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 跨山越海
2023-02-08本刊综合报道
本刊综合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祖国亲人,足迹遍布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60年间,3万余人次赓续接力,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这就是中国援外医疗队。他们长期奋斗在援外医疗临床一线,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以医者仁心,在异国他乡温暖人心。2023年10月20日,在《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中,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走向世界的“白衣天使”
时间回溯至1962年12月,中国卫生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刚刚宣告独立的阿尔及利亚向世界求助,恳请各国提供医疗援助。秉持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中国政府最先作出回应,并且于1963年4月派出第一批援外医疗队。
中国援外医疗行动始于阿尔及利亚。截至目前,中国已向阿尔及利亚派遣28批医疗队、3603人次医务人员。其中,有一位医生先后4次踏上阿国的土地,在近8年的援外生涯中,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仁心大爱,成为阿国人民心中的“妈妈徐”。她就是来自湖北的徐长珍。
1993年11月24日,是徐长珍随援阿医疗队抵达阿尔及利亚的日子。就在这天深夜,来了一位重度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在输血、输液的同时,徐长珍打开病人腹腔,取出胎儿,剥除胎盘止血。而新生儿窒息,心跳微弱,没有呼吸。护士告诉她:“产妇10年不孕,这是反复治疗后才有的第一个孩子,特别珍贵。”为了保住这个新生儿的生命,在吸痰器等急救物品不到位的情况下,徐长珍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先口对口吸出新生儿口内的羊水和分泌物,再口对口做人工呼吸,新生儿皮肤渐渐红润了,开始有了呼吸,最后终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手术室一片欢腾,在场的医护人员都伸出大拇指,产妇术后也平安脱险。第一台手术的成功,赢得了阿方的信任,为了感谢中国医生,新生儿起名为“西诺瓦”,意思就是“中国人”。
从1993年开始,徐长珍和队友们累计治疗患者10万余人次,开展手术1.5万余台次,抢救危重患者700余人次,接生新生儿4万余例。越来越多的孕产妇为了感谢中国医生,给孩子起名为“西诺瓦”。现在在当地,叫“西诺瓦”的孩子,已经有1万多名。
在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中,像徐长珍这样在异国他乡勇担使命,救死扶伤的队员并不少见。他们甘当冲向一线的“逆行者”、与病魔较量的“尖兵连”,用生命守护生命,展现着“大医精诚”的精神,成为彰显大国担当的“中国名片”。
天津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佟玲,先后4次参加援非洲刚果(布)与加蓬医疗队,在非洲工作的8年间,成功地开展了上千例白内障手术,用医术播撒光明。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李俊升,坚守在卢旺达受援医院近10年。在条件极端简陋的医疗环境中,他用自制腹带为术后患者保护腹部,自制牵引架来救治骨折患者,累计诊治患者1.2万余人次。
……
60年来,中国向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了3万余人次医疗队队员,诊治患者近3亿人次。他们之中,有的队员累计援外服务12年;有的长眠海外、祖孙三代接续援外;有些队员与患者之间的故事已落幕,而援外医疗队的故事仍在继续。
“带不走的医疗队”
党的十八大以来,援外醫疗队模范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等义诊创新工程活动,拓展公共卫生合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援外医疗活动的持续进行,中国智慧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土地上浇灌出友谊之花。
2014年,非洲暴发了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同年8月,中国第24批援几内亚医疗队队长王振常率队踏上征程。多年来,这支医疗队始终坚守在埃博拉疫情防控最前线,开展医疗救治。同时,为提升当地防控能力,医疗队与北京公共卫生专家组共同组成培训团队,帮助几内亚进行公共卫生培训。
“我们培训了1600多人,超额完成了几内亚公共卫生培训项目,为防控埃博拉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为以后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更新了理念、储备了人才。”王振常说。凭借在几内亚为抗击埃博拉作出的积极贡献,这支队伍成为了第一支得到由几内亚总统颁发共和国勋章的医疗队。
从“输血式”援助转向可持续“造血式”援助,从“中国医生”到“中国医院”,中国援外医疗队正为受援国家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17年,在南苏丹的朱巴教学医院队长朱兴国在国内专家的远程协助下成功完成了该院第一例巨大腮腺肿瘤手术;宁夏援贝宁医生郎志存在贝宁洛克萨建立“中国—贝宁远程会诊中心”;广东援多米尼克医疗队员吴德熙建立起当地历史上第一个心血管专科;2022年11月位于赤道几内亚的中赤几友好医院顺利竣工……国家卫健委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46家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共建25个临床重点专科中心。
今天,中国援外医疗队正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115个医疗点开展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未来,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脚步还会抵达更加辽远壮阔的远方。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是中国援外医疗队赓续传递的精神。今天,这份无私奉献与深厚情谊也早已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肤色。他们像一簇簇迎风而起的蒲公英载着天下大同、人类大爱的种子,跨越山河大海,一次次不远万里、为爱奔赴,一次次落地生根、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