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色技术交易体系建设对策探讨
2023-02-08倪诚蔚
冯 欣,倪诚蔚
(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言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1]。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部署[2]。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结合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目录或网络平台,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等大规模应用,是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3]。技术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4]。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5]。可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建立绿色技术交易体系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早已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显著优势。然而,要与全国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能源、资源、“双碳”的刚性约束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可以说,建立适合云南的绿色技术交易体系,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有助于化解“矛盾”,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绿色动能。
1 我国绿色技术交易体系发展概况
1.1 绿色技术交易平台
1.1.1 绿色技术银行
绿色技术银行始建于2017 年,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是我国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的重要举措。绿色技术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为绿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新渠道、新平台、新保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新动能。绿色技术银行自建立以来,已筛选和收储绿色技术9 200 余项,储备绿色领域专家团队1 600 多人,集聚专业服务机构及国际组织119 家[6]。依托绿色技术银行在绿色技术评价上的工作基础,2022年8 月《上海市绿色技术目录(2022 版)》正式发布,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7]。
1.1.2 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
2021 年5 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设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旨在以绿色技术交易为驱动力,引导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8]。截至2022 年底,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已在运营管理、产业推广、转化服务、技术评价、新型创新体系、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上架绿色技术累计达2 300 余项,交易数量超600 项,交易金额超10 亿元。
1.2 绿色技术评价标准
建立完善绿色技术评价标准,是建立科学、规范绿色技术交易体系的基础和前提。2021 年,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联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牵头编制了《绿色技术评价通则》(T/CIC-074-2021),提出绿色技术评价流程,并对申请文件资料评审、技术实施现场核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专家团队评审、开展绿色技术评价、评价证书及报告签发等作出较为明确的要求。2022 年,绿色技术银行管理中心、同济大学、中国标准化协会等单位,在绿色技术银行建设工作经验模式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绿色技术评价导则》(T/CAS 620-2022),对绿色技术评价的原则、方法、程序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为制定细分领域绿色技术评价标准提供了参考。
1.3 云南技术交易体系建设情况
当前,我省技术交易体系主要由中国- 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和云南技术市场2个交易平台组成。中国- 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化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2 年4月末,入驻技术服务机构超过90 家,入驻国内外专家239 名,上线知识产权成果累计达二十余万项,上线技术成果3 249 项。云南技术市场作为省级技术类交易市场,为用户提供知识产权、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截至2022 年4 月末,入驻企业1 809 家,机构335 家,会员单位总数达8 153 家,累计发布科研成果达95 000 余项。
2 云南建设绿色技术交易体系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1 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强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 条措施》等一批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全省科技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活力不断迸发,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然而,云南作为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基础弱、底子薄”的现实尚未根本扭转,社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主体总体不强、创新平台和人才不多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仍然不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和转化能力与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2.2 绿色技术交易渠道尚有缺失
中国- 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网和云南技术市场等2 个云南现有技术交易平台,虽然在技术成果、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专家智库等领域汇聚了区域优势资源,促进了云南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然而,2 个平台均按传统产业、行业来划分技术领域,未从绿色、低碳的角度对技术进行筛选和分类,对绿色技术创新、转移转化和交易的促进作用依然较弱。
2.3 绿色技术评价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尚未建立
技术评价标准是衡量技术科学性、先进性、可信性、适用性的重要依据。建立绿色技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对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绿色技术交易体系和转移转化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虽然相关机构发布了《绿色技术评价通则》(T/CIC-074-2021)和《绿色技术评价导则》(T/CAS 620-2022),但是距离国标和其他细分标准仍然有一定距离,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的绿色技术评价需求。
3 建设云南绿色技术交易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
围绕云南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能源、文化旅游、绿色农业、有色金属、生物产业等领域,加强绿色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攻克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交通、能源、建筑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关键技术,力争产出一批节能、减排、降碳效果明显,具有较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关键、共性技术。引导国家级、鼓励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推进绿色技术验证、创新和工程研究。围绕云南产业发展对绿色技术的研发需求和推广应用场景,建立常态化绿色技术成果和需求征集机制,定期编制和发布“云南省绿色技术目录”,打通云南绿色技术“产学研用”链条,鼓励绿色技术创新。
3.2 加快绿色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开展低碳、脱碳、负碳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持续推进钢铁、建材、电力热力加工转换、交通运输、化工、有色金属等碳排放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及建筑业、交通及服务业、能源加工和消费等碳排放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支持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探索建立绿色技术标准及服务体系,推广运用绿色技术和装备。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力推进绿色技术研发和落地转化。鼓励有条件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应用试点示范。
3.3 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
落实《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 条措施》《云南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云南省科技副总及产业导师选聘实施细则(试行)》《云南省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提高科研人员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在职称评定、考核评优、职务晋升中,探索给予绿色技术创新业绩突出人才适度倾斜,落实科研人员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各项激励政策。
3.4 建立绿色技术评价标准体系
根据云南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研究适合云南的绿色技术评价标准,建立“云南绿色技术评价地方标准”和云南各行业、各领域绿色技术评价标准,逐步形成云南绿色技术评价标准体系。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铝、生物医药、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产业中,遴选具有一定市场规模、较强技术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细分行业,建立健全行业相关绿色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推动云南相关行业绿色技术标准成为行业应用标杆和行业标准,助力国家绿色技术标准体系发展。
3.5 搭建绿色技术交易平台
依托中国- 南亚东南亚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云南技术市场等省内成熟技术交易平台,开设绿色技术交易专区,并以绿色技术评价标准体系为基础,对上架技术进行绿色评价。加强绿色技术交易平台与金融平台结合,逐步引入“交易牌照”制度,以制度化、规范化的交易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探索与绿色技术银行、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等国家级绿色技术交易平台创新合作,在国家级平台设立“云南绿色技术交易专区”,促进云南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3.6 加大绿色技术国际合作力度
借助“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机制,依托中国- 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等高水平、高层次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动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绿色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人才交流、知识共享和标准互认互鉴,共同建立“一带一路”绿色技术储备库。以国际能源、产业、基建、贸易合作为契机,鼓励绿色技术“走出去”,促进云南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在海外转化应用,共同推进区域绿色发展。
3.7 提高绿色技术宣传力度
将绿色技术宣传融入生态文明、节能环保、低碳发展等领域的宣传工作中,通过全国“双创”周、全国节能宣传周、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平台和全媒体渠道,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成果、标准、认证、标识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开展绿色技术优秀案例选树活动,对在绿色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