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来源依据、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2023-02-07左旺商植桐
左旺 商植桐,2
(1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廉育研究所 天津 300401)
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历史自信”这一重要概念,指出“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1]强调了坚定历史自信对于坚守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和重要场合反复提及“历史自信”这一重要概念。2021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2]20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号召全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3]“历史自信”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清醒。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在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青年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施展才华的舞台无比广阔。青年能否以坚定的历史自信肩负起时代重任,攸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与否。因此,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来源依据和价值意蕴,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
一、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来源依据
自信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的信任和肯定,建立在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和理性评价基础之上,表现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内在的精神力量。历史自信则是历史主体对过往历史进程、当下历史现状和未来历史前景的高度体认和充分肯定。“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不仅承载着过去的记忆,而且蕴含启迪未来的智慧与力量。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求我们坚定信仰,树立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2]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悠久的文化底蕴。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
近代以降,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攻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落后、政治腐朽、民生凋敝,国人不仅在物质层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精神层面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种政治组织纷纷涌现,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在历史和现实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经过比较和实验各种“主义”,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其他政治力量所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使中国实现了从悲惨黑暗的境遇到光明美好前途的伟大转变,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党拿起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武器。百余年来,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带领人民在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大业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坚定了历史自信。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不断将其应用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可以说,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独创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因此,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奠定了理论根基,为新时代青年认识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基础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恢宏壮大的史诗。“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4]历史自信是党总结百余年奋斗历程和成就得出的重要结论,可以从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奋斗实践中感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这一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动挨打、落后苦难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人民翻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旧社会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对内实行土地改革,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对外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赢得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长时间地、有力地保障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宁。这一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向社会主义社会迈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这一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由此可见,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为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实践基础。新时代青年应更加珍惜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孕育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能够饱受苦难而愈发强大、饱经艰辛而意志更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其所蕴涵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和鲜明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雄心壮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志向,这些名言警句始终是涵养青年精神品格的宝贵财富;《孟子》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体现了古代先贤深沉的家国情怀,为新时代青年提供了爱党爱国的精神养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话故事,传递了许多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懈努力。
尊重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和珍视本国的历史,才能获得勇往直前的动力,掌握历史主动,具备历史主动精神。否则,将在现实中陷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6](P534)基于此,毛泽东提出了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强调对待传统文化要剔除糟粕,汲取精华。邓小平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小康”一词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赋予古老词汇以现代意义,并将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重视保护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7]他十分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史典故、经典名言的引用,身体力行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针,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此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价值意蕴
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定历史方位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时代背景下,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坚定历史自信是青年坚定“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础
“历史自信”一词的提出时间虽然晚于“四个自信”,但却为“四个自信”的形成奠定了深厚基础。在党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四个自信”得以形成、深化和发展,而坚定“四个自信”则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因此,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交融,构成了有机整体,二者不可分割、内在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展现了探索道路、创新理论、完善制度、传承文化的时空图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深刻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传承了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8]新时代青年唯有回顾历史事件、学习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方能筑牢历史记忆,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在历史自信中坚定道路自信。思想引领行动,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坚守理想信念,坚定理论自信,“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4]当代青年要感悟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奋进的百余年历史进程,凝聚奋进力量,筑牢信仰之基,从历史自信中坚定理论自信。制度是兴邦治国之本,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具有不同于西方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广泛包容性,既“善办事”,又“善成事”,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新时代青年应积极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全方位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探索、不断调适和逐渐完善的历史进程,在历史自信中坚定制度自信。文化是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中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来自于悠久的历史传承、激荡的革命奋斗,也来自于大胆的改革创新。文化自信实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具体而言,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新时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从悠久深厚的历史中寻根溯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9](P181)因此,历史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之源。坚定历史自信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逻辑必然。只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产生的历史逻辑,新时代青年才能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和肯定,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因此,坚定历史自信为新时代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厚植了历史沃土。
(二)坚定历史自信是青年抵御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为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了美好际遇,而当代青年也以实际行动回应了时代的呼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传播给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扰,这对青年历史自信的确立与巩固带来了一定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给各种不良思想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与空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10](P39)青年正处于人生中“拔节孕穗”的重要时期,“三观”尚未完全定型,当代青年又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在庞大的网民规模中,青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群体,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在众多社会思潮中,西方物质主义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为人生追求,崇尚金钱,利益至上,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侵扰新时代青年的头脑,影响青年的精神世界。历史自信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坚定的。因此,加强新时代青年历史自信教育,引导青年感悟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有助于青年突破物质享受的桎梏,不被错误思想蛊惑,传承中国青年持续永久奋斗的传统,从而勇于担当奉献,主动奋进新时代。此外,历史虚无主义打着“重新认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和网络空间之中肆意蔓延,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行否定、扭曲和污名化处理。历史虚无主义者常以“奇闻逸事”“猎奇求异”字眼博取新时代青年眼球,处心积虑地向其散布罔顾历史事实、贬低革命历史文化、抹黑历史英雄人物、歪曲重要历史结论、颠倒历史黑白的错误言论。新时代青年具有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容易从自身角度、以理想化和片面化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处理问题,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干扰和侵袭。历史虚无主义表面上虚无的是历史,实质上是在消解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认知、腐蚀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记忆、瓦解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信念,进而导致其价值认同和政治选择发生偏差,最终影响他们以昂扬主动的姿态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历史自信以正确的历史认知为基础,尊重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用科学、严谨、公正的态度正确对待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会议、重要历史人物,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强调用客观全面和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因此,坚定历史自信是新时代青年应对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的锐利武器及现实需要。
(三)坚定历史自信是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余年奋斗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也是一代代青年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此过程中,青年不仅需要挥洒汗水,还需要贡献智慧力量,以建立对历史的高度认同、保持对历史的清醒自觉、树立对历史的坚定自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义无反顾地投身时代洪流,扛起民族复兴大旗,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因此,历史自信是新时代青年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青年深受“三座大山”压迫,他们为了民族复兴而奋起反抗,成为先驱力量。在经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一部分青年成长为新青年,积极拥抱、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使命,一代青年展现出一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无数中国青年前赴后继、奋不顾身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生动实践中,在伟大征程中挥洒青春热血,谱写了最动人心弦的时代赞歌。当前,新时代的青年践行着党的初心使命,活跃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昂首阔步走在创造更加美好幸福未来的康庄大道上,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认同和高度自信。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青年群体普遍涉世未深,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有限,处于历史观、价值观形塑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11]因此,引导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至关重要。只有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青年才能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更加自觉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只有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青年才能更加深刻意识到个人才智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持之以恒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只有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青年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学习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的历史经验和凝练的奋斗精神,积极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成为勇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
三、新时代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将贯穿于当代青年的整个人生历程,因此需要青年组织起来,认识到自己在实现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就要求青年在深化历史认知、强化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上实现突破,将历史自信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认同和实践自觉。
(一)深化历史认知是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前提基础
历史认知是人们对于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是形成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要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需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12](P399)知之才能信之,信之才会行之。新时代青年对党的历史事实了解越准确,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越全面,对历史进程的脉络越清晰,对走好人生之路、把握前途命运的主动就越有利。而坚定历史自信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新时代青年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首先,新时代青年需要全面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产生的历史意义和形成的奋斗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汲取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淬炼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系列伟大精神的丰厚滋养。只有了解党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从而更加坚定地跟随党的步伐。其次,新时代青年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唯物史观构建大历史观。唯物史观通过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证明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大历史观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将历史现象置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审视,强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青年树立大历史观,一方面,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从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与领悟。另一方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党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走过弯路、出现过失误和问题。然而,这些失误和问题只是支流,党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才是主流。因此,青年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坚持成就和贡献是主流、失误和曲折是支流的观点,对于网络上过分夸大党的失误和问题的错误思想及不当言论要坚决抵制,才能更好地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增长智慧,提升开拓未来的底气与自信。
(二)强化历史自觉是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举措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看似杂乱无序,但实际上都有其内在逻辑和规律。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一个历史主体不断探究和遵循历史规律,减少实践活动被动性和盲目性从而增强自觉性的过程。不同于动物的自发性活动,处在社会历史中现实的人都是有目的能动地进行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点。历史自觉是建立在历史主体对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之上的,是对历史认知的凝聚与升华。其是一种高级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贯通历史、当下和未来,蕴含着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新时代青年来说,增强历史自觉是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素养。一百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尊重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前进大势、抓住历史良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推动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的历史过程,深刻彰显了百年大党高度的历史清醒和历史自觉。新时代青年增强历史自觉,应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勇立时代潮头。首先,应汲取历史经验。在重大历史关头以历史决议的形式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党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奥秘。青年应该善于从党的百余年奋斗中审思过去、启迪当下、着眼未来,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中汲取历史智慧,全面把握党的“十个坚持”宝贵经验,学习好、总结好党的历史,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宝贵经验,从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其次,应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时代青年要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看清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历史客观性、以个人意志主观解读和评价历史的唯心主义实质。要用联系、整体、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形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正确的评价和认识,特别是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产生的重要影响作出全面、客观和理性的分析。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以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武装头脑,增强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历史定力,更好地达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三)把握历史主动是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旨归
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特质和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程就是党对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掌握历史主动的生动诠释。在此历程中,党始终肩负着历史使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积极回应人民期盼,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两大奇迹。回首过往,青年群体充当党的预备队、先锋者和主力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单元中,为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前仆后继、奋勇向前;展望未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时代青年需时刻胸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主动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牢牢把握自身发展主动权,为此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也是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5 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力量都来源于人民,今日之成就都是建立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基础之上的。因此,广大青年要坚信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躬下身子、沉到一线,切实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其次,提高斗争本领。毛泽东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12](P178)新时代对人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领恐慌”的情况再度出现,而克服这种“本领恐慌”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习。一方面,新时代青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摒弃浮躁心理,沉下身心,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感悟科学理论的思想伟力中提高内在修养;另一方面,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奋斗中锤炼本领,在磨砺中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为新的伟大斗争贡献青春力量。
结语
历史是由前人创造的,也是由后人续写的。坚定历史自信是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和启迪未来,为民族复兴的征程注入活力与力量。在过去,中国共产党用百余年奋斗铸就了坚定的历史自信,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机会、建功立业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今天,新时代青年不能安于现状,而应从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定力、魄力和能力,以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和自觉主动的奋斗姿态,继续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征程中、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新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