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监考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2023-02-09王恒厂耿习琴黄丹丹
孙 冬 王恒厂 耿习琴 黄丹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考试工作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考试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的重要内容,应坚持严谨、诚信、公平、公正的原则。《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1]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同时也强调要加强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要做好考试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工作作风三者俱佳的考试工作队伍。考试的主要参与者有考务管理人员、巡视人员和监考人员。本文主要讨论高校监考队伍的建设,加强对监考工作的管理,使监考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以达到检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监考工作概述
监考是各类考试考务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考试的质量和公平公正。监考工作,就是监考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对考生的行为进行管理与监督,严肃考试管理,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考试工作顺利进行。监考人员既是考试工作的组织者、责任者,又是考风考纪的监督者、执行者,维持考场秩序、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和氛围。监考人员需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严格履行监考职责,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务求高效。考前做好准备、认真检查,考试中维护考场秩序、按规范执行,考后做好收尾并及时反馈。
高校承担的考试,不仅有校内课程考试(如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还有国家级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监考任务多、需求量巨大,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每学期有近万人次的监考任务。
监考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松紧结合、怎样处理突发情况、如何驾驭考试现场,这些都是监考人员应具备的技能。因此,如何管理好监考队伍、如何将监考工作落实好,是教学管理中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二、监考队伍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监考工作关系到监考人员、学校考试制度、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关于监考人员队伍和监考工作的讨论络绎不绝,究其原因:首先,高校扩招后,在校生规模空前,对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各类课程、考试项目不断增加,对监考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要求更高;其次,考试制度与管理机制、监考人员的素质、监考工作的评价与反馈均有待加强与完善,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亦逐渐凸显。
(一)考试制度与管理机制有待落实和完善
虽然考试制度与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监考培训环节缺失、监考人员资质不够等,考试制度与管理机制有待落实和完善。
(二)监考工作态度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监考人员大多为各院系在职人员,身兼数职,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还要参加监考工作;该类监考人员对监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达不到考试工作要求。同时,从考试现场巡查的结果来看,部分监考人员工作不认真,并未提前学习监考相关材料,对监考工作流程不熟悉,难以把握考场中的重点,对突发状况的处理和应对能力也有所欠缺。
(三)监考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有待加强
高校各类考试项目繁多,监考任务较重,而且对考试的要求越来越高,少量监考人员不愿承担监考工作[2],即便到达考试现场,也很难严格遵守监考职责,考场内秩序和纪律将大受影响。另外,部分监考人员在监考过程中能严格按要求执行。为了规范监考工作、落实监考责任、提高监考工作质量、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监考责任认识和工作主动性还有待加强。
(四)监考工作的评价与反馈力度不够
考试工作中,对监考人员来说,往往都是各种监考工作的规定、要求,缺少具体且系统的监考评价、考核机制,乃至反馈环节,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管机制[3]。
三、监考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高校应加大对监考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加其责任意识,将监考工作与提升办学质量、人才培养切实结合起来,加大对监考工作的监管力度。当学校、院系、监考人员统一战线,高度重视监考工作,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实现监考队伍专业化,助力学校的考风考纪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一)不断完善监考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
对监考资质及次数、监考工作职责、监考培训及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确保监考人员熟知岗位职责、具备很强的责任意识,稳步推进监考工作。不断优化监考工作流程,对考试过程中监考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步骤等做出明确要求,敦促监考人员严格执行监考规范,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二)创新管理模式,发挥院系执行力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校内课程考试的主监考一般由开课学院委派,副监考由学生所在学院委派。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及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特定范围或形式的考试,监考人员由教务处考试中心和学院协同组织安排。
(三)规范监考人员选聘,加强培训与考核
监考工作细节较多,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旦出错,很可能会影响整场考试的正常进行,因此,监考培训必不可少[4]。因监考人员众多,为提高可行性,可采用学校、学院两级进行分散式培训,由学校统一发放监考工作流程、工作职责等培训材料。学校定期对学院推荐的监考培训教员进行专题培训研讨,重点强调岗位职责和责任心,对考试相关政策、流程、要求作出详细说明。学院的监考培训教员负责对本学院的监考人员进行培训,传达监考的相关政策、流程和要求;经培训且考核合格的监考人员,方可获得监考资质,进入监考人员库。同时,可以举办介绍考试原则、考试方法、考试心理学知识、案例分析等系列讲座,提高监考人员的工作技巧和水平[5]。以上模式适用于高校课程考试,当组织专项考试(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时,其监考要求与常规校内考试的要求有所不同,培训工作可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进行组织[6]。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工作效率
在教务系统中,建立完备的监考人员库,日常不断维护。监考人员库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并非固定不变。由前文可知,监考人员由学院进行培训、管理、考核,新获得监考资质的监考人员名单添加至监考人员库,因退休等原因失去监考资质的监考人员名单将移除。同时,可以满足监考人员信息管理、监考费用计算等需求,对监考人员的信息不断进行梳理、维护和优化。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监考人员库已嵌入考务系统中,对监考人员的管理、维护、调用等均在系统内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比如:(1)监考人员的证件号码作为唯一标识码,用来校验库内数据的唯一性,可以有效避免监考安排的冲突;(2)定期维护监考人员的财务信息,可以高效快捷地进行监考费用统计。
(五)借助现代化科技[7],辅助监考工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高校都建设并启用了标准化考场,融合了监控视频系统和信号屏蔽系统,对监考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补充手段。监控视频系统不仅可以约束考生的违纪行为,一旦发生违纪行为时,还可为取证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督促监考人员认真监考,规范监考行为。信号屏蔽系统可以将手机、无线电等信号屏蔽,有效地切断考场内外的联系。
四、监考评价与反馈机制
为了不断完善监考工作、保证监考队伍的稳定与质量,不仅要进行制度建设、监考培训等,还亟须建立监考评价与反馈机制[8]。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监考工作的完成,监考工作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监考工作全过程
健全监考评价机制,评定监考人员星级,根据不同的考试类型(如国家级考试、校级考试等),确定监考资格,如图2所示。监考人员默认星级为五颗星,当监考过程中出现不规范行为时,将扣除其相应星值;当星级小于等于三颗星时,取消当前学期监考资质,下一学期重新参加监考培训,考核合格后重新获得五颗星。
图2 监考评价示例
建立院系巡考、学校巡考两级巡视制度,加大巡视力度[9]。考试期间,监督考场秩序,督促监考人员规范履行监考职责,及时纠正监考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并将巡考情况反馈汇总,按照监考评价的指标点(如下表所示),维护至考务系统中,便于学院实时掌握其监考人员的工作情况。另外,学生与监考人员可互为监督,可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与问题,检查监考人员的监考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监考工作。
监考评价指标点及参考数据表
对监考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评定、动态管理[10],纳入年度教学工作的考核,切实履行监考职责,对表现优秀的予以表扬、奖励,以此调动监考人员的积极性;工作不力和有失职失范行为的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停止监考资质或按教学事故进行处理,触犯法律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11]。
结语
本文通过对监考工作全过程进行分析、梳理,使监考队伍的建设、管理、培训、评价、反馈等环节更加完善,逐步建立一支职责明确、工作规范、运转有序的监考队伍,确保考试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为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