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青年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2-09陈一鸣青木王传军孙锋胡雨薇黄兰岚
陈一鸣 青木 王传军 孙锋 胡雨薇 黄兰岚
“绝大多数海外年轻人赞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开放合作共赢。”这是《环球时报》旗下舆情调查中心近期一项全球青年民意调查显示的结果。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14日,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对美国、德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沙特和肯尼亚7国14岁至35岁的年轻人展开“中国观与世界观”问卷调查,回收的3585份有效样本显示:绝大多数海外年轻人希望本国与中国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更多年轻人对未来世界的变化趋于乐观;另有少数年轻人认为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显著或不可调和的矛盾(或冲突)。结合本次民调,《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个国家的年轻人和中外学者,请他们深入谈谈全球青年的中相观与世界观。
中国的技术受到更多关注
在有关“提到中国,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的调查中,7国平均数据显示:中国的技术、文化和美食给外国受访者留下深刻印象;长城、发展、人口、工业、经济的提及率也较高;欧美国家中,美国受访者对“中国制造”更为关注,德国受访者对技术的提及率更高;印度受访者对中国的技术、“中国制造”最为关5主;还有较多受访者用“好”表达对中国的首要印象。
今年29岁的托斯滕・海德是德国慕尼黑一家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所在的汽车企业在中国设有工巾,自己曾两次被派往中国工作,这让他成为朋友圈中小有名气的“中国通”。平时,海德很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崛起,如最近中国各大汽车品牌进军欧洲,他觉得只有中国能这么快做到这一点。同时,他对中国美食、书籍、电影、电器和手机等也很感兴趣。
7国青年中,肯尼亚受访者对中国整体印象好的比例最高,超过八成;建次为俄罗斯、沙特、印度,占比均在七成左右;而美国不足四成,德国略高于三成。年轻的肯尼亚媒体人马克•艾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肯尼亚青年对中国好感度高在情理之中,基于肯中关~系的发展与合作, 当地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中国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机会也让许多肯尼亚青年受益良多。此外,贸易往来也增进了两国民间交流。无论是中国公民在肯开办企业,还是大量肯尼亚人到中国从事进出口业务,都为肯尼亚青年提供了大量的商机和就业机会。艾伦强调:“最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尊重他国主权,从不干涉肯尼亚内政,很多积极参与政治的肯尼亚青年对此非常认同。过去,欧美国家一方面向我们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却通过各种附加条款束干涉我们,极大地损害了我们的利益。但中国从来不会这样做!”
《环球时报》驻巴西特派记者在与当地青年的接触中,明显感到他正对中国长期以来保持经济繁荣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评价很高,对中国科技进步、美食文化等方面兴趣也很大。很多巴西人希望能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巴中交往中获益。在与巴西出租车司机、商店收货员、送快递的小哥等普通民众交谈时,记者感到当地人普遍认识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蕴藏的巨大市场机遇不容忽视,值得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印度、俄罗斯进一步去开拓和挖掘。
过半海外年轻人认为欧美涉华报道不够客观
在有关如何评价欧美媒体涉华报道的调查中,相对多数的海外年轻人认为相关报道不够客观。过半受访者认为,欧美涉华报道存在“戴着有色眼镜或刻板印象(37.9%)”甚至“虚假编造(13.5%)的情况。调查显示,相比通过媒体了解中国,更愿意通过“互联网主动搜索与了解中国”的年轻人比例达到45.7%,想通过“实际到访”了解中国的比例达到45.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访国家中,美国和德国受访者对美欧国家媒体涉华报道的信任程度实际上相对偏低,均有超过或接近六成认为“戴着有色眼镜和刻板印象”或“虚假编造”;认为报道“真实可信”的均不足两成。
这表明,对部分西方媒体长期歪曲报道中国的现象,受访的海外青年基本上都心知肚明。德国青年海德认为,他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中国的了解明显比上一代德国人更为深入,因为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多。除传统媒体外,年轻一代也趋向通过TikTok等社交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与中国网友互动。海德表示,受一些德媒的影响,他身边的亲友对中国有偏见,会就西方炒作的所谓“新疆问题”和他争论,但经过解释,这些人都有了新的认识。他还举例说,前段时间德媒一直炒作“德国经济依赖中国”的话题,但德国一些研究机构在深入研究后给公众一个结论,即“德国比美日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依赖要少”,这让民众明白,在德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德国与中国合作有多重要。
26岁的俄罗斯姑娘亚历山德拉是一位在读研究生,同时在俄科教部做兼职。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选修过中文,到中国接受过短期培训,对中国有二些了解,但还谈不上深入。我也常看英文的资讯,一些对中国先入为主的信息不会误导我。最近几年,俄文媒体涉华报道越来越正面和客观/当我们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说中国的这个倡议好时,西方一些媒体却说'这是个陷阱,但我的观察是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有了很大改观。”
25岁的埃塞俄比亚姑娘穆伦妮希在当地一家市资企业做翻译,在南京一所大学留学3年的经历让她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她还特别钦佩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在穆伦妮希看来,西方媒体不光是对中国的报道充满偏见,对埃塞和非洲国家也一样。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些西方媒体所说的中国殖民非洲和带一路是债务陷阱都是无稽之谈。”
对这些调查结果和国外青年的反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一些西方媒体近年来的公信力本来就在下降,为把中国渲染成对手或假想敌,它们的报道愈加偏颇,无论是国内受众还是海外受众,对此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德国柏林一所大学的国际政治学者雷纳•克希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叙事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受对中国的看法,但反过来说,一旦民众知道真相后,对西方媒体的信任度就会越来越低。网络世界越来越开放,以及德国青年能有更多机会来中国实地走一走,这些因素都在打消西方媒依涉华片面报道对他们认知中国时形成的偏差。当然,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确实,在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还是习惯于从欧美媒体的报道中了解中国。埃塞俄比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表演艺术副教授、埃塞政策研究所传播与出版顾问巴鲁•德米西坦言,他本人和很多非洲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实际上还很不够。他建议中国每年都要出版一本新的《国情手册》,帮助各国民众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
“天下大同”的中国智慧受 到推崇
7国平均数据显示,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八成受访者“赞同”或“部分赞同”。这其中,“赞同” 比例较高的是肯尼亚、印度、巴西和沙特。调查述显示,很多海外年轻人对未来世界的变化趋于乐观,相对多数人向往“天下大同”理念,支持开放合作共赢的人也很普遍。
“在世界局势仍有不少动荡和冲突的当下,人类戚发需要团结互助和包容协作,这一点已成为许多国家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共识。”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人类发展合作的重要性及未来前景都有清晰描述,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和良好推进也有目共睹。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惠及许多国家,对此,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民众都有切实感受。张颐武表示,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张以及多年来言行一致的实践,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认可和欢迎。
俄罗斯姑娘亚历山德拉说,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天下大同”,都体现出中国人的哲理和智慧,俄罗斯年轻人都非常认同。埃塞学者德米西也一表示:“我们认同中国人说的天下大同。在我们的宗教信仰中也传播着类似天下大同的理念。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建议各国民众要去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因为共同的历史观是共同价值观和政治稳定的基石。”德国学者克希尔认为,在德国及欧洲也有类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但这样的理念需要更加具体化的努力来表达,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其中之一。
调查显示,更多海外年轻人认为.中国的不断发展对世界来说利大于弊,绝大多数人希望本国与中国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对此,德米西表示,这个民调结果确实反映了中国不断提升的全球影响力,中国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推动世界的多极化发展,改变着全球经济秩序和全球外交。而在德国学者克希尔快,现在的年轻人深受全球化影响,由此,他们对中国的接受度很高。
“美国跟谁关系好呢?”
就中美关系而言,7国受访者中认.为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显著或不可调和的矛盾(或冲突)”的受访者比例近1/3;超半数认为中美“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对此,张颐武认为中美关系不断变化和发展,不能简单地以“对不对立”一言概之。他表示,中国在促进合作、共建美好世界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美国的回应好像不够。
“美中关系不好、美俄关系也不好,事实上我想说的是美国跟谁关系好呢?”亚历山德拉说,“美国只关注自身利益!美国谁都不喜欢,除了美国其他国家都不对,这说明美国要好好反省自己了。”她还表示:“我也去过美国,很多普通的美国民众很友善、很开朗,但我搞不懂为什么祸端都是美国政府挑起的呢?作为一个青年,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做法不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好结果。绝大部分俄虏斯年轻人也不喜欢美国政府,感觉美国是我们这个星球危机不断的祸根。我真心希望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美国与世界第二的中国多合作。
埃塞姑娘穆伦妮希直言:“美中关系不好,责任当然在美国。美国害怕中国超越自己,所以竭尽全力试图阻止或限制中国发展。其实,美国应该和中国携手帮助非洲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挑战。”德国青年海德很关注中美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他不希望中美两个大国家发生直接冲突,并认为“双方现在最重要的是坐下来对话,解决危机,加强合作”。这些海外青年都希望美国政府能听到他们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