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研究
2023-02-09郭鹏伟
郭鹏伟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长治 046000)
建筑工程施工需多工种、 多单位协同推进, 施工现场秩序偏混乱, 伴随质量差、 污染重、 效率低等问题。 为响应绿色施工的行业号召, 亟需创新施工现场管理理念, 依托科学的技术和前沿的方法做好管理工作, 为建筑工程的高效发展助力。
1 建筑绿色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绿色施工是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理念,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组织工程建设活动, 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进行施工, 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彰显出绿色环保的特色。 绿色施工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延伸, 在建筑工程中采取绿色施工管理措施时,需遵循如下原则。
1) 建筑施工活动建立在资源浪费量少、 环境污染小的前提下。 工程施工难免产生噪音、 水体、 空气等方面的污染, 施工单位需客观评估各分项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 再结合工程现状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措施, 实现绿色环保的施工目标。
①经过对施工污染范围的界定后, 对该范围内的植被采取防护措施; ②最大限度减小对场地外管线的破坏, 保证周边的各类既有设施均可正常运行;③加强对材料、 机械设备的管理, 工程物资进场时加强质量检验、 进场后妥善存放, 避免过量占用公共空间; ④注重与周边居民的沟通与协调, 建筑工程活动发生在城市时, 还需与所在区域政府的各级单位协商, 在源头上消除矛盾, 尽可能避免建筑施工带来的污染。
2) 建筑绿色施工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结合现场气候条件适时施工。
①承包商密切关注不利气候因素, 妥善协调施工计划, 避免不良天气对现场施工造成影响。 例如,土方工程施工前加强防范, 通过防排水措施的落实,防止地下水上升或降雨对施工造成干扰; ②施工现场的布置必须综合考虑防水、 防火要求, 某些分项工程的施工易造成污染, 需根据污染特征和气候条件采取控制措施。 例如, 明确当地的风向, 采取防护措施, 避免由于风力作用加剧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熬制沥青期间潜在安全隐患, 需由专员做好安全排查, 以免发生异常状况; ③雨雪天气、 大风天气时均容易加重建筑工程施工污染问题, 需根据气候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和防控措施, 力争使土方工程、 混凝土工程等各分项工程的各项工作均能够在不造成污染的前提下进行[1]。
3) 建筑施工对水、 电资源的需求量大, 在水、电资源的使用方面有较大的节能空间。
①节约利用水资源, 一方面主动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 另一方面以回收再利用的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施工人员及时监测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根据水资源消耗水平采取控制措施; 建立水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②电能监测需落实到位, 根据电力资源消耗情况加以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节电活动中, 需配置电力资源消耗较少的机械设备, 合理调控各类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 避免机械设备在闲置状态下产生过多的电力消耗。
4) 优化配置工程资源, 减少资源浪费。 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着重围绕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两方面进行, 管理者需紧扣工程现状, 以动态化的方式调节资源, 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根据各道工序的施工要求安排具有资质的施工人员,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协调, 防止人力资源浪费。 参建人员需保持协调关系,协同推进工程建设活动; ②物质资源管理方面, 规范验收施工材料, 结合各道工序的需求安排适量的工程资源, 定期盘点材料, 各类材料的进入库数据均要得到完整的记录, 做到数量、 用途均明确; 施工材料的安全管理也尤为关键, 诸如防火、 防潮等防护措施, 由专员负责管理; 妥善保管采购的材料,减少搬运次数,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提高工程材料的循环利用水平, 物尽其用; 机械设备进场前安排性能检验, 施工期间定期检维修, 保证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性, 发挥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生产力优势[2]。
2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创新策略
2.1 人才层面的管理创新策略
人才是建筑企业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创新的发展路径中, 加强人才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突破口。 建筑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例如端正的工作理念、 扎实的专业基础、 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状合理应用建筑资源, 在满足建筑建设要求的同时追求生态目标。 职业道德素养也是一名优秀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管理人员应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以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从建筑企业的角度来看, 需积极推进人才建设进程, 搭建宽广的学习平台, 引导员工汲取先进的理论知识,再践行至实际管理活动中, 经过持续性的 “自我充电”, 促进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的提高。
2.2 施工技术层面的管理创新策略
施工技术是建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采用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后, 有助于发挥出材料、 机械等硬件设施的应用价值和人才的软实力优势。 因此, 施工技术层面的管理创新具有必要性。
1) 建筑企业需认识到优质施工技术对工程发展的关键作用, 将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突破方向, 结合企业技术现状稳扎稳打, 逐步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层应给予技术人员鼓舞, 加大技术研究力度,掀起技术研究热潮, 推动技术朝着高质量、 高环保效益等目标迈进。
2) 除了内部的技术创新外, 建筑企业还需同步强化外部技术创新, 既要扎实企业内部技术根基,又要向外学习前沿的技术。 例如建筑企业积极与具备优质技术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汲取先进施工技术的精华, 再考虑施工技术的适应性问题, 结合企业技术现状做合理的优化, 确保前沿的施工技术在建筑企业的日常施工中具有可行性。
2.3 管理方式层面的管理创新策略
管理人员正视现阶段的管理方式, 识别不足之处, 做针对性的调整。 在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中,应配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引导。 纵观现状, 部分建筑企业虽然着手于管理创新工作, 但广度和深度均有限, 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固有管理方式流程繁琐、 效率低、 效果差等局限性,项目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未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 要求建筑企业优化管理方式创新意识, 结合制度建立及健全等辅助措施, 走创新式管理的发展之路[3]。
3 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3.1 能源的高效化管理
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而能源供应量有限, 在能源供需矛盾下, 需要探寻能源的高效利用策略。 于建筑领域, 做好能源管理工作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具体如下。
1) 注重施工技术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条件、 质量目标相同的条件下, 随着施工技术的改变, 施工质量、 能源消耗情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因此, 建筑企业需从项目实际状况出发, 挑选操作流程精简、可行性较高、 对工程资源需求相对较少、 水电及各类能源消耗量较低的施工技术, 依托优质的施工技术达到保证质量、 控制资源消耗的效果。
2) 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合理配套。 材料是支持建筑工程活动的重要物资, 需要选择质量可靠、 生态环保的材料, 例如材料应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 机械设备是重要的施工设施, 而机械设备的能源消耗量大, 因此在机械设备配套时便要考虑到能耗少、性能稳定的要求。 此外, 配套的各类器具应具有节水的特点, 减少建筑工程的水资源消耗量。
3) 加强用电安全管理。 无需使用电力资源时,随即切断电源, 避免机械设备空载而造成电力资源消耗。 并且, 及时切断电源的方式还有利于维持安全的施工环境。
3.2 环境的全方位保护
环境保护作为建筑绿色施工的重要内容, 其必须得到有效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可能存在扬尘污染、 噪声污染、 光污染等问题, 因此需围绕各污染类型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1) 扬尘污染的管理。 土方运输期间由于土料的洒落而产生扬尘, 导致运输沿线的空气品质受到影响。 因此, 在车辆装载土方后采取覆盖措施, 以防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期间也易产生扬尘, 为此可采取覆盖、 喷淋等方法予以控制。通过多项措施的落实, 竭力减小扬尘污染问题。
2) 噪声污染的管理。 从源头上控制噪声, 例如选择低噪声、 低震动的环保型施工设备; 从传播途径的角度控制噪声, 在现场搭建防噪棚, 用于削弱噪声的传播。 为了不影响建筑工程周边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按照夜间70dB以内、 夜间55dB以内的要求控制噪声。
3) 光污染的管理。 建筑工程的光污染主要源自于夜间灯具照明和焊接两个方面。 对于夜间施工期间灯具照明产生的光污染, 采取调整光照角度、 控制光照强度、 增加灯罩的方法; 对于焊接时电焊弧光产生的光污染, 采取遮挡措施[4]。
3.3 现场资源的全面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 要求食堂工作人员持有健康证, 保证食物的绿色健康, 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标牌, 清晰提示工程施工需要保护的对象, 以免现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珍贵文物由于施工的干扰而受损。
材料取用方面, 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 在保证材料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在周边采购材料, 缩短材料运输距离, 减少运输的燃油消耗以及减小材料在途运输时的资源损耗; 做好市场调研, 挑选型号合适的材料, 按照计划有序采购, 避免重复采购、错误采购; 材料进场后, 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按照工程需求领取材料, 保证各类材料均得到有效的应用。
水电使用方面, 兼顾工程施工要求和水电节约利用要求。 对水资源使用情况采取定量考核的管理办法, 强化施工人员的节水意识, 必要时设定用水限额。 主动提高建筑工程的节水水平, 配套节水型器具, 建立水资源收集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 (如图1 所示)。 例如, 配套设备进行水资源的收集, 将此部分水资源用于喷水降尘, 缓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粉尘污染的问题; 收集废弃水, 经过净化处理后二次利用, 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在用电管理方面, 选择性能稳定、 耗能量小的机械设备, 并采取耗能定量核算的方法。 有效利用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根据自然资源条件设置遮阳和通风装置, 减轻对用电设备的依赖程度[5]。
图1 循环用水系统
3.4 绿色环保材料的合理应用
建筑的围护结构是能耗 “大户”。 在绿色节能的建筑工程理念下, 需要引入具有绿色节能特色的建筑材料, 例如在建筑墙体和屋面的施工中采用保温隔热材料, 在地面上采用具有保温或制冷效果的材料, 在幕墙与门窗间增设遮阳系统。 节能材料在满足建筑质量要求的同时还可减轻建筑使用期间对暖通空调的依赖度, 减少由于暖通空调高负荷运行而产生的电能消耗。
3.5 提高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材料, 现阶段泡沫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取得广泛的应用, 因此可以考虑泡沫混凝土施工技术。 泡沫混凝土属于轻质材料,成型结构的垂直载荷和侧向载荷均较小, 建筑的总体重量得到控制, 对地基的建设要求有所降低,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得到保障。 在河道边的岸墙工程中常采用泡沫混凝土, 基于此类材料建成的结构由于轻质化特征突出而减小对边坡的作用力, 有助于维持边坡的稳定性。 在建筑墙体施工中应用泡沫混凝土后, 还将取得节能环保的效果, 现阶段颇具代表性的有屋面泡沫混凝土保温层、 泡沫混凝土轻质墙板等。
3.6 建筑垃圾的绿色管理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产生建筑垃圾, 直接丢弃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 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下, 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1) 收集具有再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 经过改进后予以利用,依托资源再利用的策略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 妥善规划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式, 避免由于使用方法不当而导致施工期间产生过量的建筑垃圾;3) 建筑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需堆放至指定的地点,利用容器或管道运输, 做无害化处理, 防止建筑垃圾对土壤、 水源造成污染。
4 结语
综上所述, 安全、 质量、 进度、 成本等均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管理对象, 在建筑建设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 需注重管理方式的合理化应用。 考虑到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 效果差的局限性, 管理人员需践行创新管理理念, 优化管理方法。 同时, 管理工作需顺应绿色环保的行业发展趋势, 采用的施工技术需具有节能环保特色, 对材料、 机械设备、 水电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均要科学合理。 经过全方位的创新式管理, 营造良好的建筑工程发展环境, 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