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集团和国家层面看印度教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3-02-08张洋
张 洋
印度教自古至今对印度的影响深远,可谓印度文化属性的核心。①章迪禹、程瑞声、姜景奎、楼春豪:《印度能成为强国吗》,《世界知识》,2012 年第9 期,第18 页。现今印度教教徒约占印度总人口的79.8%。②Office of the Registrar General &Census Commissioner,Ministry of Home Affairs,Government of India,“2011 Census Date-Religion”,http://censusindia.gov.in/Census_And_You/religion.aspx.印度人民党在2014 年和2019 年连续以绝对优势赢得选举,莫迪政府加速推进印度教民族主义议程以及印度民众对印度教的国族认同感,③姜景奎、贾岩:《从多元到一元:“印度”概念的当代变迁》,《世界知识》,2020 年第21 期,第17 页。印度教在印度的影响更加突显而且强势。印度教崇尚不杀生,食素,重视精神追求、淡泊物质享乐以及种姓等级等思想,都对印度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针对印度教对印度经济发展影响,既有文献从印度教教义、宗教组织、国家宏观经济等角度分别进行了梳理。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著作《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The Religions of India: The Sociology of Hinduism and Buddhism)中研究了印度教对社会活动的影响和对经济的影响。韦伯认为,印度经济发展之所以放缓,是因为达摩(dharma)支持的种姓制度的传统主义的影响,以及种姓制度的“精神”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背道而驰。①Max Weber,Hans H.Gerth and Don Martindale(Translator,Editor),The Religions of India: The Sociology of Hinduism and Buddhism,Glencoe: Free Press,1958.作为印度教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种姓对印度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刻影响。②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年版,第1—2 页。印度教的种姓观念影响着职业的选择,对自由竞争、经济动员形成限制,缩小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使竞争只在一个阶层内进行。竞争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缺乏大规模、自由的竞争,对经济发展形成了极大阻碍。种姓制度也影响着经济的分工。普里塔姆·辛格认为印度教古老的婆罗门种姓一直有蔑视体力劳动的传统。③Pritam Singh,“How Centre-State Relations Have Shaped Punjab’s Development Pattern”,in L.Singh and N.Singh,eds.,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a Developing Economy,New Delhi: India Studie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2016,p.375.印度的大部分资源被高种姓所占有,印度企业界的大家族,如比尔拉(Birla)、海拉昌德(Hirachand)、拉尔拜(Lalbhai)等家族的血缘可追溯到吠舍种姓。④宋海啸:《印度民族性格及其对印度国家的影响—以印度教民族为中心》,《世界民族》,2010 年第1 期,第94 页。这一方面限制了印度市场的竞争,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是印度资本具有稳定特性的原因。社会的分层给印度经济带来一些稳定因素,连续发展的推动力和丰厚的基础,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差距。
在印度宗教多元化及其对经济影响的分析中,有学者指出印度教是印度支配性的宗教,塑造了印度独立后的社会和法律体系,并且影响了其他宗教。⑤Barbara Harriss-White,India Working: Essays on Society and Econom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133.印度宗教虽有与现代化相兼容的价值观,但大多数人的迷信陋俗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印度的贫困。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曾指出,极大的社会惰性力量是印度经济落后的主因。⑥Gunnar Myrdal,Asian Drama,London: The Penguin Press,1968.经济阶层分化在印度被广泛接受,与“不平等、不同程度的纯洁和排斥的印度教教义”有关,这限制了自由竞争和经济的流动性,成为抑制和阻碍因素,惰性和无理性力量。⑦Barbara Harriss-White,India Working: Essays on Society and Econom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134.另外,印度教在印度的社会服务、内部冲突等方面也是重要角色,对收入分层、人口特征、社会经济等都有着影响作用。①Sriya Iyer,The Economics of Religion in India,Cambridge,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8,pp.25,43.
不可否认,印度教思想中也有有利于印度发展的因素,如追求真理、爱争辩的精神等等;而且印度教作为具有众多神祗的宗教信仰,对想象力、抽象逻辑、创新和兼容并蓄思维有促进作用。另外,印度教徒传统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不甘落后、奋起发展的精神。②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204—205 页。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除了西方产业文化,印度教思想也是印度产业领袖借鉴的对象。这使得他们不仅维持了与众不同的印度教文化,也定义了印度教,而不是世俗主义。作为印度(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基础,这显示了印度教被用作形成变化的一股力量。③Barbara Harriss-White,India Working: Essays on Society and Econom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134.该学者进一步指出,宗教有双重规范,一是在私人生活中,一是在工作中。在工作领域中宗教信仰具有被压缩和放松的特点,实业家则把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行为大加利用。
对印度文化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更充分地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特点。印度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伴随着国力提升,其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也不断加强。根植于印度教传统的印度人民党执政之后,不断出现的文化冲突事件,凸显出印度文化的激进捍卫者对外来文化的抵触。例如,印度本土文化保护者声称西式情人节破坏了印度文化,经常出现印度教激进组织在情人节期间游行抗议、攻击庆祝节日的情侣和举办活动的商家。④Mark Magnier and Pavitra Ramaswamy,“No Valentines for Hindu extremists”,Los Angeles Times,February 14,2009.这些冲突事件的背后,不仅仅是执政党防止印度文化被西化,更多的是欲将印度从世俗国家转变成印度教国家。⑤Sumbul Jahangeer,“No Valentine’s Day For Us,We Are Indians After All”,Youth Ki Awaaz,February 14,2019.
既有研究追溯了印度教的经济思想历史,解读了种姓等思想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印度人的思维模式和生存方式。尽管如此,还有很大的空间,对印度人的日常行为,现今印度社会对传统的继承和变迁程度,以及印度教思想与当下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印度教经典中挖掘其思想内涵,从心理文化和政治经济角度去分析印度教对个体、集团以及国家行为背后的文化属性,将更有利于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印度教思想对个体、集团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影响,探析印度教思想如何影响印度人的生活方式、集团文化和国家政策。基于印度留学期间的观察和感悟,笔者利用心理文化学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印度教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整体梳理和解读。
一、印度教对印度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印度教能够决定印度人的观念,对印度人的生活方式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个体的观念和行为特点在印度人的口语中有所表现。印地语Jugaad的字面意思是“方法,办法;谋划,计划”。①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印地语言文化教研室、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多语种教研室编:《印地语汉语大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567 页。在口语中,则大致被译为:“创新的(简单、暂时的)解决方法”,“灵活而机智的临时拼凑的处理手段”,是指“以少做多”。②Navi Radjou,Jaideep Prabhu and Simone Ahuja,Jugaad Innovation: A Frugal and Flexible Approach toInnov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Gurgaon: Random House India,2012,pp.4-5.在网络中流传的很多关于印度的形象,如很多人趴在火车上、用其他物品临时代替机械零件以维持设备的运转等,都与Jugaad 的观念有关。此观念体现了印度人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及印度市场供求的特点。在印度市场中,有很多价格极低的商品。印度生产出了号称世界价格最低廉的手机、平板电脑、私家汽车,甚至印度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成本在世界上也是相对低廉的。
在印度出现的这些现象,一方面是印度社会经济等国情的原因造成,另一方面宗教文化因素也是重要因素。2023 年4 月,印度总人口数量达到了14.3 亿,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③United Nations,“India poised to becom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April 24,2023,URL: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3/04/1135967.其中有近3 亿贫困人口,大约每五个印度人里就有一个穷人。④The World Bank,“India’s Poverty Profile”,May 27,2016,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infographic/2016/05/27/india-s-poverty-profile.在经济增速低迷的时期,印度总理莫迪于2014 年发起了“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倡议,旨在提振印度的设计和制造业。⑤Make in India,“About us”,https://www.makeinindia.com/about.印度在人口和制造业方面的状况,塑造了这个国家的市场特点。再加上印度宗教中“保护弱小”等思想的影响,使得印度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利用很低廉的成本,进行“节俭式”创新,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较具代表性的是帕拉加帕提发明的不用电的“冰箱”,这种泥冷村用“冰箱”通过蒸发作用制冷,无需使用电能。此外,还有只需约10 元人民币的心电图测试仪等各种低价日常用品。这些创新者不仅获得了印度政府的认可和奖励,还逐步形成了一个网络,包括创新者、政策制定者、学者在内的各领域人员逐步把节俭式创新这种行为方式规范系统化。这不仅显示了这种节省成本的理念在印度被广为支持和接受,而且也显示了印度人在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为。
印度教思想也影响着印度人的财富观,其中,重视精神世界探索、轻视物质世界探索是显著特点之一。有经济学家在分析印度经济时,不可避免地考虑到印度教的特点:“印度教主张‘梵我合一’,寻求超越‘业报轮回’的解脱,这使印度人内省、逃避现实世界,专注于精神世界。”①沈开艳、许志桦:《印度经济分析:中印比较的视角》,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年版,第226 页。这一特点不仅在印度教的经典读物中有所体现,在印度近现代国家领袖的经济思想中也有所表现。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中写道:“当瑜伽士能满足于(关于自我的或本质的)知识和智慧,克服了感官,对他来说一捧土、一块石头和黄金都是一样的,则被称为和谐的(也就是达到了无余依三摩地)。”②Swami Sivananda,Bhagavad Gita,Tehri-Garhwal: The Divine Life Society,2010,p.53.重视精神世界的观念在财富观方面的体现就是对物质世界的漠视。领导印度走向独立的圣雄甘地曾指出:“大自然提供了足够的物资给人类日常所需,如果获取不是自己立即需要的并占有它,则是‘偷窃’别人的;如果每个人都取得自己所需要的而不占有多余的,这时世界将不会再有贫穷和饥饿。”③Mahatma Gandhi,India of My Dreams,Ahemadabad: Navajivan Publishing House,1947,p.284.这体现了印度文化中非暴力、苦行主义和朴素思想的因素。印度的传统思想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印度社会。在行为层面,我们能够看到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物品的低廉性、生活中暂时的解决方案、节俭的创新等。重精神、轻物质的思想特点有助于“促进社会和平与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④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204—205 页。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思想的存在,致使印度“没有经历一般国家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历程,而是直接在美国‘去工业化’的浪潮中从农耕文明‘跳到’了服务业”。⑤何新华:《试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张掖师专学报》,1996 年第1 期,第22—27 页。
很多印度人不守时,常给人以散漫的印象。印度语言的特点透露出印度人特有的时间概念。印地语中“昨天”和“明天”是同一个词,“前天”和“后天”也是同一个词,需通过动词的时态来判断对方表述的是过去还是未来,也就是说,语句中是过去时态,则表示是“昨天”或“前天”,使用将来时态,则表示“明天”或“后天”。语言习惯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观念。⑥Jagdeep S.Chhokar,“India: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in Action”,in Jagdeep S.Chhokar,Felix C.Brodbeck and Robert J.House,eds.,Culture and Leadership Across the World: The GLOBE Book of In-Depth Studies of 25 Societies,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8,p.992;Ravi Bhoothalingam,“BCIM-Economic Corridor and India-China Relations”,in Rajiv Kumar Bhatia and Rahul Mishra,eds.,BCIM-Economic Corridor: The Road Ahead,New Delhi: Pentagon Press,2015.印度的语言习惯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印度人对时间的观念。不守时的现象在印度司空见惯,活动晚于计划时间开始很常见。印度特有的时间概念与印度教的宇宙观、传世理论相关联。⑦邱永辉:《印度教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第44—45 页。印度人的时间概念独特,历史计量单位很大,相信过去世、来世,概因此而对现世中时、分、秒等小的时间单位不重视。印度人口语中的10 分钟可能就是半小时。遇到事情,让人“明天再来”,不一定意味着明天就能解决。这些小的时间单位有时并不是指具体的时间,而是一种对现在无法完成的事务的乐观表达或随意推脱。当然,随着印度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不守时的现象会有所改观。传统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尽管也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但不守时终归会影响劳动生产率,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印度教“不杀生”“轮回”等教义影响着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印度教徒素食者居多,对奶制品有很大依赖。印度人的三餐多有奶制品。奶制品种类繁多,是日常的重要食品。奶制品小店在社区街头很常见。因为牛奶的产量大,奶茶也是印度人的日常饮品。在印度,每天都有茶歇时间,这期间工作多会暂停。牛是印度教中主神之一湿婆的坐骑,在印度有着特殊的地位。很多省邦都推出了禁止宰杀牛的政令,这造成了印度市场中牛肉制品的缺少。尽管如此,印度穆斯林等其他族群常暗自售卖牛肉。印度牛肉的出口以水牛肉为主,这是印度出口的一个大项,是印度教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此外,印度人一般就餐较为节俭,饭桌上不追求排场,不为了表现热情好客而准备过多饭菜。这与华人待客风格不同。在中国做客的印度人对餐桌上的点餐风格也会有不理解。日常中的差异,也体现了印度文化理念的特点。现今家庭条件较好的印度人,一般也不会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他们一般最大限度地使用物品直至最后。
有一种对部分印度人的印象是“爱占便宜,有小动作”。如果从印度教的思维角度去分析,可以看出其行为特点背后的原因。印度教中的“曼坦”(Manthan)一词,字面意思是“搅拌”,①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印地语教研室:《印地语—汉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72 年版,第958 页。这反映了印度教徒的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混乱的、搅动中的。在搅动中,会释放出负面和正面的力量。只有承受住负面力量,利用正面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②Jayant Sinha and Sanjeev Sanyal,“Is it possible to build a framework for policy and governance based on our own civilisational values?”,Economic Times,September 14,2016.这或可称之为“搅动战术”(gamesmanship),③张洋:《儒家文明和印度教文明核心价值观对比及其对经济关系影响分析:冲突与合作》,马士远编:《东亚儒学研究》,线装书局2019 年版,第460 页。即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占据更多有利条件。但若行为太无规则,则可能对行为体的形象有所损害。有些印度人面对混乱习以为常,这一方面体现了印度人“乐天知命”的特点,另一方面,相信在混乱中避开消极力量,利用积极力量,在别人看来“搅动”的行为,在印度人看来则是在利与弊之间角逐并最终会得到最好的结果。如此看,“占便宜”或许是一种抗争的结果和必然的过程,是其价值观中合理的一部分。经济发展意味着收入持续增长,国内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的进步以及外部经济条件的改善,④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438—439 页。“搅动战术”虽利于一时的收入“增长”,但难以持续,且有可能造成外部贸易条件的恶化。
印度教思想同样影响着印度人的互动思维。有些印度人在有所收获时,不一定会感激给予人,更多地会感激神灵的护佑。神灵在印度人的心里极为重要,甚至超过世俗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印度教个体更倾向于“神性自我”。①尚会鹏:《心理文化学要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24、74、78、80、257 页。其中迷信的观念对经济活动中的“正常贸易”显然是一种阻碍的因素。只祈求神的护佑,不采取合理行动为发展做出努力,自然难免招致贫困落后。这种互动思维的影响对于印度教社会个体,尤其是迷信信徒较为明显。
二、印度教对集团文化的影响
集团被认为是“人所处的最重要的社会文化脉络”,与他人缔结集团的方式是分析不同文明社会的重要层面。②同上,第122 页。以印度教文化为纽带缔结的商业集团比比皆是,如哲学书籍、印度教经典、瑜伽教学,阿育吠陀食品、药品等。这些集团的产品在印度的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瑜伽大师巴巴·拉姆德夫(Baba Ramdev)和阿查亚·巴尔克瑞士纳(Acharya Balkrishna)共同经营的帕坦伽利品牌(Patanjali,梵文常译作“钵颠阇利”)是其重要代表。帕坦伽利是快速消费品在印度最受认可的品牌之一,出售香皂、牙膏、发油、果汁、印度面粉、饼干和面条等。其子品牌迪威亚(Divya Pharmacy)制造和出售印度传统医药阿育吠陀药品。该公司总营业额曾达到1056.1亿卢比(相当于约105.61 亿元人民币),有成为印度最大本土品牌之势。③Sounak Mitra,“Baba Ramdev’s Patanjali eyes two-fold rise in sales at Rs20,000 crore in FY18”,Livemint,May 4,2017.帕坦伽利出产的产品多与印度教徒的饮食、养生文化有关,在印度人尤其是印度教徒中有很好的口碑。由政府经营的卡迪(Khadi)品牌是源自甘地提倡的自治运动中形成的具有印度特色的品牌,主要经营印度自纺线(印度土布)服装产品、阿育吠陀的药品、食品等等。妙印(Fab India)品牌与此类似,主营印度传统服饰和日用品,深受印度大众的欢迎。轻奢品牌善世(Good Earth)是有着印度特色的家居饰品、服装店,国际连锁经营,结合印度冥想、瑜伽而出品的精油、蜡烛等也是该品牌的一大特色。在餐饮方面,印度素食的饮食文化催生了素食的多样性,其品牌以萨拉瓦纳餐厅(Saravana Bhavan)最为突出,这家印度素食店餐饮价格低廉、有10 大类350 种菜肴,遍布欧洲、美洲、亚洲的很多一线城市,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印度素食连锁品牌。印度教徒素食者居多,奶制品便是其重要的营养来源,这也使得印度的奶制品种类极其丰富,母亲奶业(Mother Dairy)、阿牟尔(Amul)等都是印度民众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奶制品店。
印度社会日常涉及的商品有着鲜明的特点,对外部商品的进口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例如要考虑印度人口中大量的素食者,同时也对此类印度产品的出口提出了挑战,因为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接受。从这个角度看,印度教限制了贸易条件,对经济发展与外部经济条件形成了制约。另一方面,因为肉类(包括海鲜)在印度的市场狭小,促使肉类价格较低,为肉类出口提供了商机。
此外,本土印度教特色品牌崛起的同时,对国外商品的抵制在印度也层出不穷。帕坦伽利公司(Patanjali Ayurved Ltd)的创始人拉姆德夫(Baba Ramdev)曾公然叫嚣“中国不是印度的朋友”,要抵制中国货,并让跨国公司在印度消失。尽管如此,帕坦伽利在2017 年3 月被报道有意向中国出口。因为创始人是印度瑜伽大师,公司也颇具印度教特点,公司声称所有收入都拿出来做慈善,创始人还表示其继任者也必须是印度教出家人(Sanyasi),绝不会把企业交给商人。①Sounak Mitra,“Baba Ramdev’s Patanjali eyes two-fold rise in sales at Rs20,000 crore in FY18”,Livemint,May 4,2017.
印度教经典著作也影响着印度商业集团的文化。《政事论》是吸收了印度教哲学的经典,②Arvind Sharma,Modern Hindu Thought: An Introduction,New Del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186.其中阐述的古代印度经济思想影响至今。《政事论》的作者考底利耶(Kautilya)认为,健全的经济是最重要的事。③P.Chacko Jose,K.Rajan and C.Krishnan,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Kerala,University of Calicut,2011,pp.175-176.《政事论》中阐述的“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原则是与你交易的任何人不会损失,那么你也不会”仍被印度的商业集团所传承,被集团创始人奉为集团决策的引导,并定义着集团的职业道德。④Murugappa Group,“About Us”,http://www.murugappa.com/about-us/.这种共赢的理念,有利于收入的长期增长和贸易条件(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平衡)的改善,体现了“公平”的精神,对经济发展是有所帮助的。
在19—20 世纪殖民统治时期,商业群体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繁荣和随之而来的群体中出现的分化也造成了种姓的分裂。⑤Ramdas Menon,“Banking and Trading Castes in the Colonial Period: The Case of the Nattukotai Chettiars of Tamil Nadu”,Comparative Studies of South Asia,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1985,Vol.5,p.19.很多印度企业都与相应的从事银行或贸易工作的种姓、商业群体有关,有些大企业家出自以银行和贸易为主流文化的群体。⑥Medha Kudaisya,“Marwari and Chettiar Merchant’s,c.1850s-1950s: Comparative Trajectories”,in Medha Kudaisya and Ng Chin-keong,eds.,Chinese and Indian Business: Historical Antecedents,Leiden: Brill NV,2009,pp.85-86.亚种姓切蒂亚尔(Chettiar)在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上半叶成为主要从事放贷人和银行家的群体。⑦Ramdas Menon,“Banking and Trading Castes in the Colonial Period: The Case of the Nattukotai Chettiars of Tamil Nadu”,Comparative Studies of South Asia,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1985,Vol.5,p.19.切蒂亚尔后来成为泰米尔纳德邦和克拉拉邦以企业家(entrepreneurship)著称的群体,建立穆鲁卡巴集团的穆鲁卡巴家族就属于这个群体。⑧Venkatesha Babu,“How Gen 5 is reimagining the 117-year-old Murugappa Group”,Business Today,June 18,2017.苏司兰(Suzlon)集团的创始人图尔西·坦迪(Tulsi Tanti)所属的坦迪(Tanti)族群传统上是织布工,与织布工艺有关,该集团最初以织布生意起步,之后拓展到其他领域。可见种姓对印度集团发展的影响。马克斯·韦伯曾指出种姓抑制了职业的流动性,印度教哲学尤其强调“业”(karma),即尽自己的职责而不考虑回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印度人对利益和物质收获的追求,成为企业家是世代相传的贸易种姓的职业,而对社会的其他群体几乎没有吸引力。①Ramdas Menon,“Banking and Trading Castes in the Colonial Period: The Case of the Nattukotai Chettiars of Tamil Nadu”,Comparative Studies of South Asia,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1985,Vol.5,p.85.如此看来,印度教的种姓从宏观上看抑制了人均收入的增长,不利于经济、社会结构的进步和改善。
当然,也有学者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种姓并没有单独地成为影响企业命运的决定因素。新理念、知识和适应西方技术和管理体制重要性不断提升,“印度教的价值观或者种姓制度对‘印度工业化响应慢而有限的解释’不充分”。②Medha Kudaisya and Ng Chin-keong,eds.,Chinese and Indian Business: Historical Antecedents,Leiden: Brill NV,2009,pp.85-86.在他们看来,企业集团已经脱离了种姓世袭的商业规则,不同种姓都进入不同行业是独立后的基本现象。③Harish Damodaran,India’s New Capitalists: Caste,Business and Industry in a Modern Nation,Delhi: Palgrave Macmillan,2008,pp.4-5.
很显然,穆鲁卡巴集团所属的切蒂亚尔族群确实有着很强的族群联系以及很长的贸易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穆鲁卡巴集团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除资本和机会之外,政治和经济条件也在对行业的选择起着作用。④Ramdas Menon,“Banking and Trading Castes in the Colonial Period: The Case of the Nattukotai Chettiars of Tamil Nadu”,Comparative Studies of South Asia,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1985,Vol.5,p.19.这说明虽然种姓对行业的选择影响依然存在,但这种影响也在逐渐变化。
正如上文所言,印度传统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及现代化进程使得宗教的作用逐渐减小,正如英国学者指出的,盛行的、阻碍性的宗教理念的影响领域因对经济的管理而缩小,商业、国家以及计划性发展的观念有望去改变社会、溶解对经济的曲解,而推动宗教回到“私人领域”。⑤Barbara Harriss-White,India Working: Essays on Society and Econom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135.当经济活动在不断改善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中开展时,劳动生产率会上升,低下阶层的生活水平会提高,经济自然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关于印度宗教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中,经济被认为是重要的削弱宗教影响并导致不同群体分歧的途径,国家和市场有望通过鼓励统一的理性主义取代大众持有的蒙昧主义信仰,尼赫鲁就认为:“实际的事情是经济因素,如果强调这一点并转移公众的注意力至此(经济),宗教的不同将会自然而然地不再突出,而一个共同的纽带会团结起不同的群体。”⑥Ibid.然而,在印度的现实中,宗教的影响并非如学者、政客讨论的那样消极,宗教对于民众甚至政治家都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就是说,宗教很难如政治家、经济学家认为的那样退到‘私人生活’。也有政治家或经济学家把宗教用来减轻资本主义生产带来的痛苦,因而有利于资产阶级。因此,不管是国家、商业,还是工人阶级都没有将宗教退回到私人领域。现今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成立和发展不但根植于印度教,而且着力扩大印度教在印度的影响。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米达尔的预言:“印度精英将宗教归入私人生活的策略方针有可能带来剧烈反应,进而引起对于现代化和发展付出的所有努力的灾难。”①Barbara Harriss-White,India Working: Essays on Society and Economy,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p.136.
细数印度独立后的宗教冲突,不管是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因为庙宇位置的冲突,还是印度教徒不同种姓之间因为杀牛导致的冲突,还是被定义为“爱情圣战”(love jihad)的穆斯林与印度教徒通婚引起的大论战,以及因印度教徒古鲁强奸信徒被判刑而引起的信徒暴力反抗,都可以看到宗教仍在印度扮演着宗教内部及宗教之间冲突导火索的角色。政教依然关联,宗教不仅没有被置于私人生活空间中,而且依然影响着印度的内部稳定和发展。
宗教的作用在印度的现代化和发展进程中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完全消除,或者完全置于私人生活。在隶属于心理文化学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Psycho-Social Homeostasis,简称PSH)中,印度教徒的特点被总结为,除了亲属成员,神明、宗教导师和圣职者也占有重要位置,“人与人的关系常因人与神明和圣职者的密切关系而有所淡化”。②尚会鹏:《心理文化学要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79 页。把宗教压入私人空间的设想,可以理解为将印度教对“次级集团”(集团、公司等社会关系中)的影响消除或降低,同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至少在经济上)。而这与“向心灵深处,宗教超越、探索灵魂”的PSH 稳定的主要特点相背离,即这种做法会影响到印度教徒内心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心理文化学中称为“生命包”),进而导致心理社会的不均衡。由此看来,将宗教归于私人化会引起印度社会剧烈反应的预言不是天方夜谭。因为“信仰的宗教”处于PSH 即“亲密的社会关系与文化”的一层(第3 层)中,“此层(印度教徒的‘生命包’)的不平衡若长期得不到修正,或长期剧烈变动,个体多半会产生不适,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自杀”。③同上,第55 页。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虽深刻影响了印度精英的思想行为,但印度教的信仰仍是印度大多数群体的信仰,印度教的传统依然顽固,仍在深远地传承。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上述“宗教影响的削弱将带来灾难”的观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世俗化和经济发展是处于变动中的关系,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印度宗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亦需作为重要的观察对象。
三、印度教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文化自信是印度教对印度国家层面影响的重要内容。印度发起的倡议如“东向政策”“季风计划”等,多是基于其历史上的文化版图,或者说有着文化上的联系。①Press Information Bureau,Government of India,“Government to establish cross cultural linkages with 39 Indian Ocean Countries under Project Mausam”,March 9,2015,http://indiaculture.nic.in/sites/default/files/press_release/Project%20Mausam.pdf.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一方面认为其中的“中巴经济走廊”涉及有争议的领土,因而态度消极,另一方面,也因“一带一路”对其周边国家即所谓其文化版图(文明体)内的国家产生影响,而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干扰。印度的文化版图,可以追溯到印度教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民族、宗教团体或社会群体代代相传的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变化的传统信仰或价值观。②Luigi Guiso,Paola Sapienza and Luigi Sapienza,“Does Culture Affect Economic Outcom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20,No.2,2006,p.23.在世俗国家,文化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而对于印度这个“建立在宗教政治基础上的”“世俗”国家,文化受到宗教的延绵“纠缠”影响。③谢超主编:《印度政治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年版,第438—447 页。印度教是印度文化属性的核心,印度教在印度国内外的影响力是印度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印度对南亚地区的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南亚,印度拥有一种文化上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影响着印度参与的经贸合作项目。有印度学者指出,印度本身在历史上更像是一个文化体而不是政治体,而且这个文化体在地理上远远大于现今印度的领土。④Jagdeep S.Chhokar,“India: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in Action”,in Jagdeep S.Chhokar,Felix C.Brodbeck and Robert J.House,eds.,Culture and Leadership Across the World: The GLOBE Book of In-Depth Studies of 25 Societies,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8,pp.971-972.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家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广泛影响。印度自古以来就深深地影响着南亚其他国家,与政治或军事的震慑作用相比,文化上的影响力,更大程度上奠定了印度在南亚的地位。印度在南亚地区文化上的领导地位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印度在有其他南亚国家参与的经济事务时的心态。
有中国学者认为印度参与的某些经济走廊效率低,“但凡印度加入的经济走廊,发展效果较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定于2015 年下半年在印度召开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此后却毫无进展。⑤林民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应考虑第三方参与吗》,《世界知识》,2017 年第10 期,第74 页。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最初由学者提出,逐渐引起两国政府的重视,并出现在两国总理会晤的合作备忘录中。印度外交部的智库也在讨论、论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开展的有效性。⑥Rajiv K Bhatia and Rahul Mishra,eds.,BCIM Economic Corridor: The Road Ahead,New Delhi:Pentagon Press,2015.有印度智库学者指出,印度没有拒绝合作或不愿合作,而是在进一步观察,等待时机。同时,印度在南亚文化上的地位使得印度更愿意掌握一种主导权。印度不仅把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作为一种衡量国家实力的标准,而且更倾向于拥有基于文化影响而带来的“居高临下”的地位感。有印度外交官认为,印度对中国有很大影响,中国古代就向印度学习,而中国对印度的影响则有限。具体表现还有,印度不屈尊于其他大国,而是以一种平起平坐的态度对话。根深蒂固的大国思想常被认为是印度对外战略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印度独立后制定对外政策的基础”。①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2 页。
因为中巴经济走廊涉及到印巴争议领土,印度在2017 年6 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峰会之前,就多次表示将拒绝参加。2016 年12 月,巴基斯坦军方高层公开提出邀请印度加入“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还从经济利益上向印度示好,力图缓解印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抵触,但并没有得到印度的积极回应。领土争端对这个日渐强大的南亚大国来说,显然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有些中国学者不看好印度参与经济走廊项目,认为印度的参与不仅会导致合作效率低下,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南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例如,斯里兰卡参与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项目,因印度施压,斯里兰卡政府把“先前协议中供中方永久使用的20 公顷土地,在新协议中改为99 年期租赁”。②林民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应考虑第三方参与吗》,《世界知识》,2017 年第10 期,第74 页。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使得其一向谋求占据主导权,对外来的主导力量有所抗拒,表现在一是合作态度谨慎、进程较慢,二是对周边国家从外交上加以干扰或制约。这是文化自信与其他因素交织的结果,需要在认识文化对印度的重大影响前提下综合考量。
印度作为中国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邻国,和中国有着领土争端,也有其他尖锐的潜在冲突源。如何调动印度的积极性,甚至逐步缓解争端的不利影响,已成当务之急。多方展开对话,寻求解决之道是涉及有印度参与的合作项目的重中之重。
除了印度教特性在行为、思维及战略文化上的影响,从印度在历史上与南亚国家建立的文化联系也可看出印度教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印度教为纽带的文化联系,使得印度容易和这些国家保持“成一个整体”的关联。过去文化上的联系被认为是现在印度东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的基础。③Mehdi Hussain,“Cultural Foundation of India’s Look East Policy: A Critique”,Journal of South Asian Studies,Vol.5,No.3,2017,pp.147-155.印度文化尤其是印度教对南亚国家的影响,为印度及其他国家建立了深厚关联,使得印度倾向于保持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并且在联系中断一定时期后主动去恢复冷却的关系。④Ibid.,pp.147-155.
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人员认为,“‘过去的幽灵’会时不时地重复出现,并对即使是在逐渐现代化的印度经济造成影响,印度经济思想中强大而古老的传统确保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⑤Ajit K.Dasgupta,A History of Indian Economic Thought,London: Routledge,1993,pp.185-186.这从现今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窥见一斑。虽然莫迪政府的改革,如废币政策和商品服务税改革(GST),受到了反对党国大党的强烈反对,但却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在亚洲,民众对权威的服从态度使得国家能够有序地干预产业的发展,对比而言,这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是不太可能出现的。①弗朗西斯·福山著,郭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广西师范大学2016 年版,第19—20 页。对政府的服从态度同样是印度的重要特点。政府的政策未必是对经济发展有效的,正如经济学家指出的:“即使是受雇于政府的专家委员会也认同对贸易和工业的数量限制,也就是国家的控制,是效率低下的,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由化,但废除国家控制的体系还是任重道远”。②Ajit K.Dasgupta,A History of Indian Economic Thought,London: Routledge,1993,p.174.国家对政策的控制,给印度经济带来很多消极影响,“正因为印度的贸易政策被政治行政系统控制,拖延和不确定性造成腐败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认为价格政策可以有效地取代贸易控制政策。原因并不是价格机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优化资源配置比直接介入国内价格更易于管理,且比介入国际贸易的效果更稳固有效”。③Ajit K.Dasgupta,Economic Theory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London: MacMillan,1974,p.116.减少国家的控制对于尊重权威文化的国家会是一个挑战,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文化于是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印度政府对推广印度文化不遗余力,瑜伽和旅游是其中两个重要项目,前者被认为是印度教的哲学,④毛世昌、刘雪岚:《辉煌灿烂的印度文化的主流——印度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4 页。后者包括了很多印度教的古迹。起源于印度的瑜伽几近风靡全球,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瑜伽练习者,每年从各国去印度学习瑜伽的人络绎不绝。印度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传承、推广瑜伽的部级单位,并通过倡议国际瑜伽日等举措推动瑜伽的国际化。文化输出是印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传播性。在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前,虽然去印度旅游对很多人来说有着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的担忧,但游客数量逐渐上升。以中国游客为例,2019 年1 月至9 月,赴印度旅游的人次同比增长超过70%;10 月印度出台对华签证便利政策以后,印度旅游热度快速增长14.44%。⑤唐莹莹:《印度对华放宽旅游签证,超四成游客选择“独自前往”》,澎湃新闻,2019 年10 月14 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670931。旅游业是印度除软件外包外的第二大服务产业,是其对外贸易的重要项目。
四、结语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按人口平均的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增长的过程,条件是处于‘赤贫线’下的居民人数不再增加,收入分配不会变得更不公平”,其中包含着收入增长,结构发展(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外部经济条件改善三个因素。⑥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第438—439 页。综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印度教对印度经济发展影响的具体情况。
在个体层面,印度教的“节省”“宿命论”“神性自我”等观念更多地使“赤贫线”以下的居民“安于现状”“乐天知命”,对低下阶层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对中产阶级的增加等没有促进作用。种姓意识对收入的公平分配也有消极影响。“非暴力”“不杀生”促成的素食文化,一方面因素食产品多限制了印度出口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因国内肉类需求较少而使得肉类价格走低,使印度的肉类出口存在一定的潜力。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印度教的信仰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印度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集团层面,印度教促进了多方面利益需求的考虑,使印度的集团具有有利于社会广大民众,尤其是愿意考虑改善低下阶层生活的特点;而种姓观念对集团的发展方向又有一定的引导性,使得财富在一些族群内较为稳定,为经济发展积累了厚实的基础,但也使得社会、政治结构分层较为明显,传统的权威阶层趋于稳定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现代化在印度的推进,阶层意识出现松动,加上印度实行议会民主体制,对关系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之一的政治结构的发展有利好的影响。另外,随着印度教经济集团的壮大而出现的自我保护、排斥外来企业的意识,对于贸易条件的改善来说又是不利因素。
在国家层面,印度教为印度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大国思维,使印度更倾向于参与有自主性的经济项目及制定本国有统领性的对外经济政策,这使印度错失了一些发展机会,为长期发展既维护了自主性,又带来了更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对外开放的局限性限制了外部贸易条件,对发展速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形成了阻碍。
尽管印度政府在1976 年已将国家世俗化的目标写入宪法中,但宗教依然在这个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来看,印度教仍是影响印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印度教使个体趋于保守化、阶层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激发个体的想象力、创造力;使集团财富趋于稳定,激发着集团对社会福利的热衷,但也烈化了贸易排外现象。印度教对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影响,平添了印度国家政策独立自主和大国思想的色彩。印度教对经济的发展,既有如节约资源、富有想象、财富稳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也有如不利于收入增长、结构发展、国内结构调整、外部经济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