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成就与经验

2023-02-07□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风中央建设

□周 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形象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下简称“四风”)突出问题,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持续好转;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固本战,巩固了党心民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坚定意志和决心,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严的基调持续深入开展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以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从办文办会、出访调查、发文报道等小切口入手,坚持以上率下、严格执纪,纠治了一些长年得不到根治的顽瘴痼疾,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党的形象和威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

(一)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开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新的规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2]P47这为十八大后党的作风建设定下了总基调。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下简称中央八项规定),针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作了全面严格规定。中央八项规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虽短短600余字,却内涵丰富,内容具体而实在,从八个方面对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不搞四平八稳,不喊空洞口号,直指党内长期存在的作风顽疾,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是“打铁还得自身硬”的铮铮宣示,也是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作出的掷地有声的政治承诺。这必将最大限度地凝聚党心和民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

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之后,党从作风建设切入,从最高领导层抓起。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全党看着中央政治局,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3]P98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中央委员会的同志要带好头、做好表率。职位越高,越要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越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名节和操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3]P104-105

(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成为党的作风建设亮丽名片

经过持续努力,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成为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亮丽名片。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的五年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先后作出51次重要批示,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在国内深入基层一线考察调研50次、151天,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国际上出访五大洲52个国家,访问28次、191天,每次都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切实精简随行人员,活动开展务实高效。[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标杆,形成了巨大的示范效应。

这五年,党中央为专门研究部署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共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6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1次、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3次,研究部署加强自身建设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措施,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解决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教育活动。中央政治局同志在改进调查研究方面坚持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务求实效;在精简会议活动方面坚持开短会、讲短话,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全国性会议,精简一般性事务性会议活动;在精简文件简报方面严格实施简报备案制度;在规范出访活动方面严格控制访问次数、天数、国家数、随访人数等;在改进警卫工作方面坚持内紧外松、防范在先,严格落实不封路不腾道、不清场不闭馆要求;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严控一般性会议活动新闻报道,规范新闻体裁运用、职务表述等;在厉行勤俭节约方面,对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按照“保障工作需要、待遇适当从低”的原则进一步作出规定。新加坡《联合早报》这样描述中央八项规定:当时很少人预见到,公款吃喝、文山会海等中国官场的“老大难”问题,竟然出现如此明显的改善。[5]

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针对八项规定中有关事项,陆续下发一系列文件,将中央八项规定具体化。如2013年5月,中央纪委下发《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对纪检系统会员卡清退活动作出明确规定。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规定五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维修改造项目,全面清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绝不允许超标准用房。1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党政机关做好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会议活动等方面的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作出全面规定。此外,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文件,对会议、差旅、公务接待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一系列相关规定的出台,织就了一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制度之网。

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带头示范下,全国各地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贯彻落实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如,浙江省委提出的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厉行节俭的“六条禁令”。“六条禁令”在很多方面对“八项规定”进行了细化、完善,后经中央转发在全国执行。“八项规定”指明了党员领导干部“要如何做”,而“六条禁令”则明确了“不能做”的具体事项,两者共同织就了一面无形的“作风之网”,为全体党员干部提供了一部纠正作风的行为准则。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行使监督执纪权利,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抓重要节点、抓具体问题、抓通报曝光等一系列措施,一抓到底。从2013年3月19日起,每逢重要假日和关节点,中央纪委都会针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自2014年4月起,中央纪委启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每周通报制度;每逢重要节日,中央纪委网站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严厉监督执纪问责之下,“不敢”的态势日益强化,“不能”的局面初步显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截至2017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3168起,处理26259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45059人。其中,省部级被处理的24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的22人;地厅级被处理的2329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的1555人;县处级被处理的19619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的11882人;乡科级被处理的240622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的131600人。[4]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与显著成效,显著提升了党的形象,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驰而不息改进作风

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新部署新要求,提出要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再一次将目光对准八项规定,根据五年来中央八项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将八项规定精神制度化,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完善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措施。《实施细则》的出台,既是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的坚定贯彻,也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强烈信号。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决心与魄力,为进一步继续巩固拓展落实八项规定提供了一份规范性、权威性的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为中央政治局、为全党作出了示范。在改进调查研究方面,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2019年赴地方考察调研共228次、697天;督促有关方面简化接待迎送,轻车简从、务实节俭。[6]2020年,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围绕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重要问题深入基层调研。2021年,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赴地方考察调研共228次、600天。在精简会议活动方面,对分管领域全国性会议严格把关,从中央层面做起,着力解决层层开会、级级陪会问题。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大量会议活动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使更多基层干部有机会“听原声、见真人”,党中央决策部署原汁原味直达基层、直抵一线。在精简文件简报方面,2020年,中共中央指导制定《中央发文和规格办理标准》,继续严控发文总量和规格,以中共中央或中共中央办公厅名义发文同比减少28%,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文同比减少18.4%。在规范出访活动方面,对出访天数、团组规模、交通出行、住宿餐饮、迎送安排等环节认真把关,确保符合规定要求。2021年,按照严防疫情境外输入、确保人员安全的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以视频、电话“云外交”方式为主。在改进新闻报道方面,充分释放融媒体传播效应,提高报道质量。在厉行勤俭节约方面,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工作生活待遇规定,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上作表率,严控会议经费开支,明确要求政府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

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党的二十大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1]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指出要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重点进行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四风”问题,对享乐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7]

紧紧围绕新部署新要求,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纠治、增强实效”,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抓到底,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指明了努力方向,不断把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引向深入,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8]

新时代新征程,党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反“四风”的规律特点和工作要求,从徙木立信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2022年,据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党中央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表示满意的、对总体成效表示肯定的分别为98.2%、95.7%。[9]

二、坚持不懈以“严”的主基调纠治“四风”突出问题,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社风持续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不懈纠治“四风”突出问题,带动了党风政风民风社风明显好转,在全党全社会弘扬了正气,使党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提高,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一)通过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党的十八大指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最根本挑战是来自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挑战。“四风”问题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能不能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战胜困难、应对挑战、化解风险,这个课题正考验着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不加以遏制,就会失去党心民心,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机遇期就会丧失,“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难以实现。

针对这些“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10]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集中解决党内存在的“四风”等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党中央针对“四风”突出问题确定了21项专项整治任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的扎实推进,刹住了“四风”蔓延的势头,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整体好转,阶段性成果显著。到2014年10月教育实践活动收尾之时,相比活动开展前,全国压缩会议58.6万多个,下降24.6%;压缩文件190.8万多个,下降26.7%;压缩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9.2万多个;查处“卡要”“庸懒散拖”问题5万多起、6万多人;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等问题1.3万多起、4024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3083起、4144人;应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9万多辆,实际清理清退11.4万多辆,占95.5%;停建楼堂馆所2580个,面积1512.4万平方米;“三公”经费压缩530.2亿元,下降27.5%,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7万多个批次、9.6万多人;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436起、418人;查处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38.6万多起;减少收费、罚款项目3.1万多个;查处不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侵占挪用各种补助资金问题6499起,处理3968人,涉及金额21.7亿元,查处对群众欠账不付、欠款不还、“打白条”、耍赖账的问题1.6万多起、5万余人;清理清退“吃空饷”人员16.2万多人;查处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案件6122起、7162人。[4]

历时一年多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对“四风”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刹住了过去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是这次活动给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

(二)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持续正风肃纪,刹住歪风邪气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中央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工作,持续正风肃纪,刹住歪风邪气。

2015年4月,党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践行“三严三实”、加强自身建设征求各方面意见。201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围绕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行了党性分析,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实践。[11]至2016年2月,在历时近一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全国有1.8万名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各级党委(党组)采取中心组学习、集中研学、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对照正反典型深刻剖析,在思想、作风、党性上又一次集中“补钙”“加油”。全党通过专题教育,有力整治了“四风”,初步解决了领导干部中不严不实问题,总体形成“不敢腐”的氛围,不断深化“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

此后,2016年,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7年安排和部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些部署把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是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党中央直面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各项党内教育活动,使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国查处的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旅游三类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共3.18万起。党中央还部署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任务,精准发力,攻克了高档会所、驻京办事机构遍地开花等顽瘴痼疾。

(三)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往实里抓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全面启动整治“四风”问题,“打虎”“拍蝇”“猎狐”,坚定不移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往实里抓,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2018年9月,中央纪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明确了重点整治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空喊口号、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漠视群众利益和疾苦等12类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各地各部门采用多种形式全面启动、部署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第一时间通报曝光查处的典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挥警示教育作用。[1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证。自党的十九大至2018年11月,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31万个,处理18.01万人。这些典型问题的曝光和查处,引起广泛关注,形成强大震慑。

2019年,中央持续清除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消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分别有18次、12次涉及作风建设议题;先后就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整治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信访民生、机关年轻干部走基层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60多次。是年3月,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中央明确将2019年定为“基层减负年”,引导各地区各部门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点。[6]

2020年,既要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又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分别有18次、11次涉及作风建设议题;先后就贯彻落实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50多次。[13]

2021年,中央持续深入总结党的十九大以来作风建设新特点新成效,及时研判“四风”新表现新问题,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和专项监督检查,一体推进惩治腐败和纠治“四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分别有20次、9次涉及作风建设议题;先后就党风廉政建设、为群众办实事、反对形式主义、制止餐饮浪费、违建别墅整治等问题作出重要批示60多次。[14]是年4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其网站开通“我为群众办实事·纪委请您来出题”专栏。截至2021年年底,专栏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6万余条,督转典型问题线索和群众诉求4482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组建工作专班对意见建议、问题线索和群众诉求逐条分类处置、综合分析研判群众留言,严肃查处了一批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切实解决了一批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问题。[15]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23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紧盯反复性顽固性、改头换面、隐蔽隐性问题,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16]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一个个案件、一项项整治、一次次监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17],有力保障了党中央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三、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固本战

作风建设是没有终点的必修课,容不得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像钉钉子那样一锤一锤接着敲,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不折腾、不反复,持之以恒、坚持到底,锲而不舍、持续发力,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坚持抓“关键少数”和抓全局相统一、突击整治和制度建设相统一,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打好作风建设的攻坚战、持久战、固本战。

(一)以上率下抓好“关键少数”,形成“头雁效应”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灯,是“火车头”“领头羊”“领路人”。纠治的“四风”首先从领导机关、主要领导干部抓起,就能牵住“牛鼻子”,以“关键少数”带动影响“绝大多数”。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提出要求:“党风廉政建设,要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首先要从中央领导做起。正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这也是新形象新气象”。[18]P7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人带动一个班组、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自上而下推进作风建设,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向全国人民持续传递信心和力量,形成了领导干部“头雁效应”。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首次提出“关键少数”概念,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6年1月,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中央针对领导干部连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以上率下,看住“关键少数”,不断加强反腐败和整顿工作作风力度,强调要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树立正确政绩观,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好地净化了政治生态。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19]2021年6月1日,中共中央公开发布针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制定的首个专门文件——《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以制度规范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14]2023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从政绩观上纠正。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着力整改整治突出问题。

(二)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

作风方面的积弊顽疾,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来祛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我们一直在抓,但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20]P99这要求我们针对作风建设完善制度体系,确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使改进作风有环境氛围、有行为准则、有评价标准、有激励机制。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建章立制、严格按章办事,是改作风的根本途径。2013年10月起,党中央先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关于调整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等20多个配套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源头上刹住“四风”提供了具有较强执行性的顶层规范。2019年9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施行,在原有基础上明确将党的作风建设松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力、“四风”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等列为问责情形。这一系列制度规定,为党员干部制定行为准则、划定行为边界,转作风、反四风,彰显出源头治理的特征,体现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理念。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如,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公款违规购买名贵特产资金支付行为监控有关事项的通知》,完善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预警规则。[21]

制度的权威和生命在于执行。坚持严肃执纪问责,强化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建立案例指导机制,完善月月公布查处结果机制,及时通报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月报数据和公款享乐奢靡典型案例。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强化警示震慑,推动形成高压态势,形成严的标准和严的氛围。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杜绝“破窗效应”,制度的刚性约束力正在形成倒逼机制,确保转作风长效化、常态化。

(三)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

作风建设成效卓著,关键在于从严从实、持续发力。以严明纪律为切入口,党员干部带头纠“四风”、树新风,党风、政风、社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类会议明显减少了,会上的空话套话也越来越少了,开短会、说真话、少发文、重落实,已经成为“新常态”;党员干部间送礼现象、特别是公款送礼现象基本很难看到了;广大党员、干部从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开始回归家庭,大多数干部觉得解脱了,身心舒畅,家庭也有亲切感了;“开公家车,省自家油”的情况减少了,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等健康出行方式受到了党员干部的青睐。同时,良好的党风政风还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节约成为全社会新风尚,奢侈品不再走俏,餐饮行业迎来了转型潮,请客送礼不再追逐“时髦”了;长期治不了的高价烟酒、高价月饼、高价花卉、高价宴请、高价娱乐,逐渐销声遁迹;隐藏在公园、景区内的高端会所也纷纷朴素转身、还景于民。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是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这为新阶段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截至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十年间先后36次瞻仰对党和国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走进历史深处,告诫全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全党全社会传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纪律松弛、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各级各地驰而不息抓作风,为基层干部减负、为基层治理增效,不断惠及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党群干群关系等多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文风会风向短实新转变,“督、检、考”向重实绩转变,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奔一线、办实事、抓落实,社区工作从“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更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收获了更暖心的服务。[22]

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提升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赢得了民心,也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把握好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是人民主体论,即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主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对党自身提出的道德要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党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重要问题。党牢牢把握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汇聚起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磅礴力量。

(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塑党的形象、赢得民心

找准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是关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中央政治局立规矩开始,以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从徙木立信到化风成俗,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纠治“四风”顽瘴痼疾,聚焦“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节日中的腐败”和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不断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坚决纠治“四风”问题,持续营造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高压震慑氛围。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塑了党的形象,巩固了党心民心。

(三)坚持以上率下,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风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党一贯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把干部带头作为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监督者,发挥着风向标作用,引领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向全国人民持续传递信心和力量,发挥了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四)坚持标本兼治,把集中纠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以刚性制度和铁的纪律持久推进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作风建设上坚持标本兼治,把集中纠治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治标工作,强调要以“重拳”治标来促进治本,用集中纠治来解决作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塑党的形象,为治本赢得时间和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重视治本工作,树立作风建设的“四梁八柱”,完善体制机制,让制度成为党员干部必须遵守、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五)以永远在路上的斗志,发扬钉钉子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作风建设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等特点。截至2023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第118个月公布月报数据,释放了作风建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23]改进作风必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斗志,发扬钉钉子精神,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纠治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驰而不息,方能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重塑党风政风民风,巩固党心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四风”顽疾仍存在抬头隐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和永远在路上的斗志,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入纠治“四风”,完善长效机制,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进一步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纯洁清正、朝气蓬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政治保证。

猜你喜欢

作风中央建设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