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三个聚焦” 谱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02-09崔义
文/崔义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抓实聚焦矿山环境治理、聚焦高效智能开采、聚焦低碳转型发展“三个聚焦”,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面对绿色低碳发展的窗口机遇期,有着121年煤炭开采历史的中国华能集团扎赉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抓实聚焦矿山环境治理、聚焦高效智能开采、聚焦低碳转型发展“三个聚焦”,拧紧高质量发展链条,积极推进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探索构建煤炭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治理成效。
◤ 聚焦矿山环境治理,做精做优减碳增绿 ◢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煤公司持续推动矿区减污降碳增绿协同增效,以“废气治理、废水处理、矿坑修复”为抓手,在节能减排降碳领域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中不断探索先进适用的新路径,全力守护矿区碧水蓝天。
废气余热再利用。加强矿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持续推进低碳、清洁供暖,对灵泉煤矿、灵露煤矿、铁北煤矿锅炉房进行集中供热改造,淘汰、关停老旧锅炉21台,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177.3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77.5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245.31吨,实现锅炉烟气污染物零排放。实施非采暖期不燃煤供热,利用电厂余热为职工洗浴提供热水,从根源上杜绝污染物排放,不断推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逐步向好。
污水处理再循环。构建以污水处理为支撑、促进生产生活用水循环利用模式,积极开展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灵东煤矿、灵泉煤矿、铁北煤矿建设三座矿井水处理厂,每年经处理达标的矿井疏干用水达1000余万立方米,其中200余万立方米用于当地热电厂机组循环冷却,其余部分用于矿区绿化、矿山环境整治和二卡湿地景观补充用水。同时,依托政府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灵泉煤矿、铁北煤矿生活污水,自建灵东煤矿、灵露煤矿两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水全部回用于厂区及周边环境绿化降尘。
矿区治理再提升。深入探索生态降碳技术路径,立足区位优势,将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环境治理有机结合,持续保护和改善矿区环境。投资超2亿元,完成露天煤矿排土场治理面积1300公顷,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栽植樟子松、云杉、丁香等植物50余种,复垦绿化面积805万平方米,种植树木近70万株,植被覆盖率由不足0.8%提升至80%以上,露天矿生态环境治理获评“全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灵东煤矿、灵泉煤矿、灵露煤矿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验收;灵露煤矿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绿色矿山”名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这座“百年煤城”不断生根开花。
◤ 聚焦高效智能开采,做好做强煤炭主业 ◢
面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扎煤公司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顶层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矿井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步伐,加大创新技术应用,持续打造安全绿色智能高效矿井。
多网融合,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打造智能感知、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可视化生产系统,建设井上下万兆工业环网、4G+Wi-Fi融合通信等高速传输网络,利用SCP云管理平台等技术手段,按需分配计算存储资源,实现多资源池相互容灾备份,全面提升了矿井网络基础设施兼容水平和各系统融合交互能力。建设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具备数据共享、多源数据融合、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运维、决策分析管理、故障联动报警、信息引导发布等功能,实现了各子系统的集中管控、协同控制和统一展示,打通了系统间“信息壁垒”,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建设集安全监测、粉尘、人员精确定位、水文、矿压、火灾监测于一体的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具备对井下人员管理及井下环境全面分析预警等功能,井下变电所、主排水泵房等19处固定场所实现了“无人值守、有人巡检”,减少固定岗位人员94人。
数驱智采,全面提升生产保障能力。以智能化开采技术为核心,加快低效能设备改造,灵露煤矿、灵东煤矿、灵泉煤矿、铁北煤矿均已建设完成智能化综采系统,具备采煤机记忆割煤、液压支架自动跟机、工作面设备联动控制和关联闭锁等功能,实现了在顺槽集控中心和地面调度中心对井下设备“一键启停”控制和远程干预操控。灵露煤矿智能化矿井和灵东煤矿、灵泉煤矿、铁北煤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顺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现场验收,扎煤公司连续两年荣获煤炭行业“安全高效集团”称号。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黑龙江省发改委推动可调节库存政策,累计发运煤炭90万吨,开创了国内煤炭异地存储先河。大力开展产能提升项目,灵东煤矿主井提升系统改造一次性重载试车成功,铁北煤矿褐煤“双干”提质和灵泉煤矿智能分选系统成功应用,灵泉煤矿新建回风立井工程完成初步设计,煤炭运输栈桥及路企直通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各生产系统持续完善、效率不断提高。
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双碳”目标下,扎煤公司将着力点聚焦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专项资金2.8亿元,先后承办科技攻关、新技术推广、技术革新等项目41项,其中“褐煤固相烧结制备碳化硅粉体研究”“煤基类石墨烯超容碳材料研制关键技术研究”“一步法原位制备分级活性炭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等8个煤炭转化项目在中国华能集团立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卡脖子”难题。广泛开展专利“质”“量”双提升劳动竞赛,大力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鼓励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职工参与节能降碳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煤公司煤炭绿色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成功备案,常树生创新工作室等4个工作室荣获集团公司“基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室”称号,机电总厂职工创新工作室等2个工作室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截至目前,扎煤公司持有效专利340项,发明专利14项,为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 聚焦低碳转型发展,做实做活多元产业 ◢
走稳来时的路,更要走好前行的路。进入新发展阶段,扎煤公司精准识变、科学应变,在做精煤炭主业的基础上,深化企业改革,优化产业布局,用新思维谋划新篇章,用新战略破解新难题,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更多央企经验。
坚持深化内部改革。扎煤公司把绿色低碳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设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开展矿区环境治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动形成“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模式。持续完善节能降耗奖惩制度,把能耗管控成效与薪资分配挂钩,切实以节能求增产、以节能增效益。积极谋划改革、推进改革,充分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完成扎煤公司董事会建设,企业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细化经理层经营业绩考核目标,持续推进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职能管理,建成专业化安装回撤队伍,高质量完成57项重点改革举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圆满收官。
坚持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动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落地,配合完成前期可研,落实燃料配送和疏干水来源。加强与西安热工院、哈工大研发合作,褐煤制备超容碳和活性炭2个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坚持把生态保护修复与绿色高效能源战略有机融合,依托华能集团电力行业龙头优势,联合中国华能清能院成立新能源公司,充分利用露天煤矿排土场、采煤沉陷区及附属物等闲置土地资源,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2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取得满洲里市发改委指标批复并完成项目备案;8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建设,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步。未来,扎煤公司将加大与周边旗(县)的沟通合作力度,利用工业厂区屋顶及空闲场地等地点建设光伏电站。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发展集中式新能源产业,全力争取新能源建设指标,进一步扩大新能源装机容量。
坚持培育特色产业。在“扩绿、增绿”的基础上,扎煤公司加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实践,开辟了“生态+旅游”“生态+帮扶”等多元路径,推动矿区变景区、矿山变“金山”。以地企联合打造文化旅游景区为抓手,以露天矿坑建成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辐射带动灵北矿井、鲜卑古墓群、日俄历史街区等周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开放;加快“矿坑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实施“万亩花园”工程,给周边居民和游客带来“车在景中开,人在画中游”的体验感,努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探索创新发展种植业和扶贫养殖业共存的新模式,在露天矿区发展林农间种、畜牧养殖等项目,建成困难职工帮扶基地,为困难家庭申请小额贷款来购置羊羔、雏鹅、鱼苗等,并提供复垦绿化基地的水塘和空地进行养殖,努力将露天矿区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养殖、光伏等特色产业多元一体融合发展的大平台。
依托煤炭而非依赖煤炭,立足煤炭而又超越煤炭。扎煤公司按照“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生态与生存相结合、主业与多元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探索节能减排、生态保护、智能化建设多元融合路径,打通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和“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扎煤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生态优先,才能实现从“半城煤灰”到“一城青山”的转变;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实现从“传统能源”到“清洁低碳”的转型;只有坚持推进生态绿色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协同共进,才能实现从“输血”强化生态基础到“造血”发展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最终绘就成一幅“百年矿山、绿色崛起”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