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类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

2023-02-09河南大学王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4期
关键词:类节目受众内容

■河南大学:王璇

1. 文化类节目的发展与变革

1.1 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概述

中国文化节目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过程,几乎与各种媒体的发展相伴相生,而文化节目的创作与发展离不开节目的基本生产要素,即制作一档文化节目所必需的要素,包括内容、形式、主持人、制作团队和播出平台等。首先,文化节目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核心要素,包括节目的主题、话题、创意和呈现方式等。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独创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兴趣,传达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其次是文化节目的形式,包括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如节目的节奏、构架、类型等。此外,主持人也是文化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和推动节目发展的角色,主持人应具备较好的主持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使节目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1]。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文化节目创作核心力量的制作团队,其中包括编导、摄像、剪辑、灯光、音效等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员。制作团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协同合作,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完美呈现,制作团队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进行节目的制作和推广,使得节目更具有中国特色和个人特色。

上述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文化节目的品质和观众的接受程度。在文化节目的创作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要素的协调和统一,以确保节目的传播质量。了解文化节目的生产要素,将更有助于我们梳理文化节目的发展与变革。

20世纪50年代,电视媒体刚刚起步。当时的文化节目以宣传为主,例如《人民艺术家》《红旗颂》等节目。在后来文化节目有过一段时间的低谷期。但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80年代初,文化节目开始复苏。此时的文化节目以大型文艺晚会为主,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秋晚会》等。这些晚会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流行音乐等多种形式,成为观众热爱的节目。到了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电视市场开始放开,各种文化节目涌现。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类节目以讲述历史、文学、艺术等内容为主。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文化节目开始趋于多样化和创新化。其中,不仅有讲述历史、文学、艺术的传统文化节目,还有音乐、舞蹈、综艺等多种形式的节目。同时,一些节目开始引入明星、网红等元素,以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除了电视节目,互联网也成为文化节目的重要发展渠道。

中国文化节目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创新的元素。从宣传为主到娱乐为主,从电视为主到互联网为主,中国文化节目始终在满足观众需求和适应媒体技术变化中不断发展。

1.2 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

1.2.1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节目的创新

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是指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进行创作、制作和传播的文化类节目。这种模式与传统的电视节目有所不同,更加注重互动性、个性化和创新性。

首先,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在创作上更加灵活多样。传统的电视节目需要经过繁琐的审查和策划流程,文化节目在新媒体生产模式下能够更加自由地创作和表达。创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直接制作节目,无需受到传统媒体的限制。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宣传的机会,使得更多优秀的节目能够被观众看到。

其次,新媒体生产模式让文化节目在制作上更加简便高效。传统的电视节目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制作,而文化节目在新媒体生产模式下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制作和编辑。创作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软件,就能够完成一档高质量的文化节目。同时,新媒体平台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如音乐库、特效库等,使得制作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并且能以更好的呈现形式展现文化节目的内涵。

最后,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在传播上更加广泛和快速。传统的电视文化节目需要通过电视台的播出和分发渠道才能触达观众,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收看,而文化类节目需要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其中的内涵,这种不连续的文化节目收看难以增加观众的黏性。而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节目,使得文化节目的传播具有连续性而不会突兀地结束。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节目进行互动和分享,文化节目的参与感非常重要,而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能够使观众更好地感受文化的魅力并且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文化自信。例如网络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就以新奇的视角和新颖的展现形式激起了观众对文化的求知欲,并以受众更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人们对文化的热爱和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正逐渐改变人们对文化节目的认知和观看习惯。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观看内容,与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相比,观众具有更多选择权和主动性。同时,创作者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观众对于文化主题的反馈以及对各类文化知识的需求,通过互动和用户数据分析,不断优化节目内容和文化呈现形式。

总之,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在创作、制作和传播方面都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创新性。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机会,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节目。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新媒体生产模式下的文化节目也将不断演进和创新,为观众呈现更多精彩的内容。

1.2.2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节目的变革

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节目发生了许多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内容多样化。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元的传播渠道,使得文化节目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电视台、广播等媒体限制了节目的时长和内容,而新媒体平台则可以提供更多自由度和创新性。在内容上让小众文化得到展示的机会。

其次,互动性增强。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使得观众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化节目中,与主持人、嘉宾进行互动,表达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观点和意见。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对文化节目进行评价和推广,对作者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具有跨平台传播的特点,文化节目可以通过多个平台进行传播。这样可以将节目的受众范围扩大,节目增加曝光度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将得以扩大。

最后,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节目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线性节目制作模式逐渐向非线性发展,节目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技术工具也发生了改变,比如采用云剪辑、实时直播等技术。这些新技术使得文化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跨越时空的束缚与历史中的人物相见。

总的来说,新媒体环境下文化节目发生了内容多样化、互动性增强、跨平台传播、制作方式改变和个性化推荐等变革。这些变革使得文化节目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并且与观众的互动更加密切,推动了文化节目的创新和发展。

2. 文化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困境

2.1 文化主题缺乏新意

文化节目普遍存在文化主题缺乏新意的问题。

首先是创作思维的保守。许多文化节目的创作团队缺乏创新思维,对于传统的文化主题和内容较为依赖。他们往往重复使用相似的题材和故事情节,缺乏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创意,导致文化节目的内容缺乏新意。例如一些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或讲座节目常常围绕着相同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缺乏对其他历史主题的关注和探索。

其次,一些文化节目制作方在选择文化主题时更倾向于选择大众熟悉且容易产生话题和收视率的主题,而忽视了对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呈现。例如一些文化节目会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主题,但却缺乏对这些作品的创新性解读和呈现。只是简单地重复原著情节,缺乏对作品内涵的深入挖掘,导致文化节目的内容呈现较为浅薄。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一些文化节目可能过于追求娱乐性和消费性,这种迎合观众口味的做法往往限制了文化节目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导致文化主题缺乏新意。

此外,文化节目的创作团队缺乏专业人员导致内容质量下降,使文化节目在内容上缺乏准确性、深度和专业性,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且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节目始终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挖掘文化主题的内涵和意义。

2.2 传播主体单一化

文化节目传播存在各类单一化问题,其中文化传播主体的单一化现象需要引起重视。传播主体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文化与受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多元的传播主体将让文化传播变得更加鲜活。但是,在当今的文化节目中,文化信息的传递大多由主持人负责,部分主持人对专业的文化知识了解有限,通常只对文化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也由于缺乏系统指导,无法准确传达历史文化的意义,未能解读深层的文化内涵,无法进一步挖掘典籍或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导致观众对于文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难发现,在一些文博类节目中,非遗传承人、文化展馆负责人等专业人员往往缺乏讲解机会,只能在主持人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完成片段讲述,这也造成文化传播不深入、文化讲解不专业。如此一来,文化节目所想传递的文化知识与内涵将无法被观众所感知和消化。笔者认为,对于该类节目而言,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展馆负责人是重要的嘉宾,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优秀的传统技艺,应充分利用其身份的专业性,让他们成为文化节目的主角,在节目中充当文化故事叙述者、文化历史亲历者、文化遗产保护者的角色,如在节目中进行传统技艺展示、与观众形成互动,节目内容将更加丰富,节目价值也将更为深刻。

3. 文化类节目的破圈之法

3.1 创新文化自信表达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节目通过创新的方式表达文化自信,以展现国家、地区或群体的独特文化特色。

例如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通过比赛的形式,让选手和观众一起回顾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该节目在创新中融入了现代元素,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兴趣,在诗词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了文化主题。首先是除了传统的古代诗词,节目也挖掘出了当代或者一些非主流的诗词作品,呈现出了更多样化的文化艺术形式。其次是将现代的音乐、舞蹈、影像等元素融入诗词表演中,创造出更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增加了观众的审美体验。最后是节目选取了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创作素材,通过诗词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使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此外,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也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案例。该节目通过名人朗读文学作品的形式,向观众传达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节目中的名人朗读的作品既有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也有现代的优秀作品。通过朗读者的真情流露和细腻的演绎,让观众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力量和魅力。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让观众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让他们更加自信地传递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些创新表达方式,不仅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融入了现代元素,也更贴近观众的需求和审美。通过这些创新的方式,文化节目成功地表达了文化自信,也使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上述的文化主题的更新为文化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3.2 平衡新旧受众审美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文化节目需要平衡新旧受众的审美需求,以满足不同群体观众的喜好和追求。

首先是分析节目受众: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文化背景等受众对文化的偏好。如老年人喜爱的戏剧和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等。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了解受众群体,针对性地对各年龄段各阶层的受众感兴趣的文化内容进行针对性提供。其次是多元化节目类型:推出不同类型的文化节目,涵盖传统文化、小众文化艺术、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传播的主体不再是单一的主持人,而是新媒体平台上所有宣传文化的主体,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也同样使受众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不论是自媒体创作的自媒体人还是各类官方账号出镜的展馆负责人等都引发了受众的收看兴趣,更广泛地对文化进行了传播。并同时通过在线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卫视等多个渠道同时推广,增加节目的曝光度。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文化节目可以在新媒体时代中平衡新旧受众的审美需求,提供多样化、创新化的内容和新的传播主体,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4. 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加强互动性和个性化推荐,将是文化类节目在新媒体时代成功传播的关键。同时,文化类节目在新媒体时代也需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提供更加有深度和独特的内容,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留存。只有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才能让文化类节目在新媒体时代保持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类节目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