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常州全力推进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3-02-07于巧锡

中国民政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救助全市网格

☉ 于巧锡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求,深化拓展民政部“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成果,聚焦救助政策衔接、业务系统协同、动态监测帮扶、基层能力提升等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衔接有序、政社互补、兜底有力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先后有多项改革创新实践成效被推广运用。其中,“‘彤心常助’聚合力,1798(一起救吧)暖人心”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被评为2022年度江苏民政数字化转型“最佳应用”。

强化顶层设计,让救助在整体性制度安排上有突破,切实兜住底

一是落实救助责任。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推进“党建+社会救助”改革的实施意见》,聚焦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设,确定13项重点任务。提请市委深改委持续将大救助体系建设列入全市深改事项,连续两年将深化“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发展纳入全市党建工作要点和高质量考核指标,纳入辖市(区)党建考核,将社会救助工作列入镇(街道)重点目标任务和村(社区)党建述职评议内容,确保各级党组织社会救助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协调机制。不断加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协调机制建设。在市和辖市(区)层面,持续完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明确18项重点任务以及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在镇(街道)层面,全面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和解决基层救助服务工作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三是优化政策体系。持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在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和政策享受,以及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临时救助等方面积极探索政策突破,适度拓展救助困难群众覆盖面,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水平。

四是做实中心枢纽。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整合成立常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依托其信息核对、智慧救助、服务指导、培育发展“四位一体”的中心枢纽作用,为各辖市(区)提供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业务,推进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整合提升工作,推动构建衔接互通的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协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助困。

强化载体建设,让救助在数字化转型应用上有突破,切实兜准底

一是整合救助业务,统筹救助资源。牵头全市救助部门,打造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全市14个部门、32项救助业务“一门受理、一网通办”。建成社会救助资源库,汇聚14个社会救助部门的救助项目;建立救助对象数据库,汇聚50多项、近3000万条救助数据;建立社会资源库,搭建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参与救助的供需对接平台。

二是建立“一户一档一策”,实施综合救助。推动多部门数据有效汇聚,整合每个困难家庭的政府救助、社会帮扶、网格走访,以及住房、医疗、社保、教育帮扶等20多类、近180个数据项目,为全市6万多名特殊困难对象建立家庭电子档案,并将使用权限逐级下放至镇(街道)、村(社区),为基层开展救助服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实现主动救助。依托大救助平台,统筹规划包含大额医疗支出、交通事故、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家庭主要劳动力去世、新增重残人员五个场景在内的主动预警体系,将预警数据及时推送至基层进行排摸,做实做细“政策找人”。

四是加强安全监测,构建线上线下关爱机制。针对全市近3000户重点帮扶对象,启动“暖心护航”困难群众关爱行动。通过安装红外感应器、紧急按钮、便携式报警器等硬件设备,配备24小时全天候线上呼叫服务,完善线下及时上门等措施,确保监测对象在发生安全风险后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五是实现“双网互嵌”,建立“网格+救助”联动机制。联合市委政法委,打造“网格+救助”新模式。通过实时联通智慧救助平台和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实现四级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相协同的“双网互嵌”;通过细化网格员参与救助服务的具体内容等措施,将全市1.3万名网格员以社会救助辅导员的身份纳入救助体系,实现网格员队伍和社会救助队伍相融合。

强化基层基础,让救助在全要素基本保障上有突破,切实兜牢底

一是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实施“十百千”救助服务骨干培养计划。围绕“培养十名辖市(区)级、百名镇(街道)级、千名村(社区)级救助工作带头人”这一目标,实施“十百千”救助服务骨干培养计划。将社会救助工作全面融入基层干部“选育管用督”全链条管理,并纳入村(社区)书记领头人培养计划。近两年来,累计开展专项培训近70场,培训超5000人次。

二是推进基层服务阵地融合,打造社会救助创新实践点。细化镇(街道)社工站的救助服务职能,结合社区点单、街道下单、部门响应的“两单一响应”工作机制,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等服务类帮扶。在全市设立基层慈善工作站183个,有针对性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慈善救助项目,助力民生保障。同时,将救助服务融入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工作室”、“微党课”、“道德讲堂”等项目。

三是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打造“社会救助e路行”普法品牌。扎实开展“社会救助e路行”救助政策宣传活动,持续优化宣传方式,通过播放公益短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增进广大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了解。近两年来,市民政局深入村(社区)宣传政策30多场次,不断扩大政策社会知晓面。去年底,在民政部困难群众绩效评价第三方评估中,常州市的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多元参与,让救助在社会化参与帮扶上有突破,切实兜好底

一是建好救助服务联盟。积极拓展“物质+服务”实践路径。在市级层面,成立“社会救助服务联盟”,吸纳近100家社会组织、爱心单位和企业参与;在辖市(区)层面,指导各地通过对接辖区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为困难群众提供“微心愿”帮扶;在镇(街道)层面,鼓励各地通过整合本地区共建单位各类资源,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关系调适等服务。

二是打造救助服务公益项目矩阵。深化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救助共同体建设,持续打造“小红妈爱心社”、“慈善超市”、“小纽扣驿站”、“红色代办员”、“金奶奶公益直播间”、“和美家园”、“解忧杂货店”、“许巧珍7+工作法”、“紫藤树下”等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公益服务品牌,培育更多创新性的公益服务项目,形成矩阵效应。

三是做优慈善帮扶品牌项目。积极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今年以来大力推进具有常州特色的慈善帮扶项目。实施“冬暖夏凉行动”,为全市1.3万户低收入人口家庭分别一次性赠送200度电,救助金额总计达130万元,助力困难群众顺利过冬度夏;实施“常有众扶”微心愿项目,为全市近3000户重点帮扶对象安装空调等制冷设备或发放爱心包。

猜你喜欢

救助全市网格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水下救助抢险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