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菱歌抵万金
——观民族歌剧《雁翎队》

2023-02-07汪娟

当代人 2023年1期
关键词:唱段白洋淀歌剧

◇汪娟

“鱼儿鱼儿,游开吧,我们的船要去战斗了。雁儿雁儿,飞去吧,我们的枪要去把敌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民族歌剧《雁翎队》,为河北民族歌剧在长达30多年的沉寂后重新唱响“一曲菱歌”。

该剧讲述了河北人十分熟悉的“雁翎队”故事:八路军战士张淀生受命回到家乡白洋淀,组建了第一支水上游击队——雁翎队,雁翎队千顷苇塘摆战场,神出鬼没,打得鬼子兵闻风丧胆。与张淀生青梅竹马的英莲成长为勇敢的战士和妇救会长,而英莲的哥哥刘金财帮助敌人围剿雁翎队,还抓捕了淀生的妹妹小菱,英莲为救小菱牺牲,张淀生与敌人血战,最终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全歼敌人。

我对民族歌剧《雁翎队》格外关注:该剧自2018年开始策划筹备,创作初期,艺术总监郭玉红致力于打造一部具有浓郁河北地域文化符号的民族歌剧。该剧汇集了强大的创作班底,词作家王晓岭担任编剧,作曲家李昕创作全剧音乐唱段,导演王延松执导。《雁翎队》于2020年首演后,2021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并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

民族歌剧《雁翎队》剧照

历时五年打磨,该剧前后修改19稿。定州籍词作家王晓岭以文辞优美、清新靓丽,河北乡土气息浓郁的歌词让观众入耳入心,久久难忘。主题音乐《雁儿飞》,贯穿于序幕、幕间曲、唱段、结尾之中,通过乐队、重唱、合唱、独唱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结尾处余音袅袅,充分渲染了白洋淀儿女对家乡的热爱,烘托出英雄儿女们大无畏的气概。在43个表演唱段中,歌词用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勾画出水乡泽国特有的生活天地,如《让鬼子喂鱼虾》中,“渔网缠住它,树桩绊住它,鸟枪火炮一起打,让鬼子喂鱼虾!前面截住它,后路断住它,水上水下一起打,让鬼子喂王八”,展示出鸟枪火炮等水乡特色;《集市叫卖》中,“大白皮,大头栽,编席子,集上卖。编个歌儿唱什么呀。他家的可有我家的白”,“大白皮,大头栽”等本地独有称谓出现;《忘不了》中,“忘不了凫水采莲藕,忘不了划船摘菱角。忘不了你伴鱼儿游,忘不了我把桨儿摇”,展示出张淀生、英莲幼时水乡生活的片段;《风吹荷花十里香》中,“风吹荷花十里香,摘片荷叶顶头上。推开波浪像小船,日头晒来遮荫凉”,勾勒了诗情画意的水乡生活;《家家户户敬英雄》中,“谷雨芒种晴一晴,条条河里好种菱。一淀淀水,一淀淀银,一寸寸芦苇一寸寸金。千年的鱼籽,万年的莲蓬根,藕花开在咱们的心”,劳动场景出现……词作者用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生活积淀,细腻地营造文字的意境美,精心构筑白洋淀生产生活的画面,使歌词文采斐然又清新明快。《我知道,我向往》中,“那是荷花捧着的阳光,那是芦苇举着的阳光,那是船儿载着的阳光,那是雁儿驮着的阳光”,《吹吧,白洋淀的风》中,“荷有荷的叶,藕有藕的心,莲有莲的籽,苇有苇的根。水有水的源,鱼有鱼的群,鸟有鸟的巢,家有家的门”,可以说,剧本的文学性为作品提供了极高的艺术起点和深厚的艺术基础。

对于歌剧而言,剧本是出发点,音乐是落脚点,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是追求的目标。该剧的音乐风格激昂动人,极具河北特色和地方风情,如西河大鼓名段《玲珑塔》的巧妙运用,保定方言大鼓词儿《减租减息》与剧情的“无缝链接”。而根据河北梆子唱腔创作出来的板腔体唱段,《家家户户敬英雄》《雁飞人字》《我们再相见》等,将河北梆子中的拖腔、紧拉慢唱和伴奏音乐完美融入,使这些唱段体现了河北的地域色彩,展示了人物的燕赵风骨和内心世界。除了地方戏曲,河北民歌的创新性应用,如英莲唱段《风吹荷花十里香》“哎——白洋淀上好风光”,让观众听来亲切又熟悉,联想到在河北大地影响深远的平山民歌《走山梁》,联想到“你走你的那个山梁呦,我走我的沟”的旋律。此外,河北抗日战争时期民歌《新乐大队真英勇》也应用于歌剧前奏及过门连接的音乐中,通过长笛、管弦乐队、合唱的完美演绎,完成了河北民歌的创造性应用和创新性发展。以保定老调为动机发展创作的《到底卖不卖》《加倍偿还》《踏破铁鞋无觅处》等段落,让刘金财、申老爷、二狗等反面人物的音乐形象塑造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保定老调是河北独有的戏曲剧种,它发源于白洋淀,脱胎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发展中又吸收河北梆子及当地说唱艺术精华。说唱结合中国四声的特点,具有河北特色、似说似唱、生动流畅,符合观众的听觉习惯。

在人物塑造上,运用独唱、对唱、三重唱、领唱与合唱等形式,塑造形象、揭示内心、表现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如表现张淀生勇于担当“领头雁”的独唱《水乡的人们》,“我是共产党员,我是雁翎队长。危难时刻挺身,生死关头担当”,以及张淀生领唱与合唱的《大抬杆》,音乐欢快风趣,抒发了队员们大获全胜后喜悦的心情;张淀生、英莲对唱《我知道,我向往》,展示了二人青梅竹马、共向光明的美好情愫;英莲、张淀生、刘金财的对唱《雁翎队自会有安排》,展示了三人不同的思想、情感、动机,人物的暗流涌动让观众情绪紧张,不禁联想到《沙家浜》“智斗”片段;英莲的唱段《入虎穴,救小菱》,表现了她在淀生的影响下,快速成长进步,为救战友舍生取义;而《雁翎队之歌》以铿锵的节奏、昂扬的音调和气势磅礴的大合唱,刻画出雁翎队员们视死如归、骁勇善战的英雄群像。

《雁翎队》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都在表现感人至深的抗战故事。经过数易其稿,目前的戏剧结构十分符合歌剧艺术的特点。在当前版本中设置了两对人物关系:女主人公英莲与哥哥刘金财,男主人公张淀生与申老爷、二狗,构成了剧作的主要对立矛盾。情节简单却极具戏剧张力。苦水里泡大的农家女英莲在张淀生的感召下,成为勇敢的妇救会长,并为营救小菱而英勇牺牲;而好吃懒做、摇摆不定的刘金财最终沦为汉奸走狗。亲兄妹因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信仰走上了两条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张淀生与申老爷、二狗之间的矛盾更是尖锐激烈,用以小见大的两对矛盾,折射出了全民抗战的宏大历史画卷。

歌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歌剧演员要融入角色,不能仅仅局限于舞台的平面化呈现,而是要塑造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张淀生的两次出场非常关键,序《重回白洋淀》以及《武装起来救自己》,这两个场景决定了男主角张淀生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重回白洋淀》撑船出场,人物的内心独白是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以及快要见到分别已久的亲人的温暖和带着神圣的革命使命回到家乡的坚定。在《武装起来救自己》中,扮演者于宏把自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听党指挥的刚毅性格融入到角色表现中,军人出身的他骨子里有着和淀生相同的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不论是角色肢体动作还是声音的处理,于宏都进行了反复的揣摩、练习,无数次地推翻自己,最终使张淀生的人物形象鲜活地立到了舞台上。

剧中英莲是个善良、真诚、能干的农村姑娘,持家有道,上进,哥哥刘金财的好吃懒做让她苦恼和无奈。恋人张淀生的归来,让她找到了进步的方向,整个剧情的发展,就是英莲成长的过程。英莲的扮演者周珍珍对于参与此次创作感触颇深,并对民族歌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角色体验中,英莲为了解救战友小菱,闯入虎穴与敌人斗智斗勇,诱敌进入埋伏圈后,英勇牺牲。她受尽酷刑,伤痕累累地被气急败坏的敌人逼上炮楼,即将牺牲之际,唱出了全剧最后一个咏叹调《我们再相见》,这一唱段融入了河北梆子唱腔中紧拉慢唱、拖腔等特点,使唱段极具地域特色和戏剧张力。“看那美丽的雁翎,落在头上是花冠,看那勇敢的雁阵,掀起碧波浪花翻”,完美地体现了燕赵儿女慷慨赴死、视死如归的性格。特别是最后四个“再见吧”,旋律和情感层层递进,从小爱到大爱的家国情怀,英莲内心情绪的变化和跌宕起伏充分展现。而“今生不能再陪伴,来生我们再相见”这两句歌词的反复,表现了英莲对亲人的不舍和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对胜利的坚定信心,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从视听效果看,观看《雁翎队》是一次极好的享受。舞台上每一次定格都如一幅唯美的画面,整个舞台气势恢宏,故事铺排连贯自然,场景切换别出心裁,使人仿佛闻到了20世纪40年代芦苇荡中吹来的一阵阵清风……正如导演王延松所说,“民族歌剧《雁翎队》的视觉表达,源于一种独特的燕赵山水情怀”。

在我的童年时代,赞美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风行。《雁翎队》《沙家浜》《红灯记》等连环画成为经典。抗日战争时期,那支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令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水上飞将军”雁翎队,他们巧端敌人岗楼、截获敌人军火物资、伏击敌人的包运船……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我再次深深感受到,一曲菱歌抵万金!

重映红色经典电影,重排红色经典剧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缅怀和致敬,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只有对历史抱有敬畏与感恩之心,才能不忘初心,更好地传承往昔的辉煌;只有铭记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才能勇担使命,迎来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歌剧《雁翎队》唱出了一个民族的时代记忆,唱响了对一代燕赵儿女的英雄赞歌,唱响了一曲民族精神的时代颂歌。

猜你喜欢

唱段白洋淀歌剧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绵绵古道连天上
来了救星共产党
——赣南采茶戏《带粮当红军》 唱段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一弯新月挂半天
走进歌剧厅
美丽的白洋淀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