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前沿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研究
2023-02-08侯丽娜张良赵兰雪陈欢张健王昊
侯丽娜,张良,赵兰雪,陈欢,张健,王昊*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上海 20009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学工作者则是医学院校的职责。国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中更是强化了高端基础医学人才和药学人才的全人培养目标[2]。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任务,要求高校进一步落实“门门讲思政、人人讲育人”的工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政课程,而由全部课程和所有教师共同参与,这已是高等教育领域目前的普遍共识。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思政不是思政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在知识传授中强调思政价值观,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润物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是解决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体系思政教育所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手段[3]。
现代药学学科是以化学、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学科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新药研发作为药学最前沿的科学领域,更是国际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药学学科研究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学研究前沿知识,培养医学生具备卓越医学人才必备素质,即发现疾病核心问题、获得干预关键靶点、研发有效防治手段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自2018年起针对全院医学生开设药学前沿研究生专业基础课。鉴于药学前沿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该课程2021年获评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文以药学前沿课程为例,展示该课程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多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践成效的分析,从研究生精品课程的角度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
1 药学前沿课程“三位一体”教学内涵的建立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内涵是伴随药学前沿课程一同创建的。在知识传授方面,药学前沿课程内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原理,从重大疾病新靶点发现到新药物研发的规范流程循序展开,包括绪论、精准靶标识别和原创药物设计、肿瘤的药物精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新药研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递送策略、药物制剂及其生物有效性、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等理论内容。该课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从生物信息学到发病机制、靶点发现、新药研发,最终到临床药学服务的完整研究流程。
药学前沿课程通过引入实践教学和形成性考核机制强化人才的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药理学关键技术实践平台”见习内容,包括分子、细胞、动物水平的药物筛选平台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平台的见习。从枯燥的理论认知到真实的案例观摩,让学生对新药研发的理解更进一层,极大提高了研究生学习兴趣。课程终评成绩包含2次平时测验成绩,每次计20分;1次见习课成绩,计10分;期末考试成绩计50分。该课程转变“终结式评价”模式为全过程和形成性的评价模式,建立了重点考查药学前沿知识、科研思路、创新精神的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专业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价值塑造引领者,担负德育重任。在价值塑造方面,该课程授课团队由本校药学领域“德才兼备”的卓越科学家组成,包括“国家高层次专家”“长江学者”“国之名医”“上药杏林育才奖”获奖教师等,为达成课程目标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5]。科学家用药学领域成功实践经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启发学生创新科研思维,提升他们解决人类重大疾病的使命担当。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思政教学研讨与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会、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坊等系列活动,不断用国内一流标准要求并提升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2 药学前沿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药学前沿课程自创建伊始就注重着力将学生价值塑造贯穿教学过程,近年来为对接国家要求,课程思政建设逐步深入推进。
2.1 结合课程特色树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药物研究是关系着人类生命健康的事业,每一种新药的诞生,都凝聚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开发新药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能改善全人类的健康甚至达到生命的演进[6]。该课程通过案例讲述、分组研讨等形式,落实每一位教师都讲思政,每一讲内容都有思政。一方面不断挖掘和丰富含专业内容的思政元素和融合点,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等意志品格。另一方面课程团队中德才兼备的教师则将其自身的思想引领、言传身教,与课堂上进行国际科学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及成功实践经验的传授有机结合,将科学信仰、学术规范、科研诚信等课程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真正做到“见微知著,溶盐于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2 基于教学内容挖掘思政结合点
为满足课程思政广度、深度、温度的“三度一体”内核要求,课程教师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回顾经典药物发现过程,宣教故事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使命担当;通过剖析前沿文献的严谨和规范性,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学术诚信;通过介绍我国医药事业、科技事业的伟大进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针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课程思政维度,教学团队挖掘出诸多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融合点,满足教师实施教学实践所需(表1)。
以下为与该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思政案例。
药物的发现与发明史是人类与疾病不屈不挠斗争的史诗,也是无数科学家、药学家不倦创新和勇于奉献精神的体现。因此,在绪论课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列举如尝百草的神农、以身试药而著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亲尝幽门螺杆菌的澳大利亚医生马歇尔等药学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仁爱和奉献精神。引用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抗代谢药氨蝶呤(Aminopterin)的发现,用这一从错误实践中发现新药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医学思辨精神,鼓励学生不惧挫折的勇气。
中国几辈药学家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孜孜求索,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国,新药厚积薄发,药品注册分类由“本土新”升为“全球新”,自主创新药企不断唱响“中国好声音”[7]。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到中国疫苗在全世界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无一不彰显其价值。在讲授精准靶标识别和原创药物设计章节,结合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教师插入中国的疫苗研发历程介绍,启迪学生胸怀世界、学以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8]。疫苗研发一般有五大策略路线: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欧美国家基本选择的是核酸疫苗,而中国最终选择了五条路线同时推进。在国家支持下,武汉生物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从启动研发到获批临床试验只用了98天,堪称“战时速度”。而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拥有全路线新冠疫苗的国家,面对新冠病毒的多种变异,这也将成为一种独特的优势。这些内容的讲述可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民族精神,从而增进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国政府始终在医药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9],为实现“健康中国,一个都不能少”而不懈努力。在讲授“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章节中,教师通过播放2021年火遍全网的“医保药灵魂砍价”小视频,启发学生思考灵魂砍价的真实意义。在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中,7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目录中,67种目录外独家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61.71%。“灵魂砍价”的灵魂是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十四五”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目的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对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2.3 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隐性渗入式教育是课程思政的主流教学方法[10]。教学实施需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的方式进行,使思想政治理论以专业知识为基石,让专业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11]。
2.3.1 情景式教学融入思政元素
如通过以屠呦呦为题材的纪录片视频片段,引出新药研发史介绍。通过人物故事和发明细节,鲜活地讲述研发团队如何从200多种中草药、380余种提取物中筛查发现青蒿素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故事,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3.2 结合时事热点授课
结合疫情时期国内外新药研发领域最受关注的新冠疫苗研发,教师从中国新冠疫苗全球范围内使用及临床数据分析,引出靶标药物设计策略内容。凸显我国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能力,使枯燥的理论内容更形象生动,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3.3 互动教学融入思政元素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中国科学家在抗阿尔茨海默病(AD)药物研发中所作贡献的文献,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资料检索等形式寻找答案,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教学不仅开阔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增强其作为一个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药学前沿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学生是课程思政实践的主体,实践成效在学生层面体现得最充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意识的内化可表现在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增强、对教师教学认可度的提升、知识的获得感的增强等等[12]。自2018年开课以来,历年学生期末反馈对该课程整体满意度均达95%以上,对授课教师授课满意度达98%以上,对授课内容的前沿引领性作用认同度达95%以上,这些满意度数据从侧面体现了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同度,充分肯定了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在结课后的匿名问卷调研中,学生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如对平时作业开放式问题的肯定,他们认为其增强课后自我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如对授课内容中基础知识与基础和前沿引领结合的赞同;翻转课堂小组作业跟进新药研发实事提升兴趣;对课程形式丰富和启发性的认可等等。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翻转课堂作业,学生表现反映了课程思政内化后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也可以间接反应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如“药物制剂及其生物有效性”章节的分组讨论作业为“近年来在癌症治疗中有重大/突出贡献的中国/华人科学家”。学生在课堂汇报环节纷纷列举了陈列平、张毓、邵峰、徐建明等一大批华人科学家在癌症治疗中做出的重大、突出贡献。以一个小组汇报为例,他们动容地说:“探索科学家的脚步,追寻他们的成功之路,我们发现他们的共性是强调理性与实证性,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归纳起来,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批判精神、创造和探索精神、实践精神、平等和团队精神、奉献和人文精神。”学生从查阅资料到总结成文,再到分组汇报,课程教学实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本章节的课程思政目标,授课效果反馈良好。
此外药学前沿课程同时积累了一整套含课程思政内容的动态教学资源。包括含思政目标的教学大纲,即在原始教学大纲基础上,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衔接和融合,满足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含课程思政目标的授课课件;“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视频、照片、文字)文档;蕴含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考核评价。通过含思政考核内容的随堂测验、翻转课堂和期末考试,以开放、非标准化考题形式评价学生对内含思政教育内容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药学前沿课程团队不断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积累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其形成强大的正面引导和示范效应。如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申报教学研究建设项目等等。课程团队“以价值引领为理念的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获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基金资助;团队教师撰写的“最高的奖赏——首个人工合成磺胺类抗生素的发现”获2020年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评比优秀奖;团队教师撰写的课程思政案例参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集》,已于2021年底出版;2021年药学前沿课程荣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药学前沿课程获“医学院课程思政设计比赛”优秀课程设计一等奖、优秀案例奖;该课程建设成果获“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4 结语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倡导的课程思政不是僵化的理论说教,其融入课堂的形式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药学前沿作为本校全体医学研究生的专业理论课,创建之初就被赋予了“两性一度+立德树人”高标准教学目标。课程团队结合人才培养定位以及课程特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系统设计,成功探索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路径。体系有效可行,成效示范作用强,经验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