞增殖。

骨髓源性炎症巨噬细胞中的Notch信号是RA滑膜炎症的关键,代表着有希望的未来治疗靶点[27]。在TNF-转基因(transgenic,Tg)小鼠的滑膜中,Notch信号传导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其中约60%是炎症M1巨噬细胞,予以Notch抑制剂,可降低TNF诱导的M1,增加小鼠M2数量,减少关节损伤。因此,在TNF-Tg小鼠的发炎滑膜中具有活化的Notch信号传导的主要细胞是源自骨髓细胞的M1,提示它们可代表炎症关节炎患者的新治疗方法[28]。

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从M1转向M2,以终止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损伤后修复,对活动性RA的缓解有重要作用。上述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参与此过程,有专家认为可以将Notch信号视为针对感染和炎症驱动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29]。采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治疗感染的巨噬细胞,使巨噬细胞极化向M2抗炎表型反应转移,此项研究结果证明了Notch信号在感染过程中对巨噬细胞反应起关键作用,也为活动性RA的治疗提供新思路[30]。

2.3 Notch与RA血管翳的关系 RA滑膜炎早期变化的特征是血管生成、炎症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增生。血管生成和细胞迁移在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这一过程的主要调节者,过度的血管生成对促进和维持RA的病情活动起正向作用[31]。

既往研究表明,滑膜血管生成先于RA的所有其他病理特征[31-32]。RA患者的VEGF水平高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VEGF对RA关节炎的持续存在,以及滑膜血管扩张、关节破坏均起重要作用[33]。Notch1介导VEGF/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2诱导的炎症关节炎血管生成和EC侵袭。GAO等[34]通过体外研究发现,单独或联合使用VEGF和Ang2可显著诱导Notch1、DLL4 mRNA表达。使用Notch1 siRNA或DAPT,可抑制VEGF/Ang2诱导的EC侵袭、血管生成和迁移,提示Notch与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同时,EC的活化可促进细胞迁移,增加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表达,反过来再次加重RA滑膜炎症状[23]。

缺氧也是血管新生的条件之一。使用质谱的代谢谱分析检测,研究人员发现RA-FLS的糖酵解增加,而HIF-1α是糖酵解的诱导者,其在RA-FLS中的表达不仅与滑膜迁延和侵袭有关,还能与Notch信号相关作用,诱导血管翳的新生[35-36]。研究表明,Notch-1/HIF-1α共同介导了缺氧诱导的炎症关节炎中的血管生成和侵袭[37]。此外,Notch3也是病理性血管形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在缺氧条件下,Notch3与HIF-1α协同调节Ang2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38]。

DLL4作为Notch信号通路中的一种重要配体,具有EC特异性,能够在生理及病理血管生成中特异表达[39]。DLL4-Notch信号在血管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哺乳动物胚胎单个DLL4等位基因的缺失,可导致功能性血管系统无法形成而不良发育[40]。使用DAPT不仅能直接抑制病理细胞中Notch信号通路,还能干扰病理细胞与血管上皮细胞之间Notch信号转导,有效改善RA血管翳生成[6,41]。

病理性新生血管在RA滑膜炎中起重要作用,有专家提出阻断血管生成,对RA有相当大的治疗效益,而Notch信号与RA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联系,可作为相应的靶点[33,42]。

2.4 Notch信号与骨破坏 破骨细胞是一种吸收骨骼的细胞,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二者的平衡,在骨骼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Notch信号传导不仅调控免疫系统反应,同时还参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因此,在免疫系统与骨骼系统交叉连接的条件下,Notch信号通路有希望成为治疗靶标[43]。

既往研究强调了Notch信号在生理和TNF介导的炎症性骨重塑中的功能[44]。Notch信号通路对正常骨骼重塑至关重要,ZHANG等[45]研究人员分离RA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并对其进行RNA测序,以探究成骨细胞分化降低的机制,结果发现RA小鼠的MSC中存在53条信号通路失调,其中编码Notch信号和NF-κB通路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研究者进一步向RA小鼠使用Notch抑制剂,发现Notch信号阻断,可防止骨质流失减少和成骨细胞抑制,而MSC中持续的Notch活化,则可减少RA相关的成骨细胞分化,该研究表明Notch抑制剂可以预防炎症介导的骨质破坏与流失。SEKINE等[46]探究Notch受体和配体,何者在破骨细胞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结果显示Notch2/DLL1和Notch1/Jagged1轴对破骨细胞的差异调节可能是改善RA患者骨侵蚀的新靶标。此研究为特异性地抑制Notch信号提供参考,也为Notch信号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3 小结与展望

Notch信号是进化相对保守的通路,在一个世纪的探索中,人们对Notch信号的组成、激活、传导、抑制等都有了整体的认识。在胚胎发育、肿瘤、内分泌、循环、免疫等多领域疾病中的广泛作用日渐受到关注,以调节Notch信号传导为中心的治疗策略已受到重视和应用。滑膜炎、骨破坏是活动性RA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其病理过程的复杂性,要求科研人员寻找新靶点,实现精准治疗。Notch信号在活动性RA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病理反应可归因于Notch通路过激活。遗憾的是,中医、中药在治疗活动性RA、抑制Notch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发挥中医复方优势,研究常用中药药理,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对活动性RA治疗,以及Notch信号的深入探索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